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华语乐坛,我们脑袋里首先蹦出的名字会是罗大佑、崔健、谭咏麟、张国荣,说到90年代,我们会想到李宗盛、张学友、刘德华、王菲。
而2000-2009华语乐坛这十年,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就是周杰伦。
甚至说他是00年代华语乐坛的第一人绝不为过,可和80年代、90年代的华语乐坛旗手齐名。
从三个方面,基本可以把为什么周杰伦是00年代华语乐坛第一人给分析透彻。
要论登顶华语乐坛,不可不看歌手的市场影响力。
周杰伦在
2002年-2008年连续七年唱片销量亚洲冠军
2002年-2009年连续八年唱片销量大中华区冠军
这个成绩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无人能出其右。
但在互联网时代,商业上的成功不一定代表专业能力强,演艺圈的流量担当不等于演技担当,所以业内认可度也是一个重要的维度。
2000年周杰伦推出首张音乐专辑《Jay》,刚出道的他凭借《Jay》问鼎第二年金曲奖最佳专辑奖,一鸣惊人。(金曲奖是华语乐坛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奖项。)
2001年他推出第二张专辑《范特西》,成绩斐然,同时摘下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专辑、最佳专辑制作人、最佳作词人、最佳作曲人、最佳编曲人五项大奖,史无前例,创下当时最高记录。
时至今日,他捧回15座金曲奖,涉及7大类别,并夺得4次最佳专辑,创下并维持着金曲奖三项最高记录:
金曲奖获奖最多的歌手
金曲奖获得奖项类别最多的歌手
问鼎金曲奖最佳专辑次数最多的歌手
在2003年,他登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时事周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
2005年,美国《人物》杂志评选周杰伦为 “世界十大鬼才音乐人”, 亚洲代表歌手唯有周一人上榜
2009年,他位列CNN评选出的25位亚洲最具影响力人物,CNN用“非凡艺人”(entertainer extraordinaire)来评价他
之所以说周可以和80、90年代的乐坛旗手齐名,是因为他不仅仅是是巨星,是天王,是一流的唱匠,他还以自己独特的音乐标志在华语流行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为华语乐坛开拓了新的天地,大大拓宽华语乐坛原有的格局。
2000年周杰伦首张专辑《Jay》《娘子》一曲一出,仿佛向华语乐坛扔出一颗炸弹,当时的乐坛权威们跌破眼镜的同时更不得不服这个刚刚出道的乐坛新人,因为他天才般地将R&B与中国风完美融合。
多少前辈想要探索出一条中西融通之路,都失败了,他却做到了。
古风歌词搭配R&B曲调
古典题材完全用西方乐器演绎
甚至用吉他弹出了琵琶的味道
矛盾、反差、对立的元素在歌曲里相融无间
他为中国风音乐走向流行音乐领域探索出了新的可能。
李宗盛说他听到娘子的时候,直觉是:“cao,他妈的这个很厉害!”他觉得这首歌是天才之作,“因为严格说来,过去几十年想要中西融合的人,尝试了几十年都没有成功,而周杰伦找出了一条东西兼蓄的道路。”
高晓松说:”《娘子》这首歌,2000年的时候,我在KTV第一次听,一看歌词就傻了,心想这是个什么玩意儿,立马连续听了十遍,一方面惊叹于歌词还能这样写,一方面惊叹于词曲的天衣无缝“
《娘子》大受好评后,周杰伦继续走在锐意创新的道路上,将中西兼蓄的风格混搭玩转得炉火纯青,这一次他将说唱与摇滚融合,将西方爵士鼓与二胡、锣声融合,在摇滚与说唱中加入钢琴solo,并极其罕见地将中华武术元素融入进流行音乐。
而不论是用摇滚说唱演绎中国风,还是将爵士鼓搭配二胡,都是前无古人的。
《双截棍》横空出世,一扫千军。
不同于《娘子》仅在音乐圈内口口相传,在普通歌迷里反响平平,《双截棍》犹如平地起惊雷,在年轻人当中一呼百应,迅速红遍大江南北,让耍双截棍成为了一种流行,也让周杰伦成为“酷”的代名词。
这两歌基本奠定了周杰伦于华语乐坛是一个天马行空的存在,如果说罗大佑是杜甫式深沉的行吟诗人,那么周就是李白式想象力飞驰的音乐少年。
而后,Jay式中国风歌曲有完全符合“三古三新”标准的《东风破》《千里之外》《发如雪》《青花瓷》《烟花易冷》。这些歌曲词曲俱佳,画面跃然眼前,意境唯美,余味悠长,传唱度极高。
其中《青花瓷》一曲即捧回金曲奖最佳年度歌曲、最佳作词人、最佳作曲人三项大奖,歌词还同时出现在了当年山东省和江苏省的高考试题中。
也有将中华传统元素融入进rap来演绎的近中国风歌曲,如《霍元甲》《龙拳》《黄金甲》等。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周杰伦对于华语乐坛的另一大启发式创造——周氏嘻哈。
在《中国有嘻哈》的节目里,PG one 、吴亦凡等人的对周作品的多次翻唱都可称得上是致敬。
在周杰伦之前,王力宏、陶喆都是纯正的美式rap,而周的rap却是自成一派的,他将rap融入旋律,断句节奏唱腔皆有创新,不按常理出牌,并首次将rap与中国风结合。
《龙拳》《双截棍》《忍者》广为流传,一向小众的rap歌曲突然翻身,成为人人都能唱两句的大众流行歌。
为rap这种音乐形式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周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大大推进了中国年轻人对于嘻哈的接受程度。
而《东风破》后,当红歌手们王力宏、陶喆、S.H.E、林俊杰等等也开始纷纷尝试在歌曲中加入中华传统元素,进行了各种探索,王力宏的《花田错》,林俊杰的《江南》《曹操》,S.H.E《中国话》皆传唱一时,可谓掀起一股风潮,中国风题材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中国风不是周杰伦开创的,却是由他而流行。他掀起了“中国风”引领华语流行乐坛的一股潮流,这对于华语流行音乐史来说亦是无法略过的一个章节。
所以于丹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她觉得周杰伦在做的事情其实和自己是一样的。“他为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若论对于乐坛的启发式创造,周相比于前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乐评人对周杰伦常见的质疑在歌曲的内容与主题思想层面:“相比上一代乐坛旗手罗大佑、崔健、李宗盛等人,周的歌曲格局太小,缺乏思想内涵。”
罗大佑的深刻在于他对社会和时局的关怀,他唱《鹿港小镇》《现象七十二变》《未来的主人翁》,“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我们不要被你们的发明变成电脑儿童”具有很强的社会关怀和批判精神。
崔健的深刻也在于他摇滚乐里的批判精神,他曾说:“摇滚乐就是对生活的不服”。
李宗盛的深刻在于他歌词里对于人生透彻的洞察,那句“年少莫名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因而广为流传。
而周杰伦,他的深刻不仅在于社会关怀,他唱《爸 我回来了》批判家庭暴力,唱《懦夫》批判吸毒问题,唱《梯田》批判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作词作曲全是他一人承包。
也不仅在于他对亲情和家文化的强调,《听妈妈的话》《稻香》,陪着一代青少年成长,“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我们是不是该知足,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少年历尽千帆归来,才能明白这些平平无奇的朴素真理原来是人生幸福的真谛。
更在于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进流行音乐所作的贡献,向21世纪的青少年甚至向整个世界介绍颇具传奇色彩的中华文化,他唱《双截棍》《龙拳》宣扬中华武术精神,他唱《本草纲目》,他说:“这首歌里面有很多中药名,希望大家好好听。现在到处是哈韩,哈日,其实我们自己有非常优秀的文化,我们应该更关注自己老祖宗的东西。”
相比于罗、崔内容上的批判,李唱腔的豁达豪壮,周杰伦广为流传的歌曲慢曲偏柔和,快曲又难有宽阔之感,故让人感觉格局较小。
但如果你也认同,深刻不一定靠呐喊,更不一定是批判,深刻在于对生活和生命的洞察,在于对听众和整个社会的积极意义,那么,周歌词里的格局和深刻是不输于前辈的。
周以与80、90年代流行唱法迥然不同的唱法风靡一代年轻人,将R&B提升到中国流行乐主流高度,极大地推进中国青年对于嘻哈的接受程度,并掀起了“中国风”引领华语流行乐坛的一股潮流。
说“周杰伦了开创华语乐坛一个崭新的时代”是绝不为过的,而他对于华语乐坛的贡献,或许等到十年、二十年后再回首,会被看得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