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积极参与建设非洲以来,就一直有人造谣说这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只想掠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剥削廉价劳动力,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中国对非洲的外交政策清晰可见,主要表现为两个发展中经济体的相互扶持、相互合作,以及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
目前,习近平正在进行中东非洲五国的访问行程。
鉴于大部分实际协议将在9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上达成,此次访问几乎不会产生新的具体政策方针。但此次访问将打开中非友好关系新篇章,巩固中国作为非洲大陆最紧密经济伙伴和外交伙伴的地位。
▲ 习近平出访前不久,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中东国家领导人达成共识,表示愿意深化与中国关系。
中国也期待同非洲达成这样的共识。此次访问将在中非对双边关系的想法基础上,基于建设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上,推进中非深化政治互信、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实现中非共同发展。
非洲各国外交理念与方向都与中国高度相符,愿意与中国开展合作。
非洲国家联盟为非洲未来五十年发展制定了宏伟蓝图,即《2063年议程》;中国也正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非目前都处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中非关系进入发展新阶段,未来中非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中国在非投资与发展成果
不难看出,中国对非洲国家倍加青睐。
自2000年以来,中非贸易额每年以约20%的速度增长。近期咨询机构麦肯锡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在非洲运营的中国企业超过10000家,这个数字是先前预估的4倍,其中约90%为私营企业。这10000家企业规模不一,经营行业也不尽相同。因此,过去十年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速迅猛,平均年增长高达40%。
▲ 位于坦桑尼亚原首都和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西郊的出口加工区内,上千名当地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在一家由中国企业投资的服装加工厂里忙碌着。
据《非洲新闻》报道,自2005年以来,中国累计对非投资了293个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总支出共计664亿美元,新增了130750个就业岗位。
据麦肯锡报道,中国在非企业将于2025年累计创收4400亿美元,这一数字约为苹果公司2016年年收入的两倍,也是2015年中国在非企业营业额1800亿美元的两倍以上。算上非传统资金流动,中国对非投资比官方计划的要多出15%。巨额投资使得中国成为非洲投资增速最快的财政资助来源,也是非洲最大的建设性财政资助来源国。
▲ 4月19日,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阿尔及利亚南北高速公路项目部分路段开始通车。
目前,中国正进行以下投资:为尼日利亚建设一条长为1400千米的铁路,为阿尔及利亚建公路,为埃及和南非进行城市建设。中国建造的电信网络、发电站、铁路、大坝、港口和道路等基础设施正以极快的速度为非洲改头换面。
另外,中国资助的教育项目和媒体机构规模不断扩大,对非洲的年轻人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
可靠的合作伙伴,值得信赖的朋友
无论是法国、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如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无法与中国同非洲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上相匹敌。随着对非洲影响的加大,中国取得了战略地位意义上的胜利。
▲ 2018年5月,布基纳法索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之后整个非洲与台湾有“外交关系”的只剩下斯威士兰一国,该国最近改名为艾史瓦帝尼王国,意为斯威士人的领土。
一直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都会定期访问非洲,在上任早期尤为如此。2013年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就去了非洲,在他的第一任期内对非洲进行了两次以上的访问。这表明中国心系非洲同胞。
是西方发达国家虽然曾经殖民过非洲,但在非洲的影响力是逐渐减弱的,况且西方国家似乎总戴着安全和治理问题的有色眼镜看待非洲。而中国不然,中国领导人主要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看待非洲,这一点是西方国家远远不及的。
卢旺达:良好关系促进关键倡议
据2015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显示,中国在非洲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国前十名为:对阿尔及利亚投资25.3亿美元,对尼日利亚投资23.8亿美元,对加纳投资12.7亿美元,对苏丹投资18.1亿美元,对刚果民主共和国投资32.4亿美元,对坦桑尼亚投资11.4亿美元,对安哥拉投资12.7亿美元,对赞比亚投资23.4亿美元,对津巴布韦投资18.0亿美元,以及对南非投资47.2亿美元。其中不包括卢旺达和塞内加尔。
▲ 7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基加利同卢旺达总统卡加梅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表面看来,卢旺达和塞内加尔既没有足够多的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也不算是人口大国,似乎并不是中国要发展与非洲关系的良好选择。然而,卢旺达在“一带一路”计划中地位关键。“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一项志向高远的全球性倡议,旨在增进亚洲、欧洲、东非的经济联系。卢旺达有望作为“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加入东非迅速发展的铁路网络。
因此,习近平此次访问卢旺达有利于确保主要道路的投资建设,也有利于为卢旺达国家航空公司卢旺达航空拓宽航线。卢旺达与美国和欧盟关系渐疏,这是中国与其发展双边关系的良好时机。
塞内加尔:共享发展成果
对于发展与塞内加尔的关系,有声音说中国政府有意在大西洋建立港口。习主席出访选择塞内加尔和毛里求斯两国,也是中国出于在非洲大西洋沿岸和印度洋沿岸驻守的考虑。
其实,中非关系空前大好,这得益于中国国家领导人数十年的耕耘。培养与非洲的良好合作关系,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即中国共产党执政早期。
▲ 7月21日,塞内加尔总统萨勒向国家主席习近平授予塞内加尔国家最高荣誉勋章国家雄狮勋位团大十字勋章。
因此,习近平此次出访非洲国家秉承了中国历届国家领导人的优良传统,展现了中国国家领导人对非洲大陆的深切外交关怀,也体现了中华人民恪守承诺,与非洲同胞携手共同增进中非关系的美好夙愿。
中非关系的良好发展也受到了非洲各国人民,特别是政界精英的拥护。高度的经济互补性以及频繁的投资和商业将中非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双方达成共赢的合作。一直以来,非洲在中国外交中地位至关重要,“一带一路”倡议更加强调了非洲的重要性。
“新殖民主义”:谣言
自中国积极参与建设非洲以来,就一直有人造谣说这是一种“新殖民主义”,说中国只想掠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剥削廉价劳动力,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相关人士大肆宣扬侵犯人权的案例,其中包括恶劣对待工人和支付给当地工人低工资。这些指责反映出西方针对中国、将中国妖魔化的倾向,将中国在非建设等同于西方对非洲殖民地建设。但那时的西方国家,不仅对非洲进行殖民,过度开采自然资源,还对非洲进行政治和经济干预。
非洲悲观主义将非洲描绘为一个需要家长式启蒙的“越来越无望的大陆”,而中国明确拒绝了这种悲观主义。中国是“以积极的态度描绘非洲”,强调“共同富裕,共享‘发展中国家’地位”,而不是扮演家长式角色,使用“发展援助”和“语言援助”等术语。
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谦逊态度。良好的风度和谦逊的态度有利于中国与非洲建立更牢固、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因为至少在公共层面上,它既没有把一方提升到另一方之上,也不允许民族中心主义的偏见。这是中国与非洲合作的突出表现,强调以共享繁荣为基础的平等关系。
非洲与中国的合作应被视为双方之间“平等结合”,而不是新殖民主义剥削。我们都需要达成一致的一点是:与美国对非洲大陆大部分地区缺乏关注相反,中国领导人频繁访问非洲,体现了中国对非洲有着深远而广泛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