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网编者按:2016年4月,民族复兴网重点推荐了“超级工程一览”的《新中国工业革命与世界工业化回眸》系列,受到广大网友欢迎。从今天开始我们再隆重推荐“超级工程一览”的《工业革命——世界工业化三百周年回眸》系列。
近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在了解西方工业革命的时候,往往看到它的是如何如何地辉煌,如何如何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只看到它给人类带来了文明,而没有看到它反文明的一面,没有深究工业革命的条件。西方的工业革命是有条件的,科学技术不是最根本的条件,因为科学技术不能无中生有,任何科学技术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而不能创造物质,物质遵循守恒定律。因此西方工业革命的根本条件在于它对于别国的掠夺,是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从1840年直至1949年,百年掠夺下的中国,成为被工业时代彻底抛弃的失败国家。
现在叫得最响的是全球一体化、合作共赢。在私有制统治着全球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着普遍共赢,不可能存在着人命运的共同体。赢的只是少数人,在全球经历一次财富大转移之后,有的只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命运对决。
【大学和学位制度,起源于宗教神学院,是欧洲自然科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世界最古老的大学是859年(唐宣宗时期)在摩洛哥成立的卡鲁因大学(伊斯兰教会学校)。1088年(北宋元祐三年),欧洲最古老的博洛尼亚大学成立,1130年首次授予古罗马法学研究者以博士学位。1180年,附属巴黎圣母院的索邦神学院,被法国国王路易七世授予“大学”称号(巴黎大学前身)。1213年,牛津学院从罗马教廷获得特许状,正式成为教皇认可的大学。1231年(南宋绍定4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授予剑桥大学教学垄断权。1386年,教皇特许筹建海德堡大学。1451年(明景泰2年),罗马教皇尼古拉斯五世,下令成立格拉斯哥大学。亚当·斯密、开尔文、瓦特、麦克斯韦等人均源于该校。发达的大学理工科教学研究,是英国能够率先突破近代工业化技术瓶颈的关键因素。作为对比:中国自隋大业三年(607年)开始的科举选拔教育制度,延续长达千年,非但没有促进中国科技发展和传播,而且禁锢社会思想,养成了庞大腐朽、寡廉鲜耻的文人官僚集团,祸乱中国千年。在农业时代,教育体系对各国生产力差距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到工业时代,这种差距便会发生质变。理工科人才匮乏,是中国近代工业化不断失败的病症之一。】
自踏足美洲后,随着美洲金银的滋润,欧洲资产阶级势力日益雄厚,对罗马教廷神权保守势力形成挤压。商业文化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整体进步。有闲阶层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神学、天文等爱好。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便能接受良好教育。1643年(明崇祯16年)1月4日,也就是明朝灭亡的前一年,在伦敦北部150公里外,一个小孩出生在伍尔索普(Woolsthorpe)庄园。他叫艾萨克·牛顿,良好的家境使他5岁便能进入公立学校读书,18岁时便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72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687年(清康熙26年),44岁的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用数学方法论述了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机械制造奠定了理论基础。尽管这一时期其他学科还很落后,但英国皇家学会及一批科学资助人的出现,使得科学和技术积累有了体系依靠。1694年(清康熙33年),英国成立了世界第一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发行的纸质银行券,就是后来的英镑。1717年(清康熙56年),已经74岁高龄的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将英镑价值与黄金挂钩。这种以贵金属硬通货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奠定了其后两百年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当资本、技术、法律、人口、资源、组织、管理、生产、贸易、市场等工业化十大要素陆续齐备后,英国终于率先迈上了近代工业化之路。
1712年(清康熙51年),在伦敦西北180公里外的西米德兰兹郡达德利煤矿(Dudley,靠近伯明翰),49岁的铁工厂老板托马斯·纽科门(Thomas Newcomen),建成了世界第一台活塞往复式蒸汽抽水机。这台蒸汽机的汽缸活塞直径为30.48厘米,每分钟往复12次,功率为5.5马力。尽管效率非常低,但它开启了人类迈入工业时代的大门,掀开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这一年康熙实施了“永不加赋”的农业政策,并废黜了皇太子允礽,皇储之争烽烟再起。当欧洲工业化巨轮已经扬帆起航时,中国的文人官僚集团们依然懵懂不知。作为工业遗迹,1986年达德利镇Black Country Living Museum建成了这台纽科门蒸汽机的复制品。
1721年(清康熙60年),在伦敦西北180公里的德比郡德文特河西岸,约翰·洛姆比和托马斯·洛姆比兄弟建造的水力缫丝厂落成(Lombe's Mill)。五层厂房长33.5米,宽12米,高17米,雇佣了约300名工人。这是欧洲第一家水力机械缫丝厂,由德文特河的水车驱动。也是英国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水车缫丝在中国元代都江堰地区即已经出现(见王祯《农书》农器图谱),并使用了五锭纺车。1639年(明崇祯12年),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详细介绍了水力纺车及养蚕与丝织业技术。明代欧洲传教士将中国棉、麻、丝纺织机绘制成图,传入欧洲(现仍保存在巴黎国立图书馆)。1735年,法国传教士杜赫德出版的《中华帝国通志》,刊载的养蚕及缫丝织机插图,即源自《农政全书》。
1724年1月(清雍正2年),52岁的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彼得大帝),在临死前下旨设立“彼得堡科学院”。参考巴黎科学院的经验,聘请欧洲知名学者出任第一批院士(如德国数学家歌德巴赫、瑞士数学家伯努利),下设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三大部。它不仅是一个研究中心,而且是一个教学机构,附设了大学和中学,直接培养科学研究工作者。彼得一世在位时,积极向欧洲强国学习,对俄国落后的政治、军事、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同时选派留学生,兴办近代工业,打下了俄国工业化的基础。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伐木、炼铁、采煤、纺织、制鞋、造船、军工等)。拥有一支20余万人的常备军,波罗的海舰队拥有各种舰只895艘。彼得堡科学院就是今天俄罗斯科学院的前身。
【皇家科学院制度对于欧洲近代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1603年(万历31年)教廷宗座科学院在罗马成立(意大利林琴科学院前身)。1652年(顺治九年)利奥波第那科学院成立(德国科学院前身)。1660年(顺治17年)英国皇家学会在伦敦成立,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批准设立。1699年(康熙38年)法国皇家科学院在巴黎成立,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批准设立。1713年(康熙52年)清宫设立蒙养斋算学馆,编译历算书籍,康熙死后消亡。1739年(乾隆四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成立,瑞典国王弗雷德里克批准设立。1742年(乾隆七年)丹麦皇家科学院成立,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六世批准。1808年(嘉庆13年)荷兰皇家科学院成立,荷兰国王路易拿破仑批准设立。
1863年(同治二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美国总统林肯批准设立。1879年(光绪五年)东京学士会院成立(日本学士院前身)。1928年(民国17年)中央研究院在南京成立(中国科学院前身)。】
1746年(清乾隆11年),28岁的英国爱丁堡大学医科毕业生约翰·罗巴克(John Roebuck),在伯明翰建成一座1.8米见方的铅室,以铅室代替玻璃器皿制取硫酸。这是世界上第一座铅室法生产硫酸的工厂。批量生产使硫酸价格从每磅2先令,下降至3个半便士。铅室法的生产流程,是使300-500℃的含二氧化硫气体进入充有填料的脱硝塔,与淋洒的含硝硫酸逆流接触。由于酸温升高,含硝硫酸中的氮氧化物得以充分脱除。塔顶引出的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氧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若干个铅室。在铅室中,二氧化硫充分氧化而成硫酸。罗巴克的铅室法当时并不完善,只能以硫磺为原料生产稀硫酸。到1827年,法国化学家吕萨克在铅室后设置吸硝塔,改用硫铁矿为原料,才使硫酸生产浓度达到65%。1874年,徐寿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上海龙华火药厂,用铅室法制取硫酸。至1949年中国硫酸产量仅为4万吨,印度10万吨,日本161万吨,美国1037万吨。
【罗巴克的另一大贡献是资助瓦特改进蒸汽机。1759年,他与人合伙成立了卡伦铁工厂(Carron Company)及Bo'ness煤矿,负责为英国海军生产火炮弹药。卡伦炮一度在英国军队中占据重要地位,后因性能不良遭淘汰。该厂在19世纪成为欧洲最大的钢铁厂,1982年破产。为了解决煤矿抽水的问题,1765年,罗巴克开始资助29岁的格拉斯哥大学技师詹姆斯·瓦特,改进纽科门式蒸汽机。但是两年后,由于煤矿生意失败,罗巴克以1200英镑的价格,将蒸汽机相关专利权益,转让给伯明翰商人马修·博尔顿。在博尔顿资助下,瓦特最终成功研制出通用型蒸汽机。图为为1732年,威廉伍斯特(William Westley)绘制的英国伯明翰全景版画。】
1759年(清乾隆24年),英国伦敦东南50公里外的查塔姆皇家海军船厂,建造的胜利号(HMS Victory)超级风帆战舰下水,1765年服役。1805年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成为纳尔逊勋爵的旗舰。该舰长69米,宽15.8米,主桅高62.5米,橡木船体,满载排水量3556吨,航速9节,舰员850人。四层甲板装备104门侧舷炮。1824年成为港口船。1922年移入朴茨茅斯港2号干船坞,成为海军博物馆。特拉法尔加海战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海战之一。英国舰队彻底击溃法国和西班牙海军联合舰队,使法国海军从此一蹶不振,拿破仑被迫放弃了从海上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当欧洲的航海造船领域已经出现重大发展时,中国明清时期长达两百余年的海禁政策,对于中国的造船技术产生了严重禁锢。1758年,由于英国商人洪任辉擅自闯关,乾隆再次实施海禁政策,由四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这一禁又是长达80年,直至1838年,英国的风帆战舰开到了中国的家门口。此时距郑和七下西洋,已经过去了四百年。
1762年(清乾隆27年),伦敦西北160公里的伯明翰,富商马修·博尔顿(Matthew Boulton)与人合伙,建起了索霍机械厂(Soho Manufactory),专门制造金属装饰品,像金属钮扣、白铁矿钻石模仿物等等。这些东西在英国社会广受欢迎。1767年,博尔顿认识了格拉斯哥大学技师詹姆斯·瓦特。瓦特当时在商人罗巴克的资助下,改进纽科门式蒸汽机。罗巴克生意失败后,相关专利都转让给了博尔顿,两人的合作由此开始。博尔顿、瓦特、韦奇伍德、达尔文等人在伯明翰召集的民间学术社团月光社(Lunar Society),集中了一批科研爱好者和企业家。当英国皇家学会被权贵阶层霸占后,这种社会下层民间社团,成为当时推动英国工业技术转化的重要组织。其中:伊拉斯谟•达尔文是《物种起源》作者达尔文的祖父。约西亚•韦奇伍德是当时英国最成功的瓷器制造商,专门仿制由东印度公司进口的中国青花瓷、彩瓷等瓷器。直至1840年前,英国初步形成的工业商品竞争力,仍然敌不过中国的手工制造业。卑劣的英国人,最终通过鸦片战争、输出宗教和金融殖民,彻底搞垮了中国经济。
1760年代(清乾隆时期),伯明翰以西45公里的什罗普郡煤溪谷,达比家族(darbys)经营的煤溪谷铁工厂(coalbrookdale Iron Works),开始使用焦炭混合石灰石的高炉炼铁技术,并采用鼓风机提高熔炼温度,吹除硫磷杂质。这些工艺对于提高高炉生铁产量具有革命性意义。1768年煤溪谷铁工厂生产出第一根铸铁铁轨。1775年在工厂旁边的塞文河上,修建了世界第一座全金属结构的铸铁拱桥(Iron Bridge)。该桥跨度30.6米,使用了379吨铸铁构建,现列为英国历史遗产。1740年英国生铁产量仅为17350吨,1806年猛增至258000吨,增长14.87倍,1860年增至380万吨,占世界生铁总产量的53%(作为对比:直至1949年中国生铁产量仅为24.6万吨,百年掠夺下的中国,成为被工业时代彻底抛弃的失败国家)。
1769年(清乾隆34年),西班牙在古巴哈瓦那,建成超级风帆战舰圣特立尼达号(Santisima Trinidad),有三层甲板装备120门侧舷炮。1797年改装时增加了第四层甲板,火炮数量达到空前的140门。1797年的圣-文森特角之战,是西班牙舰队旗舰,险些被纳尔逊俘获。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用猛烈的炮火把“胜利”号打成重伤,但最终还是被英国俘获,在拖航途中遭到暴风雨沉没。舰长63.4米,宽16.8米,满载排水量3326吨。照片为2006年建成的复制品。
1791年(清乾隆56年),法国人孔特·德·希拉克发明了最原始的自行车。它只有两个木制轮子,人骑在上面,需用两脚蹬地驱车向前滚动,无法转向。1817年德国伯爵德雷斯(Karl von Drais),在自行车上装了方向舵,使其能改变行驶方向。1839年,苏格兰人麦克米伦制造出木制车轮,装实心橡胶轮胎、前轮小、后轮大、坐垫较低、装有脚踏板和曲柄连杆装置,骑者可以双脚离开地面的自行车。同年,麦克米伦又将木制自行车改为铁制自行车。1867年,英国人麦迪逊设计出第一辆装有钢丝辐条的自行车。1869年德国斯图加特出现了由后轮导向和驱动的自行车,同时车上采用了滚动轴承、飞轮、脚刹、弹簧等部件。1886年英国人詹姆斯把自行车前后轮改为大小相同,并增加了链条,使其车型与现代自行车基本相同。1887年,德国曼内斯公司将无缝钢管首先用于自行车生产。1888年英国人邓禄普用橡胶制造出充气内胎,用皮革制造出外胎。从此,基本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直至1929年,上海大兴车行聘请2名日籍技工,购入进口钢管、接头、轮胎,拼装红马、白马牌自行车。1949年中国自行车年产量仅为1.5万辆(日本超过80万辆)。
1793年(清乾隆58年),美国罗德岛州波塔基特(纽约东北250公里),英国移民施莱特建成的(Almy, Brown & Slater)水力纺织厂,开启了美国工业时代的大幕。1776年,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的资本家,因为抗税宣布脱离英国统治独立建国,并与英国爆发了长达8年的独立战争。独立后的美国亟需发展经济,却面临着英国全面的技术封锁。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禁令,不准技师、机器出境,对私带图纸“闯关”者,判刑1年,罚款500英磅。买不来技术就只好偷,美国各州对技术人才提出重赏,吸引欧洲移民。施莱特于1768年出生在英国德比郡一个农场主家庭,14岁时父亲将其送入阿克赖特的水力纺织厂做学徒。在做了7年学徒后,21岁的施莱特在报纸上看到了美国高薪招募纺织技师的广告。1789年11月,施莱特兄弟踏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到达美国后,恰好一位叫摩西·布朗的商人准备在波塔基特建造纺织厂。施莱特凭借记忆,复制出了阿克莱特水力纺织机,并成为纺织厂合伙人。1793年在老厂旁边新建的纺织厂,现在成为施莱特纺织厂博物馆(the Slater Mill)。在积累了一笔资金后,1798年,塞缪尔·施莱特离开了合伙人,和他的兄弟约翰·施莱特(John Slater)联手创办了怀特纺织厂(the White Mill)。至1812年,施莱特已经控制了大大小小12家企业,成为美国最早的一批工业资本家。
1794年(清乾隆59年),纽约东北195公里,由美国国会指定在马萨诸塞州,建成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也被译为春田兵工厂(Sringfield Armory)。这是美国第一家国营兵工厂,主要生产枪支轻武器。刚刚独立的美国,仍然面临着英国强大的军事威胁,发展军事工业,成为美国政府的重要议题。该厂研制了美军历史上第一款军用制式步枪——斯普林菲尔德1795式前装燧发滑膛步枪。由于性能不佳,其后发展出M1812式和M1816式,到1844年正式停产,M1816式燧发枪已经生产了675000支。改进型的M1842式火帽击发枪,是美军装备的第一种前装击发滑膛枪,也是最后一种滑膛枪。到1855年为止,M1842步枪共计生产275000支,成为南北战争早期的主要枪械。1853年英国恩菲尔德皇家兵工厂生产的1853式步枪,是当时世界最优秀的前装线膛步枪。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共进口了70多万支。其中南军40万支,北军30万支。斯普林菲尔德研制的M1861式廉价步枪,生产了超过100万支。从南北战争、一战、二战,该厂均起到重要作用。直至1968年越南战争期间,被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关闭。
1796年初(嘉庆元年),趁着乾隆退位,嘉庆登基的时候,四川、湖北、陕西三省爆发“白莲教”运动。乾隆后期,由于官僚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加之全国人口增长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大批农民破产,白莲教(白巾军)乘势而起,规模达数万人。在这场延续长达九年的内战中,白巾军攻破州县达204个,清廷调集16省军队,耗费军费超过2亿两白银,相当于四年财政收入。此次内乱使清廷元气大伤,国库衰竭,迅速从所谓的“康乾盛世”走向衰弱。而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1801年(清嘉庆6年),英国康沃尔郡,特里维西克制造的蒸汽汽车(复制品),绰号“Puffing Devil”,收藏于英国康沃尔郡皇家铁路展览馆(Royal Cornwall Show)。这个玩具似的的玩意,就是现代汽车和火车的雏形。经过近百年的技术演进,蒸汽动力已经进入裂变繁殖的临界点。
1812年(清嘉庆17年),美国与英国发生第二次独立战争,英军攻入美国首都华盛顿,烧毁白宫和国会大厦。这一年,英国政府在伦敦北郊恩菲尔德市,成立皇家小型武器兵工厂(Enfield Royal Small Arms Factory),生产军用制式燧发枪和刀剑,1816年工厂投产。此时拿破仑战争已经结束。拿破仑一世兵败滑铁卢,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强国。到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时,该厂规模迅速扩大,雇员超过1000人。到1860年平均每周能生产1744支后装膛线步枪。一战和二战时,该厂生产的步枪发挥了重要作用。1984年私有化后卖给BAE集团,1988年关闭。
1819年(清嘉庆24年),詹姆斯瓦特去世(83岁),他的工作室被伯明翰市政府,定为受保护的工业遗迹。这一年,西班牙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将15万平方公里的佛罗里达,割让给了美国,以换取美国承认西班牙在得克萨斯州的利益。
1824年(清道光4年),英国玻璃商人罗伯特·钱斯,收购了伯明翰斯梅西克的英国皇冠玻璃公司(British Crown Glass),但未能扭转经营困境。1832年,他的弟弟威廉钱斯入股,成立钱斯兄弟公司(Chance Brothers),并招揽法国著名玻璃技师Georges Bontemps,研制望远镜、灯塔、眼镜、窗户平板玻璃。到1850年,钱斯公司已经成为英国最大的玻璃制造商,并供应了建造伦敦水晶宫的全部玻璃。与钱斯同时起步的,还有1826年在兰开夏郡圣海伦成立的皮尔金顿(Pilkington)玻璃公司。1953年,皮尔金顿开发成功浮法玻璃连续生产工艺,极大提高了平板玻璃生产效率。同时,钱斯公司被皮尔金顿收购,钱斯的斯梅西克工厂于1981年关闭。2006年,皮尔金顿被日本NSG集团收购。(1904年,山东候补知府顾恩远创办官商合办博兴玻璃公司,从德国引进机器技师生产平板玻璃,后倒闭。)
1825年(清道光5年),英国工程师斯蒂芬逊建成世界第一条公共铁路——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全长27公里)。这是斯蒂芬逊工厂建造的“旅行号(Active)”蒸汽机车复制品,收藏于达林顿车站。铁路建设极大推动了英国钢铁、机械、建筑、煤炭、金融证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于欧洲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1876年,英国鸦片巨头怡和洋行,擅自在中国上海修建了吴淞铁路,一年后被清政府赎回拆除。)
1827年(清道光7年),27岁的匈牙利物理学家阿纽什·耶德里克(Anyos Jedlik),制成了采用电磁现象转动的电动马达,可以看成是世界最早的直流电动机雏形。1828年,耶德里克还制作了一个采用电机驱动的四轮小车模型,为现代电动车辆的雏形。
1833年(清道光13年),美国费城的铁路工程承包商威廉•奥蒂斯(William Otis),着手研制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挖掘机。1835年,第一台蒸汽机驱动的单斗挖掘机制造成功。这台挖掘机采用半回转、轨行式、铁木混合结构、桅杆大臂结构类似起重机,斗杆装在大臂上,挖斗装在斗杆上。蒸汽机驱动卷扬机通过链条和滑轮组升降挖斗,负责伸缩斗杆的齿轮也靠链条传动。机器两侧各有一人,用绳牵引实现大臂的回转,同时还负责操作挖斗门闩。整套挖掘装置包括蒸汽锅炉,全部安放在四轮铁路平车上,外形就像蒸汽火车头前面加装了起重臂式单斗挖掘机。这台挖掘机通过不断延伸铁轨实现带状开挖,每小时挖掘量约为35米立方米,比较适合铁路工程建设,因此人们称之为铁路铲(蒸汽铲)。1837年,威廉•奥蒂斯研制的第一台“费城铲”投入铁路工程建设。然而遗憾的是,奥蒂斯没等改进自己的设计,便于1839年英年早逝,时年26岁。就在这一年,奥蒂斯发明的蒸汽铲正式获得专利。他留下的蒸汽铲,就是现代挖掘机的雏形。
1835年(清道光15年),美国各州政府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债务危机。此前,美国疯狂地建筑铁路,开凿运河,修建公路,这些项目的建设资金全靠各州从欧洲借来的信贷。马里兰州的议员们,甚至威胁将不会如期支付英国人的债券利息。40岁的巴尔的摩商人乔治•皮博迪(George Peabody),作为马里兰州的三名政府代表之一,被派往英国重新商谈债务问题。在资本短缺的世界上,只有伦敦拥有大量剩余资金。皮博迪通过艰难游说,终于又替马里兰州争取到了800万美元借款。1837年以后,皮博迪长居伦敦,混入伦敦金融圈,替美国各州政府争取到数千万美元的债券融资。1853年3月,58岁的皮博迪在寻找合伙人时,结识了波士顿商人J.S.摩根(他的儿子J.P.摩根当时16岁)。当时皮博迪公司拥有资本45万英镑,在规模上仅次于巴林兄弟银行和罗斯柴尔德家族。1854年10月,J.S.摩根举家迁往伦敦,正式成为皮博迪合伙人。1864年,皮博迪退休,J.S.摩根接掌了全部业务。在双方合作的十年里,老摩根分得了44.4万英镑的利润,这就是美国摩根财团的基石,日后衍生出美国最大的金融财团——J.P.摩根、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照片为皮博迪(1795-1869)与J.S.摩根(1813-1890)。
【作为对比:1933年,伪满在大连甘井子组建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大连化学厂前身),1935年投产,生产硫酸铵、硝酸铵、合成铵等产品。1934年,永利化学公司在南京六合县卸甲甸(今大厂镇),从美国进口设备兴建化肥厂(今南京化学工业公司),1937年2月投产,生产红三角牌硫酸铵(氮肥,俗称肥田粉),1938年内迁至四川乐山五通桥。至1949年,中国化肥产量仅为0.6万吨(只有硫酸铵一个品种)。同年美国化肥产量为426万吨,日本62万吨,印度2万吨。百年掠夺下的中国,连民众温饱都无法解决。】
1845年(清道光25年)起,英国北部的爱尔兰(1801年并入联合王国),爆发“土豆饥荒”。当时英国已向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爱尔兰却仍处于农耕时代,土地兼并加之人口稠密,土豆是大多数农民唯一的粮食作物(当时爱尔兰87%的土地被地主和新教徒控制)。由美国传来的晚役病大规模爆发,导致爱尔兰两百万英亩的土豆歉收,引起严重饥荒,饿死人口无法统计。到1851年,爱尔兰人口从十年前的810万锐减至650万人。到1854年,为逃避饥荒而移民美国的爱尔兰人已有约200万人。移民潮为美国及时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同时带来了天主教与新教徒之间的仇杀。图片为1888年,荷兰画家梵高绘制的油画《吃土豆的人》,描绘了贫困农家在昏暗的灯光下吃土豆的场景。
1847年(清道光27年),法国布雷斯特船厂建成世界最大的纯风帆战列舰瓦尔密号(Valmy)。该舰长64米,宽18.1米,吃水8.61米,满载排水量5826吨,舰员1100人。四层甲板装侧舷炮120门,有50门三十磅加农炮,16门发射爆炸弹的八十磅加农炮,38门发射爆炸弹的三十磅加农炮,12门三十磅卡伦炮。该舰尺寸巨大,操纵困难。1854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后改为训练舰,1864年改名为Borda号,1891年退役除籍。
1851年(清咸丰元年),英国人约翰•柯拜在广州长洲岛修建的柯拜船坞,是外国人在中国兴办的第一个工业企业。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取得五口通商权,敲开中国国门。大英轮船公司(即1837年获英国政府特权经营印度航线而成立的铁行轮船,2006年被迪拜环球港务并购)派遣职员,苏格兰人约翰·柯拜(John Couper)到广州任公司代表负责监修船只。柯拜到黄埔后,暗中从当地的中国人手里租了几个泥船坞,雇用一批中国人从事修船业,很快便由1个监修变成工业资本家。1851年,为了扩大经营,他与人合伙投资7万元,在广州黄埔长洲岛扩建一座石船坞,后人称之为柯拜船坞(Couper Dock),1854年建成。船坞水泵用蒸汽机带动。此时美国人詹姆斯·诺维(James Rowe)和汤马斯·肯特(Thomas Hunt)也在黄埔设船坞,广州修船业已经被西方人控制。1856年柯拜建成一艘自行设计的轮船“百合花”号。船总长179英尺,宽22英尺。1856年10月,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挑起亚罗号事件,由此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当年12月愤怒的广州民众捣毁柯拜船坞。柯拜由于是亚罗号事件的主要策划者之一,本人也被当地人民所虏,后来不知其下落。1860年,柯拜家属以船坞受到损坏为借口,向清政府勒索赔银12万两。1861年柯拜的儿子约翰·卡杜·柯拜(John Cordew Couper),利用这笔赔款修复和扩建了在黄埔的船坞设备,还成立柯拜船坞公司,拥有4座船坞。其中录顺船坞于1862年建成。船坞现位于黄埔造船厂内,坞长167.64米,坞口宽24.38米,深5.19米,四周用花岗石砌成,坞的两边叠着一级级石阶梯。坞口向着正北方新洲河道,此坞有两道浮门,分内外两区,可供2艘小中型船只同时入坞,或1艘5000吨的轮船入坞修理。这个船坞在当时被称为“远东最大的石船坞”。1863年7月小柯拜将船坞公司转卖给英商怡和洋行等财团,结束柯拜船坞的历史。该船坞转属黄埔船坞公司。(即现在李嘉诚旗下的香港和记黄埔集团前身)。此后黄埔船坞经营不善,于1873年4月歇业,转至香港发展。1876年两广总督刘坤一以银8万元买下了三座船坞,主要修造军船。1885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黄埔船坞设船局,制造浅水炮艇。这是继福建船政后的第二家官办专业船局。其后该厂历经磨难,直至1949年被国民党将主要设备拆运至台湾。解放军接管后,周恩来总理命令进行大规模整修,1955年命名为海军201厂,即现在的广州黄埔造船厂。
1854年(咸丰4年),克里米亚战争时,英国工程师贝塞麦(Henry Bessemer),研制一种线膛自旋炮弹。但在阿萨斯诺靶场,英国军官们担心生铁铸造的炮管,能否承受炮弹发射膛压。这促使贝塞麦寻找新型炼钢法。由于贝塞麦家开设有炼铁厂,他在长期观察中,发现鼓风机吹入的空气,能够吹除铁中的碳,炼出熟铁或低碳钢。于是,他在1855年设计了一个高1.22米的试验熔炉,底部有6个风口,可熔炼350公斤生铁。当鼓风机吹入空气后,经过30分钟反应,铁水中的碳、锰、硅氧化逸出,很容易就可以炼成一炉钢。接着贝塞麦将炼钢炉设计成耳轴倾倒式,便形成了转炉。1857年,他获得转炉炼钢法的专利。但此法只能熔炼含磷低的铁矿石,直至1878年英国人托马斯发明石灰石碱性造渣脱磷,才成功使高磷生铁炼成钢。1948年奥地利Voest Alpine公司,发明纯氧顶吹转炉炼钢法,成为世界主力炼钢工艺。照片为英国谢菲尔德凯勒姆岛博物馆(Kelham Island Museo),展示的贝塞麦转炉。转炉炼钢法的出现,使炼钢产能大幅度提高。【1894年,湖北汉阳铁厂投产两座5.5吨酸性贝塞麦转炉,但是由于大冶铁矿出产的铁矿石含磷量超标,导致转炉所炼钢水不合格,造成巨大损失。】
1857年(清咸丰7年),英国伦敦,正在建造中的“大东方”号蒸汽明轮船(Great Eastern Steam Ship),戴礼帽者为传奇工程师布鲁内尔,Robert Howlett拍摄。布鲁内尔建造的大东方号铁船(SS Great Eastern)堪称世界造船史上的奇迹。该船于1854年在伦敦东区的罗素造船厂动工,总长211米,型宽24米,最大吃水9.2米,排水量27000吨,比当时一般客轮大六倍。大东方号能载客4000人,载货6000吨,船员418人,直至50年后才有更大的船超过它。船身首创纵内架结构和格栅双层底结构,由3万多块19毫米铁板形成双层船壳,共22个舱室。这是世界最早的铁壳船之一,也是罕见的同时装有风帆、明轮和螺旋桨的海船。船上安装4台蒸汽机,总功率8300马力,驱动一个24英尺螺旋桨,航速16节。船舱装载12000吨煤炭,需要二百多名铲煤工日以继夜地给锅炉装填煤炭。该船于1860年首航纽约,由于长期亏损,1864年改成布缆船,用于铺设大西洋海底电缆,1874年后废弃,1889年拆解。大东方号虽然经营失败,但是它为大型船舶建造开辟了道路。【1920年6月,上海江南造船所建成中国首艘万吨轮“官府号”。该船为中国向美国运轮部代工出口的四艘运输轮首制船,长135米,宽16.7米,排水量14750吨。所用图纸、船壳钢板、主要设备均由美国提供。1937年上海沦陷后,上海修造船企业均被日军控制。】
#FormatImgID_70#
1860年12月(清咸丰十年),就在英法联军打下北京城的两个月后,英国建成勇士号(HMS Warrior)蒸汽铁甲舰,同时期法国建成光荣号(Gloire,排水量5630吨)。这两艘战舰外表包覆铁质装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两艘蒸汽装甲舰。铁甲舰取代风帆战舰,是欧洲近代工业化的成果。1849年,法国建成第一艘以蒸汽机为主动力的战舰——“拿破仑”号,装备100门侧舷炮,但它仍挂有作为辅助动力的风帆,且是木壳船体。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显示了蒸汽装甲战舰的威力。为了超越法国的光荣号,英国勇士号于1859年5月在泰晤士铁工及造船厂开工,船长128米,宽17.6米,排水量9137吨,装备10门110磅阿姆斯特朗炮,和26门68磅滑膛炮。装备一台5267马力的佩恩卧式蒸汽机(配10台锅炉),螺旋桨驱动,时速13海里。挂帆状态时速可达17.5海里。该舰一度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战舰,但迅速被更新型的战舰淘汰。1869年英国建成第一艘炮塔铁甲舰君主号(HMS Monarch),1873年建成完全不挂帆的蒸汽铁甲舰蹂躏号。1883年勇士号退役除籍,此后长期作为油料补给船。直至1987年修复后,泊入朴茨茅斯港作为海军博物馆。
1861年(清咸丰11年),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使用的8英寸榴弹炮(8-inch Siege Howitzers)和攻城臼炮。这些火炮射程一般在2000米以内,售价大约500美元左右。臼炮可以看作是早期的迫击炮。这一年,清政府开始了洋务运动,曾国藩在安徽安庆创立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兵工厂——安庆内军械所。在英国工业化进行了150年之后,中国终于开始了近代工业化的征程。然而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文人官僚集团,又有几人能懂得如何发展现代工业呢。等待中国的,是一段彻底失败的百年历史。
1861年9月(清咸丰11年),德国克虏伯公司(Krupp)在埃森工厂,建成当时世界最大的50吨级蒸汽锤,绰号弗里茨(Fritz)。这种巨型机器就是一国重工业实力的象征。1811年老克虏伯在埃森市创建了一家铁工厂,只有7名员工,制造蒸汽机和火车用的耐压铁罐。1826年,老克虏伯病死,14岁的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子承父业,展开了克虏伯波澜壮阔的历史。在他的领导下,1847年转产枪炮军械,1851年在伦敦世博会展出了世界最大的钢锭(4300磅),及世界第一个无缝钢火车轮毂。普法战争中,克虏伯成为德意志的“帝国兵工厂”。晚清时期承接了清政府大量军工订单,到1887年已有2.1万员工,成为世界第一大兵工厂。这台蒸汽锤运行至1911年,那一年清朝正好灭亡。【1952年,沈阳重型机器厂建成我国第一台5吨蒸汽锤,高9.5米,重150吨,百年差距!】
1862年(清同治元年),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在纽卡斯尔泰恩河畔的埃尔斯维克(Elswick)工厂,生产的110磅7英寸后膛炮。重4.1吨,装备铁甲巡洋舰,现陈列于圣赫利尔。炮管由多层熟铁锻制,口径178毫米,早期使用球形炮弹,后期使用圆锥弹头,弹重110磅,初速每秒358米,射程4000米。这一年9月,47岁的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宣布实施铁血政策,用战争实现德国统一。而在中国,英、法、美、俄等国驻华公使根据《北京条约》规定,相继入驻北京,建立使馆区。这些外国势力,成为长期干涉中国内政,实施殖民政策,破坏中国稳定的毒瘤。
1862年(清同治元年),英国数学家巴贝奇(Charles Babbage),在伦敦世博会上展出了名为“差分机”的20位数计算器,也有人称之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差分机”采用的一些机器计算方法延用至今,它的存储和碾磨,就非常类似于今天电脑中采用的内存和处理器。巴贝奇将“差分机”制造成了由黄铜配件组成、用蒸汽驱动的机器。英国政府资助了他的早期工作,期望以此获得更高精度的导航、科学和工程数据,当时没有取得成功。在失去英国政府资助后,巴贝奇继续着研究工作。1871年,80岁高龄的巴贝奇,在怨恨失望中去世,英国《泰晤士报》甚至在讣告中还嘲笑了他的失败。
1862年(清同治元年),就在太平天国战乱进入白热化状态,清军大举围攻南京城之时,陕西回民趁机发生叛乱,对汉人进行大肆屠杀。规模之大,遍及陕西、甘肃(包括宁夏、青海)以及新疆、云南各地。直至1867年太平军被彻底镇压下去后,清廷抽调全国兵源,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力肃清陕甘回乱,这场延续十余年的内乱,至1873年才得到有效控制。期间甘肃损失人口1455.5万人,陕西损失人口约500万人。这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残暴的种族大屠杀之一,尸横遍野,惨绝人寰。图片为1826年(道光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四川总督戴三锡、成都将军瑚松额、四川提督桂涵,《奏为准咨派川省官兵并委镇将领带驰往甘肃西口外军营剿办回匪折》,道光帝朱批“知道了”(1994年嘉德秋拍图录)。
1863年(清同治2年),德国化学家威尔伯兰特(Julius Wilbrand),在一次失败的实验中发明了TNT炸药(三硝基甲苯)。TNT是一种威力很强而又相当安全的黄色炸药,即使被子弹击穿一般也不会燃烧和起爆,安全性优于苦味酸炸药(三硝基苯酚)。每公斤TNT炸药可产生420万焦耳的能量,相当于20颗手榴弹。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TNT一直是综合性能最好的炸药,被称为“炸药之王”。同时期,中国这个火药发明国,还在性能低下的黑色火药上转圈圈。(这一年9月5日,日本西部的长州藩武士,在下关炮击外国船只,史称“下关事件”。事后欧美列强进行了报复。英国以生麦村事件为借口,驻兵横滨,炮击鹿儿岛,索取赔款。)
1864年(清同治3年),美国卡内基钢铁公司成立。1848年,英国北部,苏格兰的邓弗姆林,手工纺织业遭到机器纺织业的冲击,卡内基一家混不下去,只得前往美国匹兹堡,投靠亲戚。13岁的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进入匹兹堡棉纺厂,做了两年童工。1850年应聘成为匹兹堡电报公司的信差,凭着刻苦努力学成电报技术。1853年加入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月薪35美元。到1859年,24岁的卡内基已经成为管区主任,年薪1500美元,并善于投资股票。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军火制造对钢铁的需求激增。然而当时美国的钢铁工业仍处于原始状态,需要从英国大批进口。1862年,卡内基与几个朋友合伙创立了建造铁桥的公司。1863年他赴欧洲旅行,从英国购买了两项钢铁技术专利。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战后重建带来大量机会。卡内基从铁路公司辞职,与人合伙创办了卡内基科尔曼联合钢铁厂。当时美国的钢铁工业落后分散,从采矿、炼铁到最终生产钢铁成品,需要经过许多厂家,导致成本高昂。卡内基决心建设一个囊括供、产、销一体化的全流程钢铁厂。到1873年经济危机时,其他股东陆续将股份转卖给了卡内基。最终,1890年,卡内基将公司名称变为卡内基钢铁公司,资产增长到2500万美元,他持公司半数以上股份。到1900年,卡内基钢铁公司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拥有2万多名员工,年产量超过英国全国钢铁产量,年收益高达4000万美元。1901年3月,摩根财团以5亿美元全资收购了卡内基钢铁公司,将其改组为美国钢铁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家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特大型工业集团,总资产高达14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7%。当时所有美国制造企业的资本加起来也不过只有90亿美元。亨利·亚当斯说:"摩根显然要把太阳吞掉"。到1943年,该公司拥有雇员34万人,1953年钢产量达到3500万吨。此后走向衰败。
1865年4月(清同治4年),英国威尔士亲王(爱德华七世)视察刚刚建成的伦敦下水道工程。自工业革命后,伦敦成为世界著名的“雾都”,人口超过200万人。人口激增带来的粪便垃圾,引发了大量流行病。仅1849年的霍乱疫情,就让伦敦病死了1.4万人。工程师约瑟夫·巴瑟杰特,提出了建设城市地下排污管网的计划,将污水排入大海,但连续5次遭到伦敦市政当局否决。1858年伦敦泰晤士河再次臭气熏天,在舆论压力下,巴瑟杰特的城市排污计划终获通过。1859年工程开工时,规模已经扩大到全长1700公里,投资超过300万英镑。整个工程历时六年,建成了一个由下水道、蒸汽抽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组成的排水系统。同时期,法国巴黎和德国柏林,也开始修建规模庞大的地下排水系统。
1865年(庆应元年),日本德川幕府末期,尊皇攘夷派的核心人物(萨摩藩、长州藩、佐贺藩、土佐藩的贵族武士),与荷兰裔美国传教士沃贝克(Guido Herman Fridolin Verbeck),在长崎英语传习所(济美馆)合影,其中甚至包括后来的明治天皇。沃贝克(1830-1895)毕业于荷兰乌得勒支理工学院,22岁时前往美国做土木工程师。1855年因霍乱大难不死后,进入纽约奥本神学院,立志成为传教士。1859年被荷兰改革教会派往日本长崎。1864年8月开始在长崎济美馆外语学校教授英语。他的学生中包括大隈重信、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相乐泰、副岛种臣等人。在幕府时代,长崎港是日本与西方接触的窗口,一批西方传教士、商人,成为日本人接触西方科学技术的老师。他们对于日本在明治维新中形成“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港通商”的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1862年,24岁的日本摄影先驱上野彦馬,在长崎开设了照相馆。这张神奇的照片据说由他拍摄。照片中包括:明治天皇、高杉晋作、岩仓具庆、岩仓具定、桂小五郎(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西乡从道、大隈重信、井上馨、伊藤博文、江藤新平、広沢真臣、日下部太郎、大木乔任、后藤象二郎、胜海舟、坂本龙马、陆奥宗光、副岛种臣、川路利良、黒田清隆、五代友厚、森有礼等46名影响日本近代史的核心人物。由于年代久远,该照片的真伪判读仍存在争议。这批手执利刃的日本武士,翻开了日本近代工业化的历史。
1865年(清同治4年),日本德川幕府在东京南部的横滨市,设立横须贺制铁所。1871年(明治4年)改名为海军管理的横须贺造船所,为明治时代初期唯一的国营造船厂。该厂发展起炼钢、炼铁、蒸汽缸、铸造、船台、船渠等分厂,拥有机器116种,各种熔炉、铸炉50座,工人近1千人。1880年造出了完全由日本人自己设计的第一艘军舰——磐城号木壳蒸汽船(排水量667吨,舰长50.5米,宽7.9米,蒸汽机659马力)。1888年以后,横须贺造船厂陆续建造了松岛号、桥立号、秋津洲号等炮舰,成为甲午海战中日军的主力舰只。1925年昭和时代以后,横须贺负责建造战列舰及航空母舰,包括:凤翔、天城、龙骧、飞龙、翔鹤、祥凤、瑞凤、龙凤、千代田、云龙、信浓。1945年被美军接管使用。
1866年(清同治5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创办马尾船政局,聘用外国技师制造舰船。数月后左宗棠奉调西北,由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女婿)主持。这是中国第一个近代造船厂,由铁场、船场和学堂三部分组成。1867年12月建成第一座船台,并正式开始造船。1869年10月建成第一艘木壳蒸汽帆船炮舰“万年清”号(排水量1450吨),造价16.3万两白银。至1884年共建成25艘兵船。1884年8月马尾海战中,福建水师全军覆没,马尾船政局遭到法国军舰炮击,厂区严重损毁。马尾船政就此走向没落。照片为1870年代拍摄的马尾船政局全景。
1867年(清同治6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正式出版,书中系统性地阐述了价值形式、商品及交换过程等问题,用数学方法论证了资本的产生过程。当原始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业资本家对工人进行残酷压榨时,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势力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
1868年(清同治7年),日本戊辰战争中萨摩藩和长州藩的武士(Felice Beato拍摄)。1867年1月,37岁的孝明天皇暴毙,15岁的皇太子睦仁继位,倒幕势力趁机结盟举兵,企图推翻德川幕府。11月8日,睦仁下达讨幕密敕。9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奏请“奉还大政”。1868年(戊辰年)1月3日,睦仁在倒幕派支持下,发动宫廷政变,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为非法,战争就此爆发。1月27日,以萨摩、长州两藩为主力的天皇军5000人,在京都打败1.5万幕府军,德川庆喜败走江户。天皇军继续东进,和平接收江户城,软禁德川庆喜。1868年8月,睦仁将江户改名为东京。10月12日在京都举行即位典礼,10月23日宣布改元明治。明治维新就此拉开序幕。一个新生的日本帝国,出现在亚洲东部。在中日近代工业化竞争中,照片里这些手执利刃的武士,成为中国文人官僚集团的对手。自私腐朽、软弱无耻的中国地主官僚集团,最终被果决坚韧、举国一致的日本武士集团彻底打败,赔上了中国百年国运和亿万人头。
1869年7月(清同治8年),日本东京,明治政府实施奉还版籍政策时,末代水户藩主徳川昭武,将距离东京皇宫北面仅1公里处的小石川私家庭院,赠送给明治政府(该庭院是1666年由流亡日本的明末儒家学者朱舜水设计的中式园林)。1870年3月,兵部省造兵司(负责军工生产),决定将关口大炮制造所迁移至此,建设东京炮兵工厂。开始仿制英国1858式恩菲尔德步枪,并于1871-1875年雇用了比利时技术员菲利普·乔利(Phllipe Jauly),1872年雇用了法国军官乔尔茹·鲁邦大尉和5名下士。1880年,日本军官村田经芳,在法国夏斯波步枪基础上,仿制成功明治十三式村田步枪,在东京炮兵工厂由外国技师指导生产。这是日本第一款自行设计制造的单发后装线膛制式步枪,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投入使用,并成为日俄战争的主要步兵枪械。虽然性能不佳,但通过仿制使日军的枪械刺刀生产走上轨道。1905年,东京炮兵工厂研究所所长南部麒次郎,研制成功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枪,射击精度较好,成为日军主战枪械,至1945年停产,共生产了340万枝。该枪大批装备侵华日军,被中国军队缴获的至少有数十万枝。至1950年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主要步枪装备,依然是三八大盖。照片为明治17年(1884年)东京炮兵工厂地图。
1869年(清同治8年),俄罗斯帝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世界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此预见了一些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门捷列夫于1834年出生在俄国西伯利亚秋明州,少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败落。1849年,他的母亲变卖家产,终于将其送入圣彼得堡高等师范学校读物理数学系。第二年他的母亲病逝。1855年门捷列夫以优异成绩毕业,但不幸得了肺结核。读完硕士后,他被选送至德国海德堡大学留学,回国后成为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教授,并获得博士学位。1869年3月,门捷列夫在他题为《元素性质与原子量的关系》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发表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列出了67个元素,含4个未发现元素。在随后的几年中,门捷列夫预言的类硼、类铝、类硅等11种未知元素陆续被发现。他的名著、伴随着元素周期律而诞生的《化学原理》,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共出了八版。
1869年(清同治8年),美国纽约曼哈顿岛宽街10-12号(与华尔街交叉口,即纽交所现址),纽约证券交易所大楼(图中最高楼,建于1865年,1872年摩根公司在该照片左侧建成Drexel大楼)。到1878年,美国还没有一家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企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当时全部54家上市公司中,铁路公司竟然占到36家!其余18家中包括4家邮递公司、3家矿业公司、1家蒸汽船公司和1家地产公司——大部分也是与铁路交通密切相关的行业。在1873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由于大批投资美国铁路的欧洲人抛售股票,调集资金回流欧洲,使得美国在这场危机中陷入更加严重的衰退。但是到了1900年,工业股票已经迅速成为华尔街的交易主体。经过J.P.摩根、洛克菲勒、范德比尔特等财团巨头的整合重组,美国工业进入寡头垄断时代,仅卡内基公司一家的钢铁产量,就超过了整个英国。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1872年(清同治11年),日本明治维新迈入了第四个年头。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方针下,这个贫穷的岛国,武士精英的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1869年开始的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将日本全国重整为东京、大阪、京都三府和七十二县,使权力集中于中央,以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为解决财政困难,明治政府发行了4800万两太政官纸币,但兑换流通混乱。1871年伊藤博文等考察美国财政货币制度后,强烈主张采用金本位制。1871年12月,明治政府宣布发行新纸币“日元”,1872年正式颁布《国立银行条例》,并实行金本位制。理顺金融财税体系,为日本工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直至1935年才彻底废除银本位制,比日本晚了63年,其间流失财富数以亿万计)。1873年日本推出“劝业政策”,通过“劝业贷款”等帮助华族和私营业主兴办和发展企业。其中,对三菱公司一家就放款180多万,占对特权阶层贷款总量的60%。1880年11月,明治政府颁布条例,廉价处理国营资产。投资62万日元的长崎造船厂,连同4.4万元的库存,以9.1万元卖给了三菱。投资59万元的兵库造船厂,以1成的价格卖给了川崎。明治政府通过国企私有化和大力扶植官僚财阀企业,使日本国营扶植的基干产业,在私有化后形成三菱、三井、住友、川崎等政商集团,并通过发放巨额补贴、进口优先、减免企业税和出口关税等办法,对其进行扶持,以抵抗实力强大的欧美工业巨头入侵。
1872年对日本产生重大影响的另一政策,是文部省颁布了《学制》,建立全国学校教育体系。学制把整个日本划分为8个大学区(一年以后改为七个),计划设立8所大学、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普及国民义务教育,成为文明开化政策的实施手段,务期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学制》一出,号令天下,日本各地封建时代的“寺子屋”(设在寺院内由僧侣任教的学塾)一概废除,普遍开设西式学堂。且因陋就简,利用一切条件办学,日本儿童普遍从六岁起入学。但因政府拨款不足,百姓不满征收过重的教育税和学费,许多地方发生了捣毁学校事件。1895年甲午战争获胜后,日本从清政府获得2.3亿两白银的巨额战争赔款,有一部分用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日本的基础教育水平。1873年日本小学入学率只有28.1%,1877年达到39%,1879年达到41.2%。以后更迅速上升,1890年达到50%,1894年达到60%,1899年达到70%,1905年达到96%。1919年以后达到99%。日本自明治维新大办小学教育起,用半个世纪时间实现了国民教育的普及,对推动日本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东京帝国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早稻田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一大批现代高等学校,对于培养日本工业化精英阶层,起到了巨大作用。
而在中国,直至1904年,清政府才开始着手推行小学国民教育,起步比日本晚了三十年。由于财政困难,发展极其艰难。民国时期由于战乱频仍,国力衰微,教育发展仅能培养训练少数精英人才。至1949年,中国小学入学率仅有20%,中学入学率不到6%,全国5.5亿人口中,文盲竟然占到80%,农村文盲率超过95%。远不及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时的水平。几亿文盲对中国发展工业,带来了极大困难。如此中国,岂能不落后?
【作为对比:普鲁士在1717年(清康熙56年)引入义务教育,1825年实施普遍义务教育,文盲率迅速下降。1822年有140万儿童进入公立小学,到1896年已上升到520万。普鲁士人口的识字率在1800年是60%,到1850年达80%,1860年更达97%。到19世纪末,德国基本上消除了文盲,成为欧美各国中文盲率最低的国家。俄国在1726年建立第一所科学院附属中学,1755年创办莫斯科大学,1786年颁布《国民学校章程》,到1800年已有315所学校,在校生35915人。1802年俄国成立国民教育部,但此后教育发展缓慢。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在1799年提出了《知识普及法案》。1830年代,美国掀起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公立学校运动。法国在1802年通过国立中学教育法案,1808年立法确定了法国大学教育制度,1811年教育改革使法国公立中学总数达到100所。英国在1833年提出由政府干预国民公共教育,1839年成立枢密院教育委员会,188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对5-10岁儿童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发达的国民普及教育及精英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科学、工程、经营、管理、艺术、政治、军事人才,是欧美国家强大的根源。】
自1712年蒸汽机出现,至1872年,世界近代工业化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长达160年的演进,已经迅速分裂繁殖出钢铁、化工、采矿、机械、钟表、造船、纺织、建材、铁路、石油、印刷、造纸、化肥、军火等庞大的细分门类。虽然技术还比较原始,但在市场需求和资本的推动下,已经迈入了技术上升循环。在此过程中,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瑞士、荷兰、意大利等欧美国家,在技术溢出的过程中,相继启动了工业化进程。而在世界的东方,饱受西方海洋国家侵略的中国、日本、俄国,也在蹒跚学步中,开始了各自的工业化进程。
世界工业化的巨轮已经拔锚起航
——它带给人类的,有惊天变革,有深重苦难,有无尽杀戮,还有无尽的梦想、荣耀、财富与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