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规定法国和西班牙永远不得合并为一个国家。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波西米亚(今捷克)国王和匈牙利国王的利奥波德一世企图让其次子查理大公继承西班牙的王位。他认为西班牙公主玛利亚·特里萨在嫁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就承诺自己及自己的后代永远放弃西班牙王位。1701年路易十四宣布腓力为西班牙国王,称腓力五世(1700~1746在位),同时侵犯西属尼德兰和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荷兰共和国)。英国不能容忍法国独霸欧洲,因而与荷兰结成反法联盟支持奥地利的查理大公继承西班牙王位。先后加盟的还有普鲁士王国和大部分邦国,还有葡萄牙和意大利地区的萨伏依等。西班牙和巴伐利亚、科隆等邦国等则与法国结盟。同年3月战争爆发,主要战场在意大利地区、尼德兰、德意志地区和西班牙。
18世纪初,殖民主义者争夺殖民地已发展到了发狂的程度。战胜了传统的海外商贸的殖民大国西班牙和荷兰的法国利用军事优势在欧洲称霸,在亚洲印度占据了本地治里等地,在非洲占领了马达加斯加,在美洲,除了继续加强在加拿大地区的殖民统治外,又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今美国)建立了广大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
这就是说,法国得到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也就意味着可以得到更多的殖民利益。正因为如此,英国、荷兰、德意志地区的奥地利以及普鲁士群起反对,他们结成同盟,决定对法国作战。这场战争敌对双方各自与友好国家结成同盟,形成了两派阵营。法国与西班牙、巴伐利亚、科隆及数个神圣罗马帝国下的德意志邦国、萨伏依(就如一战时的意大利,很快便投向敌方)组成同盟;而神圣罗马帝国最大的邦国奥地利则与普鲁士结盟,神圣罗马帝国以外的英国、荷兰、、葡萄牙以及数个德意志小邦国及大部份意大利城邦组成反法同盟。1702年5月反法同盟正式对法国宣战。
法国还割让一些本土给奥地利和荷兰,撤回驻洛林的军队。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把意大利的大部分领土(撒丁岛、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托斯卡纳的一部分)、整个西属尼德兰和莱茵河地区部分领土(弗赖堡)并入自己的领地。西西里岛归属萨伏依。英国在西班牙除得到直布罗陀外,还有梅诺卡岛的一部分。根据和约,法国的腓力五世普虽保有西班牙王位,但以他和他的后代永不能继承法国王位,并规定法西两国永远不能合并。
17世纪末18世纪初火器取得重大发展,刺刀的发明,燧发滑膛枪代替了火绳枪,使火枪完全取代了长矛,使用火枪的步兵横队战术代替了火枪-长矛方队战术。火炮开始采用爆炸弹和霰弹,大大增强了杀伤力,采用了弹性悬挂的四轮马车提高了部队后勤补给的效率,交战各方开始进行大范围的机动作战和频繁要塞攻防战。
这次战争是以掠夺殖民地为根本目的,具有空前规模的大冲突,其基本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多数交战在夏季进行;注重机动作战,进攻行动的地位更加突出等。这些特点,特别是攻势作战、机动作战对世界军事产生了重大影响。
荷兰
英国
英国成为了这场战争的第三赢家。利用战争,英国打击了法国的海上军事力量,彻底打击了西班牙殖民强国地位,也间接削弱了另一个潜在商贸竞争对手荷兰(战争时与英国同盟),英国在海洋与商贸上已经占据主导,从而走上海上殖民强国之路,关键性的战果是获取西班牙殖民帝国的三十年黑奴贸易垄断权,以及西班牙海港直布罗陀和米诺卡岛的占领,让英国的海军可以伸入美洲加勒比海与地中海,获取制海权与商贸权。可以说,在海上英国人取得了优势。
法国还必须驱逐被英国政府通缉的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其父詹姆斯二世在光荣革命被英国议会推翻,与之逃往法国),并承认斯图亚特王朝无嗣的安妮女王(詹姆斯二世之女)的继承者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对英国王位的继承权。法国也放弃对英国在加拿大北部哈德逊湾殖民地的主权要求,割让加拿大东部的阿卡迪与纽芬兰岛(著名渔场)给英国。
法国
西班牙王位最后被法国波旁王朝的腓力五世继承,法国成了西班牙王位继承的第一赢家,但战争结束后的《乌得勒支和约》规定了法国与西班牙永不合并。法国在这场战争里损兵折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统一法国、西班牙和尼德兰(荷兰和西属尼德兰)的计划被摧毁。在此同时,寒冷的天灾与飙升的战费拖垮了法国的经济,饥民大量死亡更造成社会濒临崩溃,法国人口可能从2100万左右,下降到1712年的不足1900万;当《乌得勒支和约》公布后,法国人对结果严重失望,使得路易十四原本的伟大的“太阳王”形象与超高民气,在晚年丧失,人民不再把国王比作太阳,“路易大帝”的称号更从此消失在法国人的言论与记忆中。[6]
军事上,法国海军几乎全灭,海洋上已经被英国所压倒,陆军同样残破,不能再像30年前那样独霸欧洲;虽然法国大致上仍维持欧洲第一强国的地位(因为其他强国也伤疲不堪),但至少在十年之内,都只是“残破的”第一强国,也就是说路易十四的霸权并没彻底瓦解。等到1726-1743年,法国因为国力渐渐攀升,终于在路易十五在位时发动的波兰王位继承战争(1733-1738年)打败奥地利,重建了路易十四盛世时的欧洲霸权。
德意志诸邦
奥地利
西班牙
衰落中的西班牙殖民帝国,丧失了本土以外的所有欧洲领土,失去了欧洲大国的地位。同时因为战场发生在西班牙本土,造成人民的劫难,几乎每个城市都经历过你来我往的战斗。但是,本土虽然在战争中遭受极大的破坏,外敌的侵犯却团结了国民;原本折磨了西班牙上百年的地方分离势力,在战争的浩劫中亦被破坏,加泰隆尼亚和巴伦西亚这些亚拉冈王国的离心省分,其自治特权被极大地削弱,中央集权的政策因此能顺利推行。另外,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也从法国带来了更为先进的集权理念与技术,西班牙波旁王朝可以说是大破大立,在一片废墟之中,一个领土损失大半,但一个新的、更健康、更统一的西班牙已经诞生。
战术改变
这场战争淘汰了三十年战争后所沿用的火枪及长矛方阵战术,以攻击力更强大的持燧发滑膛枪的步兵横队战术取代。交战双方开始使用爆炸弹和霰弹,使得火炮攻击的杀伤力更为巨大。后勤补给的效率因为新科技的发明亦大为改善,使得持久战变得更为可能。而交战双方亦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机动战与城塞战,这种战争的模式直至拿破仑战争时才有较大的突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以掠夺殖民地为根本目的,具有空前规模的大冲突,其基本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多数交战在夏季进行;注重机动作战,进攻行动的地位更加突出等。这些特点,特别是攻势作战、机动作战对世界军事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