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85年,在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下,保加利亚人民在彼得·阿森和伊凡·阿森兄弟的带领下爆发起义,成功推翻了拜占庭的压迫,建立了保加利亚第二帝国,正式实现了民族独立。随后,1197年两位阿森兄弟相继去世,留下最小的卡洛扬·阿森继承皇位,逐步引领保加利亚走向强盛的新时代……
上一次我们讲述了彼得·阿森和伊凡·阿森兄弟的传奇人生,这两位被誉为保加利亚民族英雄的领导者,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们使保加利亚重新获得了独立。然而,这对兄弟未能完成巩固国家的伟业,便因宫廷内斗遭到权贵的暗算,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在这关键时刻,家族中最小的卡洛扬·阿森承担起了重任,继承了两位兄长未竟的理想和使命,成为新一任保加利亚沙皇,誓言巩固国家的独立,并扩大其疆域,由此展开了卡洛扬·阿森的壮丽篇章……
卡洛扬·阿森是彼得与伊凡兄弟中的幼弟。早在兄长们举兵反抗拜占庭统治之时,年轻的他便在后方默默支持,渐渐在长期的战争中磨练出卓越的军事才干。
1187年,阿森兄弟与拜占庭皇帝伊萨克二世谈判时,卡洛扬被作为人质送往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度过了数年时光。随后战争再起,他趁机成功逃回保加利亚,继续投身兄长们的反抗事业。
在随兄长征战期间,卡洛扬的军事才能逐渐展露锋芒。因长期生活在拜占庭,深谙其政治手腕,他对敌方的政治运作有了深刻洞察,积累了宝贵经验。
1190年,大哥彼得·阿森主动禅让王位给更具才干的弟弟伊凡·阿森,并退守旧都普雷斯拉夫。1196年,沙皇伊凡·阿森被谋杀,彼得再度掌权。此时,一位名叫伊凡科的保加利亚贵族受拜占庭支持,篡夺权位,自立为帝,但被彼得击败并流放。
彼得已不愿再担任沙皇,遂与三弟卡洛扬共同执政。次年(1197年),彼得也遭遇宫廷暗杀。为了稳定局势,卡洛扬·阿森正式继位,成为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的新沙皇,并发誓为两位兄长复仇。
长期在拜占庭的经历使卡洛扬深知对手的强权本质和诡计多端。他果断采取军事手段,决心夺回被拜占庭占据的失地,恢复保加利亚昔日的辉煌,实现兄长未竟的梦想。
巩固统治方面,卡洛扬采取了既收买又镇压的策略,成功挫败了伊凡科归顺拜占庭的阴谋,并打压了马其顿和罗多彼地区割据势力,确保了新兴国家的统一。
对外方面,1201年卡洛扬与拜占庭签订和平条约,将色雷斯归还,以换取暂时的安宁。随后,保加利亚转而向西北扩张,夺取了战略要地尼什。
待国内形势稳定,卡洛扬联合多瑙河北岸的库曼人发动对拜占庭的进攻,联军深入色雷斯腹地,迫使拜占庭于1202年与保加利亚和谈。
刚登基的卡洛扬通过这一系列战略行动,在13世纪初成功解放了保加利亚北部、贝尔格莱德及马其顿、色雷斯部分地区,使保加利亚旧有疆域逐步恢复。
然而,卡洛扬·阿森雄心未已。为了巩固成就、提升国际地位,他做出了当时颇具冒险性的决定:与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谈判,寻求与罗马教廷的教会合并。
自第一帝国大公鲍里斯一世时期,保加利亚便归属于东正教系,拥有一定的宗教自主权,虽曾被拜占庭废除,但民间传统依然强烈。此时,罗马教廷与东正教长期对立,卡洛扬此举被视为冒险,甚至有“送羊入虎口”之嫌。
1199年,教皇派使团与卡洛扬就教会合并展开谈判。经过五年磋商,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双方达成协议:教皇特使在保加利亚首都大特尔诺沃为卡洛扬加冕,授予“保加利亚人及瓦拉几亚人国王”称号,允许保加利亚东正教保持本质不变而与天主教合并。
作为回报,卡洛扬允许教皇在大特尔诺沃设立首席主教,并承认教皇的最高权威。此举正式使保加利亚第二帝国与罗马教廷结盟,显著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这场联盟也具有明显的军事考量:教皇英诺森三世作为第四次十字军的策划者,通过改变十字军原定征服埃及的路线,转而攻打拜占庭,使保加利亚得以借助十字军力量牵制拜占庭。
1204年4月,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成为欧洲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君士坦丁堡遭受洗劫长达一周,城市遭受严重破坏。拜占庭残余领土被分割,西欧封建贵族建立了拉丁帝国,而拜占庭人则在小亚细亚组建尼西亚帝国,二者对峙。
卡洛扬在这两强夹缝中,继续巩固保加利亚的地位。虽然与十字军有过短暂同盟,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快显现。
当拉丁帝国建立后,卡洛扬希望十字军承认自己为保加利亚合法统治者,尊重国家独立,然而遭到了拉丁贵族的傲慢拒绝。拉丁骑士更多的是觊觎财富与土地,对保加利亚提出过分要求,挑战了卡洛扬的底线。
由此,保加利亚与拉丁帝国因领土与利益分歧爆发冲突,战火再次燃起。为应对共同敌人,卡洛扬转而向老对手拜占庭伸出合作之手,希望联合抵御拉丁帝国。
此时,拜占庭虽然被十字军击溃,领土四分五裂,但迫切希望收复故土,于是暂时搁置旧怨,与保加利亚结盟,共同抗击拉丁占领者。
1205年初,卡洛扬与色雷斯的拜占庭贵族签署军事同盟,携手作战。保加利亚的盟友库曼人也加入战斗,敌方由拉丁帝国开国皇帝鲍德温一世亲自率军。
4月14日,双方在亚德里亚堡爆发大规模战役,史称“围攻亚德里亚堡战役”或“奥德林战役”。这场战役以保加利亚的决定性胜利告终。
这是十字军第一次遭遇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拉丁帝国皇帝鲍德温一世被俘,后死于保加利亚首都大特尔诺沃。此役使保加利亚夺回了色雷斯和马其顿的大部分地区。
卡洛扬·阿森因此名声大振,成为当时国内外公认的英雄。俘虏鲍德温成为他一生中的传奇壮举,后世对其评价极高,称其为保加利亚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
借助胜利势头,卡洛扬继续扩张,攻占西色雷斯、马其顿的关键城镇,甚至挺进希腊北部,为第二帝国拓展版图奠定基础。
然而,这一切的辉煌未能持久。1207年,卡洛扬在围攻萨洛尼卡时,于帐篷中遭到暗杀,英年早逝。
关于他的死因至今仍无定论。有人认为是库曼盟友所杀,也有人指向他的侄子或外甥博里尔,甚至有传言称卡洛扬被自己的库曼人妻子谋害……
无论真相如何,卡洛扬的结局与他的两位兄长一样,均死于内外势力的纷争中。阿森家族三兄弟,曾致力于复兴保加利亚的民族梦想,最终都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后世高度评价阿森三兄弟,认为他们为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的建立与巩固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卡洛扬,他的外交和军事成就极大提升了国家的声望,奠定了第二帝国的繁荣基础。
那么,卡洛扬死后,继任者博里尔将如何治理国家?保加利亚又是谁带领走向鼎盛?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的辉煌究竟如何展开?
参考文献:《保加利亚史》、《巴尔干古代史》、《外国军事人物辞典》、《保加利亚史略》、《欧洲历史大辞典》、《拜占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