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乏凝聚了古人们智慧的结晶。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曾经辉煌的王朝都被埋没在了尘土当中,如今,虽然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已经拔地而起了现代都市,但许多古代文物的出土,还是能够把我们带回辉煌的古代,让我们见识到古代王朝的风采。
在上个世纪70年代,随州解放军下属的一个雷达研究所准备在当地扩建,扩建的第一步就是开山炸石,但是施工队在使用炸药爆破了一两次之后,突然发现这里的土层有些异常,于是立马停止了人工爆破。
异常就异常在,随州这一片的土地基层看上去并不像是天然形成的一样,反倒有着许多人工动土的痕迹。但是在近代以来,当地都没有过在这一片动图的记录。于是相关人员便猜测,这里是不是埋藏着古代的墓葬。有了这个猜测之后,人们立马停止了施工,转而叫来专业的考古专家,对这一片进行系统的发掘。
不挖不知道,一挖吓一跳。考古专家先是从土里发掘出了木质的架子结构,但是随着挖掘的深入,专家们发现,这里埋藏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木架子,许多大小不一、铜质的钟型器皿也相继被发掘,它们被按照体积从大到小排列在泥土当中,一共有65个之多。
是的,这就是世界著名的曾侯乙编钟。虽然在古代,编钟并不仅仅是曾国这一个小国的专利,但数量如此之多、规模如此之大的编钟,只有在曾侯乙的墓葬中才有所发掘。根据相关记载,传说曾侯乙虽然身为国君,但他生平酷爱音乐,没事干就喜欢钻研音律和乐器。
据传,曾侯乙当时游历诸国,在街市上听闻不远的楚国铜录山挖出了一块巨大的天然铜矿石。在曾侯乙看来,这块铜矿石要是用来制作乐器,就再也适合不过了。于是,曾侯乙便斥巨资让人买下了这块巨大的铜矿石带回了曾国,并且亲自操刀,让许多工匠一起打造了这一座巨大的编钟组。
如今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古代音响。的确在遥远的战国,人们对音乐艺术的需求程度还没有这么高,但曾国国君却凭借对音乐的热爱,打造了这一台巨大的乐器,着实是一件令人肃然起敬的事迹。
这65个大小不一的编钟一经出土,就引起了现代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经过考古专业人员的处理之后,一些音乐方面的专家也到达了现场。经过音乐家们的研究,他们发现,这一套编钟的音域竟然可以横跨5个半八度,也就是说,仅仅凭借这一架古老的编钟,就可以演奏世界上超过9成的钢琴曲。
虽然重达5000多斤,看上去十分笨重,但是曾侯乙编钟却可以演奏出许多悦耳动听的歌曲,完全不输给现代的钢琴。专家赞誉它是战国时期的钢琴,不仅如此,还证明了古代中国对音乐的研究,在世界音乐史上其实都是遥遥领先的。
曾侯乙编钟在今天被第二次敲响,是在1997年的香港回归庆祝会上,钟声演奏而成的《天·地·人》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震撼。虽然已经被尘封在地下时日已久,但是曾侯乙编钟的恢弘气概并没有退却,让所有人都见证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
如今,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曾侯乙编钟本尊已经被移交给博物馆保护,而搬上台演奏的只有现代仿制品了。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