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梳理(年至今)docx

中国现代史梳理(1949年至今)

历史阶段

重大事件

背景与原因

主要内容

结果与影响

重要人物

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1949-1978

1.新中国成立与巩固(1949-1952)

新中国面临经济崩溃、政权不稳、外部封锁(美国等敌视)。

1950-1953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击退美军);1950-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获土地);镇压反革命、稳定物价(“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巩固新生政权,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提升国际威望(抗美援朝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神话);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恢复。

毛泽东、彭德怀(抗美援朝司令员)

2.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一化三改”:工业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农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工业化积累资金,但改造过急过粗,遗留问题。

毛泽东、陈云

3.“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61)

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追求“超英赶美”,忽视经济规律。

“大跃进”:全民炼钢、虚报产量(“放卫星”);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取消私有财产,实行平均分配。

国民经济严重困难(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农业生产下降,粮食短缺;1961年开始“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纠正错误。

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参与调整)

4.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与曲折(1962-1965)

纠正“大跃进”错误,恢复国民经济;阶级斗争扩大化思想萌芽。

1962年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经济逐步恢复,1965年工业、农业产值超1957年水平;但“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逐渐主导。

经济短暂恢复,但“左”倾错误未根本纠正,为“文革”埋下隐患。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

5.“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毛泽东错误认为党内存在“资产阶级司令部”;林彪、江青集团利用。

1966年“五一六通知”“十六条”发动;红卫兵运动、“大字报”“大串联”;1969年中共九大确认林彪地位;1971年林彪叛逃(九一三事件);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短暂恢复);民主法制被践踏;科技教育停滞,但外交突破(恢复联合国席位1971、中美建交1979前奏)。

毛泽东;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周恩来、邓小平(抵制错误)

二、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至今

1.伟大历史转折(1978)

文革结束后“两个凡是”束缚思想;国民经济徘徊不前;真理标准大讨论推动思想解放。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否定“两个凡是”,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邓小平理论雏形;中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邓小平、陈云、叶剑英

2.农村与城市改革(1978-1992)

计划经济效率低下;农村贫困问题突出。

农村:1978年安徽小岗村“大包干”试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城市:1984年开始国企改革(扩大自主权、政企分开);1980年设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

农村生产力解放,粮食产量大幅增长;乡镇企业兴起;外资进入,沿海经济快速发展;但出现物价波动、腐败等问题(1989年治理整顿)。

邓小平、万里(推动农村改革)、朱镕基(参与城市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1992-2002)

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凸显;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突破思想束缚。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国企改革转向“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抓大放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扩大对外开放。

经济快速增长(90年代GDP年均增长10%);2001年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综合国力提升,但贫富差距、环境污染问题显现。

邓小平、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科学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2-2012)

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如三农问题、社会保障不足)。

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取消农业税(2006),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举办北京奥运会(2008)、上海世博会(2010)。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2010年);民生改善(医保、社保覆盖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但发展

THE END
0.第3部分中国现代史(1949—今)(课件PPT)25版·历史课件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1949年—今)第一轮复习 课标梳理 考点突破目录01阶段总览02知识网络目录阶段总览目录目录知识网络目录目录一条主线: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使中国走向独立自主、富强民主的一段发展史一条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种jvzquC41yy}/|}m0eun1|thv1::8B58924ivvq
1.中国现代史—智慧树网2005年兰州大学硕士毕业后长期从事历史专业教学工作,2012年评为历史学副教授,201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4年获史学博士学位。主讲《中国近代史》《中国经济史》《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等课程,迄今发表C刊论文六篇,普刊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两次获得陕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三等奖。 郝延军 · 西安文理jvzq<84eqwxtgqtog0€ikqzkuj{/exr1eq{sunMqog52295229>93
2.课程你想了解中国在西方冲击后的现代归宿和社会走向?你想了解国共两党的恩怨离合和民心力量,你想了解一个创造伟人的时代和伟人所创造的时代吗?请学习中国现代史,它会给你打开一扇远望的窗户,承接和投放历史洞见之光。 课程大纲 查看更多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章 导言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 0.1 中国近现代jvzquC41jkmig{3uocxugmz0ep5dq~wug1<4899g2h?79A=h76h88@<983
3.课程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今的中国历史,包括1840年——1949年(中国近代史)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现代史)两个历史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各有其特点和主要历史任务。 ●0.2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蕴含着诸多治国理政的智慧,同时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也为 jvzquC41jkmig{3uocxugmz0ep5dq~wug1<389g433l3;j>g82j1h;;f54
4.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课程标准一: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2)会议内容: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决定首都、国旗、代国歌等。(3)jvzquC41yy}/|}m0eun1|thv1;33<6544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