学衡研究院年终回顾

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值此《学衡》杂志创刊100周年之际,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谨向各位朋友致以诚挚的祝福,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2022年,学衡研究院以纪念学衡百年为主线,组织系列学术活动,发表多种学术论著,兹向新老朋友报告如下。

一、推出《百年学衡》四集历史文献纪录片

纪录片分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知行合一》《诚朴雄伟》四集,呈现了学衡同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这一文化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深刻内涵,以及学衡同人践行“知行合一”的路径,和他们在国破家亡的时局下坚守民族大义、投身现代中国文化和科学建设的历史轨迹。(下附链接)

(1)第一集 昌明国粹

(2)第二集 融化新知

(3)第三集 知行合一

(4)第四集 诚朴雄伟

二、《史学月刊》刊登“《学衡》创刊100周年纪念”笔谈

为回顾百年学衡的历史,研讨“学衡派”的历史脉络和精神内涵,《史学月刊》2022年第10期推出“《学衡》创刊100周年纪念”笔谈专栏,收录四篇文章:

三、主办《百年学衡》纪录片研讨会

四、主办“区域国别学”的理路与目标高峰论坛

五、承办第八届钟山论坛亚太社会文化分论坛

六、举办“大国重器:近现代历史上的技术革命与国家建设”学术研讨会

七、孙江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获评“优秀”

2022年6月,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审核通过,学衡研究院孙江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现代中国公共记忆与民族认同研究”最终成果,在结项评审中获评为“优秀”。该项目系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跨学科类重大招标项目,由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组织实施。课题组主要成员来自校内历史学院、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兄弟院校。结项成果基于中西比较的视野,对公共记忆与民族认同的关系进行理论梳理和历史考察,共计110万字。

八、开设本科生DIY课程

2021-2022学年春季学期,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延续以往惯例,继续为南京大学本科生开设DIY研讨课程。孙江教授开设“区域研究导论”课程,李里峰教授开设“故事与意义:新文化史巡礼”课程。共有近三十位本科生参与了上述课程,另有在读硕博士生和青年教师旁听了课程。2023年春季学期,学衡研究院还将继续为本科生开设“文化记忆”“全球史”等主题的研讨课程。

九、2022年度出版物一览

1、“学衡尔雅文库”(首批7种,江苏人民出版社):《科学》(沈国威著)、《封建》(冯天瑜著)、《人种》(孙江著)、《国民性》(李冬木著)、《功利主义》(李青著)、《国语》(王东杰著)和《法治》(李晓东著)。

2、《亚洲概念史研究》(第8卷,商务印书馆):本卷由韩国翰林大学科学院宋寅在教授担任执行主编,涉及“东洋”“实学”“浪漫”“文化”等概念在韩国的起源与流变。

3、《亚洲概念史研究》(第9卷,商务印书馆)

本卷由日本爱知县立大学外国语学部黄东兰教授担任执行主编,呈现了“法治”“哲学”“文学”以及日本概念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4、宋逸炜编:《〈国际歌〉在中国——〈国际歌〉的译本、底本与传播》,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

5、安东篱著:《说扬州:明清商业之都的沉浮》,李霞、李恭忠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5月。

6、刘超等著:《泰缅“死亡铁路”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

7、蒲地典子著:《中国的变法:黄遵宪与日本模式》,闾小波译,学衡心史文丛,凤凰出版社,2022年7月。

8、Sun Jiang (ed). Cultu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Culture and Axiology, vol.19, issue 1(2022).

十、2022年度发表论文举要

本年,学衡研究院师生围绕概念史、公共记忆、学衡派等主题,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主要成果列举如下:

6、宋逸炜:《从战歌到国歌:〈马赛曲〉与法兰西民族国家象征的构建》,《江海学刊》2022年第6期。

7、郑雪君:《科学主义、民族主义与基督教——以20世纪初期〈耶稣是什么东西〉的传播为中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8、林鑫:《区域研究中的“空间”》,《亚洲概念史研究》第9卷,商务印书馆,2022年。

10、Sun Jiang, “La religión occidental (yangjiao) como otredad: el cristianismo y la sociedad china en el siglo XIX”,Discursos del Sur, no. 10, Dec, 2022.

THE END
0.亚洲历史资料中心学术百科提供全面的“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相关文献(论文)下载,论文摘要免费查询,亚洲历史资料中心论文全文下载提供PDF格式文件。亚洲历史资料中心中文、英文词汇释义(解释),“亚洲历史资料中心”各类研究资料、调研报告等。jvzquC41ykqj0lsmk0ipo7hp1JuuYxwf1479:9:0jvs
1.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亚洲历史资料中心)亚洲历史资料中心首先决定,对国立公文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战史研究中心所收藏的从明治初期到太平洋战争结束为止的有关亚洲的资料进行电子化,并在互联网上提供利用平台。据推测,仅这些机构收藏的资料,以图像数据计算,就将超过2800万个图像。jvzq<84kku4kn~3gfw4dp8nphq52497154<50qyo
2.欧亚主义视角下的俄国历史观他们不单单把东方的、图兰的世界纳入俄国历史,而且好像从另一个世界——草原的、亚洲的世界(当然是在欧亚洲框架下的东方和亚洲),而非从西方的世界来审视历史。这不仅丰富了俄国史学,而且使人认识到俄国历史过程中某些被忽视的方面,尤其是罗斯与游牧文化的相互关系。jvzq<84gwtuburf0euyo0ls1m{ih1nqunu532:>271z32:>2736`6A<:8;:/uqyon
3.海洋文明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简介: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福建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政策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海洋史研究》(CSSCI集刊)副主编、《海交史研究》《纵横》(Crossroads)书评编辑、《清史研究国际通讯》特邀编辑、《北大史学》(CSSCI集刊)《亚洲史研究》编委等。先后在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圣路易斯华jvzquC41jkyuq{~0zo{/gmz0ep5jpot132621:99834ivv
4.亚洲文明研究院新刊| 《亚洲文明史研究》第3辑出版 MORE > Nov 04 讲座预告|何以朝鲜——一项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的新研究 MORE > Oct 31 会议预告丨卫匡国与东西方文明对话国际学术会议(2025) MORE > 学术活动 更多++ 讲座回顾 | “浙大东方论坛·亚洲文明”第18讲 宗树人 2025年5月22日,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jvzq<84kce4{l~3gfw4dp8
5.藏学研究的世界版图除以上介绍的刊物外,以下一些刊物也经常刊载藏学论文,如日本东洋史研究会机关刊物《东洋史研究》、日本东方学研究会机关刊物《东方学》及《东方》、中央欧亚学研究会发行的《内陆亚洲语言研究》、内陆亚洲史学会发行的《内陆亚洲史研究》、京都佛教大学鹰陵史学会机关刊物《鹰陵史学》、早稻田大学东洋史恳话会的《史滴jvzquC41jq{ucr3vkdkue~q0eqs0|qzcpvo0yqv14833@3jvor
6.以海外藏档深化近代中日关系研究所以仅看一国档案并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史的某些问题,必须要有多国档案综合分析,才能对中国近代史各种各样的政治问题、边疆民族问题,产生比较清晰的理解。这也要求我们研究要有国际化视野,注重运用多国史料,从而推动学术研究走向更高层次。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横向检索推动研究深化jvzquC41yy}/psz0gf{/ew4kphu039:815955=60jvs
7.东亚研究院举办“中国近代史与东亚研究”学术座谈会王建朗指出中国近代史研究与东亚史研究的重要关联,认为东亚视域下中国近代史研究将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汪朝光认为应将中国近代史与亚洲史研究结合,加强中国与东亚圈、东南亚圈之间的历史考察。关于东亚视域下的“满铁”研究,邵汉明、金以林、王铁军和武向平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吉林社科院合作进行的“满铁”档案jvzquC41uqnbe7sgpw4ff~3ep1oohx4323804A840jzn
8.亚洲研究杂志杂志JournalOfAsianStudies出版周期:4 issues/year 语言:English 研究方向:Multiple《亚洲研究杂志》(Journal Of Asian Studies)是一本以Multiple综合研究为特色的国际期刊。该刊由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出版商创刊于1941年,刊期4 issues/year。该刊已被国际重要权威数据库SCIE、SSCI收录。期刊聚焦Multiple领域的重点研究和前沿进展,及时刊载和jvzquC41yy}/uofdkcu/exr1ueo02973;3791
9.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简介——以孙中山宋庆龄的日文史料为例1王进;网络检索对抗战史研究的史料功用——以亚洲历史资料中心为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教育科學論壇(下旬刊)2021年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索引11篇[J];教育科学论坛;2022年12期 32019年本刊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选作索引的作者目录[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5期 jvzquC41erle0lsmk0ipo7hp1Cxuklqg1EVGF]TVCN3TU\I423724953238/j}r
10.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3月8日,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亚洲考古研究》(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 A&HCI收录)在线发表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题为《石器技术,文化发展与人群交流:重新审视MIS3阶段华北地区石片石器遗存》(Lithic technology,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interaction: Reevaluation of flake tool jvzquC41jkyuq{~0ep{/gmz0ep5yyƒ}1z{~x1Bkd:f=389fed6kd9B5hgc8c4Ak87g=267mvo
11.湃书单2022年度十大好书,澎湃新闻编辑们初选了这56种王晨45.《亚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 葛兆光/著,商务印书馆,2022年10月版 46.《演而优则士:〈世说新语〉三十六计》 董铁柱/著,中华书局,2022年1月版 47.《一点法国》 【法】让-雅克·桑贝著/绘 黄小涂/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年11月版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6/275eql2koz€dmr78;87;@3ujvsm
12.崔华杰|从历史理解中国:近代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及其路径演进在这种认知基础上,有一些研究开始析取中文文献以建构亚洲史地知识。裴智乃耳德在《教务杂志》所载的系列文章,利用中文游记考释中国西北以及中西亚地区,就是从属于这种书写路径。他摘录耶律楚材《西游录》、乌古孙仲端《北使记》、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刘郁《常德西使记》有关中西亚地区的史地描述,对中外时人的jvzq<84lfu4dc|x0ep5yull1zurx1;5442;0v;5442;28h:62:9:67xjvor
13.《世界历史》2020年第4期近年来新兴的跨国劳工史则把研究对象扩大到美帝国工人阶级,给美国劳工史学带来了第二次革命性转变。传统史学将1898年的美西战争作为美帝国建立的起点,但跨国劳工史学家认为,至少在19世纪70年代不同国家的工人卷入帝国建立之时就是美利坚帝国的起点;帝国版图除了美国本土和殖民地,还应包括跨国公司控制下的国家和美国驻军jvzq<84kyj4du|s0ep5yuzp1zuwla|onu1ykn|d4246o1;542370v;5423742h:446:227x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