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核工厂:一座为了和平兴建又停建的地下核工程能见度澎湃新闻

那个消失的地名,所承载的,是816地下核工程,一座隐藏在山体内部的核工厂。

如果没有人带领,很难想象,要怎样从这个错综复杂的地下工程中找到正确的行进路线。

顺着幽暗的隧道,车驶入工程内部,从一扇门望去,眼前是这样的景象。

最令人惊叹的是,洞口的铅门都是由光电控制,只要核爆炸闪光一出现,一秒钟内铅门就会自动封闭。

放在今天,也许这不足以令人称奇,但放在上世纪70年代,这样一项技术的存在无疑是给核工程本身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一座山体的内部,既有能够保障战备所需的设备设施,又通过本身的设计建造保障这些设备设施的安全。

钚239,大国地位的奠基石

816并不是生产核武器的基地,它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原子弹的原料——钚239。

原子弹装的核燃料一般有两种:铀235或钚239,分别称为铀弹和钚弹。美国投在广岛的第一颗原子弹“小男孩”是铀弹,投在长崎的第二颗原子弹“胖子”是钚弹。

相对而言,生产钚239要省时、省力、省钱得多,前提是掌握技术含量更高的核反应堆。

更令世界为之侧目的是: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内爆式铀弹。

这也许并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是面对原料需求巨大和我国刚刚起步的铀浓缩工业暂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的矛盾时,选用的一种策略——把装药量较少的内爆式钚弹技术用在了铀弹上。

这种以高超设计来弥补工业能力不足的中国特色,在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历程中很多时候是常态,后来氢弹的研制也是如此。

绝密档案

1994年,封存在美国档案馆中的一批机密档案的部分内容因保密期满被曝光解密——在1964年以前,美国曾制定了对中国进行突然袭击的计划,目的就是迫使中国停止正在进行的核试验。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与三线建设》一书详细记录了美国突袭计划的来龙去脉——

1961年1月至1963年6月,美国间谍卫星对中国进行了24次侦察飞行,辨认出罗布泊基地,美国确认中国将在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不过,在反复分析了计划实施的可能性之后,美国的最高决策者们犹豫不决。

虽然美国试图伸向战争按钮的手暂时缩了回去,但建一个隐蔽性和安全性更强的核工业基地,成为当时中国军事国防的迫切需要。

上马“三线”

除了出于对核安全的考虑外,根据对当时国际形势的综合分析,毛泽东在“三五”计划中,提出了“三线建设”的概念,816工程的计划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孕育而生。

816厂的选址勘探组在1965年初成立。此后,选址勘探组跑了云贵川的很多地方,很多车都跑废了。

选址小组最先选择的两个地点,一个是川西洪雅县罗坝区, 第二个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

最初选择洪雅是因为这里靠雅安只有25公里,属于乐山地区管,而当时中国的核工业都集中在那个地方,与816同时兴建的812厂、814厂也都在这个地区,但是也正是因为过于集中,不符合我们国家“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原则。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地形的限制。

洪雅有很多小山,选址小组最初为厂址选择的地方,在两山之间的一片盆地上,但是经过勘探,大家觉得这个地点并不理想:山不够高,盆地也不够凹,出于隐蔽性的考虑,洪雅这个地点最终没有成为816厂所在地。

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也因为不够隐蔽而被放弃。

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因为高山林立的特殊地形和相对富庶的基本条件,成为了“三线”的中心,1966年,四川省的三线建设投资,几乎接近全国的六分之一。

四川的深山符合核工业要求隐蔽的特性,又因为核原料加工要依靠稳定的水源,选址小组决定,在乌江边的涪陵和万县两个地方,寻找合适的厂址。

选址小组先到了涪陵,沿着乌江一直往上游走,走到白涛这个地方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地形条件非常有利:既有高山做屏障,又挨近乌江水源,最重要的是,这里有坚固的山体构造,如果在大山中挖一个洞,将整个核工程隐蔽在洞中,安全系数就更高了。

1965年5月,选址小组来到涪陵白涛镇,进行现场复勘,一眼就看中了这里高山密林、植被丰富、山体岩石完整的自然环境。

历史的拐点

1976年,中国的历史走进新纪元。

1982年6月,中央下达缓建816工程的指示。

“三线建设”历时16年,贯穿了三个五年计划,国家总共投入了2052.63亿元巨资,占这期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百分之四十。“三线建设”涉及全国600多家企业、事业单位的重建、搬迁、合并,整个工程的规模史无前例。成千上万的工人、干部、知识分子和解放军官兵跋山涉水来到深山峡谷、大漠荒野,投身于“三线建设”中。

在这十几年间,全国修通了25万公里公路、10条铁路干线,建成了45个重大科研生产基地,攀枝花等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拔地而起,20多万工程技术人员在此过程中被培养起来。

然而,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下世界两大主题。

1983年11月,国务院批准在成都设立了“三线”建设改造规划办公室,开始对全国“三线企业”进行军转民的调整改造。

1984年6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决定816核工程停建。白涛镇深山里的816核工程,接到了中央下发的正式停建通知。

此时,816核工程洞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0%的安装工程,已累计完成基建投资7.4亿元。预计再花大概一个亿,整个工程就可以投产。

816工程只是全国下马的“三线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面临关停并转的三线企业,不计其数。

老厂的生存

对于816厂的几千名职工和其他下马的三线建设项目的职工来说,生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很多人陆续离开了老厂,到其他地方去自谋生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离开,与老厂共同经历了一段“找米下锅”的困难岁月。

军转民后816厂正式改名为建峰公司,后来转型做化肥;同一时期的老厂,竭尽所能地发展起民营项目,用于支持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却在和平年代摇摇欲坠的企业大船。

504的雪糕,812的白酒,这些只存在于记忆中的保军转民项目,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今天的建峰公司,已经成为军工转民的典范。作为一个深山里的大型国有企业,建峰公司一直守护着816核工程洞,并负责洞体的基本维护。

在售票处,有许多年迈的老人,他们也许都不能完整地走完参观线的全程,又或许他们是曾经的参建者。重游故地,是为了对历史记忆的纪念,对逝去岁月的回忆。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这座为和平而建、又为和平而停的地下核工程,和4000万“三线”建设者,都承载了太多——核工业史诗般的历史是国家的记忆,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使命。

THE END
0.在研发核武器和反应堆的过程中发生的临界事故有多危险?自从1945年以来,至少发生过60起临界事故,导致了至少21起死亡,其中美国8人,前苏联10人,日本2人,阿根廷1人,南斯拉夫1人。其中9起事故的原因是操作失误,其他的属于实验反应堆事故。 在研发核武器和反应堆的过程中都发生过临界事故。 1945年6月4日,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约翰·比斯莱(John Bistline)正在进jvzquC41okr/uxmw0eun1j46;;?55?93a6644=;
1.全新视界探索无限反应发电机:可以利用通用反应粉和核燃料反应进行发电,左侧添加核燃料,每个铀或者钍增加2%的燃料,每个氧化铀或者氧化钍增加3%的燃料。右侧添加通用反应粉,每个反应粉可以添加10%。每消耗1%的燃料和反应粉可以持续反应25秒产能10万RF(200RF/t) 耗材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反应堆,但是效率非常低下,不推荐使用。 jvzquC41oe428<3eqo5n1x|s1mtls4423?159:14;785h=238<10qyon
2.铀,其他图文简介铀独特的核子特性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铀-235是唯一自发裂变的同位素。铀-238在快速中子撞击下能够裂变,属于增殖性材料,即能在核反应堆中经核嬗变成为可裂变的 铀相关文献 段蕴铀 段蕴铀,教授,主任医师,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第二军医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和临床近3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jvzquC41yy}/|~uw0et0erykcq5589890jznn
3.重水是什么水重水可以用来干什么→MAIGOO知识轻水亦可以作减速剂,但因为轻水会吸收中子,因此轻水式反应堆必须使用浓缩铀,而不能使用普通铀,否则将不能达到临界质量。重水反应堆不单可以使用普通铀,而且会把铀-238转化成为可制作核弹的钚。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北朝鲜都是以这样方法制造核燃料。为了防止核子武器扩散,重水的生产和出售在很多国家都受到限制。jvzquC41o0sbkptq0eun1ptqoco04==4:64ivvq
4.观天象|化学老师都要撕卷子!英国声称向乌提供贫铀弹与核武器完全英国国防部坚称,贫铀弹的辐射风险很低,并声称“贫铀是一种标准成分,与核武器完全无关”,气得化学老师都要撕卷子。据美国“全球安全”网站介绍,在天然铀中,可用于制造核武器与核反应堆的是含量极低的铀235。在铀235被提取后,剩下的铀材料就被称为“贫铀”。 jvzq<84pgyy/jww0ep5elw4ctvodnn4313<4:@;;58678B697:6:
5.天然裂变反应堆——奥克洛现象“典克洛”反应堆的发现 铀矿的主要成分是铀 - 238(其半衰期为45.1亿年)和铀 - 235(其半衰期较短,为7.1亿年),因此铀 - 235的丰度随着年代的倒转而增大(见表中所列数据)。 对大多数原子能发电站的反应堆来说,可将普通的水作为中子减速剂,铀-235的比例得以自动增大,大约在18亿年之前,天然铀的同位素成分是jvzquC41yqxmf|hkgpif0ls1e17:;9226/861?88976/u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