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各个官职对应的品级都是几品相当于现在什么职务巡抚给事中按察使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一统王朝,自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从中央到地方设置了各级官职,每一个官职都有对应的品级,从正一品到从九品,都有相应的权力。

那么,明朝的这些官职与品级你都熟悉明白吗?它们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呢?下面,笔者简单来叙述一下。

明朝中央官制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这些都是虚职,一般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或增官,用来表面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的身份,并没有具体的管辖权利。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也属于虚职,和三公一样,没有实际权利。

内阁:大学士(正一品),皇帝的智囊,皇帝的旨意,朝廷的政策一般都从这些人的手中发出。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部长为尚书(正二品),副职为左、右侍郎(正三品);各部下又设司,司长为郎中(正五品),副职为员外郎(从五品);各司办事官位主事(正六品)。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正二品),负责全国的监察工作,副职为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下面还有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

明朝建国后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省,即十三道(明末增至十五道),对应有十三道监察御史(正七品),他们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各到监察御史巡按本道,考察地方官员,史称“巡按”。

朝廷特派官员:总督(正二品),为中央派驻地方的最高长官,辖一省或数省,主持全面工作。

巡抚(正二品至正四品不等),巡抚在明初为朝廷派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官职,品级也不等,人物完成之后,回朝复旨,职务也就自然取消。

巡抚在任期间,虽然并非正式军政长官,但因他们出抚地方,节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一省最高的三个官职),所以实际上也掌握着地方的军政大权,到明朝中期以后,巡抚渐成“行省”中的事实长官,清朝建立之后,巡抚正式成为一省之长。

翰林院:明朝高级官员的培养与输出之地。

分别包括: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从五品),侍读、侍讲(正六品),修撰(史官,从六品),编修(史官,正七品),检讨(史官,从七品),待诏(从九品)。

国子监:辅佐教育管理、祭祀礼仪、朝廷官方图书的出版。

分别包括:祭酒(从四品),司业(正六品),五经博士(正七品),助教(从八品),学正(正九品)。

六科:朝廷的监察机关,可稽查六部百司之事,可封驳奏章,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

分别包括:都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从七品),给事中(从七品)、

二十四衙门:主要掌管皇帝宫中日常生活上的各项事务。

分别包括:十二监(太监,正四品),四司(正五品),八局(正五品)。

明朝地方官制

行省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乃是一省的最高行政机构,布政使(从二品)为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下面又有左、右参政(从三品);左、右参议(从四品)。

提刑按察使司,主管一省刑狱之事,按察使(正三品)为最高长官,相当于省高级法院院长;下面又有按察副使(正四品);佥事(正五品)。

都指挥使司,一省军队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使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

府:知府(正四品)是府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市长,同知(正五品)是副职,相当于副市长,通判(正六品)由朝廷直接委派,兼地方行政与中央监察于一身;推官(正七品)相当于地市级中级法院院长,并兼地方审计。

州:明代的州分为两种,一种是属州,隶属于府,其地位相当于县;另一种是直隶州,其地位和府一样,直属于布政使司。

州的官职分别有:知州(从五品),同知(从六品),判官(从七品),吏目(从九品)。

县:知县(正七品)相当于县长,县丞(正八品),主簙(正九品),典史(未入流)。

清朝入主中原后,仿照明朝一样建立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职,不同的是,在雍正年间,由于对西北用兵,而设立了军机处。到了清朝后期,为适应繁重的外交事务,又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其他官职大体上和明朝相似。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官居几品德治5年攻略,人最基本的品德是哪五个字帝一应用其他进士需要通过再次考试才能获得进入翰林院做词臣和史官的资格,唯独一甲进士及第的三个人:状元、榜眼、探花,殿试一放榜,就直接进入翰林院: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修撰和编修能够参与国家的修史活动,故又称“史官”,这是极大的荣耀,足以写入墓碑的,一些做过史官的大官僚,往往在jvzq<84yyy4ek‚ncrr4dqv4hcs5t{ƒx1:368;:3jvor
1.宰相狄仁杰也仅为三品,唐朝一二品都是什么官,为何少有提及?|唐朝|但实际上也是确实如此的,综合上文来说,一品二品的官员除了将军们手握实权外,其他的一些多半是名望大于权利的,给他们一品二品的官职也只是为了他们的名声,而他们是不能来参与政事的,甚至手里没有什么实权。 而宰相虽然只是三品,但大小事务可以说是全权包揽了,唐朝的史官们大多会记载一些朝堂发生的大事,自然就少不了jvzquC41o07757hqo1jz1jwvkerf1QKR62PPT9:75GSHD7mvon
2.明朝御史是几品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问题三:明代的监察御史是几品官,为啥权利那么大?? 你好!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244<64
3.明朝各个官职对应的品级都是几品?相当于现在什么职务?翰林院:明朝高级官员的培养与输出之地。 分别包括: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从五品),侍读、侍讲(正六品),修撰(史官,从六品),编修(史官,正七品),检讨(史官,从七品),待诏(从九品)。 国子监:辅佐教育管理、祭祀礼仪、朝廷官方图书的出版。 jvzquC41mct/eqnpc0ipo8wgcf522:>79;e50qyon
4.历代官制名词简释袁氏家谱官网古代官吏的等级。两汉以俸禄“石”(d4n) 之多寡作为官吏的等级,如“万石”、“二千石”等。曹魏开始定官阶为九品,如相国为第一品,尚书令为第三品等。从第一品到第九品共九等,北魏时,开始在官 品中分正、从。从第四品起,正、从品又各分上、下阶,共为三十等;唐、宋文职与北魏同,武职自三品起即分上、jvzq<84yyy4zwjsuep4dqv4ddu70Cwsqwpif1Jspqwtdg7furAHpc{iKF?913/NF?4?9(y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