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拿贝壳当钱使,渔民岂不是发了

本文经受权转载自:博物(ID:bowuzazhi)

年底了,是时候备点年货带回家了。电子支付方式让我们不用摸钱,买来买去也不觉得花钱多,可再一转眼,哎?余额怎么嗖嗖地往下掉?

在电子支付盛行的今天,许多学者却始终坚持现金的不可替代。货币这种东西将何去何从,我们不妨追本溯源,用“博物”的眼光看看钱的前世今生。

要知道,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金属货币、纸币的都是中国人。今天,咱们就来看看中国最早的货币。

脱颖而出的海贝

在很久很久以前……早在城市、青铜、文字这些文明的曙光出现以前,“交换”就早已诞生了。

最开始肯定是以物易物,各取所需。但每个人的需求可能不同:比如有人想用皮毛去换粮食,但有粮食的人需要麻布,而麻布富余的人可能想要吃鱼……这就不好办了。

于是,先民们开始寻找大家都愿意接受的物品作为交换媒介,这就是“一般等价物”。

在中国历史上,曾被当作一般等价物的东西有很多:米粟、禽畜、布帛、皮革、农具、龟壳、蚌珠、动物齿角等等。经过漫长的抉择淘汰,最终脱颖而出的是——

海贝!

海贝

海贝的个数,成为了衡量几乎所有货物的尺度——在经济学中,这种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就称作货币。有了货币,交换就正式成为“买卖”。

为什么用海贝?

在远古时代,海贝的价值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语。首先它很漂亮,是人人喜爱的装饰品。对多数先民而言,海贝很可能还附加了魔法属性——因形态契合生殖崇拜而成为丰饶多产、驱凶辟邪的护身符、吉祥物。

其次,它们个头不大,轻便易携,且坚固耐用,不易磨损。

此外,它们的稀有度正合适:也就是相当珍稀,难以信手拈来;但也不能太少,数量不足就没法流通。

那你可能会问了,海滩上的贝壳不是一大把吗?住在海边的人岂不是发了?

那你就错了,大海里的贝壳种类虽然多,但基于上述条件,能选作货币的却相当有限。据考古发现,先民将眼光主要锁定在腹足纲(单壳,常称为螺)的宝螺科成员,其中以“货贝”最为常见。

现代生物分类中,货贝是个属,古遗址出土的贝币,绝大多数都是这个属内的货贝和环纹货贝两个物种。

二者都是小型海贝,成体最大不超过2.8厘米,大多数体长1.8~2厘米。它们大小相似,重量均等,方便计数——更拥有当货币的天然优势。

除货贝(黄宝螺)、环纹货贝(金环宝螺)两种主力货贝外,中国古遗址、墓葬中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贝壳:虎斑宝贝(黑星宝螺)、阿文绶贝(阿拉伯宝螺)、黍斑眼球贝(初雪宝螺)、拟枣贝(爱龙宝螺)等,也有可能作为贝币参与流通。

内陆的海贝从哪儿来的?

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中国最晚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开始,海贝就被当作货币大量使用了。贝币出土的主要区域,东至沿海,西达关中,南抵长江,北至长城,尤以中原一代最为密集且数量巨大。

河南殷墟的商代贵族墓葬,常随葬数十、数百甚至上千枚货贝。著名的妇好(商王武丁之妻)墓中,货贝更是多达6880余枚。在差不多同时代的四川三星堆,也发现有5000枚海贝埋藏在两个祭祀坑里。

要论贝币出土量最大的地方,当属河南殷墟、四川三星堆、云南古滇国三处遗址。其实贝币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曾出土过贝币的地方成百上千,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仰韶遗址、姜寨遗址、二里头遗址、马家窑遗址、四坝遗址、苏埠屯遗址……

然而货贝主要生长在热带浅海区域,中原、西蜀的贝币是从哪儿来的呢?

有学者推测,其中有我国南海产的,也有些来自孟加拉湾,甚至马尔代夫群岛。它们通过进贡或转手贸易,辗转集中到殷墟等经贸中心,经由工匠加工后,再通过买卖和赏赐等方式流通。

一串贝壳能买到点啥?

商代以来,随着经济繁荣,贝币由一个一个花,逐渐变为成串使用。起初人们只是在货贝上打个孔,方便穿绳。后期干脆把贝壳的背面削平,令其成为扁平的“硬币”状,无疑更方便大量携带使用。

商周时代,成串贝币的单位是“朋”,一串10枚为一朋。

汉字“朋”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本意,就是两串贝币,作为货币单位使用。后因贝币系在一起的状态,才引申出结党、朋友等语义。

一朋货贝能买什么呢?

不同时代有许多记载。比如殷墟出土的戍嗣子鼎,其铭文上说:商王赏赐下20朋贝,戍嗣子以此为资,制作了这件祭祀父亲的青铜鼎。

鼎的价值不好估算,再看西周年间的卫盉(hé,酒器)上,则记载了两桩土地交易:用价值80朋的“瑾璋”(玉器)换取了10块田地,又用价值20朋的“赤琥”(裘服)换取了另3块田。用古今单位换算,一朋能买良田7.5~9亩。

西周青铜酒器“卫盉”

《诗经·菁菁者莪》中也曾写道:“既见君子,锡(赐)我百朋。”若在西周,100朋能买七八百亩地,估计只是诗歌夸张,真实文献中极少见到这个量级的赏赐。

货贝不够用怎么办?

天然海贝数量毕竟有限,生产力继续发展下去,货贝越来越不够用。于是,许多仿制贝币的替代品——“仿贝”应运而生:石贝、骨贝、蚌贝、绿松贝……花样繁多。

随着冶金技术发展,铜贝也开始登场。比如上世纪60年代,山西保德发现一处三千年前的商代晚期窖藏,出土青铜仿贝109个——保德铜贝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金属铸币。

各种仿贝

铜贝几乎拥有贝币全部的功能,还能自主切割熔铸,明显更好用。春秋时代起,金属货币盛行,逐渐取代了贝币。到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贝币实际已基本退出流通。时至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贝币时代正式宣告终结。

不过在我国一些边远地区,海贝仍保持着局部流通。其中云南尤盛,明末清初许多地方还能用货贝当零花钱(当然缴税之类的官方行为,必须用白银铜板)。

图为西汉时期云南滇国的青铜贮贝器。贮贝器是古滇国的特色豪华器皿,专门贮存贝币,也用于祭祀祖先。云南的身毒古道是南亚、东南亚海贝输入中国的重要通路,滇地长期沿用贝币,或许与货贝富集有关。

而在交通闭塞的怒江峡谷中,海贝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民间一枚货贝,可以买一碗凉粉或一碗白酒;10枚能换一升粮食;50枚一口猪;80枚一头牛。直到1949年,深山里直接改用人民币,贝币才在全国范围内彻底退场。

除古代的中国外,南亚、东南亚、大洋洲和非洲的众多文明(族群)也都曾以海贝作为货币。最后来看看其他地方的贝币到底能买到点啥。

THE END
0.复活节岛的兴衰比较有趣的是,与人一起迁徙的家畜不止一种,但只有鸡真正在成功地到达了复活节岛。波利尼西亚人或者说南岛语族的先民,从大陆上是带来了三种家畜:猪、狗、鸡,在东南亚很多地区这些组合还都在。但是到了大洋洲的时,从新几内亚开始,这些动物组合开始逐渐减少,有的有两种,甚至只剩下一种。距离越远的岛屿与其他岛屿jvzquC41mgvv0~xve0kew7hp14634858435d4:842c;72;=61rghg7mvo
1.庐陵人文——新干专栏书院是藏书之所,是讲学授徒、读书求学之所,是古代文化教育的产物。除白鹭洲、白鹿洞等书院保存完好外,如今大部分书院荡然无存。作为江右十八古县之一的新干也不例外,近十所书院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无痕迹。但是翻开历史的画卷,寻找它们渐行渐远的足迹,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些书院引人关注的地方,特别是惜阴书院和jvzquC41yy}/onnrkct/ew45dvxgq|v
2.中国科学家领衔在《科学》发文古DNA系统揭秘人类进化密码受限于保存状况,目前大部分古基因组数据来源于寒冷干燥的地区,而亚洲南方、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古基因组数据还较为有限,这个问题在超过3万年的个体基因组上尤为突出。因此,未来古DNA领域可以着重对这些地区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 她认为,迅速积累的古基因组数据也离不开古DNA技术的发展。不久前发表的jvzq<84yyy4djrscpg}t0lto1it0497312?.4=4;79896<3ujvsm
3.在殷墟,看全世界的“人类群星闪耀图”这样,就确定了,创造三星堆文明的古蜀国,并不是史前文明的产物,更不是什么外星人留下的遗迹,而是商代晚期的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无独有偶,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遗址,也属于这一时期。 这个大洋洲,可不是澳大利亚所在的大洋洲,因这里经常洪水泛滥,一片汪洋,因而得名。 jvzquC41yy}/zrsokp}fgtq{0eun0ls1ygtiwj4424:02=425181;><0jvsm
4.古DNA洞察欧亚大陆东部现代人演化历史《遗传学与发育新见》(Current Opinion in Genetics & Development)邀请,参加世界人类遗传起源演化系列专题报道,发表题为“古DNA洞察欧亚大陆东部人群演化历史”(Human evolutionary history in Eastern Eurasia using insights from ancient DNA)的综述文章,探讨了近年基于古DNA的欧亚大陆东部现代人演化研究成果,总结人群jvzq<84yyy4jxyu0ce4dp8}yfv5l{s142812@4v42812@72a7<49A620jznn
5.科学家“钓”出田园洞人“真身”到底是何许人也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美洲土著各个人群中,只有亚马逊人与田园洞人的遗传关系最近。这意味着,亚马逊人或繁衍自未知的古人类支系,而这些支系与田园洞人有关。 付巧妹表示,这个与美洲土著的亚马逊人存在遗传联系的研究结果,至少在原来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提供了更多细节。比如说之前只在大洋洲的一些人群中发现了与美洲土著jvzquC41pg}t0lhvx0ipo8r1c1oofn}0ujznnHnf?CXUK~[;4;MOtTj|VH?G:\RDv3=239;
6.中国人最早发现了澳大利亚,可惜并未给世界带来多大的影响然而,欧洲人并非是最早发现澳大利亚的人,根据中国史料记载:中国的船只曾经在元朝到达了此地。元朝也是一个大发现的时代,根据《元史》记载,蒙古人曾经穿越西伯利亚,到达了鄂毕河下游的日不落山,见到了北冰洋,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唯一一次。在海上,元朝控制的南海和印度洋的商贸,元朝的船只可以到达东非、地中海等地区,也是历jvzquC41jkyuq{~0uqnv0lto1c598>7934:2a:73848:4;
7.盘龙城遗址: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开端所以水位下降,就可以初步复原盘龙城遗址商时期城市的聚落环境。以盘龙城为例,我们又可以进一步认识夏商时期长江中游水文的整体变化趋势,了解古人聚落选址的特征与规律。盘龙城城市所展现出来的人与水的互动,是长江流域古代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生动例证,展现出古人充分利用自然优势、顺应环境营建聚落的智慧。   盘龙城杨家湾M17出土的金片 jvzq<84yyy4ykwmwcpku0lto1eo0497728851<5dfc94gBi2:6>bgkg655i:3@=3:fl2h8h0jvsm
8.文博日历丨3000年前的“神秘微笑”,在表达什么?商代各地的青铜人头像 大多是在写实基础上加以艺术的变形、夸张 因此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 有学者认为 根据不同地区出土的面具 可以窥视到古代先民人种分布的地方性差异 033000年前,江西就有先进的青铜文明了 1989年,江西省大洋洲镇程家村 村民无意中发现了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 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jpmjz0jznnHnvgoejfF6462=7;A969669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