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国古代官职名称汇总并解译

1.尹——官名,商代西周辅弼官。

2.巫——官名,商代掌管占卜、祭祀。后来亦作医官。

3.卿——官名,属于朝廷执政官。秦汉两代有九卿,即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4.史——官名,商代设置的官职,管宗教、占卜、祭祀等史官。

5.卜——官名,商代设置,掌管占卜吉凶、主持祭祀,朝中官。

6.射——官名,商代设置掌管部分军事常督领族众守边或征伐。

7.太师——官名,司职略有不同,是辅佐国君的官。历代沿袭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皆为中央参与朝政辅君之官。

8.太保——官名,西周辅佐国君的文职官员,历代沿用。

9.三事——官名,亦称'三事大夫’,'常伯大夫、常任大夫、准大夫合称’。常伯为管民事之官,时称牧民之官,故称牧。常任替朝廷选官之官,故称任人。准夫为执常司法之官,亦称准人。后也有说三事为三司即司徒、司马、司空。

10.六太——官名:太宰、太宗、太士、太史、太祝、太卜。

太宰——官名。西州设立管理王室的财产和奴隶的官。

太宗——官名。西周设立官理贵族事务的官;又称作大宗。

太士——官名。西周管理司法的官。

太史——西周管理君王册命祭奠的官。

太祝——官名。管理祈祷祭祀天神的官。太卜——官名。西周设置为卜之官员之长。

11.司徒——官名。管理土地和耕作的官员。

12.司空——官名。掌管工程和百姓职事的官。

13.司马——官名。管军事的官。

14.司寇——官名。管理刑狱纠察的官。

15.虞——官名。西周管理山泽之官。

16.六官——官名合称,周制,天官荒丘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合成为六官或六卿。分掌朝政。

17.左徒——官名,战国楚国设置,参政议政辅王颁布命令处理外事。

18.相国——官名。百官之长亦称相国丞相等。

19.将军——官名。春秋时晋卿的称号。

20.尉——官名。战国时秦置廷尉掌管司法。汉景帝改称为大理由,北齐沿用至明清。

21.太仆——官名。管理王宫车马的官,秦时为九卿之一。

22.令尹——官名。春秋战国楚国的最高官职,掌管军政大权。

23.三闾大夫——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掌管昭屈景三氏贵族的官,屈原任此职。

24.天子——古代君主的称号。君权神授,故称天子。

25.皇帝——封建君主元首。秦王开始,古称秦始皇。

26.皇太子——封建社会皇帝指定的继承人。一般为嫡长子。

27.皇后——指皇帝正妻。

28.昭仪——封建帝王嫔妃称号。

29.美人——帝王妃嫔。

30.妃——古时贵族配偶。后来帝王妾。太子妻王妻。

31.贵妃——妃子等级称号。

32.贵人——妃嫔称号。

33.才人——妃嫔称号。

34.公主——帝王诸侯之女称号。

35.三公——古代中央军、政、监察最高职官。周代为司马、司徒、司空,也叫三司。也有说是太师、太傅、太保。

36.丞相——官名。百官之长,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

37.宰相——辅佐皇帝政务之臣。

38.大司徒——官名。西汉哀帝刘欣废丞相立大司徒,与大司马、司空并称为三公。东汉时称司徒。

39.御史大夫——官名。秦汉时官职次于丞相的官职,掌管监察副丞相。

40.御史——官名。国君秘书,送往迎来。

41.太尉——官名,中央军事首脑,与丞相、御史合称三公。

42.校尉——官名,位于将军之下的武官。

43.衙内——唐代警卫官,后称官府子弟为衙内。

44.三省——隋唐时代官名。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的合称,位于三公三师之下,为最高政务机构。中枢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45.博士——官名。汉武帝时公孙弘建议设五经博士转掌经学传授,与今天的教授相似。精通某种技术的官职。

46.主簿——官名,典领文书办理常务。

47.九品——古代官吏等级。始于魏晋,从一品到九品,共九等。从北魏时每品分正从,从四品起正从又分上下公,分处三十个等次,唐宋文职与北魏同。武职自三品起分上下。隋元明清保留正从品而无上下界之为清代知县为正七品。知府为从四品。

48.六部——封建中央机构合称。系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执掌全国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事宜,副职为吏部侍郎。

户部——官署名。执掌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之事,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户部侍郎。

礼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执掌礼仪、祭祀、贡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礼部侍郎。

兵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执掌全国无官司全选、兵籍、军械、军机政令,长官为兵部尚书,副职为兵部侍郎。

刑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执掌国家法律,刑狱、长官为刑部尚书,副职为刑部侍郎。

工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长官为工部尚书,副职为工部侍郎。

49.大学士——官名。自唐到清历代多设此职,唯权职不一。

50.中堂——宰相的别称。

51.军机处——官署名。清代辅佐皇帝政务机构。

52.钦差大臣——官名。明清时凡由皇帝亲自派遣外出办专项大事的人员,皆以此称呼。

53.锦衣卫——官署名。原为明代护卫皇宫的亲兵,后演化成镇压异己的特务组织。

54.东厂——官署名。明宪宗朱见深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在东厂以外增设的组织,用太监汪直提督。

55.管带——官名。清末新军制,统辖一营的长官,称为管带。海军舰长,亦用此称呼。

中国古代官职大小,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衔。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

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1.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长。

32.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府副处级干部。

33.总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34.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35.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36.都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

37.州同。州之佐官。相当于副市长。

38.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39.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也有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40.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图书馆馆长。

注以上摘录自:临沂徐涛发来的《中国家谱文化》,由新泰苏庄明德祖二十世孙徐磊恭整 。

THE END
0.中国古代官职名称汇总并解译55.管带——官名。清末新军制,统辖一营的长官,称为管带。海军舰长,亦用此称呼。 中国古代官职大小,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jvzquC41yy}/lrfpuj{/exr1r1:55;7c;9i92@
1.《浅谈史官文化对文学的促进作用:基于文艺理论的多维解读》——读书里的古代史官表科普了一个小知识:每个时代史官职称的名字不一定是一样的。至少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太史令是史官独有的称呼(怪我孤陋寡闻),其实不然秦,汉开始才是“太史令”汉朝以后对于史官的称呼又有不同。例如唐后期改成司天监,明又是钦天监正。边读这本书边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难怪有的时候读一些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85?:;971
2.2023年初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享中国古代史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jvzq<84yyy4{jxsimcu/exr1g1814;6433575B:85e>9g96h0unuou
3.《尚书》概说为什么这么讲我们可以看古代的史官他记的是君主的行为,英目的是慎言行,昭法式,也就跟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历史学家所要做的考证事情,记录事情是不太一样的, 他有很强的道徳目的和道徳性在其中,所以《尚书》这部书既是部历史着作而又是一部徳行道徳着作。 那么《尚书》为什么叫做“尚书”我们来介绍一下尚书的兔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
4.为何李世民活着时,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就称呼他为太宗?实际上,魏征并没有在奏疏中使用这一称呼,而是后来的史官在整理这篇奏疏时,为了让后人更容易了解历史背景和承接关系,才将“唐太宗”这一庙号加在了文本中。这是史官为了便于后代理解历史和人物关系而作出的调整。古代的奏折通常不需要特定的标题,诸如《谏太宗十思疏》这样的标题,正是后世史官在记录时添加的。jvzq<84jgcrujwjyu0ypj~3eqo5b1B7543=3;>d343777@5;
5.追寻缺席的历史主角:书写古代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可能性这些资料涉及的并不是事件,而是知识与制度,关于信仰、风俗,以及文史星历医卜等技术性知识,在中国古代有一种专门的称呼——数术。这些知识是古代的“科学”,其中绝大多数的内容,都为上至皇帝下至庶民所共享。所以观察这些知识,能够看到社会的一般面相。另外,某些涉及全社会的制度,贯穿整个社会的所有层级,也是用来观察jvzq<84o0dpog€x0eqs/ew4fgvgjn86888<879:;38?56<3jvor
6.穿越到古代,你能做什么?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历史。 音乐学 乐师在古时为官名。周礼乐并重,以诗书礼乐为教学内容,故大司乐、乐师能集乐官、学官于一身。 古代宫廷乐师为皇帝提供娱乐消遣等活动。古代著名乐师有高渐离、俞伯牙、姜夔等。现在,乐师jvzquC41yy}/jwyx0v|0tqm/:2<17B;4485bt}neng521:;523:22>=287>:3<7;
7.中国史学精神(大学者谈史系列)第一篇中国史学起源在线免费阅读从中者,或最古之史官职务且以占卜为最重要。占而后记之,又与商代贞人之先卜贞而后刻于甲骨上者相类似,贞人犹能保存史官之古义;而贞人者,亦古代史官之一种也。 刘知几《史通·史官》篇: 寻自古太史之职,虽以著述为宗,而兼掌历象日月阴阳度数。jvzquC41hctrknsqxgr/exr1tggeg{495:?26A6784>8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