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扬:何以理解文明问题与现实世界

最近,中国出版界的百年老店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文扬的最新力作《文明的逻辑——中西文明的博弈与未来》。这是继2017年世纪文景出版的《人民共和国》和2019年底中华书局出版的《天下中华——广土巨族与定居文明》之后,作者围绕中国独特性和中华文明独特性展开的系列论述的一个最新努力成果。

《文明的逻辑》一书从“文明问题作为一个中国问题”这样一个去西方中心立场的问题意识谈起,希望通过出版该书将这个议题推向中国思想界。在新书发行之际,观察者网专访本书作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文扬,与读者们分享他的心得和感想。专访分上下篇,本文为下篇。

文明问题应如何把握和研究?

观察者网:如前所述,按照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的说法,人类历史出现过的文明共计三代21个,其他学者各有各的算法,也有十几个到二十几个不等,如此说来,您所说的人类文明史的整体面貌,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研究对象吗?对于如此巨大的研究对象,应该如何把握呢?如何能在几十万字的篇幅里描述清楚呢?

文扬:研究历史,有两个要点需要掌握好,一个是历史尺度,一个是分析工具。先说历史尺度,一般认为,不同的历史研究领域有不同的历史尺度,最短的是个人史,以人的自然寿命为尺度,而政治史会比个人史尺度长一些,经济史则比政治史尺度更长一些,然后依次是社会史和文化史,而比所有这些历史都更长的那个连续的历史,就是文明史。文明史的尺度一般来说都要有上千年。

比如按照汤因比和斯宾格勒等人的看法,今天的西方文明其实是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上作为新一代文明重新滋长出来的,与古典文明并不是直接的继承关系,从起源到今天的全部历史最多不超过1500年。在1500年这个尺度上,冷战结束至今的40年,或者二战结束之后至今的70多年,不过是全部西方文明历史在最近的一个短暂阶段。以1500年为尺度,在这几十年里发生的事情可以说都属于刚刚发生的事情,发生的原因有着更久远的历史根源,具有不同程度上的文明史意义。

举个例子,大约在19世纪末,欧洲人在整个新大陆的殖民开拓接近完成。美国的西部大开发抵达了“远西部”的西海岸,三分之一的“老东部”人口和上千万的新移民迁往了中西部;大约同时期,加拿大的“西部定居运动”也在19-20世纪之交达到高潮,新移民数量扩大了几十倍;在澳洲大陆,“淘金热”导致新移民大增,维多利亚、南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等殖民地在19世纪后期相继成立自治政府,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在一般性的历史叙述中,这几个事件会在各国的国别政治史或经济史中分别叙述,相互之间不相关;但如果放在整个西方文明的历史叙述中,这些事件就成为了同一个大事件的不同分支,同属于整个西方社会自15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始的、绵延4个多世纪的最近一次大迁徙浪潮的尾声部分。

澳大利亚淘金热(资料图)

由于欧洲人在新大陆的殖民定居于19世纪末先后抵达了北美和大洋洲的最后几处边疆,这次历时4个多世纪的大迁徙在地理上的扩张随着这个尾声的出现而宣告结束。也就是说,这些历史事件虽然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但若在文明史的千年尺度上看,却是刚刚发生的最新事件。其大历史尺度上的确切表述是:“西方文明历史上最近一次大迁徙在地理上的扩张才刚刚结束。”其中包括了这样的含义:继历史上几次大迁徙之后,此次大迁徙也许是这个文明的最后一次了;但也许未来还会发生类似规模的迁徙,而我们的当下时代则是两次大迁徙中的间歇期。

从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叙述长达上千年的文明史,其实也并不难把握。只要使用了合适的历史尺度,与政治史、经济史甚至个人史的叙述方式,都是一样的。近些年里兴起的一个新学科叫Big History,综合了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研究,将自宇宙大爆炸直到当下的历史“编织成一个故事”,作为一个时间框架,并在这个长达138亿年的巨大背景下探索人类的存在,也出现了很多成果,提供了一些对于人类历史的洞见。

再说分析工具。历史研究的分析工具指的是一些对应于不同领域和不同历史尺度的理论概念,这些概念是对历史材料的归纳和抽象概括,它们不是历史材料本身,但却是分析、描述、解释和理解历史材料的必要工具。例如,如果研究个人史,一种常用的分析工具就会包括早年、中年、晚年这种不同阶段的划分,还有家庭生活、职业生涯、主要成就、功过是非等不同方面的划分。这些划分都是研究者自己虚构出来的理论概念,研究对象本人的一生并非是按照抽象概念过下来的,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包含无数细节和无数侧面的客观实在,但如果没有这些概念工具,对于其历史就难以准确描述和深入理解。其它领域的历史也是一样,一个国家的政治史也需要按照历史阶段、主要人物或重大事件进行理论概括。更进一步,还应该通过好的理论概括透视出深层的历史逻辑,从中发现规律、获得启示、吸取教训,以区别于一般的资料堆积类的历史或纪年体类的历史。

黑格尔曾将历史研究的方法按照从古代到当代的顺序分为“原始的历史”、“反省的历史”和“哲学的历史”三种,如果抽掉其中那个线性历史结构,就是三种共存的历史研究方法。20世纪的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Hayden White)将他所说的“历史主义”分为“自然的历史主义”、“形而上学的历史主义”和“美学的历史主义”三种,也是一种划分。这些划分实际上反映出一直以来的一种学术努力,想要把带有研究者理论虚构成分的历史叙述从一般的历史研究当中分离出来。荷兰思想家弗兰克·安克斯密特曾专门研究过历史叙述问题,他举例说,“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冷战”等概念就是典型的历史叙述工具,这些工具起到了兼顾历史客观实在与研究者的主观解释两方面并建立起一个具有一致性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作用。

海登·怀特(资料图)

这也就意味着,历史叙述本身实际上构成了一个专门的学术领域。美国历史学家卡罗尔·奎格利在他于1961年出版的《文明的演变》一书的前言中开宗明义:“本书不是一部历史书,而是一个尝试,通过提供分析工具帮助人们理解历史。”他的意思就是,虽然本书的题目很大,但它并不是一个关于人类文明的完整的历史研究,而是一个历史叙述,旨在提供分析工具帮助人们理解人类文明史。

若按照这样的区分,我2019年的《天下中华——广土巨族与定居文明》和今年的《文明的逻辑——中西文明的博弈与未来》也都属于历史叙述类的书,其重点在于提供了一些帮助人们理解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分析工具。这两本书中所使用的几个对偶概念,如定居与游居、居国与行国、秩序主义与运动主义,以及农耕民族、骑马民族和海上民族的三分法等,都是作为历史分析和叙述工具而创造出来的,是在历史实在与理论解释两者之间建立内在逻辑的尝试。

明白了历史尺度和分析工具这两个要点,就容易理解我这两本书的主题和内容了。

THE END
0.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17.《跨国史:概念、方法和研究实践》,《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新华文摘》2018年年第24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8年第6期转载)。 18.《跨文化视野下詹姆斯•库克与大洋洲原住民的互动》,《全球史评论》第13辑(2017年12月)。 jvzquC41jkyuq{~0ep{/gmz0ep5t|m|1lupk1|oulu589B<;0jzn
1.气候变迁下的中国文明史人类的进化史可追溯到约200万年前,南方古猿中的一支进化成为能人,他们最早开始打制石器工具,展现出了智慧的火花。也是200万年前直立人出现在了非洲草原,他们数度迁徙到欧亚大陆,我们这里发现的远古人类如北京人、蓝田人都是直立人种。及至现代智人出现,再次走出非洲,进而遍布欧亚大陆、南北美洲和大洋洲,那是相当晚近的事。 可就这200余万年里jvzquC41yy}/nrkgygkl0lto0et0j>4ctvodnn4fgvgjn7iqAcxuKmB445<29
2.人类文明史(第4卷):7世纪至16世纪(豆瓣)地区篇则细分为“希腊-罗马世界的后继者”“欧洲特性的形成” “伊斯兰世界及其阿拉伯地带” “亚洲世界” “美洲文明” “非洲大陆” “大洋洲和太平洋”。 作者简介· ···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是联合国专门机构,创建于1945年11月,目前拥有191个会员国。该组织为自己确定的宏伟目标是:通过教育jvzquC41o0jpwkfp0eun1ktqm1yvdsjev1877@576:5
3.新华社高级记者皮曙初出版《文明的韧性——溯源长江文明带》|皮曙初认为,长江文明历史上的“高光时刻”还有早商时期,盘龙城、三星堆、新干大洋洲,这些地方出土的早期青铜文明遗存,究竟说明什么,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研究。但从大冶铜绿山出土铜矿来看,长江流域在当时应该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基地,是当时的工业重地。这也是后来楚国能够崛起、曾国能够造出那么多青铜器的经济基础。 jvzq<84yyy4dvmxd0pku1l6886e32;83417:9=9440nuou
4.习近平眼中的中华文明“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无论是古代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还是现在的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jvzquC41yy}/s|yjgqxz0ls1|j{bpzz1dmpy1;53;/671;91ea724=;864710qyo
5.李庚香:巩固文化主体性,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1500—1800年,这一阶段是欧洲进行大规模殖民扩张的时期,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被迫卷入全球化的进程中;第六个阶段是革命、工业和帝国时代,主要指公元1750—1914年,这一时期内欧洲人在世界各地瓜分领土和势力范围,逐步建立世界霸权;第七个阶段是现代全球重组时期,主要指公元1914年至今,包括了20世纪以来的世界史图景jvzquC41vjkpt‚3fcjk/ew4424:02?2251788?9460nuou
6.外国工艺美术史,考研核心笔记古代埃及工艺美术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掀起了人来历史上工艺美术全面发展的第一个浪潮。 时间概念: 美尼斯在公元前3000年统一上下埃及,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统一王朝国家的诞生。 从美尼斯统一埃及起至公元前525年埃及被波斯帝国征服,先后有26个王朝进行统治埃及。后来又被马其顿亚历山大统 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28B66337/j}rn
7.《文明VI》:自然奇观大赏(亚洲、大洋洲篇)世界上最好的工匠莫过于大自然,其鬼斧神工般的技艺让观者无不赞叹。在《文明VI》这款久负盛名的游戏中,将那些分布在世界各地指雄伟美丽的“奇观”一一展现了出来。它们是大自然手下最精美的“艺术品”,本篇将主要讲述《文明VI》中亚洲和大洋洲各地的自然奇观。 jvzquC41cro/zrfqjgoig7hp1x90dkx1crv0cyn1ygh0uqftgArjptdkf?=17;>294
8.侯建新:中世纪与欧洲文明元规则有文字的历史才是文明史,之前的历史则被称作“史前史”。关于文明与文化的关系,一个世纪前就有学者指出,“文明是文化的不可避免的归宿……文明是一种发展了的人类所能作到的最表面和最人为的状态”。有学者说得更为简练明确:“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文明是最广泛的文化实体”。jvzquC41gunju}tt{0zkp~3gfw4dp8nphq526;714:890qyo
9.细耕文化土壤厚植文明基因倾听“浙”里的文化足音浙悠悠历史长河,给予了之江儿女丰厚的精神财富、文化宝藏——尤其是良渚古城的发现和确认,为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如果将广布浙江大地的文化遗产串联起来,我们将清晰地描绘出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轨迹。 将近岁末,浙江再传捷报。12月2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我省上林湖越窑jvzquC41|ltfy|3|lqr/exr0ep5{lwjyu1€kz€4423=248y423=24;7a83649:<0ujznn
10.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㉑丨以地层为纸遗物为字,书写人类数百万年的演化记者:考古证实了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提升了民族自信。旧石器考古在凝聚文化自信以及文化传承发展方面有无推动作用? 高星:显然有。实际上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我们所在的区域以及国家所产生的自信,旧石器考古传递的自信可以上升到对人类这个物种的自信上来。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中,人类的体质特征并不占优势,我们没有翅膀不jvzquC41ukiiwjs0ueum0lto0et0ip}y14636971:4:79B=;0jznn
11.殷墟题目答案解析,殷墟题目答案解析2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可信的第一手史料。120年来,经海内外学者的共同探索,其中的历史文化奥秘逐渐揭开,甲骨学也成为一门举世瞩目的国际性显学。 当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也引发了“中研院”历史语jvzquC41yy}/3;ykmw4dqv4pgyzjm~4uq/+F8.FG'D=&G>*C4'?G/u7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