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了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中国人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人们最紧迫的要求。1898年代表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失败了,1900年又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从山东一路发展到直隶、天津、北京,竖起“扶清灭洋”的旗帜,给帝国列强极大的打击,引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极度恐慌。
《辛丑条约》的签定
1900年6月下旬,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缓解朝廷压力,清廷向八国联军发布《宣战诏书》。由于朝廷的腐败不堪,清政府已经没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了,根本无力组织一场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其结果自然是一再溃败。8月7日,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清廷正式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与列强谈判。8月21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一行人仓皇出逃至西安。
庚子年闰八月中旬,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来华,同期抵达北京后,执行德皇指令,多次拒绝李鸿章的求见,指挥联军向直隶发动武装进攻。瓦德西的激烈做法不仅引起俄国强烈不满,英、美等国也害怕德国独受其益,遂一面派兵参与扩大侵华的军事行动,以待日后分赃时能多得一些侵略利益,一面又表示希望尽快结束战争。特别是八国联军逼进山西,触动英国在山西的利益时,英国更强烈地呼吁停战。英、美等国态度的转变,迫使德国不得不就此止步,为清廷乞和打开了方便之门。
慈禧为取得各国的宽恕,于闰八月初三发布一道上谕,严厉惩处肇祸诸臣。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也极力为慈禧开脱,将宣战责任归咎载漪。清廷及封疆大臣的这些表现,使列强觉得慈禧已经被驯服。另外,欧洲各国也担心若抛弃了慈禧,将导致清廷的垮台,丧失讹诈中国的机会和可能,那么,他们将得不偿失。这样,在挑选在华代理人的问题上,欧洲列强态度渐趋一致,最终决定保全慈禧,开始与清廷议和。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造成了中国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辛丑条约》中没有清政府割地的条款,只要求巨额的赔款。列强要求清政府赔款4亿5千万两,根据当时统计中国人口有4亿5千万人,用意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条约中4.5亿两白银的数字已然天价,中国显然不可能一次性还清,所以,这些银两总共分39年才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计9. 8亿两白银,翻了一倍多,各省的地方赔款还有2000多万两,总数超过10亿两以上。这笔巨款相当于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2倍,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战争赔款,称作“庚子赔款”。
按照条约,中国将海关(即新关),盐税指归赔款,同时撤去沿江沿海通商口岸中的20处常关,业务统归海关管理,从而使英国攫取了梦想多年的海关管理权。中国因条约签订而丧失了除田赋以外的所有主要财源。条约还规定,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准许各国可以驻兵,中国人不准居住。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的所有炮台,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12个战略要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列强在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清廷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