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行,以及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情况,最后阐述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新版教材增添了更多英法联军暴行细节、沙俄侵华背后地缘政治考量等内容,为学生全面理解战争本质、认识列强侵略野心提供丰富素材,助力学生深化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复杂性的认知。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剖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根源,理解资本主义扩张需求与清政府腐朽落后间的矛盾,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角度,分析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的冲击。时空观念:借助时间轴梳理 1856 - 1860 年战争发展脉络,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明确重要战役地点、列强侵略路线,
3、构建清晰时空框架,把握历史事件关联与演进逻辑。史料实证:提供英法外交文件、清政府奏折、亲历者日记等多元史料,组织学生小组辨析,提取关键信息,论证战争起因、性质、影响,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能力。历史解释:指导学生阐释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 “继续” 与 “扩大”,解读不平等条约条款对中国主权、经济、社会秩序的破坏,准确阐述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内涵。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暴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与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珍视;认识沙俄趁火打劫,增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意识,培养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战争主要过
4、程(重要战役、侵略路线);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史实;《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分析战争对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的多方面表现及内在联系。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创设 “历史侦探社破解战争谜团” 情境,学生化身侦探,围绕战争起因、经过、结果等线索开展探究,增强代入感。角色扮演法:安排学生分别扮演英法外交官、清政府官员、圆明园守护人等角色,模拟外交谈判、宫廷议事、保卫家园场景,深入理解各方立场与历史情境。小组竞赛法:设立小组竞赛,围绕史料解读、知识点抢答、历史影响分析等环节
5、展开,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多媒体辅助法:运用图片、纪录片、3D 复原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呈现战争场景、圆明园昔日辉煌与被焚毁惨状,增强教学感染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神秘的 “战争档案袋”(3 分钟)教师手持一个装饰成古老档案袋的道具走进教室,上面印有 “1856 - 1860 机密战争档案” 字样。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收到一份神秘档案,里面藏着一段被战火笼罩的历史,它关乎我们国家命运转折,你们准备好揭开谜团了吗?”打开档案袋,展示几张英法联军侵华、圆明园废墟的模糊照片,引发学生好奇心,顺势发放 “侦探任务卡”,明确
6、本节课将以侦探社社员身份探寻第二次鸦片战争真相。二、新课讲授(30 分钟)第一篇章:侦探集结 —— 探寻战争起因(10 分钟)线索梳理:“侦探小组” 阅读教材、分析英法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需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数据变化等史料,梳理英国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这一核心线索。角色扮演:部分学生分别扮演英国驻华公使、清朝官员,模拟外交谈判场景,英国公使以 “贸易受阻” 为由,提出开放更多口岸、降低关税等无理要求,清朝官员据理力争,展现双方矛盾冲突,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爆发的经济根源与外交冲突。小组讨论:结合 “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史料,探讨英法
7、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的本质,总结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即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必然结果。第二篇章:现场勘查 —— 还原战争过程(10 分钟)地图推演:利用电子地图,各小组合作标记英法联军从 1856 年进攻广州开始,到 1860 年攻入北京的侵略路线,标注重要战役(如大沽口战役)地点,选派代表讲解战争推进过程,理解列强军事侵略路径与清政府海防弱点。故事分享:开展 “我是历史见证者” 活动,小组讲述英法联军在战争中烧杀抢掠的故事,如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掠夺珍贵文物的细节,用生动描述还原战争暴行。多媒体展示:播放圆明园 3D 复原视频,呈现其昔日辉煌;再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纪录片
8、片段,强烈对比下,学生直观感受文明浩劫,激发爱国情感。第三篇章:罪证收集 —— 剖析战争结果与影响(10 分钟)条约解读竞赛: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条款打乱,小组竞赛,快速找出并解读割地(如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通商口岸增设、内河航运权丧失等条款,分析对中国领土、经济、主权的严重破坏,如 “赔款使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转嫁到百姓身上,民不聊生”。影响拼图:各小组领取 “中国社会变化拼图卡”,上面印有经济(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政治(清政府权力结构变化、半殖民地化加深)、文化(西方文化侵略加剧)等方面变化描述,小组讨论后完成拼图,阐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全方位影响,理解中国
9、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内涵。历史启示讨论:结合当下国际形势,探讨 “落后就要挨打” 在当今时代的警示意义,小组发表观点,如要重视科技创新提升综合国力、维护国家主权尊严等。三、课堂小结:侦探结案报告(5 分钟)各小组撰写 “第二次鸦片战争侦探结案报告”,总结战争起因、经过、结果与影响关键要点,选派代表汇报。教师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沉重灾难,列强侵略让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幅加深,但也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我们要铭记历史,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努力。四、课堂练习:“历史侦探大闯关”(5 分钟)设计三关挑战:青铜关(单选):“第二次鸦片战争
10、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亚罗号事件 B. 英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 马神甫事件”白银关(多选):“以下属于《北京条约》内容的有( )A. 增开天津为商埠 B.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赔款白银 800 万两 D.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黄金关(小组论述):“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的”闯关结束,为表现优异小组颁发 “最佳侦探社” 奖杯。五、拓展延伸:“历史回声” 项目式学习(2 分钟)布置分层作业:基础作业:制作 “第二次鸦片战争大事记” 手抄报,梳理关键事件。提升作业: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 “假如圆明园未被焚毁” 的想象短文,探讨文化遗产保护意义。拓展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 “探寻身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遗迹或影响” 项目,如调查本地是否有受当时影响的建筑风格、贸易变迁等,形成调查报告。教学反思通过 “历史侦探社” 创新情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小组协作深入探究历史。但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学生对角色理解不够深入,表演稍显生硬;小组竞赛时,个别小组过于关注胜负,对知识深度挖掘不足。后续教学可加强角色指导,赛前明确知识探究要求,引导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更扎实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知识、培养能力、厚植情怀的主阵地。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