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上海“创业史”的100个瞬间③(1978-1992)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界面新闻与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合作,复盘上海70年“创业史”,回顾上海经济发展的100个重要瞬间。
上海是新中国经济制度的探索之地:新中国的第一家国营公司,“公私合营”率先启动,市场经济打开新局面,第一家外资企业在此落户……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界面新闻与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合作,特邀当代上海研究所原所长马学新担纲顾问,复盘上海70年“创业史”,回顾上海经济发展的100个重要瞬间。从奔流不息的浪潮中回望那些曾奠定中国当代经济结构、制度的关键节点,既是致敬,也是思考。
三、改革春风吹满地(1978-1992)
从文革的动乱中复苏,上海经济迸发出全新活力。借助改革开放的春潮,上海在社会经济形态方面锐意创新,形成了一批影响至今的宝贵经验。
1979年5月至6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对宝钢进行了近一个半月的专题调查和多次讨论,认为建立宝钢“基本上是可行的”,并要求“以宝钢建设为例,总结经验,搞出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搞补偿贸易的典型。”
瑞金医院胸外科在外科团队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中国第一例人类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这同时也是亚洲第一例心脏移植术。
如今,我国的器官移植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该地位的奠定,很大程度上源于40多年前上海医务工作者在器官移植探索领域的大胆尝试。
是年,上海市开始吸收国外投资,进行中小型补偿贸易、引进技术和设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举办合资或合作企业。到1983年,上海建成生产性项目,如中国迅达公司、福克斯波罗公司等。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这次首航,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码头悬挂了“热烈欢迎中国柳林海轮首航美国抵西雅图”“中美人民友谊万岁"“热烈欢迎我们中国朋友”等中英文横幅。
同年4月28日,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开馆。
同年11月19日至27日,全国保险会议在北京举行。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1980年开始逐步恢复停办了二十年的国内保险业务,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980年,我国思想的解放和经济政策的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在上海,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公有制势不两立的个体工商户开始恢复。当年,出身饭店世家且仅26岁的陈贵根向静安区工商局申请作为个体户开店经营酒菜业,并获批上海市个体饮食业001号营业执照。
陈贵根共向亲戚朋友借了3000元钱,置办了餐馆用具。上海第一家个体餐馆“味美馆”开业的报道在《文汇报》上一经刊出,仅20多平方米的小餐馆顿时宾客盈门。其首月的营业额达3000元,在当时可谓“获利相当可观”。
中央领导专门作出批示:“各方面要支持味美馆的发展”。“味美馆”是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的代表之一。私有经济体在当时为方便群众生活、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
中国曾经被称为“自行车王国”。凤凰、永久等品牌也曾是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而国产自行车打入美国市场,则拉开了“中国制造”开始全球扩张的序幕,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础。
中国模特身上所呈现的缤纷色彩,唤醒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影响了中国时尚行业的发展,继而推动了社会观念的复苏与进步。
同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发表《救活工厂有功,接受报酬无罪》,将韩琨的遭遇“搬”上了该报头版头条,掀起了对“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该不该拿酬金”的全国性大讨论。因这场讨论,千千万万个“韩琨”卸去了沉重的枷锁,知识分子八小时以外从事第二职业被认定合法。
上海普陀区在全市首建“鸳鸯楼”,专供无婚房新婚人员住用,每套房间建筑面积不到24平方米。
上世纪80年代初,住房形势严峻的上海,迎来了知青返沪的高峰。据统计,当时上海人均住房面积仅为4.3平方米。为了解决“住房难、结婚难”的问题,1982年,上海建成了全国第一栋“鸳鸯楼”。所谓“鸳鸯楼”就是蜗居年代大龄青年的结婚过渡用房。它让外滩情人墙边看黄浦江潮涨潮落的情侣们看到了有房结婚的希望。
“鸳鸯楼”是一代知青孵化爱情的梦乡,也是改革开放初期上海住房供应紧缺的缩影。
1978年,我国制药工业生产总值不足80亿元,人均输液产量仅为10人/瓶,整个医药行业销售额仅为72亿元。中国制药工业刚刚起步,行业缺乏相应的法规和监管部门,对于中国制药行业的“开放”而言,“引进来”比“走出去”更为急迫。
1980年7月,当时的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正式批准在上海建立与施贵宝合资的制药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后,创造了国内制药工业的多个第一:包括第一个中美合资的制药企业;第一个建立专业医药销售队伍的制药企业;第一个通过美国FDA认证,将西药制剂产品出口到美国的中国首家合资企业。
它还建立了中国第一支非处方药物推广队伍。随后,无锡华瑞、西安杨森、苏州胶囊也先后成立,中国制药工业正式亮相市场。
1983年,上海市长办公会议原则通过《关于改革商业体制的若干规定》,上海商业体制先行全面改革。
这是中国官方政策文件中首次提及“长三角”。
当时,7位上海汽车厂工人在车间里安装10多米手推导轨组装桑塔纳。由于经验缺乏,原本两天就能装配好的车子却用了一个星期。合资两年后,桑塔纳的国产化率为2.7%。1987年,上海举全市之力建立以整车为龙头、以零部件企业利益为纽带的共同体,国产化难题才逐渐突破。
1996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伴随着零部件产业的崛起,中国汽车产业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桑塔纳的出现,打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加速发展的全新格局,是我国轿车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奠基石。
棉布凭票供应时代落幕,表明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也突出反映了棉纺织业供过于求的困境。
在工业繁荣的上世纪90年代,上海杨树浦路上曾上演下班时分30万纺织工人在街上穿行的盛景。在那个时期,杨浦区工业总产值占到上海工业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但随着国家开始以市场调节为导向,上海曾经的棉纺织中心——杨树浦路上的棉纺织厂面临转型。
虹桥机场候机楼的竣工,进一步奠定了其国内门户口岸的地位。
南京东路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美誉。每当入夜,南京东路上灯火辉煌。但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南京东路上的大部分商店都关门很早。不少消费者反映,下了班没有地方买东西。1984年5月,南京东路商店全部恢复了夜市,一时“晚十点打烊”成了南京东路商业服务消费者的标志。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土地收归国有,此后一律以行政划拨方式无偿向用地单位提供土地;1962年,最后一批小土地私有者的出租权被取消,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彻底消失。1987年,深圳等地开始尝试国有土地有偿、有期限地出租,由此建立起极富中国特色的房地产市场。1987年,全国掀起第一轮房地产开发热。到1990年代初,房地产市场已经在全国铺开。
上海也在此时借助浦东开发,大规模推进房地产开发,同时展开城市基本设施的建设。大批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形成投资热潮。随着上述城市基础设施和商用高楼的建造,民用住宅开发也迅速展开。到90年代末,民用住宅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上海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最大部分。
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上海市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而且飞乐音响公司这次发行的股票,没有期限限制,不能退股,可以流通转让,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人们习惯地昵称其为“小飞乐”。
“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的突破重任。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轿车价格是国际市场的三四倍,令大多数工薪族望而却步。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通过易货贸易,一批东欧生产的微型轿车流入中国,私家车以灰色的面目在中国崭露头角。
1995年以后,合资生产的桑塔纳、捷达、富康引进技术生产的天津夏利、长安奥拓以及易货贸易进口的小型车,其私人购买量在北京以及深圳、广州、温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日益增多,车价在13万元到15万元之间。
上海航空公司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实现中国大陆地区与中国台湾地区“三通”。上海航空公司中文标识和SHANGHAI AIRLINES英文标识系汪道涵书写。
上海航空是全国第一家自主经营客货运输的地方民用航空公司。
同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颁布《证券柜台交易规定》,为解放后全国第一个交易条例。1月17日,上海市民拥有的各种股票等证券,可在指定地点直接进行柜台交易。5月2日,有关部门称,区域性的金融市场雏形已在上海形成。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贴现市场、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6月4日,上海全市性资金市场开业,由70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联合组成。
短短三十年间,上海地铁用全网运营总里程672公里的数据,高居世界城市地铁长度排行榜的榜首,日均运送乘客超过1千万人次。
1993年12月,上海颁发《上海市蓝印户口管理暂行规定》,境外人士投资20万美元或购买100平方米以上的外销商品住宅、境内人员投资100万元人民币可以申请到1个蓝印户口指标。蓝印户口是一种介于正式户口与暂住户口之间的户籍,因公安机关加盖的蓝色印章,而被称为蓝印户口。上海市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实施蓝印户口政策的大城市。
90年代上海市的房地产业基本是由投资推动的,1992年、1993年投资增长速度非快,但购买力跟不上,出现了百分之二三十的空置率。同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大中城市的户口普遍具有较高的价值含量,对外来人口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2002年4月,上海市公安局停止办理“蓝印户口”。
这是中国首次采用国际公开招标的方式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也是上海乃至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中国城市国有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由市场机制取代行政划拨,变“三无”(无偿、无限期、无流通)为“三有”(有偿、有限期、有流通)。
中国城市国有土地资源资本化和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帷幕,由此拉开。
1986年10月,美籍华人林同炎向上海市政府递交《实现现代化的大上海“全面开发可能性”研究》报告。次年,经修改充实后,上海市正式提出《开发浦东——建设现代化大上海》报告。1987年4月,上海市政府设立开发浦东中美联合研究小组,林同炎被聘为高级顾问。
同年9月7日,国务院批准《关于上海浦东新区鼓励外商投资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的规定》。10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财政部、国家海关总署和上海市政府等发布有关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9个法规文件。11日,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公司、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成立。
浦东大开发,正式拉开序幕。
58、陆家嘴金融商圈建设开始
同年2月15日,《解放日报》发表“皇甫平”根据邓小平讲话精神撰写的《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至4月22日共发表4篇有关文章。文章指出“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和形式,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在全国引起关于姓“社”姓“资”的热烈讨论。
同年5月21日,股票涨停板限制取消,上证指数(即沪市综合指数)当日涨105%,三天暴涨570%。同年8月10日,深圳发售认购抽签表,百万人蜂拥抢购引发“8·10”事件。之后第三天沪指猛跌22.2%,相比两个半月前的高位下跌45%……
当年10月1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宣告成立。
在中共十四大上,中共中央作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重大决策。
四、全面开放格局初步建成(1993-2007)
五、全面建设“五个中心”(2008-2019)
下载界面新闻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界面新闻与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合作,复盘上海70年“创业史”,回顾上海经济发展的100个重要瞬间。
上海是新中国经济制度的探索之地:新中国的第一家国营公司,“公私合营”率先启动,市场经济打开新局面,第一家外资企业在此落户……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界面新闻与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合作,特邀当代上海研究所原所长马学新担纲顾问,复盘上海70年“创业史”,回顾上海经济发展的100个重要瞬间。从奔流不息的浪潮中回望那些曾奠定中国当代经济结构、制度的关键节点,既是致敬,也是思考。
三、改革春风吹满地(1978-1992)
从文革的动乱中复苏,上海经济迸发出全新活力。借助改革开放的春潮,上海在社会经济形态方面锐意创新,形成了一批影响至今的宝贵经验。
1979年5月至6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对宝钢进行了近一个半月的专题调查和多次讨论,认为建立宝钢“基本上是可行的”,并要求“以宝钢建设为例,总结经验,搞出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搞补偿贸易的典型。”
瑞金医院胸外科在外科团队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中国第一例人类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这同时也是亚洲第一例心脏移植术。
如今,我国的器官移植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该地位的奠定,很大程度上源于40多年前上海医务工作者在器官移植探索领域的大胆尝试。
是年,上海市开始吸收国外投资,进行中小型补偿贸易、引进技术和设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举办合资或合作企业。到1983年,上海建成生产性项目,如中国迅达公司、福克斯波罗公司等。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这次首航,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码头悬挂了“热烈欢迎中国柳林海轮首航美国抵西雅图”“中美人民友谊万岁"“热烈欢迎我们中国朋友”等中英文横幅。
同年4月28日,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开馆。
同年11月19日至27日,全国保险会议在北京举行。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1980年开始逐步恢复停办了二十年的国内保险业务,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980年,我国思想的解放和经济政策的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在上海,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公有制势不两立的个体工商户开始恢复。当年,出身饭店世家且仅26岁的陈贵根向静安区工商局申请作为个体户开店经营酒菜业,并获批上海市个体饮食业001号营业执照。
陈贵根共向亲戚朋友借了3000元钱,置办了餐馆用具。上海第一家个体餐馆“味美馆”开业的报道在《文汇报》上一经刊出,仅20多平方米的小餐馆顿时宾客盈门。其首月的营业额达3000元,在当时可谓“获利相当可观”。
中央领导专门作出批示:“各方面要支持味美馆的发展”。“味美馆”是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的代表之一。私有经济体在当时为方便群众生活、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
中国曾经被称为“自行车王国”。凤凰、永久等品牌也曾是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而国产自行车打入美国市场,则拉开了“中国制造”开始全球扩张的序幕,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础。
中国模特身上所呈现的缤纷色彩,唤醒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影响了中国时尚行业的发展,继而推动了社会观念的复苏与进步。
同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发表《救活工厂有功,接受报酬无罪》,将韩琨的遭遇“搬”上了该报头版头条,掀起了对“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该不该拿酬金”的全国性大讨论。因这场讨论,千千万万个“韩琨”卸去了沉重的枷锁,知识分子八小时以外从事第二职业被认定合法。
上海普陀区在全市首建“鸳鸯楼”,专供无婚房新婚人员住用,每套房间建筑面积不到24平方米。
上世纪80年代初,住房形势严峻的上海,迎来了知青返沪的高峰。据统计,当时上海人均住房面积仅为4.3平方米。为了解决“住房难、结婚难”的问题,1982年,上海建成了全国第一栋“鸳鸯楼”。所谓“鸳鸯楼”就是蜗居年代大龄青年的结婚过渡用房。它让外滩情人墙边看黄浦江潮涨潮落的情侣们看到了有房结婚的希望。
“鸳鸯楼”是一代知青孵化爱情的梦乡,也是改革开放初期上海住房供应紧缺的缩影。
1978年,我国制药工业生产总值不足80亿元,人均输液产量仅为10人/瓶,整个医药行业销售额仅为72亿元。中国制药工业刚刚起步,行业缺乏相应的法规和监管部门,对于中国制药行业的“开放”而言,“引进来”比“走出去”更为急迫。
1980年7月,当时的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正式批准在上海建立与施贵宝合资的制药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后,创造了国内制药工业的多个第一:包括第一个中美合资的制药企业;第一个建立专业医药销售队伍的制药企业;第一个通过美国FDA认证,将西药制剂产品出口到美国的中国首家合资企业。
它还建立了中国第一支非处方药物推广队伍。随后,无锡华瑞、西安杨森、苏州胶囊也先后成立,中国制药工业正式亮相市场。
1983年,上海市长办公会议原则通过《关于改革商业体制的若干规定》,上海商业体制先行全面改革。
这是中国官方政策文件中首次提及“长三角”。
当时,7位上海汽车厂工人在车间里安装10多米手推导轨组装桑塔纳。由于经验缺乏,原本两天就能装配好的车子却用了一个星期。合资两年后,桑塔纳的国产化率为2.7%。1987年,上海举全市之力建立以整车为龙头、以零部件企业利益为纽带的共同体,国产化难题才逐渐突破。
1996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伴随着零部件产业的崛起,中国汽车产业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桑塔纳的出现,打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加速发展的全新格局,是我国轿车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奠基石。
棉布凭票供应时代落幕,表明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也突出反映了棉纺织业供过于求的困境。
在工业繁荣的上世纪90年代,上海杨树浦路上曾上演下班时分30万纺织工人在街上穿行的盛景。在那个时期,杨浦区工业总产值占到上海工业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但随着国家开始以市场调节为导向,上海曾经的棉纺织中心——杨树浦路上的棉纺织厂面临转型。
虹桥机场候机楼的竣工,进一步奠定了其国内门户口岸的地位。
南京东路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美誉。每当入夜,南京东路上灯火辉煌。但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南京东路上的大部分商店都关门很早。不少消费者反映,下了班没有地方买东西。1984年5月,南京东路商店全部恢复了夜市,一时“晚十点打烊”成了南京东路商业服务消费者的标志。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土地收归国有,此后一律以行政划拨方式无偿向用地单位提供土地;1962年,最后一批小土地私有者的出租权被取消,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彻底消失。1987年,深圳等地开始尝试国有土地有偿、有期限地出租,由此建立起极富中国特色的房地产市场。1987年,全国掀起第一轮房地产开发热。到1990年代初,房地产市场已经在全国铺开。
上海也在此时借助浦东开发,大规模推进房地产开发,同时展开城市基本设施的建设。大批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形成投资热潮。随着上述城市基础设施和商用高楼的建造,民用住宅开发也迅速展开。到90年代末,民用住宅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上海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最大部分。
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上海市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而且飞乐音响公司这次发行的股票,没有期限限制,不能退股,可以流通转让,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人们习惯地昵称其为“小飞乐”。
“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的突破重任。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轿车价格是国际市场的三四倍,令大多数工薪族望而却步。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通过易货贸易,一批东欧生产的微型轿车流入中国,私家车以灰色的面目在中国崭露头角。
1995年以后,合资生产的桑塔纳、捷达、富康引进技术生产的天津夏利、长安奥拓以及易货贸易进口的小型车,其私人购买量在北京以及深圳、广州、温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日益增多,车价在13万元到15万元之间。
上海航空公司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实现中国大陆地区与中国台湾地区“三通”。上海航空公司中文标识和SHANGHAI AIRLINES英文标识系汪道涵书写。
上海航空是全国第一家自主经营客货运输的地方民用航空公司。
同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颁布《证券柜台交易规定》,为解放后全国第一个交易条例。1月17日,上海市民拥有的各种股票等证券,可在指定地点直接进行柜台交易。5月2日,有关部门称,区域性的金融市场雏形已在上海形成。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贴现市场、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6月4日,上海全市性资金市场开业,由70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联合组成。
短短三十年间,上海地铁用全网运营总里程672公里的数据,高居世界城市地铁长度排行榜的榜首,日均运送乘客超过1千万人次。
1993年12月,上海颁发《上海市蓝印户口管理暂行规定》,境外人士投资20万美元或购买100平方米以上的外销商品住宅、境内人员投资100万元人民币可以申请到1个蓝印户口指标。蓝印户口是一种介于正式户口与暂住户口之间的户籍,因公安机关加盖的蓝色印章,而被称为蓝印户口。上海市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实施蓝印户口政策的大城市。
90年代上海市的房地产业基本是由投资推动的,1992年、1993年投资增长速度非快,但购买力跟不上,出现了百分之二三十的空置率。同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大中城市的户口普遍具有较高的价值含量,对外来人口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2002年4月,上海市公安局停止办理“蓝印户口”。
这是中国首次采用国际公开招标的方式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也是上海乃至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中国城市国有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由市场机制取代行政划拨,变“三无”(无偿、无限期、无流通)为“三有”(有偿、有限期、有流通)。
中国城市国有土地资源资本化和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帷幕,由此拉开。
1986年10月,美籍华人林同炎向上海市政府递交《实现现代化的大上海“全面开发可能性”研究》报告。次年,经修改充实后,上海市正式提出《开发浦东——建设现代化大上海》报告。1987年4月,上海市政府设立开发浦东中美联合研究小组,林同炎被聘为高级顾问。
同年9月7日,国务院批准《关于上海浦东新区鼓励外商投资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的规定》。10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财政部、国家海关总署和上海市政府等发布有关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9个法规文件。11日,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公司、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成立。
浦东大开发,正式拉开序幕。
58、陆家嘴金融商圈建设开始
同年2月15日,《解放日报》发表“皇甫平”根据邓小平讲话精神撰写的《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至4月22日共发表4篇有关文章。文章指出“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和形式,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在全国引起关于姓“社”姓“资”的热烈讨论。
同年5月21日,股票涨停板限制取消,上证指数(即沪市综合指数)当日涨105%,三天暴涨570%。同年8月10日,深圳发售认购抽签表,百万人蜂拥抢购引发“8·10”事件。之后第三天沪指猛跌22.2%,相比两个半月前的高位下跌45%……
当年10月1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宣告成立。
在中共十四大上,中共中央作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重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