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史︱法国如何借由一场情杀来殖民突尼斯私家历史澎湃新闻

在弱肉强食的近代世界中,列强们为了寻找倾销市场与原料产地,不断地对外进行扩张,一个又一个亚非国家因此沦为了列强的殖民地。虽然列强们的扩张行动本质上都是践踏他国主权的侵略行为,但总得师出有名。

因此,列强们为了对外扩张,寻找了千奇百怪的理由。其中,突尼斯曾因一场情杀而招致了法国的干涉,随着事态的发展演变成了入侵。虽然突尼斯全力抵抗,但奈何实力差距太大,最后还是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

“欧洲病夫”的自治领

突尼斯于1574年被奥斯曼帝国征服,成为了奥斯曼帝国北非三行省(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与的黎波里)中的一员。尽管奥斯曼帝国几乎统一了北非,但其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各地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政令传递与物资周转十分缓慢。

天高皇帝远,离首都君士坦丁堡越远,奥斯曼帝国中央的控制力就越弱。奥斯曼苏丹始终无法完全控制帝国的边陲之地,既无法从北非三省获得足够的税收,也无法倾注中央财力建设三省,更无法遏制三省地方上的分离主义倾向。

既然帝国中央无法直接控制北非三省,不如以苏丹的名义委任帕夏(土耳其语,指高阶的文职或军职官员,此处即总督),派去地方上利用当地原有的政治架构进行管理,于是三位奥斯曼苏丹钦定的帕夏空降北非三省。

然而事与愿违,这些君士坦丁堡来的帕夏往往只会土耳其语,对北非三省通行的阿拉伯语略知一二或根本一窍不通。当没有翻译官或翻译官水平不够时,帕夏们宛如来到了国外,在自己的辖地内竟然语言不通,上街买东西都需要比划半天,更别说总管地方事务了。

由于中央派来的帕夏统而不治,因而逐渐被地方上的统治集团架空,突尼斯省的军权逐渐由地方上的军事长官——迪伊掌控,随后不久迪伊又被管理民事的长官贝伊废黜,于是突尼斯省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贝伊一人的身上。奥斯曼苏丹对此毫无办法,索性将突尼斯贝伊的地位提升至与帕夏和迪伊同级,变相承认了贝伊在突尼斯省的领导地位。突尼斯省由此同其余北非两省进入了自治状态,奥斯曼苏丹只是它们名义上的元首。

由于既无强力而稳定的政治体制,也无足够优异的自然环境与充足的生产资料,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与的黎波里三省的社会、科技与军事等各方面发展缓慢,其经济发展的支柱甚至一度是海盗劫掠与奴隶贸易。北非三省在近300年的时间内几乎原地踏步,与其宗主“欧洲病夫”——奥斯曼帝国一同沉沦,给了欧洲列强趁虚而入的机会。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洋务运动”

进入19世纪后,突尼斯几乎完全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控制,成为了一个事实上独立的国家,突尼斯贝伊拥有自己的陆军与海军,发行自己的货币,绕开帝国中央单独宣战或媾和,并以突尼斯的名义与他国建立外交关系或缔约。突尼斯的事实独立地位,加上奥斯曼帝国日渐衰退的国力,使列强们在向其渗透的时候无需担心奥斯曼帝国干涉,完全将其作为一个落后的北非国家对待。

1830年阿尔及利亚与法国发生债务纠纷,阿尔及利亚迪伊在协商会议上用蒲扇打了法国领事的脸,法国举国哗然,将其视为莫大的侮辱与挑衅。在阿尔及利亚以炮击法军舰艇来回应法国的道歉要求后,法国遂趁机入侵阿尔及利亚,将其变为法国殖民地。此时阿尔及利亚名义上仍从属于奥斯曼帝国,这使得奥斯曼帝国中央与阿尔及利亚的邻居突尼斯大为震惊。奥斯曼帝国赶忙派出海军舰队,驻扎在突尼斯沿海一带,试图保护名义上仍是帝国一部分的突尼斯。而早已把突尼斯列入第二个殖民目标的法国,对奥斯曼帝国多管闲事的做法强烈不满,针锋相对地派出海军舰队前往突尼斯沿海一带,与奥斯曼帝国较劲。面对法国政府的强硬态度与咄咄逼人的气势,国势江河日下的奥斯曼帝国无能为力,主动认怂撤退。

既然名义上的靠山靠不住,那只能靠自己了。突尼斯为了应对“千年未有之变局”,增加国力,重整军备,开始模仿埃及赫迪夫(奥斯曼土耳其语,相当于总督)穆罕默德·阿里西方化的做法,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着力发展经济,提升教育水平,改善基础设施与通讯设施,并为陆海军购置新式武器,采用西式的训练方法。但是,突尼斯的经济状况与政治体制却阻碍了改革的推行:疲软的经济无力提供推行改革所需的经费;旧的税收体制使得收上来的税只有五分之一能进入国库,其余全被地方官中饱私囊;突尼斯中央政府又缺乏权威与执行力,无法确保改革落实到最基层。

19世纪下半叶起,突尼斯的经济状况随着海盗活动被取缔进一步恶化,连年干旱又使谷物与橄榄减产,引发了饥荒,雪上加霜。突尼斯政府在16世纪与外国商人达成过协议,进口货物关税不得超过3%,使得其既无法通过提高关税来补贴国内开支,也无法抵御外国商品倾销。突尼斯的本国市场逐渐被外国工厂生产的商品占据,本国的制造业在此冲击下彻底崩溃,人民的生活生产陷入窘境。

1861年,突尼斯大维齐尔试图对行政系统进行现代化,并通过将税率翻倍来增加财政收入,但此举激起了官僚与百姓的强烈反对,只得作罢。突尼斯不得不寻求外国贷款来度过财政危机,但由于经济状况实在太糟糕,在1867年突尼斯当年的财政收入连外国贷款的利息都还不上了,突尼斯逐步滑向破产的深渊。

1869年,法国、意大利与英国趁机组建了一个国际财政委员会,负责解决突尼斯的财政与外债问题,并为三国在突尼斯的利益保驾护航。由此,法国、意大利与英国的政治与经济势力趁机向突尼斯的各领域渗透,法国捷足先登,控制了突尼斯的银行界。突尼斯的“洋务运动”不仅未能富国强兵,还倒贴了经济与财政自主权,最终以失败收场,危机日益严重,国际形势也向着对其不利的方向演变。

情杀引发的亡国

1877年,俄罗斯再次对奥斯曼帝国宣战,带着一伙巴尔干小弟把“欧洲病夫”奥斯曼帝国打得奄奄一息,后者几乎丧失了其在欧洲的所有领土,对北非省份的影响力也几乎被清空。法国趁机推行了更具扩张性的殖民政策,拉开了鲸吞西非与北非的大幕。为了解决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引起的东方问题,英、法、俄、德、意、奥匈与奥斯曼以及四个巴尔干国家在柏林齐聚一堂,商讨奥斯曼帝国的欧洲边界问题以及北非突尼斯与的黎波里两自治省的未来。

在会议中,德国为了使之前在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的视线转移出欧洲,支持法国接替奥斯曼帝国入主突尼斯,达成欧陆均势。面对送上的机会,法国自然不会放过,而突尼斯名义上的主人奥斯曼帝国此时除了打打嘴炮表示抗议外,无计可施。意大利虽对突尼斯觊觎已久,但有贼心没贼胆,不敢和法国发生正面冲突。法国遂准备在突尼斯建立保护国,而此时发生的一件跨国部落情杀却加速了突尼斯沦为法国殖民地的进程。

1881年春,在突尼斯与法属阿尔及利亚的边境上发生了一起仇杀案。突尼斯西北部的哈罗米尔部落的一个青年,爱上了法属阿尔及利亚一个部落的姑娘。那时候,两国边境管理松懈,边境部落之间的通婚时有发生。一次,男青年去法属阿尔及利亚的君士坦丁探望女方亲属,不料被对两人恋情不满的女方堂兄弟杀害,暴尸街头,两个部落由此发生冲突,突尼斯的哈罗米尔部落越境袭击法属阿尔及利亚的部落,法属阿尔及利亚的部落也越境回击。

法国殖民者认为此事有机可乘,先是鼓动突尼斯的哈罗米尔复仇,并提供枪支弹药,后又转而支持法属阿尔及利亚部落进行抵抗,使这件跨国情杀案由部落冲突逐渐演变为一场局部战争。待事态升级后,法国振振有词地指责突尼斯侵占了法属阿尔及利亚的领土,损害了法国与阿尔及利亚的利益。

《巴尔杜条约》第二条中规定:“为了便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采取措施,已达到上述缔约双方提出的目的,突尼斯贝伊殿下同意法国军队占领其认为有利于恢复边境与沿海地区秩序与安全的地点......”由此,法国获得了在突尼斯的驻军与行政特权,加上之前法国已获得的经济特权,法国成了突尼斯各项事务的主宰,突尼斯就此结束了300多年的从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后期仅为名义上的归属),沦为法国的保护国,陷入了殖民地的深渊。

突尼斯三百多年不统不独,游离于奥斯曼帝国之外的尴尬处境虽然给予其处理国际事务的特殊便利,但这种尴尬的地位更大程度上阻碍了突尼斯的发展。突尼斯虽有进行“洋务运动”富国强兵之心,奈何其没有强大的中央政权,也得不到名义上的宗主国的支持,更受限于腐朽的体制,最终失去了独立与自由。一项没有土壤的改革,终究只是统治者的一厢情愿,无法落地的一纸空文,绝不能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际。

参考资料:

2."French Colonization in North Africa". JSTOR 1944685.

3. M. Şükrü Hanioğlu, A Brief History of the Late Ottoman Empir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9–10 and 69.

THE END
0.欧洲殖民非洲四百年血泪史新浪视频秒拍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最新的video播放 00:00 19:55 19:55 欧洲殖民非洲四百年血泪史 甲历史 说说你的看法 0 jvzquC41m0yjpj3ep1gsvrhnga985A7;72:4avigf3jc2<52327f6oj0jvsm
1.世界历史上十大殖民帝国“不列颠帝国”是正式的国名,“不列颠帝国”(大英帝国)的涵盖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今天通常意义上的“联合王国”(英国),而是以英国本土为核心,包含所有海外领地、殖民地、自治领,甚至控制海域的全球性帝国,在其最鼎盛的1900年前后,领土面积达到3467万平方公里,而在一战胜利后的1921年,达到其有史以来最大的面积,3550万jvzquC41yy}/onnrkct/ew45fmm12r;
2.殖民主义视角下英属东非的文化景观(走出非洲)影评一战前的肯尼亚已经成为英国在非洲东部的一片殖民地,叫作东非保护国,或称英属东非。1886年,德意志宰相俾斯麦派代表到伦敦协商东非殖民势力的划定问题,英德双方协定大致以奔巴岛至维多利亚湖南纬1度为界,肯尼亚大部被英国收入囊中,史称1886年英德协定。1890年,英国又通过与德国签订《赫尔戈兰条约》,将肯尼亚海外几座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6>3698;1
3.南非殖民史:荷兰裔布尔人的殖民历程,大英帝国的海外扩张之路文/历当时的欧洲殖民者将非洲的疆域都当作无主土地,并将桑人等土著部落视为猎物进行围捕。在殖民者之间展开的杀戮竞赛中,桑人被布尔人的民兵们用火器肆意射杀,并成为他们的战利品。在很短时间里大批桑人部落被摧毁,许多人死于非命,剩余少数幸存桑人则逃亡到了卡拉哈里沙漠附近,南非境内的桑人彻底灭绝了。不过,这些残暴的jvzquC41zwkrk~3eqo54;B8;24>1387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