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丨非洲奴隶贸易(含解说词)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世界历史》纪录片100集,是一部跨越国度、跨越时空、跨越民族,以人类社会发展史为题材的大型纪录片。

它以详尽丰富的史料,绵密地展现出世界史全貌,用冷静的史家笔法叙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用实物展品和专家论证还原历史现场的真实细节。

这部纪录片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国际部主创,

共采访中外历史专家学者200余人,足迹遍布62个国家和地区,

聘请了27位国际专业摄影师,探访了322所博物馆,

得到了63个中国驻外使领馆和77个国外驻华使领馆的支持,

内容包括了埃及的帝王谷、神秘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遗址建筑等世界各地的奇异风景,

片长100集,共耗时8年制作而成。

学习中国史可以培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了解世界史则能让我们对全球的发展变化保持清醒的认识。

46 非洲奴隶贸易

在轰动一时的美国电影《根》中,主人公昆塔的祖先乘着贩奴船由非洲来到了美洲。

这个故事把我们带入了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极其黑暗而肮脏的一页,也就是被马克思称之为“贩卖人类血肉的非洲奴隶贸易”。由于这一活动是在大西洋东西两岸进行的,所以又被西方国家称之为大西洋奴隶贸易。

我们所要讲述的非洲奴隶贸易发生在十五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末的四百年间,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将大批黑人从他们世代生息的非洲大陆掳走,贩运到美洲等地,作为奴隶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矿山主或其他白人。

在非洲历史上,奴隶买卖的现象并不是十五世纪中叶才出现的。公元一世纪出版的《红海迥航记》中就有相关的记载。阿拉伯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相继在七世纪和十四世纪开始从事这一贸易。

十五世纪初,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一些大城市,还出现了专门贩卖黑人的奴隶市场。

十五世纪中叶,西方殖民者开始侵入非洲,他们在大肆掠夺非洲丰富的矿产资源、黄金、象牙、香料的同时,也把非洲黑人带回欧洲,在奴隶市场上拍卖,不过这时的奴隶买卖只是商业贸易中的附带现象,不但奴隶的数量很少,而且被人买去的奴隶大多是作为家奴役使的,也就不包括在我们所要讲述的范畴之内。

1. 非洲奴隶贸易的第一阶段

十五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中叶,是非洲奴隶贸易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从事奴隶贸易的国家以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为主。

此时,欧洲殖民者在西非沿海地区捕捉黑人,将他们贩运到欧洲、美洲等地。欧洲殖民者虽然大多以私人身份出现,但实际上是受国家支持的。

(自由撰稿人杰姬·鲁斯)

“葡萄牙人、荷兰人,还有其他的欧洲人,向东向南沿着海岸线,到了非洲南部和西部。葡萄牙人在非洲西部的安哥拉开始固定下来殖民,荷兰人在非洲的南部扎营。

一开始葡萄牙人是在东非东海岸的莫桑比克开始蓄奴。但是荷兰人却不能奴役非洲居民,他们还不被允许奴役在这里找到的黑人(科伊桑人,所谓的霍屯督人,也就是人们知道的Khoekhoe)。荷兰人不被允许在这里蓄奴,所以他们就到别的地方去找奴隶,他们不在乎这些奴隶是从非洲其他地方来的,还是从葡萄牙和管辖区来的。但是大部分的奴隶都是从东部来的,东部比非洲南部还要古老。1602年,他们就到巴达维亚了。从1652年,他们是在开普敦,在很远的东部,那些被送往开普敦的奴隶主要来自印第安、巴达维亚、非洲东海岸和马达加斯加以及毛里求斯等地区,所以这里有了不同,这里的葡萄牙人从他们占领的地方掠夺奴隶,荷兰人不是在开普敦掠夺奴隶的,而是从别的地方带来奴隶。”

非洲奴隶贸易的急先锋——葡萄牙

葡萄牙人是非洲奴隶贸易的急先锋,早在1441年,他们就从非洲西海岸劫掳了10名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卖。

1482年在黄金海岸,葡萄牙人在今天的加纳地区沿海的埃尔米纳建立了最早的奴隶贸易据点。

葡萄牙和西班牙奴隶贸易的兴起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在开辟新大陆和西印度群岛的过程中,殖民者屠杀了当地大批印第安人,为了建立宠大的殖民帝国,西班牙急需大批廉价的劳动力。

于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当局鼓励商人和种植园主从非洲输入奴隶。

于是,拥有国家颁发的特许证的大公司,一个接一个地加入了奴隶贸易的行列,干起了血腥的活人买卖。

1501年,葡萄牙人把第一批250名黑人奴隶贩运到西印度群岛的伊斯帕拉尼奥拉岛。此后,贩卖黑人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

十六世纪中叶,每年从非洲西海岸输出的奴隶约有1万人。

荷兰的崛起

英国、法国、荷兰等国见西班牙、葡萄牙从奴隶贸易中获取了巨额利润,竞相加入这一行列,但是十五至十六世纪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借助海上霸权垄断了大西洋奴隶贸易,其他国家若要分吃这杯羮,必须持有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颁发的特许证并交纳现金。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一举歼灭,西班牙、葡萄牙的海上优势地位一落千丈,荷兰则取而代之。

素有海上马车夫称号的荷兰人,从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中叶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自然也控制了奴隶贸易。

2. 非洲奴隶贸易的第二阶段

十七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下半叶的100多年是非洲奴隶贸易的第二阶段,这是大西洋奴隶贸易最猖獗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奴隶贸易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赚钱最多的行业。奴隶成为黑非洲可供输出的单一货物,奴隶贸易成为非洲、欧洲和美洲之间的主要贸易活动。

参加奴隶贩卖的国家又增加了普鲁士、丹麦、瑞典以及美国和巴西等国。此时,他们不仅在西非海岸猎捕黑人奴隶,而且深入非洲内陆并延伸至东非海岸。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晓华)

“十七世纪初以后,美洲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园迅速发展,这些经济作物是欧洲市场上急需的进口原料,为满足欧洲市场的需要,增加出口,就迫切需要输入更多的奴隶以提供劳动力,扩大生产。

加之三角贸易带来的超额利润,迫使欧洲更多国家蜂拥而至,把非洲西岸地区变成了他们掳掠,买卖、贩运黑人奴隶的竞争场所。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他们建起严密的贩奴组织系统,甚至动用军队,以保障其垄断贸易的权利。”

奴隶贸易的全过程被称为三角贸易:

出程:奴隶贩子从欧洲各港口出发后,沿着到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地区的航线,将欧洲生产和酒、军火、棉织品和各种装饰品运到非洲换取奴隶,这第一段航程和活动叫做出程。

中程:接着奴隶贩子将经过体格检查的黑人奴隶贩运到沿海集中地,再把他们装载到贩奴船的船舱里,横渡大西洋运到美洲,在顺风的情况下,一般要经过七八周的航行。在美洲,奴隶贩子把奴隶以买进价格的十倍、数十倍卖给当地种植园主和矿场主,换取那里的农产品和矿产品,这就是中程。

归程:来自美洲的工业原料和种植园农产品被装上贩奴船,运到欧洲市场上出售,这最后的航程叫做归程。

将上述三段航程用直线连接起来就是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这样,欧洲殖民者和贩奴商就把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的贸易有机地串联起来了。

三角贸易的每个航程都可以使贩奴商人获得丰厚的利润,其中以中程获利最大。

在十七世纪,一个黑人奴隶的离岸价格是25英镑,运到美洲后可卖150英镑,贩奴商人每出航一次,一般可以获得100%到300%的利润,有的利润甚至高达1000%。许多奴隶贩子以微薄的资本起家,几次横渡大西洋后立刻变成阔佬富翁。

以英国为例,在1709至1787年,将近80年的时间里,英国对外贸易的航行吨位增加了14倍,大多与奴隶贸易有关。

英国第二大商港利物浦就被马克思称为以奴隶贸易扬名天下的城市。

1709年这里只有1艘贩奴船,1730年达到15艘,1792年达到132艘,每年利物浦从这项血腥贸易中获利约30万英镑,这个昔日一片芒凉的小渔村,是在万千黑人奴隶的尸骨上发家致富的。

欧洲其他航运国家同样从奴隶贸易中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法国在1716至1787年间,对外贸易增长达10倍,其中奴隶贸易占相当比重。

持续四个世纪之久的非洲奴隶贸易给西欧资本主义带来巨额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然而,对非洲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据统计,到十八世纪末,仅西非几内亚湾沿岸,殖民者就建立了40个奴隶碉堡。到十八世纪八十年代,从非洲输出的奴隶平均每年近10万人。

在这场空前浩劫中,到底有多少黑人被贩卖到欧洲、美洲和亚洲的中东地区,各国学者根据各自的分析,做出了不同的估计。一部分学者认为是1500万人左右,有的学者的估计则是2000万人。

由于奴隶贸易的资料残缺不全,绝对数字恐怕永远无法搞清。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数字仅仅计算了从非洲输出的黑人奴隶数量,如果把奴隶贸易给非洲造成的所有人口损失都算在内就更加心惊人。

奴隶贩子常常以偷袭、猎捕、诱骗等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奴隶,在把奴隶运送到沿海集中地的过程中,为了防止他们逃跑,奴隶贩子想尽了办法,要么给他们带上脚镣,要么把他们两个两个地栓在一起,脖子套上枷锁,要么让他们扛上象牙、兽皮、蜂蜜等沉重的商品。

奴隶们在长途跋涉中,不但每天只能得到一点仅够活命的食物,还要遭受鞭打,若有不从还会被处死。到达集中地后要进行体格检查,合格的奴隶被烙上印记,不合格的则被任意处置或杀掉。

此后,奴隶便被装载到闷热的贩奴船舱里,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每个人只有容身之地,根本无法活动。船舱里条件恶劣,饮食极差,曾经发生过500名奴隶一夜之间死掉120人的事件。

由于航程漫长、风大浪急,加上疾病的传播,奴隶的死亡率一般在15%到25%,最高达到40%。有学者估计,每运到美洲1个黑人,至少有另外5人惨死在捕捉和贩运途中,加上阿拉伯人贩卖奴隶的数字,黑非洲至少损失了1亿人口,有的学者估计约2.1亿。

尽管上面各种估计数字有很大的出入,在奴隶贸易的400年间,非洲人口毫无增长,已是公认的事实。

人口的大量损失,特别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消失,使非洲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奴隶贸易严重地破坏了非洲社会的发展,部族之间相互猎取对方人口,卖给奴隶贩子的猎奴战争引起部落间冤冤相报永无休止的战争,导致一些部落大规模迁徙。

部落和民族之间原有的社会联系被破坏,一些中世纪建立的国家消失了,新的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被中断。

3. 非洲奴隶贸易的第三阶段

罪恶的奴隶贸易激起了奴隶的抗争和世界各地人民的谴责。从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逐步走向衰落。十九世纪下半叶就基本被禁止了,这是奴隶贸易的第三个阶段。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等人对奴隶贸易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十八世纪下半叶,在北美独立战争(1775 ~1783年)和法国大革命(1789年~1794年)的影响下,反对奴隶贸易和废除奴隶制的废奴运动蓬勃兴起。

非洲黑人从十五世纪中叶开始就以各种方式反对奴隶贸易。

居住在几内亚湾一带的比萨吉奇人,用毒箭射杀贩奴的葡萄牙人。烧毁葡萄牙商队的住所。

刚果国王阿方索一世写信谴责葡萄牙人的贩奴活动,恩辛加女王设法阻止葡萄牙人在当地贩卖奴隶。

西非沿海的雅加人袭击贩奴人的住所,解救被捕的奴隶。

逃跑、绝食、暴动直至跳海自杀,奴隶们的直接反抗更是数不胜数。1807年美国查尔斯顿港有两船奴隶在上岸前绝食而死。十八世纪,英国贩奴船上有文字记载的暴动有18次。由于奴隶的反抗和暴动频频发生,以致贩奴商在起航前不得不在国内办理暴动保险业务。

1630年巴西黑奴起义和1791年海地奴隶起义,则是到达美洲的奴隶们的反抗。

导致奴隶贸易最终禁止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工业革命加速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工业制品为主的世界自由贸易市场日益扩大。

自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殖民国家热衷于把海外殖民地变成他们的投资场所、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此时奴隶劳动已抵不上自由劳动,与其将奴隶长途跋涉地贩卖到美洲,还不如将他们留在非洲,作为劳动力来生产原料,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准备市场。此时,从非洲输出一船棕榈油的利润已大大超过输出一船奴隶的利润。

1807年英国通过了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

随后其他欧洲国家也颁布了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

但是奴隶贸易实际上并没有终止,追求暴利的欲望,使奴隶贸易变成了走私贸易。

(南非历史学家 罗伯特·歇尔)

“废奴主义者的争论和宣传在十八世纪的晚期得到了证实。1807年英国宣布说海上奴隶贸易是非法的,这意味着奴隶不能从世界的一个地方,什么船都不行,葡萄牙的、丹麦的,任何船都不行,英国的海军可以截获这样的船只。

有很多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争论说,这样能让世界远离奴隶制,但我认为这是道德胜利的时刻,因为在英国议会中有很多既定的利益,有很多西印度的奴隶主,他们很坚定的认为奴隶贸易应该继续。所以我想这是全人类的一个进步,废除奴隶制度很重要。”

为了逃避惩罚,躲避巡查的武装船只的追踪,奴隶贩子在被追踪时,便把奴隶一对对地捆起来,坠上石块扔进大海,残酷地消灭这些活商品。

美国于1808年也宣布了不准奴隶买卖的禁令,但并没有中断贩运黑奴。

十九世纪上半叶起,美国南部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使美国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贩奴国家,仅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黑非洲每年向古巴、巴西等地输出的奴隶达5万以上。

直到十九世纪末,当那些主要依靠黑人奴隶劳动的国家,废除了奴隶制以后,国际市场上的奴隶贸易才基本终止,而残存的一些贩奴活动则延续到了二十世纪初。

持续了四个世纪之久的非洲奴隶贸易是造成近代非洲国家贫穷和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终于翻过去了。而当我们读着这些由滴滴鲜血和累累白骨凝聚而成的历史档案的时候,则深切体会到了欧洲和美国的进步是以非洲的落后为代价的。

THE END
0.刘成富教授做客外语论坛畅谈非洲历史文化刘成富借助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以及塞内加尔总统、诗人桑戈尔的作品,重塑了非洲形象——自由、美好、充满希望。结合自己的畅销译著《金犀牛:中世纪非洲史》一书,刘成富回望了8世纪至15世纪非洲人民的生存状况、医疗水平和对外交流情况,让听众对非洲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jvzquC41hnj/jƒfw0gjv0ls1kplp1:5641;:;;3jvo
1.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第46集非洲奴隶贸易(解说词)人口的大量损失,特别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消失,使非洲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奴隶贸易严重地破坏了非洲社会的发展,部族之间相互猎取对方人口,卖给奴隶贩子的猎奴战争引起部落间冤冤相报永无休止的战争,导致一些部落大规模迁徙。部落和民族之间原有的社会联系被破坏,一些中世纪建立的国家消失了,新的民族国家的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51723>4381;:3<=3;a722=6556?20|mvon
2.《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word版).docx这时 西亚技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撷城的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它是南部非洲文及明的代表 - [美] 0 历史纵横译《非洲史》游历非洲的古代中国人如何理解古代中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有人认为,《史记》中的黎軒(qidn) 就是埃点:? 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城,汉武帝遣使前往的西域各地中也包括黎軒第一个到过非洲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21664>4:35624>5652633:80ujzn
3.西方文明史比较中研究范式的转变理论全面考察和比较了15—18世纪的世界历史,他在“绪论”中说:“我立足于长时段,根据过去和现在的辩证关系,从时间上进行比较:这种方法从未使我失望。我还从地域上进行尽可能的比较,因为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我把自己的研究扩展到全世界,使之‘世界化’。”除欧洲史部分外,该书对非洲史一笔带过,而对亚洲与美洲则着墨甚多。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p:4424902<721e:17<6/54<59:920jznn
4.《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22年第1期目录从未来的视角看中国对总体史的贡献 作者:黑尔佳·策普-拉鲁什(Helga Zepp-LaRouche),德国席勒研究所创始人兼主席,曾在柏林自由大学奥托·苏尔研究所和法兰克福大学学习,后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参加了一系列政治活动。她建立了生活俱乐部和国际席勒学会,同时担任民权运动团结工会主席。她研究过尼古拉的库萨、弗里德里希jvzquC41yy}/e|xp0et0ftizr5{iuailyim||yh04974pf7ra:83:;?049742:5u49742:83a>9:22?20|mvon
5.国内世界古代史较好的学者与其著作,选书可以参考刘欣如【荐,目前国内最前沿(虽然很老)】,印度,《古代印度社会史》 薛克翘,印度,《印度古代文化史》《中印文化交流史话》《印度密教》 尚会鹏【荐,权威学着】,印度,《印度文化史》 其他值得关注学者:朱成明 黑非洲 李安山,黑非洲,《非洲古代王国》 舒运国,黑非洲,《非洲史研究入门》 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33:;9;4851
6.《剑桥插图中世纪史》试读:对非洲的打击1497年,瓦斯科·达·伽马环非洲航行,访问了莫桑比克港口索发拉(Sofala),1498年5月停泊在印度的加尔各答,令他丧气的是迎接他的竟是一个讲卡斯蒂尔语的突尼斯人。如果这只是驾船环游,一种喜好运动的远征,那么至此已经很不错了。虽然一开始的努力和尝试没有重要的结果,但其意义却要大得多。塞内加尔河湾的阿古因(Arg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gekwl132=88;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