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木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全文

[关键词]木偶艺术;传承;发展

[作者简介]罗福林,供职于广东省木偶剧团,广东广州510150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质,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民族民间的文化正在消失。中国木偶艺术(古称傀儡戏),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但目前木偶艺术正面临人才流失、技艺失传的窘境。如何使古老的木偶艺术焕发青春,不仅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想通过这个千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历程,探讨它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并引发读者对此的一点思考。

一、古代木偶艺术史脉勾沉

木偶戏剧是我国传统傀儡艺术中最古老的表现形式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原始时期的灵魂信仰与部族图腾崇拜。由原始社会时期的巫师设祭场合必用的礼器――神俑和玉琮,经过尧舜禹时的传承与发展,进入夏商周三代,便正式分化为象征祖先的神主与象征奴隶的丧俑两大类。《列子・汤问》记载:周穆王西巡时,曾有工人偃师献假人,能“歌合率”、“舞应节”、“趣步俯仰”,并能“瞬其目以招王之左右侍妾”,王以为实也。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中谈到:“傀儡起于周季。”

在巫教祭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俑偶歌舞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世俗化的方向演进,木偶戏演唱的歌调渐与佛、道音乐结合,汉唐各代以京兆长安为中心的三辅悬丝傀儡在京畿门户的合阳地区扎根衍变为“线戏声腔”,并借鉴秦腔、秧歌等民间艺术形成独特的剧种,流传至今,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民间文化艺术。

二、近现代木偶艺术发展

(一)解放前:传承传统。民间自发发展

辛亥革命后,封建社会统治虽然逐渐消亡,但木偶戏遍布全国各地的村村寨寨,大体上仍是封建时期的原貌。抗日战争期间,木偶戏曾一度衰落,但随着抗战胜利又很快发展起来。20世纪40年代是我国近代木偶戏的鼎盛时期,全国各地演出的不同种类的木偶戏,虽然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设备简陋、表演形式单一,但艺人的高超演技让观众人迷,看木偶戏成为当时广大老百姓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之一,全国各地有众多依靠木偶戏走南闯北谋生的剧团。

(二)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前期鼎盛,时衰落

随着新中国成立,各地的木偶戏班由政府出资组成,成立了县、市、地区、省属的木偶剧团,并派文艺工作人员参加管理、编剧、导演、制作、表演。在这种体制下,木偶戏的艺术表演水平提高,经济保障、人才培养方面得到保证。木偶艺术蓬勃发展。除了改编传统剧目外,还新创作了民间故事剧、童话剧、神话剧及从不同角度反映当代生活的现实剧等。同时木偶艺术的新品种――木偶电影逐渐形成。如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年)、《神笔马良》(1955年)、《猪八戒吃西瓜》(1958年)、《大闹天宫》(上集1961年,下集1964年)等,另外还创作了取材外国故事的《谁唱得最好》《鸽子》等,木偶戏迎来了十多年的鼎盛期。这个时期的木偶电影代表作《半夜鸡叫》,在人物动作节奏上运用大幅度的夸张手法,突出了木偶的表演效果,增强了观赏性。

但到“”十年期间,题材受限制,大量专业人才遭到打压摧残,木偶艺术进入低谷。

(三)改革开放后:全面复苏,后面临冲击陷停滞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以及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成立,木偶戏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木偶戏科研活动和演出活动都掀起新高潮,在情节处理、人物造型、音响效果、舞台美术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突破。不仅作品数量众多,在质量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改进。木偶戏在题材的多样性和观念价值导向上有了很大改观,不再只表现诸如阶级对立之类的内容。如《大林和小林》(1984年),《野葡萄》(1985年),《旗旗号巡洋舰》(1987年),《狼犬福克》(1989年)等作品在当时大受欢迎。

与此同时,木偶电影也开始进入发展的新时期,从1977年到1989年,先后拍摄了《阿凡提》《瓷娃娃》《曹冲秤象》《奇怪的球赛》《蛐蛐》《擒魔传》等,及中日合拍的《喵鸣是谁叫的》《不射之射》等。这一时期的木偶片开始推出多集系列片,不仅在规模上超过以往,在故事完整性、人物造型、动作设计等方面都有很多新突破。如系列片《阿凡提》,就突破了木偶片传统的造型工艺、制作工艺,人物的头部和四肢全部采用针织品缝制,人物的表情赋予更多变化,如采用贴片更换眼睛、口型的方法,使人物形象既有民族特征,又能突显性格特点,在动作设计方面既夸张有喜剧感,又符合人物的典型性格,充分发挥了木偶电影艺术的固有特性。

令人遗憾的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面临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刚刚复苏的中国木偶艺术文化有些承受不起。由于20世纪80年代同样是日本动画、香港电影、美国电影、日本游戏机等休闲娱乐产品发展的黄金时期,到90年代进入中国时,其技术和制作规范均较国内成熟、先进。在这些硬派的技术优势打击下,国产木偶剧很快失去了少年和青年这两大观众群体,只能向低龄化观众方向发展。同时,我国木偶剧的发展出现了专业人才断代问题,发展陷入迷茫和停滞。

三、当代木偶戏发展:欣逢盛世,创新突破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青年人娱乐取向转变,木偶戏市场日益萎缩,木偶班大多为半农半艺,是松散型业余艺术群体,对木偶的研究传承有一定124难度,特别是一些高难度的表演艺术面临失传。所幸欣逢盛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03年我国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对我国珍贵、濒危,并且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保护的系统工程,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偶戏于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各地方政府及民间资本也加大了对木偶戏文化的投入,从管理和艺术的发掘、发展、保存方面设立专门的机构,比如木偶协会、专业性的木偶剧团等。如2008年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木偶皮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晋江政府为当地投资木偶剧团建设剧场;2002年广东木偶剧团在政府支持下建设了“广州木偶艺术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也正在当地筹建“木偶戏人才培训基地”等。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近几年来我国木偶戏不断创新发展,拓宽思路,推出了一大批追求新、奇、

美、高品位的现代木偶剧目,如木偶剧《美人鱼》、木偶剧《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人偶剧《八层半》等,深受全国各地观众的喜爱。

现代木偶剧吸取国外的先进表演理念,打破了木偶舞台的局限性,改变以往传统木偶剧单纯的托举式遮挡表演的封闭形式,采用开放式的舞台,彻底改变传统的表演方式,人偶同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观众可以看到形状各异的人物、动物、环境木偶活灵活现在舞台上穿梭表演,布景绚丽多彩,视觉效果极佳。人物造型生动、奇异,结合现代舞台灯光艺术的运用,色彩层次丰富,立体和平面艺术紧密结合,整台演出亦歌亦舞,音乐旋律现代浪漫而又抒情,音乐语汇丰富、表现力强,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人偶剧《八层半》,从童话中创造童话,这是作为舞台艺术所达到的理想效果,代表了当今儿童剧的一个高度,创造了人偶剧及儿童剧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内容之外,该剧还在形式、技术、视听等方面大胆创新,舞台设计唯美而细致,道具制作逼真而奇趣,使之具有了更深层的视觉和感官享受。

四、未来木偶艺术发展:创新体制、培养人才、突出个性、发展多元

当代木偶剧正处于复兴与创新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出产的木偶剧虽然数量不多,但综合多种艺术手法,大力创新表现形式。从近几年木偶剧作品看,未来木偶剧基本确立了以儿童观众为主、青少年观众为辅的服务宗旨。

当代木偶剧虽然在继承民族艺术形式及运用现代科技结合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及市场竞争力,但与现代主流文化艺术相比,尚有众多不足之处及提升空间。为了保障木偶艺术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我国木偶文化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

(一)大力进行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引进民间资本

目前我国大部分木偶艺术单位为事业单位,国家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工作人员普遍拥有“铁饭碗”,单位活力不足。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加强企业发展竞争的基础。只有大力进行体制改革,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引进民间资本,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成立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是木偶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实施以人才为根本的发展战略,切实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改变这类古老的传统艺术“人走艺丢”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成立人才培训基地。我国现有木偶剧团约300多家,但在木偶艺术的人才培养上,基本秉承千百年来师傅带徒弟、口口相传的传统方法。随着老艺人离世,已经有不少绝活失传,导致许多绝艺木偶艺术遗失殆尽。加上有些传人存在文化修养及创造力不足,已明显跟不上艺术发展的时代潮流。如果成立人才培训基地,学生可以学到众多大师、不同派别的木偶技艺,集众家之长于一身,而且可以尝试剧团与培训基地联手办班,服务全国的木偶剧团,同时吸引各地的优秀学员来深造。这样不但可集中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保证木偶艺术得到最优化的传承。(2)行业人才分类培养。一场完整木偶剧是由编、导、演、木偶设计、木偶制作、舞台灯光、音乐设计布置等众多环节组成,所以要在各个环节精益求精,人才培养上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类、分专业培养,这样才更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三)结合现代文化艺术手法。大力创新表现形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艺术的格局正逐渐形成,并对木偶艺术设计制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时代的发展具有共性,木偶艺术现代化的趋向也随之出现,如何将我国木偶艺术精髓及特色巧妙地融入到具有现代审美的视觉模式之中,并体现时代精神与时代艺术,赋予木偶艺术设计全新的文艺内涵和视觉美感,是当前我国木偶艺术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大胆创新,吸取优良现代文化艺术及先进科学技术,尤其是在导演手法、舞美迁换、音乐特色、偶型设计与制作等方面,提高木偶艺术作品的社会适应性及增强竞争力。

(四)发展多元化经营模式

木偶艺术要重视市场,与时俱进,就不能固守传统,应从以下几方面主动发展多元化经营方式:(1)推动木偶剧院及木偶艺术中心的建设,定期为观众演出,将为推进木偶艺术市场化创造良好条件。不但能达到推广木偶艺术的效果,而且能带来经济效益。(2)与旅游区相结合,设立木偶艺术节目表演活动,突出文化艺术教育和文化旅游的功能。(3)通过影视等现代化渠道投资。木偶艺术与动画艺术具有众多共同点,但木偶艺术更逼真生动,木偶戏搬上银幕可以比一般的动画片更好看。所以,将木偶剧制作成电影、电视播放,通过影视业来发展木偶艺术文化具有广阔的空间。(4)打造木偶玩具产业,作为国粹,在寻找艺术与市场结合的过程中,既有艺术和表演价值,同时有玩具价值,十分适合儿童,具有独特的玩具开发前景。

(五)加强市场宣传推广力度

木偶艺术历经时代的变迁,经久不衰,小小的木偶剧身上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更多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及多媒体的出现,木偶艺术家们也不断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木偶艺术,大包容、多形式、快节奏、多变化已发展为木偶艺术的新特色。木偶艺术须横向联系,在其他艺术中寻找共性,在纵向发展中培养个性,向多元化发展,这样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及发展前景。

THE END
0.浅忆文学史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北岛无疑是中国当代诗人中最重要的一位,是朦胧诗的旗手和主帅,在《今天》创刊号《致读者》中,北岛写道:“今天,当人们重新抬起眼睛的时候,不再仅仅用一处纵的眼光停留在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上,而开始用一种横的眼光来环视周围的地平线了。” 这一代诗人对民族命运、个人责任有强烈的关注,北岛满怀激情地写道:这代jvzquC41yy}/lrfpuj{/exr1r1j6e<8722
1.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种军队不可否认,近代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治势力都在努力寻找强军办法,但总跳不出“有军则有权”的圈圈,使军队成为各派势力争相追逐的目标。人民解放军是近现代中国的第三代军队,其前身是红军。时代赋予了这支军队救国救民的革命任务,如何承担历史重任,完成革命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军道路上要解决的根本问题。jvzquC41yy}/onnrkct/ew45f|glhzk
2.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范文因此,《红楼梦》便以其深刻的“身体宗教”的思想,不啻成为人类后现代文化思潮之真正开山式的希声初启。 三、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当代启示:从“隐身于世界”到“挺身于世界” 梅洛一庞蒂有言:世界的问题,可以始于身体的问题。而在张再林先生看来,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给我们的启示或者说指喻,恰恰jvzquC41yy}/jjtskmgo0lto1jgpyns176790qyon
3.观点张健:中国工艺美术批评的反思受其影响,工艺美术产品呈现出典雅、朴素的风貌。宋代工艺美术风格的形成,一是因理学盛行,对汉儒思想的挖掘,此时出现了不少新的器物造型和极具特色的装饰;二是复古之风盛行,常常于三代中取经典。 蒙元政权在吞并南宋后,以蒙古、色目为主的民族文化思想成为主流,草原和沙漠文明的风格明显,中原的思想文化一度受到压制jvzquC41yy}/ewfeu0tfv7hp14604974235489;0jvsm
4.10.数字家图腾从殷商青铜器上"子子孙孙永宝用"的铭文,到江南民居天井里世代相传的"家训石";从闽南家族供奉的"开基祖"神主牌,到东北农村春节时必贴的"三代宗亲"年画;甚至当代年轻人手机里保存的"家族微信群头像组合",都是家图腾在不同时代的显影。它不同于西方宗教中的圣像崇拜(以单一神祇为核心),也区别于现代社会的个人主jvzquC41yy}/lrfpuj{/exr1r191:j6cc5:eem
5.【李河】传统:重复那不可重复之物——试析“传统”的几个教条从三代人到三千年都可称为传统?这多少引入怀疑:试想一个历时数千年的宗教传统与某个百年前“被发明的”女权主义传统⑤能等量齐观吗?显然不能。这似乎表明,时间的长短提示着两类传统:第一类传统的生存时间动辄数千年以上,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三个“轴心期文明”就是其典型代表⑥,为区别起见,不妨称它们为“传统意义的jvzq<84rjkrpuxuj{enjpj3euut/ew4le{p0ll~la464:<4423>158y423>15::a5:=76A>0ujznn
6.最全毛邓三选择题9.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D) A.“科教兴国”战略 B.“以德治国” 基本方略 C.“依法治国”基本方略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A) A.与时俱进 B.党的先进性 C.执政为民 D.执政兴国 11、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8d>gh;7g88n::hclbd955ff4ivvq
7.法理学讲义(三)从法律概念的内涵来看,它反映的是法律所调整的对象的特有属性,而非偶有属性。 (四)从法律适用的角度看,法律概念具有权威性。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作为构成法律规范要素的法律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通常具有明确的规定,任何人不得随意任意改变。 要理解法律概念与法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二、法律概念是客观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h23@;254=70qyon
8.古典走向现代的探求:关爱和《中国近现代文学论著五种》关爱和老师的学术研究特色,首先体现为一种上勾下连的历史意识。河南大学(中国文学学科)的近、现、当代三个板块各有特色,关老师专注于最前端的近代文学研究,却又没有将其悬搁于独立的空间中,而是与古代和现代、当代相疏通。这种研究方式与河南大学的学科发展相互促进,使河南大学的现代及当代文学研究具有历史深度。 jvzquC41umi/jnsw0gjv0ls1kplp1:5691>48?3jvo
9.方松华陈乙曦:模仿与原创: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建构中国文明之所以能够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相继生发,并且在漫长的岁月里超稳定地发展,成为古老文明的不朽瑰宝之一,其中强大的决定因素之一在于传统中国在古代世界所建构的知识谱系:从三代以前的经、史和三代以后兴起的子学时代,特别是孔子在六艺的基础上删定的六经。《庄子·天下》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jvzquC41yy}/ujxu0qxh0ls1428419;521i2496c76>6594rcik/j}r
10.李姓简介李姓起源李姓名人→买购APP当代李姓的人口已达9200多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38%。从明确至今5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万激增到近9200万,近18倍。李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南、湖北、云南、安徽五省,约占李姓人口的25%。jvzquC41yy}/ojniqq4dqv4ekvobq87572:70qyon
11.北京匡时2015秋拍12月4日举槌开拍——人民政协网中国书画板块甄选1200余件珍品,分设“澄道—近现代绘画夜场”、“澄道—古代绘画夜场”、“畅怀—历代书法夜场”、“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古代绘画”、“古代书法”、“百年遗墨——二十世纪名家书法”、“积玉—无底价书画”八大专场以献金秋。 澄道——古代绘画夜场 jvzquC41yy}/tvzd0ipo7hp1e532::/333388;56;<60|mvon
12.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代际传承——以蒋心焕教授为例文史本文拟以蒋心焕为例,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第二代学者是如何接续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第一代学者的风骨和精神,又对第三代学者的成长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促进作用,从学术的代际传承的维度进行阐释。从这样的意义上说,通过对蒋心焕学术人生的回顾梳理,我们可以探寻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代际传承是如何进行的,其学术jvzquC41koghg7hjkpgxtrygt0ipo7hp1p70497412:328h62667568462943:3jvor
13.《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新安画派三张》“大红袍”出版发行《新安画派三张》" 大红袍 " 画集的出版,对张氏三代书画面貌进行了综合性的巡礼:从民国张翰飞以去粕存精之传统古典主义技法对家乡自然景胜的写实、到现代张君逸由墨笔造型脱变于抽象豪放中见精微的新时代现实主义课稿、乃至当代张仲平将中西元素相结合、令水墨与色彩相融互映而兼具高逸诗情境界的浪漫主义情怀。尤其jvzq<84yyy4n{ƒfmgt4dqv4ctvodnn4854j3go73de>f2k:88261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