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在过去100多年里,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6级以上地震有600次以上。据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研究员郭安宁介绍,全世界每年7级以上大地震有很大一部分都出现在中国,因此,现行地震烈度设防标准需进一步全面提高。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官网资料显示,我国地震活动分布广泛,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曾有6级以上强震发生。
我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及华北地区,而东北、华东、华南等地区分布较少。绝大部分地区的地震是浅源地震,东部地区的震源深度一般在30千米之内,西部地区则在50千米~60千米之内。
中国大陆地区绝大多数强震主要分布在东经107度以西的我国西部广大地区,而东部地区则很少。据统计,1949年~1981年间发生的27次7级以上地震中,西部约为20次,占74%,东部只有7次,占26%;而6级地震东部占比更小。
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地震活动最高的是台湾省,7级以上地震发生率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6级以上地震发生率占全国总数的53%以上;其他省份中,发生6级以上地震次数大于5次的还有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河北等。
研究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绝大多数强震都集中在上述7个省份,其中6级以上地震占90%以上,7级以上占87%以上。
1976年松潘地震6级以上大震共出现3次,第3次发生于8月23日,震级为7.2级。之后,华北地震带出现异动,同年9月23日,内蒙巴仁发生6.2级地震,11月15日天津宁河发生6.9级地震。
据汪成民介绍,根据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理论研究,中国大陆陆上地震与菲律宾和中国台湾外海上所发生的地震具有相关性,一个大型的地震在菲律宾和中国台湾外海发生后,将沿着印度尼西亚群岛、中南半岛、横断山脉进入中国大陆,随后从云南一直北上四川,并西进青藏高原。 四川省地震局原综合预报组组长李有才认为,龙门山地震带上,松潘-都江堰-邛崃-雷波断层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又大、又粗、又活的断层,但该断层尚未引起地震、地质勘查部门足够重视。
既然地震频发,那么防震减灾自然应受到高度重视,而地震烈度区划图就是各地建筑规划、设计的设防依据。中国第一代地震烈度区划图制作于1955年~1956年,中国地震科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最早的地震地球物理学家李善邦是当时的领导。
四川的汶川以及芦山、宝兴等地,在第一代地震烈度区划图中被列入9度和9度以上设防区域,北川被列入8度到9度设防区域,处于华北地震带的唐山也被列入了9度和9度以上的设防区域。从1966年到1976年期间,中国出现十分强烈的大震高潮,该区划图的判断经受了考验。
1976年9月,中国地震局出版了第二代地震烈度区划图,芦山被降为6度区,宝兴和天全等2013年地震受害严重的地区被列入7度区、汶川被列入7度区、北川被列入8度区。而在该区划图出版前,发生了唐山大地震。
1990年、2001年,中国地震局分别出版了第三代和第四代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三代烈度区划图中,芦山、宝兴、天全和汶川、北川等地都被列入7度区,第四代区划图尽管采取了新的标记方法,但只是在第三代图划法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和2013年发生的芦山地震,震中烈度远超两代地震烈度区划图设防标准。
汶川地震后,四川相关部门调整了一些参数,公布了详细到乡镇一级的数值,汶川地震中的重灾区汶川7个乡镇、北川18个乡镇、都江堰7个乡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达到0.2g,相当于原地震烈度区划中的8度区。相比第四代地震烈度区划图,设防标准有所提高。
郭安宁认为,要想预防地震给国民造成损失,应当从科学角度进行研究后,全面提升我国的抗震设防标准。
作者为北京公司新闻部记者
读者热线:4008890008
中国台风分布地带和近100年中国发生台风情况
全家福迟到3年 李自学想开一个家庭超市
广告热线 北京: 010-57613265, 上海: 021-61283008, 广州: 020-84201861, 深圳: 0755-83520159, 成都: 028-865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