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乐》的歌词是这么写的:
一统旧江山,
亚细亚文明古国四千年!
最可叹:
犹太、印度与波兰,
亡国恨,
1883年到1884年的《曾纪泽日记》里,还记述有另一首叫做《华祝歌》的“国调”词谱,也在清政府对外交往中行使过国歌功能,歌词是:
因为李鸿章最早使用此曲,后改称《李中堂乐》,这是旧中国最早的正式代替国歌使用的歌曲,它的词是这样的:
1906年,清政府成立陆军部,谱制一首陆军军歌《颂龙旗》。这首歌成了代国歌,每当国际交往中需要演奏国歌时,便用此歌代替。其歌词是:
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效仿西方诸国宣称“立宪”,以法律条文颁布了国歌,歌名叫《巩金瓯》,其歌词是: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总长蔡元培对公众征求国歌,最后选中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作品《五旗共和歌》。其歌词是这么写的:
1915年,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采用王露作曲,荫昌作词的《中华雄立宇宙间》作为国歌,其歌词是:
1916年,袁世凯下台,北洋政府当政,段祺瑞政府于1920年向全国征集国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作曲家肖友梅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选作歌词并作曲,全歌仅四句16字:
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广东省教育厅通过“推行国歌案”,决定废弃《卿云歌》,并在新国歌未颁布前,以《国民革命歌》代国歌,歌词由黄埔军官学校军官廖干五所作,曲调则改编自我们现在熟知的《两只老虎》(法国儿歌《雅克兄弟》)。
北伐战争胜利后,《三民主义歌》成为国民党的党歌,到了1937年,经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批准,该歌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
既然田汉的歌词不能唱了,社会上就掀起了一股全民参与修改国歌歌词的热潮。1967年4月,广东省大埔县的罗青田、罗春光、张天蔚被要求参与修改歌词,5月,他们以田春蔚的名义提交了一份修改方案:
一台已经不能演奏,几乎快要散架的百年老风琴,作为摆饰,它很有岁月的味道。它又不仅仅是摆饰,在它看似腐朽的背后,可以追溯到一段不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