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万年的南召古猿人遗址,点起了中原文明的第一把圣火北京猿人化石

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古称“雉城”,有雉鸟飞翔的雉衡山,有太极宗师张三丰出家修道的太子山,有真武大帝清修的凤凰坡,有韩信驻寨、埋母的九里山,有光武帝刘秀夜宿垛子石的鹿鸣山,有严子陵隐居的“富春山”。

提起伏牛山南麓的南召县,最出圈的当然是与北京猿人同期的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距今五六十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中原人类的鼻祖“南召猿人”在此繁衍生息,且步入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1978年,担任南召云阳镇文化馆长的郑雪华,在卫生所的“龙骨”中药(古脊椎动物化石)里发现一颗特别的化石。他以文物工作者的敏锐度,一边把化石点保护起来,一边上报上级文化部门,后被古人类学家认定为南召猿人的牙齿化石。

这是河南第一次发现古人类化石,由此发现了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后在仅距3公里的小空山遗址,发现了约1米的艾草灰烬层以及“阿舍利文化”类型的生产工具。

冰台取火遗迹,证实了小空山遗址是南召古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文明源点,是中原史前古人类的瑰宝,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空白。

南召猿人遗址的地质时代为更新世中期,与北京周口店猿人的时代相当。而大量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如鬣狗、剑齿象、河狸、肿骨鹿、箭猪马、中国犀、獏、牛羊、猪马等,为第四纪地质和生物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依据。

2013年,南召猿人遗址和小空山旧石器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文保单位。如今,“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石牌已然断裂,穿过一个洞穴式山门,是繁茂的冬青林,构成了天然的绿色屏障。

路边矗立的碑廊里,有各类专家学者的题词,雷洁琼的题字是“中原人类之摇篮”,费孝通的题字是“神游万古”。

枯草丛中掩映着一条小道,石灰岩山脉怪石嶙峋,近乎天然的石阶。荆茅、栎茅、柞树像捍卫猿人谷的硬刺军团,平添了洪荒寻古的趣味。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左侧碑文为姚雪垠先生关于保护猿人遗址的建议,右侧碑文中国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见证。

顶端为南召猿人复原像,眉骨粗大,颧骨较高,嘴巴向前凸出。基座上由袁宝华先生书写着“南召猿人”。

南召猿人是中原人类的祖先,也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曾经他是“阿舍利手斧”的使用者之一,留下了丰富的生活痕迹,如今依然护佑着此处圣地,等待着后人的求索和探秘。

杏花山海拔不过二三百米,背风向阳,山下有鸡河冲积形成的山间平原。对面是起伏的关山,还有盛产金刚砂的金刚山。这里又是东西南北的核心交汇点,可谓宜居的风水宝地。

发现猿人化石的地方其实是一个天然溶洞,遗址发掘后为了保护原状进行了回填。而发现灰烬的“空山洞”里有暗河直通鸭河,洞中有洞,能容纳数百人。

50万年前,我们的猿人祖先在此摘野果,捕野兽,与自然抗争,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3万年前,先民们住进了小空山洞,学会了打制石器,与自然抗争,而后跨入母系社会,点燃了中原文明的第一把圣火。

2万年前,先民在空山洞用凸冰镜对着艾绒聚焦生火,这里也成了“冰台文化”的发源地。

2000多年前,太山庙的“庙后”、“下村”的先民们在此冶铁。南召多处战国至宋代的冶铁遗址,已被列为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汉隐士严子陵隐居于大空山西半坡,把家乡杭州的“富春山”之名赋予了空山,有诗为证“泉滴山空号富春,石床石砚像如新”。

THE END
0.史前文明被发现,进化论即将被推翻,人类未来该往哪走?迄今可见的大型的史前人类文明遗迹,埃及的金字塔、墨西哥古玛雅人的金字塔、玻利维亚的帝华纳科古城遗址、祕鲁萨克塞华曼城堡也许是杰出的代表了。这些巨石建筑体现了一个天文、建筑、冶金等技术超过现代人的文明。 04 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展现了另外的科学发展路线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392>29=d;;774:>64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