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时代让孤独永恒

时势造英雄,同样时代的大背景也成就了多篇不朽的世界经典。

《百年孤独》作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史上的鸿篇巨著,艺术化再现了拉丁美洲一百年间的重重苦难与社会巨大动荡,展现了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

如果读过莫言,会对魔幻现实主义有一定的感受。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人普遍缺乏爱与被爱的能力,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

他们要么是彻底地“自我囚禁”,离群索居,与自己以外的人和事划清界限,将所有的生命活动完全封闭在一个狭小空间之内;要么疯狂地“对外侵略”,追求践踏道德伦理的“情欲”和凌驾于人之上的“权欲”和虚名,对他人的生命自由造成极大的伤害。

在大环境下如此极端的生存方式,其结局也是可想而知。布恩迪亚家族虽然同在一篇屋檐下,但每个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岛。

对于这百年间生在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上的人来说,孤独与生俱来,尽管他们孤独的具体表现并不相同,但在时代的背景下殊途同归,不同的生命轨迹全部归于孤独,时代让孤独成了永恒。

那么一定有人很奇怪,为什么孤独能够成为《百年孤独》中的普遍境况?为什么每个人都成为一座孤岛?

一、文明的落后

在整个故事中,布恩迪亚家族经历了从淳朴的乡村生活到战争、革命,接着殖民入侵后的西方思潮的侵蚀。拉丁美洲的人民在这样的背景下过着混乱、盲目的生活。

巫术、占卜、神秘术充斥在所有人的生活中,传统落后的习俗并没有得到变革,虚拟的神话、腐朽与糟粕还显著影响着世人,哪怕是成年人也沉浸在虚幻之中。

如同生活在没有帆的木船上,船员不知道有指南针、船桨的存在,只能在风浪中漂泊,命运完全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敬畏神明、祈求祷告便成了他们的生活信仰,无知与愚昧让一些人如疯牛般乱撞,痛苦成为心中的常态。

二、殖民者与资本家的压榨

在充满冲突、形式混乱的拉丁美洲,帝国主义的扫荡与掠夺、资本家的压榨与剥削,贫穷与匮乏成为底层人民的共同写照。

可以参照我国清朝时候,西方列强的殖民与扫荡、国内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给当时的国家以及民众带来的沉重影响。拉丁美洲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拉丁美洲人民没有更多的选择,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不得不走极端的路线,偷抢、淫乱不免成为当时社会的常态,虚幻与想象成为活下去的精神寄托。尤其是在无知的革命者带领下,生活不会向上,暴力与混乱不断循环。

三、苦难的不断循环

当拉丁美洲的人民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卑劣时代,总是会产生脱离现实的目标,向往美好与自由。但轮船没有灯塔与指南针,该如何前行?拉美的人民没有科学的思想指导,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走向失败。

失败并不是终点,不断失败后的人民看不到光明与希望,没有心灵的治愈与救赎,生活进入苦难的死循环,革命者也倒在了黑暗中。

所以我们在《百年孤独》里看到了这样的一个世界,落后与不幸的重叠让生活不得不走向孤独,每个人都活成一座孤岛。

无论是选择作为失败者的后退,将自己封锁,逃离现实生活的苦难与无奈,步入自己心中虚幻的美好梦境;

还是选择向侵略者与剥削者的靠近,选择追求道德败坏的情欲、追求权力与虚名,都是极端现实背景下的无知、愚昧人民的痛苦挣扎,时代造就了孤独并在无数人的百年间成为永恒,也让孤独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大包袱。

在今天,大部分人是幸运的,生命的局限被文字打破,脚步所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百年孤独》让后来的无数人能够了解到拉丁美洲的历史与困境,也对后世的人类起到了警醒作用。

且不说是否帮助人类找到了前行的明灯,但至少“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THE END
0.《百年孤独》思维导图:深度解析布恩迪亚家族传奇《百年孤独》中的历史与现实碰撞体现在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中反映了拉丁美洲的历史。马尔克斯巧妙地融合了历史事件与家族故事,通过家族的兴衰历程映射了拉丁美洲从殖民时期到现代的变迁。例如,布恩迪亚家族从建立马孔多,到后来的内战、外侵、革命,都与拉丁美洲的政治动荡相互呼应。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97578988ftvkimg8igvcomu866:5<46?=
1.关于《百年孤独》读后感800字(精选50篇)《百年孤独》读后感800字 4 “孤独的力量是可怕的”。这是我在读完《百年孤独》后的感受。《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 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不断重复,布恩迪亚家族的人无论消极又或是积极都无法摆脱孤独。在这个可怕的循环中,能看到jvzquC41okv/t~nygp4dqv4fwjuvijs165?:;9:0jvsm
2.百年孤独正如作者在《拉丁美洲的孤独》那篇演说中剖析了拉丁美洲孤独的原因之后所说的:“面对压迫、掠夺和歧视,我们的回答是生活下去。任何洪水、猛兽、瘟疫、饥馑、动乱,甚至数百年的战争,都不能削弱生命战胜死亡的优势。”小说的最后一句“遭受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恰好说明了作者的主导思想:孤独的拉丁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mbq|fp{w}fpsncqct02=7766688:5647:59:926;960qyo
3.《百年孤独》读书笔记及启示使读者也随之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孤独是人性中最瑰丽的色彩,星索是夜空中永恒的诗;《百年孤独》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艺术而有力地展现了贯穿于整个人类心灵史的深刻而瑰丽的孤独感。 作者是通过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jvzquC41yy}/z~jzkng/exr1|y5ew|mwdkpjk8h348;22;3jvor
4.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解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昂智慧)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笔下,孤独是一个内涵极为复杂的慨念。《百年孤独》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以自己独特的体验感受到不同类型的孤独情感,他们分别从个体存在的角度阐述了孤独的心理学内涵;其次,作为现实语境的拉丁美洲社会历史从更为广阔的角度、以更加沉重的态度展现了孤独的社会学含义。jvzq<84yyy4hwx}wg0ipo8|m1261296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