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人类消失数十亿年,地球上的这三样东西依然可以证明我们曾经来过。文明也是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代文明。作为善于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生物,我们一直对地球上的各种变化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虽然我们不一定因此而“改变”。但是不得不说,为了证明地球上曾经存在过自己的文明,人类是花了不少心思和谋划的。
或许人类在灭亡之前无法找到所谓的外星文明,但是可以在地球甚至太空留下人类文明的痕迹。即使在未来人类消失数十亿年后,地球上还有3样东西可以证明人类曾经来过,那么哪3样东西可以成为我们文明的象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化石与人造建筑
众所周知,人类在“求古问今”的过程中,往往会去寻找化石,然后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当然,这里所说的远古并不是指文字的遗存,这些被人类文字记载的纪元与远古相比,真的算不上远古。
可能大家都知道地球有多大了?1953年,化学家克莱尔·彼德森用同位素法测出地球的年龄为45.5亿岁。地球已经诞生了45亿年,上面出现了很多生物。它们有的完成了进化,存活至今,有的则被现实淘汰,永远消失了。要找到那些丢失的生物,您需要找到它们的化石。
所以如果人类也灭绝了,埋在地下的化石就可以证明我们来到了地球。化石是指保存在岩石中的古代生物的遗迹或遗迹。人类一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来“回顾历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各种鱼类化石了。地球上的海洋面积远远超过陆地面积,所以最早的生物都是起源于海洋。
随着海陆的变化,一些海洋变成了陆地,原本生活在这片海洋中的鱼类自然搁浅,然后被封印在岩石中,变成了化石。比如现在是沙漠的新疆地区,在古代曾经是一片海洋,所以那里总能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比如比如海蛇、鹦鹉螺和一些鱼。这些化石的出现可以向我们展示这一地区过去所经历的变化。那么人死后会不会变成化石呢?理论上是可以的。毕竟我们出土了很多猿人遗骸,但要成为化石还是有一些限制的。因为尸体一开始可能会被食腐动物吃掉,吃完骨头会断,所以很难形成化石。
所以尸体最好快点被泥沙掩埋,这样更容易变成化石。因为当泥沙掩埋尸体时,其中的矿物质会渗入骨骼,使骨骼变硬,更有利于保存。
古生物学家指出:这个过程称为“完全石化”,可持续长达一百年。骨头具有坚韧的优点,因此它比皮肤或其他软组织更容易变成化石。
可以看出,即使人类消失了,一些人的骨骼仍然可以形成化石。后代文明出现后,当我们挖掘地球,“问古问今”时,就会发现我们曾经住在这里。不过,要以白骨的形式完整展示我们的文明是不可能的。
那么,怎样才能表明我们是一个“智慧”文明呢?大概要看人造建筑吧。这些人造建筑一般都是用坚硬的石头砌成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不会在亿万年的演化中完全消失。而且,这些遗物最好早点埋在地下,这样更有利于它们的保存。如果它们在地面上,它们很容易被侵蚀。
刘慈欣在《三体》中说了这句话,“刻字石。最古老的方式是保留信息时间最长的方式。”的确,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确实可以让信息流传久远,我们发现苏美尔人留下的“雕刻石碑”就是最好的佐证。
在英国拍摄的某部纪录片模拟了“后天”到来后地球的变化。片中的木质建筑最先被侵蚀,很快就倒塌消失了。而钢筋混凝土存在了一段时间,但最后还是不堪重负,全部倒塌。能够证明我们灿烂文明的历史经典,终将在腐蚀下彻底消失。
纪录片的最后一张照片,是埃及的金字塔,被认为是人类文明最后的证据。当然,许多人认为中国的长城和英国的巨石阵会在这场灾难中幸存下来。也就是说,即使它们被破坏或埋在地下,当未来地球上出现新的文明时,我们仍然可以从地下的遗迹中看到现存的人类文明。
核废料证据
说到核废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理不当导致大面积海洋和陆地被污染的新闻。毕竟在2021年的时候,日本政府就表示,决定将核废料倾倒在太平洋。
很多人谴责这种行为。因为大家都知道核辐射对人体有多么严重,进入海洋的核废料不会因此消失,而是会跟随水循环或生物循环,对人体造成危害人体返回给我们。
核废料之所以能长期保存,正是因为其中的元素半衰期长。铀的半衰期在几十万年到45亿年之间,放在地下几十亿年应该没有问题。核废料中含有我们人工处理的痕迹。如果后来出现的文明掌握了核技术,当它发现核废料时就会找到蛛丝马迹,就像人类推断史前核反应堆一样。
Oklo核反应堆是科学家发现的“史前文明”遗迹,因为根据其反应状态,铀矿石中的U235价值不正常。经过长期调查,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古老的核反应堆,成矿的时间可以倒推到20亿年前。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这只是自然环境变化造成的,并非史前文明。总之,不管是哪种说法,核废料的相关性质都可以证明地球上曾经存在过人类文明。只是发现它的人只能推测地球上曾经出现过文明。至于这个文明的具体情况,我们无从得知。想必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变成了他们所说的“史前文明”。
基于消失的形态
以上列举的三件事可以证明地球上曾经出现过人类文明,但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论。作为一个想象力丰富的生物,我们喜欢幻想外星世界的奇异生物,并以此为基础拍了很多科幻电影。而人类更喜欢想象未来自己死亡的场景,于是灾难片诞生了。
关于地球和人类的灾难片可以分为两种。比如海啸、龙卷风、火山爆发等导致人类灭绝,但在很多人看来,这太“小儿科”了,缺乏想象力。
因为不管怎么“捏造”,地球依然存在,而影片的结尾总会暗示地球在未来漫长的“自我净化”过程中终将回归生机。在这种情况下,以上三点应该或多或少的保留。
第二种是天文级别的灾难。比如太阳未来会进入晚年,想必科幻迷们都知道一些逐渐膨胀的事情。作为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届时我们无疑将登上“死亡名单”。如果届时人类科技还不能实现太空迁移,那我们就真的“彻底消失”了。
毕竟化石、建筑、核废料都位于地球上,如果地球被太阳吞没,那就没有留存证据的理论了。但如果我留下来呢?不妨仔细看看,朝代更替是常事,文明也是常事。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科技在太空留下的痕迹,应该保存更久。比如无线电波,或者美国发射的航海者号探测器。携带的是钢镀金圆盘,只要探测器不被拆解彻底消失,说不定未来会有什么外星文明捡起这个“漂流瓶”恢复原状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宇宙中曾经也有一颗和地球一样的生命之星,上面居住着智慧的人类。
消失的人类文明遗迹
当我们还在为未来人类消失后能否留下证据而发愁时,许多文明遗迹已经消失了。诚然,人类的历史对于地球的寿命来说应该只是一瞬间,但人类的祖先确实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文明遗迹,可惜它们正在逐渐消失。
首先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作为法国标志性的古代建筑瑰宝,已有850多年的历史。然而,这么重要的文物却被一场大火化解了。哥特式尖塔倒塌,精致的彩色玻璃破碎。这一幕让人唏嘘不已。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