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经济万年史—非洲国家经济殖民地化(上)

在1876年以前,资本主义列强即已侵占了非洲土地的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瓜分非洲,到1912年,侵占了非洲全部土地的96%以上。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国保持形式上的独立以外,整个非洲已被瓜分完毕。列强们夺得的非洲领土面积,依次为:法国,1097万多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的36%;英国,866 万多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的29%;德国,234 万多平方公里,约占非洲面积的7.7 %;比利时,234 万多平方公里,约占非洲面积的7.7 %;意大利,233 万多平方公里,约占非洲面积的7.7 %;葡萄牙,208多万平方公里,约为非洲面积的7 %;西班牙,30多万平方公里,约为非洲面积的1 %。帝国主义各国为了加强对非洲的掠夺,采取了资本主义的和前资本主义一切形式的剥削方法,使非洲各国经济走向殖民地化。整个非洲国家随之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9世纪30年代末埃及已经沦为英国的原料(主要是棉花)产地和商品市场。50年代以后,英国和法国资本开始渗入埃及,并为争夺埃及的经济和政治的控制权而展开了斗争。1857年英国夺得修建埃及第一条铁路的租让权。1859年法国夺得开凿苏伊士运河的权利,并于1869年开通了运河。埃及为运河支付的费用高达1600万英镑,并在法国资本的迫使下,不得不向英法银行举债,以认购运河公司44%的股票。以后又因扩建灌溉系统、修筑铁路、重建亚历山大港、开办糖厂等,以及供应埃及统治者的挥霍浪费,多次向英,法等外国银行借款,从而债台高筑。到1874年,埃及财政状况更加恶化。1875年,埃及政府不得不以400 万英镑的低价,将运河股票转让给英国。

1876年,埃及的外债累计近1 亿英镑,埃及政府无力偿还而宣告财政破产。债权国英、法、德、奥匈、意5 国乘机组成' 债务清理国际委员会'。英、法两国派员接管埃及财政大权,建立由英国人管岁入,法国人管岁出的' 双重控制' 制度。1878年,又强迫埃及组建一个' 欧洲人内阁' ,由英国人任财政大臣、法国人任公共工程及铁路邮政大臣、意大利人任总审计官、奥地利人任财政大臣助理。英、法二大臣在内阁中拥有否决权。从此,英、法帝国主义完全控制了埃及的经济。

1882年,英帝国主义以埃及群众抗英运动为借口,强占了埃及,使埃及名义上虽仍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已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埃及内阁须听命于驻开罗的英国总领事,在埃及政府各部门均安插有英国殖民主义分子,并由英国军官控制埃及的军队和警察部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埃及脱离了奥斯曼帝国,英国随即宣布埃及为其' 保护国'。

英国殖民者占领埃及后,为了使埃及经济进一步殖民地化,于1883年取消了英法' 双重控制' 埃及财政的制度,独揽埃及财政。1885年11月颁布了实行' 货币改革' 的法令,把埃及银币降为辅币,由英镑取代它在埃及经济生活中的地位。1893年创立的英资' 埃及国民银行' 经理埃及国库,掌管埃及货币发行,成为事实上的埃及中央银行。1904年,英国通过与法国签订协定,使法国放弃对埃及海关和铁路的监督权,承认英国对埃及的殖民统治。1916年,固定埃镑对英镑的汇率,使埃及货币完全从属于英镑,从而大大增强了英国对埃及的殖民剥削。

英国占领埃及之后,外国资本,尤其是英国资本大举侵入埃及。外国资本控制了埃及的银行业、铁路建筑、运输业、公用事业、土地经营及房地产抵押、采矿业等。从1883年至1914年,仅对银行业和土地、运输及工业公司的投资,即由640 万英镑增至8204万英镑。其中,对银行业的投资始终占有绝对优势。1883年银行业的投资额占总投资的89%,到1914年,虽然投资于其他行业的比重有了增长,但银行业的投资仍占到62%。外国银行通过信贷活动,控制埃及的对外贸易,通过对埃及政府的贷款,控制埃及的财政和政府经营的铁路、运河、灌溉等事业,加速了埃及经济的殖民地化。外资对除银行业以外的土地、运输及工业公司的投资的比重迅速增加,由1883年的11%增至1914年的38%。在埃及的外国资本中,除英国资本外,法国、比利时、瑞士等国的投资也有所增加。到1914年,据估计,外资在埃及的投资,包括埃及政府的外债及其他方面的投资,约为2.5 亿镑,所攫取的利润、利息,每年达900 万镑以上。

埃及农业为适应外国资本的需要,从50年代起,向单一作物方向发展的趋势已十分显著。1882年以后,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埃及作为英国的农业- 原料附庸,进一步向单一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埃及经济更加依赖于英国和国外市场。1883-1914年,棉花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从11.5%增加到22.5%。棉花产量从1884-1885年度的359 万坎塔尔,增加到1913-1914 年度的766 万坎塔尔。同期间,棉花输出从354 万坎塔尔增为737 万坎塔尔,其中50-60 %输往英国。同时,棉花的片面发展,挤占了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如小麦、大麦的播种面积减少了,使自古享有' 非洲谷仓' 之称的埃及,粮食不能自给,进口面粉激增。1885年,埃及进口面粉的价值为12.5万镑,到1913年增至219.6 万镑。1916年输入的粮食价值达600 万英镑。其他,如甘蔗、大麻、蓝靛等作物的播种面积也大为减少。植棉业的片面发展,使埃及经济受到世界市场棉花价格涨落的严重影响。1882年,埃棉每坎塔尔售价为14.26 里阿尔(埃及辅币名称。5 个里阿尔=1 埃及镑)。之后,由于美国棉花的竞争,棉价大幅度下跌。1897年,跌至每坎塔尔7.18里阿尔,从而导致了埃及的经济危机。

在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埃及农民日益贫困,土地日益集中于地主手中。1894-1914 年,占地5 费丹以下的农民,从51 万人增至141 万人。但是,他们每人平均占有的耕地面积却从近2 费丹降为1 费丹(1 费丹=6.3 市亩)。1914年,这类农户占农村总人数的90.7%,所占耕地却只及耕地总面积的26.1%;而占地在50费丹以上的大地主,只占农村总人口的0.8 %,所占耕地则占耕地总面积的43%,其中2 /3 的土地属于人数极少的最大地主所有,他们占地从2000费丹至2 万费丹。

这一时期,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沉重地打击了埃及的民族工业。1883 -1913年,进口总值从800 万镑增至2700万镑,增长了近2.4 倍。其中,棉纺织品从260万镑增至700 万傍,增长了1.7 倍,钢制品从70万镑增至300 万镑,增长了3.3倍。在外国商品的强大竞争下,埃及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民族手工业遭到严重摧残。在近代工业中,除榨油、肥皂、烟草、水泥等几个部门稍有发展外,其他行业普遍衰落。例如,在开罗和亚历山大建立的两家埃及最大的纺织厂,由于进口纺织品的竞争和缺乏政 府保护而被挤垮。1900-1901 年,埃及本国纺纱业消费的棉花,仅占当年埃及棉花产量的1.2 %。埃及的制糖厂,从伊斯梅尔时期(1863-1879 年)的64家减少到1905年的5 家。食糖输出量因此锐减。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埃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根本没有自己的重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的民族工业才得以乘隙发展。

北非马格里布(阿拉伯语,即' 西方' 之意)诸国,即埃及以西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等阿拉伯国家,在19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入侵后,都经历了殖民地化的过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经济进一步殖民地化。

阿尔及利亚的殖民地化始于1830年的法国武装入侵。1834年法国宣布阿尔及利亚为'法国属地'.由于阿尔及利亚人民的不断斗争,直到1905年,法国才征服整个阿尔及利亚。

法国殖民者在30年代入侵阿尔及利亚之后,即通过颁布法令等手段,掠夺阿尔及利亚的土地,安置法国殖民者。到1870年,法国殖民者已夺得76.5万公顷土地。1910年,夺占的土地增至184.7 万公顷,占阿耕地总面积的28%,1911年,欧洲移民达到75.2万人,其中法国移民约占75%。到1917年欧洲殖民者所掠夺的土地,占当时阿尔及利亚登记注册土地的55%。广大的阿尔及利亚农牧民,被从肥沃的土地上排挤到山区或沙漠地带的贫瘠土地上去。他们所占的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谷物生产越来越满足不了消费的需要。大批农牧民处于负债破产的境地,被迫沦为法国地主大领地上的分成祖佃制' 哈麦萨' (地主得4 /5 ,农民得1 /5)的佃农,或者沦为种植园的雇工。法国移民的种植园,主要从事为满足法国需要的匍萄、蔬菜、水果、烟草等作物的种植。阿尔及利亚逐渐变成了法国宗主国的农业- 原料基地。

在法国殖民统治下,法国资本掌握了阿尔及利亚的航运业、铁路运输、银行业和对外贸易。但是,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建立起什么重工业,只有采矿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法国矿业联盟' 控制下的' 万萨铁矿公司' 和' 科宜夫磷酸盐公司' ,垄断了阿尔及利亚铁矿和磷酸盐产量的一半以上。铅和锌的开采则完全被法国路特希尔德财团所垄断。从1851年起,法国统一法阿两国关税,1884年又将阿正式划入法国关税区,使阿尔及利亚成为法国国内市场的一部分。法国法郎成为阿尔及利亚的货币,法国商品充斥阿市场,使当地的民族手工业和商业遭受沉重打击。阿尔及利亚经济完全殖民地化了。

突尼斯在19世纪上半叶,是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殖民者的争夺对象。19世纪50年代以后,乘突尼斯政府债台高筑之机,英、法、意三国资本夺得了敷设电报线、修筑铁路、购置土地等特权。特别是1863年和1865年两次掠夺性的法国贷款,使突尼斯财政陷于破产境地。到1867年,突尼斯外债总额高达1.6 亿法郎。1869年,法、英、意三国组成' 财政委员会' ,借口清理债务,控制了突尼斯的财政。突尼斯实际上已沦为半殖民地。1881年,法国借口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的边境冲突,武装占领了突尼斯。1883年,法国又迫使突尼斯成为其保护国。从此,法国便独揽了突尼斯的外交、财政、军事等大权。法国殖民者在突尼斯推行类似在阿尔及利亚的掠夺政策。例如,殖民当局于1885年颁布的土地法令,强迫突尼斯人登记地产,借此掠夺土地,发展法国殖民者的大地产。1912年,欧洲人占有的突尼斯土地达100 万公顷,占突尼斯耕地面积的36%。其中,法国殖民者占有的土地多达77.4万公顷,而且都是沿地中海一带比较肥沃的土地。法国大地产,主要用于经营橄榄、葡萄、水果、蔬菜等出口农产品的种植园,通常以分给小块份地为条件,雇佣当地农民耕作。这些雇农因债务缠身而被束缚在种植园的土地上。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资本和一部分英国、意大利等国的资本,掌握了突尼斯的银行、铁路、航运、对外贸易、采矿和公共工程等主要经济部门。法国的工业品及其他外国商品充斥突尼斯市场,使突尼斯的民族手工业饱受摧残。

THE END
0.欧洲殖民非洲四百年血泪史新浪视频秒拍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最新的video播放 00:00 19:55 19:55 欧洲殖民非洲四百年血泪史 甲历史 说说你的看法 0 jvzquC41m0yjpj3ep1gsvrhnga985A7;72:4avigf3jc2<52327f6oj0jvsm
1.世界历史上十大殖民帝国“不列颠帝国”是正式的国名,“不列颠帝国”(大英帝国)的涵盖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今天通常意义上的“联合王国”(英国),而是以英国本土为核心,包含所有海外领地、殖民地、自治领,甚至控制海域的全球性帝国,在其最鼎盛的1900年前后,领土面积达到3467万平方公里,而在一战胜利后的1921年,达到其有史以来最大的面积,3550万jvzquC41yy}/onnrkct/ew45fmm12r;
2.殖民主义视角下英属东非的文化景观(走出非洲)影评一战前的肯尼亚已经成为英国在非洲东部的一片殖民地,叫作东非保护国,或称英属东非。1886年,德意志宰相俾斯麦派代表到伦敦协商东非殖民势力的划定问题,英德双方协定大致以奔巴岛至维多利亚湖南纬1度为界,肯尼亚大部被英国收入囊中,史称1886年英德协定。1890年,英国又通过与德国签订《赫尔戈兰条约》,将肯尼亚海外几座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6>3698;1
3.南非殖民史:荷兰裔布尔人的殖民历程,大英帝国的海外扩张之路文/历当时的欧洲殖民者将非洲的疆域都当作无主土地,并将桑人等土著部落视为猎物进行围捕。在殖民者之间展开的杀戮竞赛中,桑人被布尔人的民兵们用火器肆意射杀,并成为他们的战利品。在很短时间里大批桑人部落被摧毁,许多人死于非命,剩余少数幸存桑人则逃亡到了卡拉哈里沙漠附近,南非境内的桑人彻底灭绝了。不过,这些残暴的jvzquC41zwkrk~3eqo54;B8;24>1387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