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为什么产生不了优秀文明美洲大陆黑非洲印第安人神话传说

首发 一个坏土豆 陪我的国一起逆袭

公众号ID:iamhtd

首先说明,本文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南部非洲,即传统意义上的「黑非洲」。

世界岛是1902年提出来,被很多国家广泛接受的概念。

亚洲、非洲、欧洲作为连接在一起的整体,组成的世界岛,是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富饶的陆地组合。

在它的边缘,有一系列相对孤立的大陆,如美洲,澳大利亚等,而世界岛长期处于人类文明的中心,并主导着文明的进程。

汉武帝时期开发的丝绸之路,就将亚非欧联系成了一个整体。

但南部非洲,一直被撒哈拉沙漠所隔绝,是一个未知世界。

这块沙漠面积太大了,达到932万平方千米,气候条件极端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以致于几千年来都没有人可以穿越。

一直到1441年,葡萄牙殖民者才踏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土地,他们发现在当地有很多黑蜀黍,而却并没有产生文明。

既没有游牧文明,也没有农耕文明,只有采摘型农业,额,如果这个勉强也能叫农业.....

这里即没有铁,也没有马....

虽然啥都没有,但葡萄牙人很快发现了非洲的价值,黑蜀黍们身强力壮却很听话,于是,他们的悲惨时代从此时开始了。

最早的时候,葡萄牙人在布朗角附近沿海劫掠了10名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售。

在15世纪后半叶,葡萄牙人从西非沿海贩运黑奴去本国充当家务和农业劳动力,每年贩奴大约500-1000名。

最惨的是在后面,西班牙人发现了美洲大陆。

16世纪,西班牙人在向西印度群岛及美洲大陆进行扩张掠夺的过程中,一方面疯狂的掠夺贵金属,一方面将南美改造成了种植园经济,西班牙人想让印第安人干苦力,结果印第安人不服从管理,不是反抗就是找机会逃跑,让西班牙人累得半死;

最后,西班牙人发现黑人不仅身强力壮,而且心态很好,一个黑人奴隶的工作效率顶得上4个印第安人。

于是,丧心病狂的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人进行了种族灭绝,却从非洲开始大批引入黑奴到美洲发展种植园经济与开矿。

长达4个世纪,黑人被作为奴隶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了美洲;

从整个地理大发现开始,大约有超过2000万黑人被西方殖民者卖为黑奴,而其中大部分黑人在贩奴船中就已经渴死、饿死或病死,被直接抛入大海。

而另外一方面,没有被运走的黑人命运也没好到哪里去,因为他们家里有矿。

大批的西方殖民者涌入非洲,到1884年,整个非洲已经被瓜分殆尽,其中占地面积最多的是英国,拿到了非洲总面积的29%,相当于本土面积的36倍;

而在非洲最出名的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非洲进行血腥统治,强迫黑人干活开矿,完不成任务就砍手砍脚。

根据刚果金的数据,利奥波德二世干掉了大约1000万非洲人;

而整个西方殖民统治期间,干掉了约1亿非洲人;

非洲,从1441年开始被欧洲人发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600年,始终处于最贫穷的阶段,到现在也没有看到任何发展的势头。

但是,根据人类学家的分析,非洲在50万年前就出现了人类,并且,有大量的西方学者认为,欧洲人起源于非洲,在20万年前,在非洲生存的智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开始向北非迁移,通过红海或苏伊士陆桥到达中东地区,并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

那为什么经过几十万年的发展后,是欧洲人奴役了非洲人,而不是非洲人奴役欧洲人呢?

非洲难以产生文明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一个个聊。

在工业文明之前,人类大致上有3种文明,如代表大汉的农耕文明、代表契丹的游牧「草原」文明、代表雅典或北欧的商业「海盗」文明,或是三种文明的混合体,之后向工业文明进行演变;

如隋朝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结合;

阿拉伯曾经是游牧文明和商业文明的结合;

但是,这三种文明都无法在非洲出现;

农业文明要出现首先具备的条件是:

有适合农耕的土壤和植物,最终产生让人群可以定居的环境,比如沙漠和高纬度草原因为不适合粮食生产就无法产生农业文明;

符合人类要求的家禽,欧亚大陆蓄养的家禽几乎是一致的,马、牛、羊、鸡、狗等;

剩余粮食的出现,最终产生财富与阶层形成社会分工;

农耕文明的不断提升导致粮食出现剩余,有多余的食物来供养官吏、画家、士兵、工匠......

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非洲第一点就做不到,因为非洲大部分的土地没法种地。

种地,不是仅仅有个地就可以了,还需要这块地有「肥力」,就是土地中有钾钠钙镁等的盐类才能让植物茂盛成长。

在古代,要么是施肥增加土地中的肥力,要么就是轮作,土地收成后换一片土地,让已经被收割的土地恢复肥力。

当然还有如在南美印第安人,是刀耕火种,一把火把森林烧了,让草木灰烬成为土地的养料,一片土地种完了再烧下一片森林,这就是迁移农业。

但是在南部非洲,动不动就下雨,产生了「雨水淋溶作用」。

就土壤中含钾钠钙镁等的盐类,会在雨水溶解、冲刷下,流入深层地下水,而热带地区的高温会使这些偏碱性的盐类溶解度成倍加大,土壤中的有机质也会因为高温多雨而加速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简单点说就是雨水将土壤中的养分带走了或者深入到了地下很深的土壤,植物的根长不了那么深,无法吸收养分。

所以,非洲地区土壤普遍呈红色,而且土壤容易板结,透气性差,根本不适合农耕。

但这样的土地又容易产生大量的矿产,红土型铁矿、铝土矿、镍矿都是这样亿万年长期淋溶和风化作用下形成的。

如果用这样的土地来做庄稼,在没有现代农药化肥之前,效率是欧亚地区的20%都不到,根本养不活人。

撒一斤种子下去,可能才能长出1.5斤的粮食出来,收获粮食的热量还不够自己劳动的多。

也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稻谷、玉米、土豆、小麦这些欧亚大陆的主要农作物,都没有在非洲出现并进行农耕;

而与之对应的,是非洲丰富的野生粮食资源。

这些野生粮食资源,根本不需要农业技术的升级与发展。

如南部非洲的薯蓣长期是很多非洲地区的主粮。长的又有点儿像山药和芋头的结合体。薯蓣可食用根块重达几公斤至几十公斤,薯蓣属于野蛮生长类型的,丢到土地里就可以了,贫瘠的土地也可以生长,不用怎么浇水施肥,就可以长得棒棒哒!

这样,就导致非洲发展农耕技术与农业研究都没有热情,因为研究了也没有用。

此外非洲到处是水果,资源禀赋全球首位,非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地区,比如刚果,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型的野生植物园,到处是芒果树或者椰子树、香蕉树.....

这些水果根本不需要啥技术开发,想吃了就去摘....

再比如非洲到处都是猴面包树,猴面包树平均寿命可达5000年,在非洲茂盛的生长。这也是非洲的圣树,它浑身都是宝。

它的果实有着超级水果之称,非洲人根本不用去做面包,饿了到树上摘猴面包果就可以了.....

而且后面包树叶子也是可以食用的,最后里面的种子是榨油的上等材料。

非洲还有香肠树,树上挂满了一条条形似香肠的果实,长长短短、大大小小,随着长长垂下的藤须在飘荡,真像肉食铺中一根根用麻线系着的香肠,所以这种树被叫做香肠树。一棵香肠树上结的「香肠」足有十斤重。

在这样的环境下,把任何人放在非洲,都不会去搞农业.....

种植粮食,又累又辛苦,收成又少,明摆着到处都有吃的,何必去操那个心?

没有农耕文明,就没有对农具的要求,也不会有挖水渠建水库的要求,就不会有金属制品的需求,所以,曾经有考古学家发现了非洲在公元前2000年前,有过熔炼铜的痕迹,但是,铜块对非洲来说,并没有多大的用处,最终,金属在非洲没有广泛使用并消失了;

因为既不需要农耕的锄头,也不需要有战争。

在现代文明进入非洲之前,非洲只有低烈度的械斗而不会有战争。

因为战争的本质在于利益,在于对财富的掠夺。

而财富最开始的起源,在于农产品的积累,但是非洲是采集农业或者狩猎,而且温度常年在25度左右,无法储存食物,没有食物的积累,所以人口的增长一直很平衡,私有财产和社会阶层在非洲不明显,也不会出现明确的阶层......

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的战争,是因为游牧民族要抢农耕文明的粮食、盐和铁;

非洲都是摘果子,打猎的,都没有积蓄,大家都一样,有什么可抢的?

而没有农耕文明,就会让非洲人无法产生分工协作、改造自然的念头,不需要水渠和大坝,因为不需要灌溉;

而且撒哈拉沙漠以南雨水充沛,非洲连和印度一样打井都不需要;

这样,就不需要分工和交际,大规模的社群就无法出现.....只有分散的族群。

而非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没有适合人类蓄养的家禽;

首先要命的就是没有马,非洲只有角马和斑马,现代技术都么有办法去驯服他们....

铁和马、轮子是三个最简单的东西,却是人类文明至关重要的三个科技树,要发展必须要点亮,但是遗憾的是,非洲和美洲都没出现这些东西;

而马是所有驯服动物中最关键的一个,将人类的信息传递速度、机动能力、战争能力成倍加强,非洲就没有.....

此外、非洲没有狗,只有吃腐肉的鬣狗;

非洲没有牛,只有凶猛的犀牛;

非洲也没有鸡,只有长得像火鸡的鸟;

当然,这些动物如果驯服上千年,也有可能成为家禽,但所谓家禽,是出现在人类定居文明之后,而非洲农业无法开展,就让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

可是非洲的野生动物非常多,而且是大型野生动物,长颈鹿、斑马、大象.....

这些动物都无法驯服成为人类生活上的帮手,但是,这些动物却为非洲狩猎提供了最好的机会,遍地是草原和热带雨林,打猎吃肉不比种庄稼香多了吗?何必费那个劲去驯服动物?

那接下来,非洲为什么没有出现游牧民族?

首先没有马,没有了马,还能出现游牧民族吗?

其次没有羊,非洲只有羚羊;

而最关键的,所谓游牧民族,里面是有一个「游」字,就是不断的迁徙,寻找适合的水草。

为什么要游,因为古代的人类,要对抗恶劣的气候,尤其是大雪和严寒,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抱团取暖,并形成了部落联盟制这样的组织结构,在部落首领的带领下,去寻找适合放牧的水草。

而在迁徙的过程中,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会频繁的爆发战争,或者是争夺水草,或者是掠夺农耕文明的成果,这样,就会让组织的形式不断严密,最终以血缘、宗法为纽带,形成了自己的管理制度,有了十户、百户这样的军事组织。

同时,要求对食物的长期储藏以适应迁徙,要求有金属能符合作战的条件,要求有驯服马匹能快速的移动。

有压力,有战争,同时也会带来进步。

但是这些,对于非洲来说,都不是个事。

因为全非洲的气温稳定在20到30度之间......人家根本没有恶劣的天气;

整个非洲到处是草,到处是树,不需要寻找水草,要找没有水草的地方倒是很困难.......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非洲不用逐,遍地是水草;

接下来,非洲没有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自然也不会出现商业文明;

撒哈拉沙漠太大了,以公元1500年前的技术,人类无法穿越,加上非洲也没有骆驼;

所以,非洲与大陆岛隔离开来了,别人不能过来抢他的,他也没机会出去抢别人的;

中东地区虽然也是大片的沙漠,但中东多了两个优势,不仅骆驼,而更关键的,是处于欧亚文明的中心地段,以致于从公元前到1500年一直是欧亚文明传播的枢纽,成为了中国产品销往欧洲的代理商;

并借助于此地缘优势,尽管没有文化上的原创,却充分吸收了欧亚各族文明的优势,形成了几百年的灿烂的阿拉伯文明。

而非洲首先是出不去,本地呢?文化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摘果子打猎的,无法产生文明的交流与有力的竞争,没有太大的生存压力;

昨天发文在「中国近代文明为什么落后于西方」,有人问:因为明代和清代长期是马放南山,太平盛世,导致中国军事科技的落后吗?

难道不是因为这样吗?

如果没有外部压力的竞争,我们的核工业和潜艇能这么快发展起来吗?

英国如果不面对欧洲其它强国和印度棉花的竞争,他的毛纺织业和棉纺织业能快速突破吗?

如果不是面对冷战和美国的巨大压力,苏联的军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吗?

或者简单点说,现在高考录取率100%,全部进985,你还熬夜学到2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多难兴邦,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没错的。

我们现在为什么发展这么快,我们有朋友是不够的,要取得巨大的成功,一定还需要强大的敌人!

而非洲此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常年气温在25摄氏度。

看完历史,你发现热带无强国,确实是一个事实。

因为25摄氏度让人太舒适了,对自然环境几乎没有需求,没有要求去改变世界。

这个气温带来了几个不利的影响;

气温过高,食物无法有效储藏,加上非洲本地没有香料进行食品加工,欧洲人要的香料都是从东亚和东南亚千里迢迢运过去视为珍宝;

这就导致非洲不会有财产和储蓄的意识,肚子饿了才想起来要去找吃的,没有这个意识,就不会有积累,社会就无法前进;

其次,25度的温度,导致人类对衣服没有需求,因为衣服的最早功能是为御寒而存在的。

既然没有御寒的要求,就没有发展棉纺织业和畜牧业的需求。

纺织业有多重要?

如果汉代没有丝绸、英国没有棉纺织业,世界历史将完全改写。

要知道,工业革命的起点,就是约翰乔伊的飞梭和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织机开始的。

纺织业是古代手工业的基础,近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即使到了今天,也是许多国家轻工业发展的起点。

但是这些,对非洲根本就没必要,最多打下的猎物用他们的毛皮做衣服就完全可以满足穿的要求了。

此外,为什么热带无强国,而多数文明真正起源于温带?

因为温带最大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尤其是古中国的农耕文明,为什么能长期处于全球的前列?

所以非洲人不可能有「年」的概念,很容易就是过一天算一天。

当然,我们说热带无强国,寒带也无法产生强国。

因为寒带虽然环境非常恶劣,人们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但是寒带无法适合主粮的生长,只能去发展畜牧业,用动物的毛皮来御寒。

农耕文明无法发展,就代表始终没有稳定的粮食来供养官吏、技术人员、艺术家,导致文化始终会在一个点进行循环;

我们总结一下,为什么非洲无法产生优秀的文明?

第一、被撒哈拉沙漠隔绝,无法与其它文明进行交流;

第二、没有适合农耕的土地和植物,农耕文明无法发展;

第三、没有适合游牧的动物和气候,畜牧业无法发展;

这就是原因。

那么,在长达几百万的人类进化史上,地缘环境,最终会塑造与形成国民性与基因;

每个人都是个体,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很多人到非洲去对部分当地人的评价,基本上就是环境百万年的产物:

严正申明:本文只是从非洲大陆的特点与人类文明的进程分析非洲少部分人的性格,本公众号反对任何种族歧视,认为很多非洲人都是很.......呃...很....勤奋的。

懒;

过一天算一天;

做事情没有计划;

没钱了上班,拿一天工资就不来了去泡妞;

我们额外谈一个话题,中国的地缘环境好不好?

看了对比,真的太好了!

为什么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些民族曾经强大,后面衰落了,有些民族虽然衰落,但最终走到了前列;

有的民族始终被碾压,从未闪过光;

而有的民族出道即巅峰,虽然一度衰落,但从未沉寂,永远在低谷时反弹,接下来是一个辉煌盛世;

工业文明的前生有各种文明,但是只有中华文明无可超越;

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起源温带,四季分明,形成了我们的严谨、守时、善于规划的性格;

中华文明的本源是农耕文明,形成了我们勇于改变自然、勇于斗争、不信鬼神的性格,同时,农耕文明也让我们形成了慎独,这个全球文明中的唯一特性。

起源于汉唐的丝绸之路,与全球文明的交流,形成了我们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

整个欧洲,是种族歧视的发源地,也是大本营;

1931年,希特勒对欧洲人说:你们都那么讨厌犹太人,一直迫害他们,我「顺应民意」,我帮你们把他们干掉怎样?

欧洲人默不作声,有的人还谴责几声,但心里都憋着笑,美国人更是给石油给贷款,说你还不赶紧行动起来?

希特勒干掉了600万犹太人。

对比欧洲列强,希特勒的罪行屁都不算,要知道,就在同一时间,印度并没有发生粮食歉收,但是英国一手导演了印度大饥荒,仅仅在孟加拉,有案可查的,就饿死了300万人。

注:当时的孟加拉属于英属印度。

而粮食全部被英国人囤积到了兵营里,丘吉尔明确不管饥荒看着他们饿死,并直接说:印度人是属兔子的,不怕饿,他们会像兔子一样繁衍。

二战之后,希特勒成为了种族歧视的「恶魔」,永世不得翻身。

但和希特勒犯了一样罪行的人,要么成为了英雄,要么成为了先贤国父,再不济也冠以开拓者的美名。

比希特勒杀人多得多的里奥波特二世,在非洲不仅滥杀无辜,还动辄砍手砍脚,依然是值得怀念的国王,他的雕像在比利时到处都有呢......

在西方世界的眼中,有些人是人,比如犹太人,现在控制了美国90%的媒体和50%的金融,是美国人的爹,而欧洲是美国的儿子,自己比犹太人低了几辈,犹太人能不是人吗?

而黑人,西方世界从来没把他们当人看,美国人一边高喊黑命贵一边给他们爆头.....

所以希特勒是犯罪,华盛顿是先贤。

希特勒终于明白重要的不是杀人,重要的是杀的是谁;

希特勒杀的是美国人的爸爸,英国人杀的是华盛顿的奴隶.....

西方世界对黑蜀黍说这能一样吗?能比吗?现在告诉你黑命贵了还不够你得瑟的?

很遗憾,黑非洲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产生伟大的文明。

那未来有可能改变吗?

非洲的环境已经决定了永远都不会出现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

但非洲出来一个甘地或尼赫鲁这样的类英雄还是有希望的,只要非洲能出一个甘地这样的人才,华盛顿这样的奴隶贩子,雕像早就被掀翻了。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黑人有没有建立过文明古国?一篇文章改变你对非洲的认知一篇文章改变你对非洲的认知非洲,是新航路开辟之前,人类地理知识所了解的三大洲之一,这里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不 过在古代历史上,非洲逐渐成为了三大洲中最落后的地区之一。非洲在古代的发展并非是停滞不前了,而是发展过于缓慢,以至于许多人认为非洲没 有出现过文明。在古代,非洲也出现过许多文明古国,他们都发展到什么状态了呢?本文介绍一下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71625:4421?8;>54:a726>;7:7>80|mvon
1.公茂虹:民族复兴的文明视野(中)理论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对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等古老文明的现代复兴,以及南美洲古老文明、非洲古老文明等的现代复兴,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人们已经看到,继中华文明复兴之后,这些古老的文明正在迅速觉醒和复兴。古老文明的现代转型使人类文明的发展呈现出崭新的前景。当然,这个转型是长期的、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p87236514:71e6665:2465995A90jvsm
2.非洲之埃及行(一)埃及——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所谓文明古国是指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社会也就是阶级社会的四个国家,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这四大古文明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他们是后来诸多文明的发源地,对其所在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我一直想到埃及去,去看茫茫的撒哈拉和世界最长的尼罗河,去看巍峨的金字塔和满是浮雕jvzquC41yy}/onnrkct/ew4725opuy|
3.一个充满神秘和文化的国家埃及● 开罗:非洲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位于埃及北部,尼罗河三角洲的顶端。开罗有800多座建于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清真寺,600多处历史古迹和著名古建筑,著名景点有吉萨金字塔、开罗塔、埃及国家博物馆、萨拉丁城堡、阿慕耳清真寺和艾资哈尔清真寺等。 jvzquC41yy}/onnrkct/ew472li6z?|
4.非洲少有的历史遗产,珍贵又悲惨的文明古城遗产历史在古城之内还有一个清真寺,这个清真寺在1828年的时候就已经破败不堪,一直后来经过了法国人的批准之后才开始重建。当年最为破旧的清真寺,现在却成为了保存最好的一个建筑。 这一个古城对于非洲人乃至于全世界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如果有一天真正消失在了大家视野之中,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非常大的遗憾,所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366883?;a3dlf79k3g26229x8{n4ivvq
5.地球上第一批人类的产生和文明灭亡那颗小行星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碎成了三块儿,最小的一块儿都直径好几公里。它击中现在红海的位置,非洲的黑人文明被毁灭。地轴偏转(原文为“太阳变为了暗红色,像个坠落的气球一样滑向地平线。不久,它停了下来又继续爬升,但刚爬到一半又‘掉’下去了。地轴一下子就偏转了!”,场面一定很壮观我想)。由于最jvzquC41o0jpwkfp0eun1wtvg1=65@>337<0
6.非洲阿拉伯國家的歷史特征與現代思考理論頻繁的外來統治對政治文化生態的割裂以及國民心理的影響也是塑造非洲阿拉伯國家歷史的重要因素。《非洲阿拉伯國家通史》關注了外來統治對當地政治精英成長環境的擠壓、對社會潮流及民眾生活的塑造,這種現象以埃及最為典型。古代埃及創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與輝煌的歷史,並長期堅守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然而,從公元前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DRL71p704975129328h62792/<7869757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