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博物馆

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一、《南越王·行——房车博物馆》

南越王博物院分享的主题是《南越王·行——房车博物馆》。“南越王·行”是南越王博物院流动展团队打造的首辆以房车为主体的流动博物馆,是博物院创新流动展览展示的全新探索。全车以展板展示为重点,搭配VR设备、文物仿制件、图书角、投影屏、追光主播语音导览、露营项目等多种互动设施,集展览、社教、互动于一体,为观众打造沉浸式探索南越国及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场景。充分发挥博物馆流动展览的便捷性、时效性,推动博物馆+房车+露营的跨界融合!通过这样的小房车,把馆外教育活动推得更远,内容也更加丰富。

二、《循伟人之精神 铺探究之道路——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社教活动小记》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分享的主题是《循伟人之精神 铺探究之道路——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社教活动小记》。其活动亮点是,把启迪放在首位,从孙中山的一生中挖掘出和学生及公众相关联的故事点,并联系社会现实、具体生活和学校课程,结合观众的兴趣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带领观众开展循序渐进的学习,通过动手来启迪心智和灵魂,进行更广阔的探索。

三、《关于“博物馆剧本杀”的探索与思考》

中共三中大会址纪念馆分享的主题是《关于“博物馆剧本杀”的探索与思考》。博物馆剧本杀,利用博物馆遗址,立足历史事实,用敏锐的视角捕捉当今年轻人的兴趣点,结合剧本杀非虚构剧情、自带叙事性、沉浸式体验等特征,去设计创新教育活动,建立起现实与虚拟之间的桥梁,紧紧抓住了年龄人的心理性格,同时与时尚元素相结合,用新的方式来学历史,在玩中学,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交、学习等需求。

四、《香山风物系列社教活动》

中山市博物馆分享的题目是《香山风物系列社教活动》。通过该活动可见,该馆对教育工作有了更准确的定位,打破了部门职能和权限,发挥了策展团队的作用,并实现馆校结合,争取社会各界专业力量的支持。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进一步打造大社教理念,推出了“诗意博物馆”,别开生面,富有创意。

五、《守正创新立品牌 助力讲好广州故事、湾区故事》

广州博物馆“博物馆走进校园”现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内容。其中,《城标·城史一一广州历史系列课程》是基于广州博物馆常设展览“城标·城史一一广州历史系列”展览设计编写;课程结合馆藏文物、互动体验、图片史料等讲述广州城市2000多年历史文化。《“城标·城史”——广州历史系列课程》送课到广州市第六中学、广州市铁一中学白云校区、广州市执信中学天河校区、广州中学等学校。《城标·城史一一广州历史系列课程》作为这些学校学期综合实践课程,面向选修学生每周授课一次,合计授课90个课时,近400名师生参与学习。主题课程以广州历史为主线,挖掘文物背后的生动故事,通过知识讲授和动手实践结合的方式,与共建学校师生一起“读懂广州”,爱上广州。

六、《守正创新,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红色文化轻骑兵教育项目》

“红色文化轻骑兵”是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于2021年首创的品牌教育项目。三年来,“红色文化轻骑兵”跨越珠江、长江和黄河,足迹遍及8个省、18个市县、多条红色村落,累计行程近万公里。活动过程中,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与各地宣传、文旅部门和博物馆、学校等单位紧密联系、深度合作,探索出“1+1+2+N”的活动模式,即:1个革命历史展览、1场红色文化展演、线上线下2部分,N个子项目包括微党课、红色经典诵读、大学生重走革命足迹、红色文化活动集市、红色故事会、援建红色阅读角、文物高仿品捐赠等,以革命文物为载体,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多形式生动立体送红色文化到群众“家门口”。活动通过多方联动、跨界融合,构建“红色文化+”传播新格局。

七、《馆校共建教辅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东莞市博物馆分享的主题是《馆校共建教辅项目的探索与实践》。该馆根据自身客观条件搭建起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合作平台,有效推进馆校共建工作。多年来,通过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莞博为馆校共建设计了大量分类别、成体系的教育内容。其中,莞博组织、参与编写的东莞乡土历史读本《古代东莞》,与东莞市莞城教育管理中心合作编写的《莞城历史文化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应用于莞城9所小学的综合实践课;莞博依托“吉祥四宝”卡通形象IP创新开发了8个特色教育课件、15个历史教育短片和1个人偶互动讲座,线上、线下多渠道投放,广受师生喜爱。“四宝”课程上线东莞市教育局“慧教育网”,供广大学校、家庭观看使用。为了让讲解员能深入策划馆校活动,全部讲解员获得了教师资格证。

八、《“东纵第二课堂——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馆校合作教育实践活动案例》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不断利用现代教育理论探索开展青少年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通过创新整合馆校文博、教育资源,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突破发展。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课程教育“东纵第二课堂”项目推出后,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欢迎。活动中同学们换上民国服装,一个个变身成东纵游击队员,沉漫在70多年前的硝烟岁月中。在实景氛围的感染下,同学们很快进入了角色。整个场景以“百花洞战斗”为故事背景,通过还原历史角色的演、对话,设计找寻线索,破解密室机关等环节,把初中综合学科知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巧妙结合在一堂社会实践体验课程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们的想象力,使其从中吸取历史知识营养,感受抗战的文化价值。

九、《博物馆禁毒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鸦片战争博物馆作为全国禁毒教育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禁毒教育基地,紧紧围绕虎门销烟这一人类禁毒史上旷古未有之壮举,依托林则徐销烟池旧址这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措并举活化利用文物,深入挖掘和释放禁毒先驱林则徐与虎门销烟的时代价值,首创“博物馆文化禁毒教育”模式。

多年来,“铭记历史 禁绝毒品一一禁毒宣传轻骑兵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坚持将“菜单式的禁毒活动”带出馆外,让有形的博物馆“流动”起来,推进禁毒教育基地、学校教育园地、大型社区禁毒专题全覆盖。2020-2021年,结合“云端博物馆”发展战略,打造了原创线上禁毒宣传系列广播剧——《不能忘却的历史》。该项目成为博物馆王牌社教项目,每年受益群众超过50万人次。今年6月成功举办虎门销烟纪念月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更好地弘扬了虎门销烟精神,擦亮了“近代史开篇地”文化名片,提升了东莞文化影响力,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专家点评

中国博物馆协会社教专委会副主任张希玲对此次研讨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说,前来参加研讨的9家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各有亮点,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每家博物馆通过深挖本馆的文化内涵,通过不同的特色社教活动,真正让馆藏文物活起来了。此次研讨会主题“把灯点亮”4个字可以说寓意深刻。因为它精准地阐释了新时代博物馆教育的理念——那就是博物馆做的活动,不是教观众怎么做,不是让观众怎么做,而是怎么帮助观众,让观众在探索实践中得到认知能力的提升。博物馆教育不是让观众直接得到结论,而是让观众们特别是学生们在探索中得到结论,这一点特别重要。

中国博物馆协会社教专委会常委何宏认为,这次研讨会“把灯点亮”这个题目很好,因为,大家都知道,学校教育它是有标准答案的,但是博物馆教育是在向观众传输知识,但更重要一点,是要给观众在精神文化方面带来启迪与思考。还有就是博物馆社会教育是全民系列的,本次研讨的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或者说青少年中小学生,今后博物馆可以针对老年人,针对特殊群体等开展更丰富的社教活动,让一些特殊的群体也能从博物馆的活动中,感触到文物的力量。

THE END
0.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十大作家?张爱玲第四、莫言第十、谁第一?张爱玲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国近代史上最才情的天才女作家。她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的作品雅俗共赏。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 张爱玲代表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其中《金锁记》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优秀的中篇小说。 3.乡 jvzquC41yy}/onnrkct/ew46m4>z2>j
1."多余"的素材揭露出惊天的秘密—《色戒》电影与剧本之差异探究(色难道是汉奸的丑恶历史?绝不可能。小说只有日伪,电影却抢救了重庆(台湾)方的历史,作为一部电影,你不能厚此薄彼吧。要抢救也要大家一起抢救啊,别把大陆忘了,那才是真实的历史啊!明抢改成了暗抢,我没有理解错吧;另外,这段近代史历史,三方的谍战,各种影视剧反映得都很充分,未来也会有人拍,李安何来“抢救”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56675B4
2.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汇总十篇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成本控制概述 1.1对成本控制认识上存在误区 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6:6:A3jvor
3.顾毓琇顾毓琇,字一樵(1902年12月24日-2002年9月9日),江苏无锡人。集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于一身,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理大师。 1923年自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毕业后赴美留学,1928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该校第一jvzquC41yy}/7?|jy0ipo8gckmk0fnycknEjfF=4796
4.《中国小说史略》“抄袭”案中的鲁迅与顾颉刚《中国小说史略》“抄袭”案和鲁迅与顾颉刚的交恶就属此类,世纪之交由顾颉刚著作出版再度提起并引起关注。实际上就事件发生、发展到事实上结束的过程看,“抄袭”案在其发生之时就已结案:顾颉刚和陈西滢尽管私下、公开都断定鲁迅抄袭,但他们自始至终只有“剽窃”“蓝本”之类含糊说词,拿不出充分必要的证据。如此,jvzquC41yy}/e|xp0et0y4yza€hzmiyz1814<621v814<6247e68B7:954tj}rn
5.解放日报丨赵路平王婷周晗:《觉醒年代》为历史和观众构建心理链接《觉醒年代》以《新青年》杂志为线索串联历史事件、人物与思想,形成了一部脉络清晰、剧情丰满、节奏紧凑的艺术佳作。 该剧对中国近代史进行再现式描摹,并与现实形成呼应,赋予作品丰富的“当代性”特色。首先,在主题上,《觉醒年代》不拘泥于讲述传统的建党历史,而是挑战难点,重点展现了百年前中国一代新知识分子和青年jvzquC41pg}t0nhpw0kew7hp1fyyzs~1eg5278h562?3c<=265=0rjlg0jzn
6.滚动新闻[文化] 国家文物局组织调查“最美野长城被抹平”事件 9-22 20:58 [财经] “东盟工匠”打上中国烙印[文化] 国家级非遗西藏传统八大藏戏剧本编写完成 9-22 13:14 [社会] 12辆载重35吨大卡车驶上沈阳[台湾] 从《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说起 9-22 09:23 [社会] 居民自制水枪“扫射”广场舞大妈 遭对方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htqnr.pn|u1462885;445og€x0ujznn
7.体验“沉浸式”红色教育解锁党建教育新载体——红色剧本杀之《永“红色剧本杀”是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新形式的探索,是一种全新的、主动式的、探索式的党员教育形式。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办公室不断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全面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新形式,解锁党建教育新载体。整理了一系列以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为题材,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红色剧本杀”剧本,为日后本支部及其他党jvzquC41|npl0zhjo0kew7hp14635857525d7@73c993;;4rcik/j}r
8.电视剧剧本《走向共和》丨八一建军节的献礼,豆瓣9.7,最接近满分的剧本导言 《走向共和》2003年由中央电视台、北京同道影视节目制作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张黎执导,盛和煜、张建伟编剧,王冰、吕中、孙淳、马少骅、李光洁、杨猛等主演的中国近代史题材电视剧。 该剧以史诗般的艺术笔触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这一波澜壮阔的艰难历程。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7852=:38
9.确定选题的过程——当代文学四题理论评论梁氏写作此书的时候,“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两次重大历史事件均已谢幕,作为参与者和亲历者,作者心目中自然有一个“大历史观”的存在。1921年秋,他以此作讲稿在天津的南开大学讲演,我理解他这是在提醒听讲的学生,实际也适用于今天从事文学史研究的年轻学者。 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58632:5d699252352:66398/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