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东:美国宪法的寡头民主与文革宪法的大众民主——评易中天对文革的仇视和对美国宪法的推崇

摘要:本文根据美国统计资料和宪法等官方文件,分析指出,美国本是独立国家联盟,南北战争后才开始融合,二战以后,才成为真正的联邦制国家。这是美国联邦政府权力很小的根源,自然不存在中央政府独裁。美国各邦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长期实行奴隶制。直到现在,美国仍然是资本寡头控制的国家,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要求第三世界国家人均排放量只有美国五分之一,从来就没有实施过易中天先生所宣传的自由民主和平等。文革宪法规定工农兵占人民代表大会和行政机构大多数,主导国家和地方管理,国家资源向普通老百姓倾斜,建立了普及型的医疗、养老和教育体系,极大地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方面全面领先改开时代,例如,人均寿命比改开时代多增长了16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粮食生产方面,改开时代前23年年均增速仅有1.1%,不到文革十年三分之一。这是文革时代我们战胜美国和西方,使美国和西方国家物价飞涨,经济濒临崩溃,不得不承认新中国,取消封锁威胁新中国的公开敌对政策,让我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关键。

目录

近日读到易中天在网络上发表《重回文革,犯贱吧你》的短文,该文说文革不存在任何一分为二的可能性,需要与“纳粹德国”“日本侵华”和“汉奸汪精卫”一样绝对否定,不存在丝毫值得肯定之处。易中天还举例说:文革于国于民毫无好处,甚至还提出过“踢开党委闹革命”口号所以不存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好处,而且还有过“砸乱公检法”的口号也不存在社会治安方面的改进,在易中天看来文革就意味着“经济崩溃,社会动乱,道德滑坡,复什么兴?”而且他所列举的文革诸种表现“是一个整体,所有环节都不可或缺”,因此,对于文革不可能进行内部甄别和有两种判断。总之,易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文革的极端反对和仇视。

易中天先生的思想,在当今中国知识界是很有代表性的,是长期以来西化宣传形成的。本文试图从美国统计数据和宪法等官方文件,分析美国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在本质,对比文革时代的宪法文件等,分析文革时代建立的制度特点和形成原因。

美国宣布独立,最初大陆会议宣布成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其本身含义就是亚美利加联盟。其中state这个词,从英语词源来看,本是指独立国家的最高政府,后来由于美国的成立,就包括了联邦制国家下面的邦政府了,从来没有中文翻译过来的州的概念。当时宣布独立的美国各邦合作成立的这个组织,如果翻译为亚美利加联盟,比其他翻译更符合实际。因为美国最初没有成立常设的行政机构,只有一个不定期开会的议事机构,参加会议的各邦代表都是外交人员;很多美国精英都认为,本邦有权退出这个联盟。在英语中, nation强调的是某国的居民及其文化或种族背景,应翻译成民族。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本应称作United States,只是这个词已经被美国使用了,只好改用United Nation,而中文翻译为联合国,也明显是错误的,联合国不是一个国,而是一个国家间合作的组织。

美国最初成立的这个组织,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由多个国家联合组成的联盟。联盟是协调各邦,共同努力,通过武装斗争,推翻英国的统治,实现各自独立建国的大业的。等到8年后,英国承认战败,同意各邦独立以后,就无人理睬这个联盟了。大陆会议以亚美利加联盟名义发行的代表黄金欠条的债券,又是当时可流通的货币,可称作美元,就变成分文不值的废纸了,以至于美国成语中的不值一个大陆币,就是不值分文的意思。后来在英国强大压力下,各邦处境恶化,甚至内部都发生了规模很大的谢司起义,美国的精英们不得不考虑,13个独立建国的国家,如何加强合作,对付英国等欧洲对手,以及对付印第安土著。

从西方历史来看,在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各国国王需要教皇主持加冕仪式,才能成为正式的国王。当时西方是封建制社会,国家属于封建主私人所有。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国家,相互征战不休,类似中国的春秋时代。统治面积广大,拥有较多属国的叫帝国,首脑称作皇帝,欧洲历史上的皇帝都是教皇加冕的罗马帝国皇帝,但上任者来自不同国家,如法国的查理曼和拿破仑,德国的哈布斯堡王朝。其次是王国和公国,它们是罗马帝国分裂后中世纪初蛮族建立和形成的大小不等的独立国家,首脑是国王和大公或公爵。在一些多民族交汇的地区和手工业贸易为主的城市,后又出现少量自治邦和共和国。

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战争十分残酷,曾经广泛分布在欧洲各地的红发凯尔特人的大多数民族被灭种,只剩少数存活在苏格兰、爱尔兰等欧洲荒凉的边缘地区。在漫长的中世纪战争中,形成了很多同盟,各邦也曾在教皇领导下,相互合作,建立十字军东征,发动对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宗教战争。与中国春秋时代不同的地方在于,西方是共同信仰基督教而形成的共同体,各国的民族和文化差异很大,互不统属,至今也没有统一。我国春秋时代是同一民族和文化下建立的封建制诸侯国,在中央政府弱小,约束力减弱时,变成相对独立的封建制国家,名义上仍然受周天子管辖。但是,对于美国,虽然在美洲建立的13个邦都是来自英格兰,但仍然是相互独立的,与其来源的盎格鲁萨克斯部落或种族相关。当时的欧洲,包括英国都处于相当原始的状态。

1787年召开的制宪会议,就是要扩大13个邦相互联合的范围,加强各邦的合作,以对付共同的敌人。制宪会议通过的宪法,才第一次为美国建立了权力很小的中央政府,美国人一直称作联邦政府,打下了基础,才成为一个名义上的联邦式国家,取代了当初建立的亚美利加联盟,只是没有更改名称。

西方在20世纪以前,一直是世袭贵族统治的社会,英国尤其如此。法学博士翟文喆指出,号称“人人生而平等”的英国,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法定的贵族国家。英国女王作为贵族之首,她既不是民主竞选的,也不是推选或者指定的,而是依照血统原则继承的。女王之下,还有大大小小的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教会贵族、法律贵族等共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组成的贵族院(上院),和剩下几千万人选举出来的平民院(下院),理论上是平级的,二者加上国王,共同构成英国政治的中枢——英国国会。历史上,上院曾经拥有比下院多得多的权力。即使在贵族制度高度式微的今天,上院也仍然是英国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2009年,英国才历史上第一次成立了“英国最高法院”,此前上院一直是英国的最高上诉司法机构,也就是说,最高司法权一直在贵族手中。西方的贵族统治和精神对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民间对贵族精神的追求,比上流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戴安娜王妃实际上是伯爵之女,却被王室宣传为平民王妃,并引起西方平民的疯狂追捧。中国的政治人物可以因功业而获得巨大声望,进而成为皇帝。在西方,象华盛顿这样家世普通,没有贵族身份,想加入军队,通过军事上的成就成为国王,在华盛顿之前,就没有出现过。

英国人建立的美洲殖民地制度,还有一项重要制度是奴隶制度,殖民地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主要依靠奴隶来进行的。早期奴隶的主要来源是白人契约奴,主要是无力支付到北美去的旅费的农奴和平民,他们被迫与运送他们的船主或移民经纪人订约,到北美后用5 -7年的无偿劳动抵偿旅费,也自动获得自由民地位。也有一些被法庭驱逐出境的罪犯、和无力清偿债务的人,被英国政府运到殖民地卖作契约奴。这些人一般要无偿地劳动 7~10年。据估计,在殖民地时期移入美洲的白人当中,大约有一半是以契约奴的身份移居来的。直到17世纪末,他们是南部种植园里劳动力的主要来源。而他们结束奴隶服务期后,自动成为自由民,这些自由民是英国殖民地主要居民来源和军事人员的主要来源之一,主要负责军事防卫和奴隶管理。

更多的奴隶来自非洲。西欧殖民者从非洲掠取贩运到北美从事奴隶劳动的黑人。1619年,第一批20个黑奴被一条荷兰船运到北美弗吉尼亚殖民地的詹姆斯敦。但是最初几十年输入到英属北美殖民地的黑人还是有限的,而且还不全是奴隶。黑人的法律身份是不明确的,实际待遇相当于契约奴工,与白人契约奴工类似,服役一定期限后可以获得自由,这与宗主国英国没有奴隶制的传统和现成的奴隶制的概念与规范有关。有的黑人不仅是自由人,还拥有土地。这种宽松状况在1660年以后发生变化。1661年弗吉尼亚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黑人终身为奴;1662年弗吉尼亚的另一项法律规定黑人奴隶所生子女是奴隶。1671年,马里兰也制定了同样的法律,其他殖民地纷纷效仿。终生服役是奴隶制的首要特征,这标志着北美黑人奴隶制正式初步形成。从1680年代开始,非洲黑人奴隶才开始大规模进入英属北美殖民地。在17世纪末代替契约奴成为种植园中的主要劳动力。1705年弗吉尼亚议会通过法律,把黑人看作是一种不动产。黑人奴隶象土地、工具等生产资料一样,是种植园主的私有财产,他们的子女也是奴隶主的财产,终身为奴隶主劳动。奴隶主有任意处置奴隶的权利,包括买卖、毒打以至处死。繁重的劳动和非人的待遇,常常使奴隶在种植园里干活不到10年就被折磨而死。据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调查统计,黑人奴隶有 69.8万,占南部人口总数的2/5。

奴隶劳动为殖民地生产了赚取大量利润的出口农作物。1766年,北美殖民地,主要是弗吉尼亚和马里兰两地向英国输出烟草约达1亿磅,价值约77万英镑。南卡罗来纳、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出产的大米和蓝靛,也是输往英国和欧洲的大宗产品。这是英国殖民地能够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虽然美国的建国者于1776年发布《独立宣言》,庄严地宣告“人人生而平等”,谴责了英国的奴隶贸易,但是美国大部分“国父”都是奴隶主,很多是大奴隶主。他们并不愿意释放奴隶,取消奴隶制。第二届大陆会议上,南北双方为此争论激烈,结果北方让步,有关奴隶制的文字从独立宣言中完全删除。

1787年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上,有关奴隶制的争议再起,集中于宪法究竟如何反映奴隶制的现实、海外奴隶贸易的废止、奴隶人口是否影响众议院代表名额的分配上。南方不但成功地将奴隶制问题从宪法中完全排除,甚至回避了“奴隶”一词,用的是person bound to service,意为“对他人负有劳役责任的人员”。更重要的是,既然宪法未言明授予联邦政府和国会的权力都属于邦或者公民个人,那么,宪法没有提及的奴隶制原则上就是蓄奴邦的内政,联邦无权干预。会议商定海外奴隶贸易维持20年,国会到1807年再议,表明南方同意届时废除奴隶贸易。其实,当时北美出生的黑奴人口已经开始满足种植园的需求,南方不过是以此作为谈判的筹码。

在考虑各邦众议员的名额时(每三万人一个),北方认为,既然奴隶不具有独立人格,他们的人口不能计算在内,讨价还价的结果产生了所谓的“五分之三原则”——五个奴隶折算成三个自由人,这个比例后来也被一些国家用来确定弱势群体人口的代表名额。这个妥协增强了南方在国会中的地位,而北方所获不过是奴隶主按人头向联邦交税。此外,宪法还规定各邦有法律责任将逃奴归还主人。

为了国家独立和联邦统一,北方在奴隶制问题上做了重大让步,其结果就是殖民地时期作为劳工制度的奴隶制在建国后取得了法律和政治地位。“一个联邦,南北两制”的局面,就此形成。

当时美国以弗吉尼亚为代表的南方各邦,是以奴隶为主要劳动力的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弗吉尼亚人口众多,经济最强,是独立的主导力量,美国在独立宣言上签字的四位总统,除第二位约翰亚当斯外,其他三位,包括华盛顿、杰斐逊和麦迪逊,都是弗吉尼亚的大奴隶主。美国历史上总共有十二位总统是奴隶主,其中八位总统任内依然是奴隶主。最后一位奴隶主总统是南北战争时北方军总司令格兰特,任期为1869-1877。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被尊称为美国的国父,是独立、民主、自由的象征,他同时又是一位更大的奴隶主,拥有300多名奴隶,属于当时屈指可数的大奴隶主之一。终华盛顿的一生,他没有释放任何奴隶。由于没有子女,他的遗嘱称,等到妻子去世后,可以将自己名下的奴隶全部释放——这个条款看似贴心,实则吓得妻子玛莎一身冷汗,她担心华盛顿的奴隶为了早日获释,提前谋杀自己,于是在1799年华盛顿去世后,便赶紧把这些奴隶都释放了。华盛顿年轻时牙齿就掉光了,为了美观,还曾经从名下的黑奴嘴里拔下9颗牙齿镶到自己嘴中。华盛顿还签署过下令屠杀印第安人的文件,当时人家文明人有权认定其他族类是人或不是人,就像现在他们有权认定谁是恐怖主义谁不是恐怖主义一样。

华盛顿下台之后,美国人其实对华盛顿是不感冒的,美国很多的报刊、媒体、各种舆论发表了很多文章来攻击华盛顿,在当时的美国舆论中间,华盛顿被塑造成了贪婪、狡诈、凶残的形象,包括他用黑人的皮做皮靴,强奸黑人女奴,他家里有多少地,在当时的美国人笔下,华盛顿是很荒淫无度的,是没有道德底线的。如果在我们中国找一个词,来对应美国人笔下的华盛顿的话,这个词就是人渣。但是后来,美国人很快就清醒了,他们觉得美国人好不容易有一个比较优秀的总统,如果把华盛顿彻底搞掉了,那美国精神的基础在哪里?美国价值的根基在哪里?于是,美国人就掀起了一场运动,就是“美化华盛顿”运动。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华盛顿的故事,包括他小时候用小斧头砍树等,很少有人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实际上,我们今天看到关于华盛顿的各种故事,99%是假的。在“美化华盛顿”运动中,美国人找了很多专家,找了很多人编了很多关于华盛顿的正面故事。然后通过媒体、书籍、跨国公司等各种渠道把这些故事广泛传播,经过持久的宣传,现在美国人提起华盛顿是充满敬意的,再也不说他是人渣了,而且不仅美国人提到华盛顿充满敬意,就连很多中国人,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提到华盛顿,还会知道他干过的见不得人的事吗?不会了。华盛顿被美化、塑造成一个全世界都敬仰的领袖形象。

南北战争时期,大批美国黑人加入美国北方军队,对付将他们当作奴隶的美国南方政权,战死率比白人高得多,为美国北方胜利和国家统一作出了突出贡献。战后,美国黑人并没有取得和白人同样的政治等权利。由于修正案仍然允许用强制劳役来惩罚犯罪行为,南方各邦于是开始制订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法律来让黑人沦为刑事罪犯。这些在黑人获得解放后通过或更新的法律被统称为黑人法令。密西西比邦是第一个通过这类法令的邦,这项1865年通过的法律题为《赋予自由民公民权利的法案》,要求黑人工人在每年1月1日与白人农场主签订合同,否则将面临流浪罪的惩罚。黑人如果犯下轻盗窃罪、讲粗话或是在日落后出售棉花,都会被判处强制劳役。各邦通过了新的,更严格的流浪法,选择性地针对那些没有白人保护的黑人,被定罪的黑人将被卖到农场、工厂、伐木营地、采石场和矿山。

因此,从1776年美国精英发布《独立宣言》,向世界宣布“人人生而平等”,到1964年,美国才逐步取消了选举权的宗教、财产、种族、性别等限制和种族隔离制度,使选举权由少数人享有的特权转变成为美国成年人普遍享有的一项权利。

然而,美国对外推销民主选举制度,美国总统的选举,实行的却是选举人团制度。选民在大选日投票时,不仅要在总统候选人当中选择,而且要选出代表50个邦和华盛顿特区的538名选举人(Electors),以组成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绝大多数邦和华盛顿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规则,即把本邦或特区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本邦或特区获得相对多数选民票的总统候选人。

这种制度存在明显的缺陷。最广为诟病的缺陷就是美国的选举史上曾经多次因为选举人制度而出现赢得普选多数票却未能当选总统的情况,这有违公平性和合法性。由于“赢者通吃”的选举人制度存在,在理论上就有可能出现获得了多数普选票而未能赢得大选的可能,而事实上,在美国有普选票记录的46次选举中,当选总统得普选票率少于50%的就有19次,其中有4次当选总统得普选票率少于其竞争对手。以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为例,布什获得47.87%的普选票,而戈尔获得了48.38%的普选票,最终布什却因为获得271张选举人票(戈尔获得267张)当选为美国第43任总统。通过这样尴尬的方式就任的美国总统其合法性的确值得怀疑。此次特朗普当选,也是普选得票率少于对手,引发了很多抗议。

其次,选票价值不同,有违“一人一票”的原则。“一人一票”原则是选举中的重要原则,但是一直以民主自居的美国,其选举人制度下的选票却有违该基本原则。虽然每个合格选民都可以在总统选举中投出自己的一票,但是各邦人口有多有少,并不相等,因而在总统选举中每一选民选票的实际价值也不相等。比如总统候选人在加利福尼亚邦多赢得的一张选票就可以拿下55张选举人票,但是在哥伦比亚特区多赢得的一张选票却只能获得3张选举人票。在选举人制度下,每邦不论大小都能得到至少3张选举人票,这样使得一些人口极为稀少的小邦被过分代表了。如果怀俄明邦约456000的人口被划分到其3张选举人票的名下,则每152000人拥有1张选举人票;而将加利福尼亚邦29839000的人口划分到其54张选举人票的名下,则每552574人拥有1张选举人票。“一人一票”的平等投票原则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并不能得到真正实现。

由于现代选举是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社会工程、政治工程。所有竞选的参与者、候选人都必然要有专业的竞选团队为之组织竞选。候选人大致要有五大笔开销,包括聘请竞选团队和调研团队,竞选广告选出,游说拉票和全国性巡回演讲。

旧中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也极为落后。总人口中90%以上是文盲。36年中(1912-1947)仅毕业大学生约21万人,每年平均约5800人,90%以上是文科。几乎没有像样的科学研究机构。很多有志于科学事业的知识分子也就只好到海外飘零。由于西方侵略者、官僚和地主相互勾结,构成的三座大山的压迫,由于教育与科学的落后,整个旧中国的文化是被殖民文化、传统落后文化、官僚资本主义文化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普遍受到麻痹和毒害。国民党反动派还潜伏了大量特务和数百万反动派,加上旧中国遗留的遍地土匪。

新中国废除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强加在我国身上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将西方侵略势力赶出了中国。以美国精英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分子则不甘心侵略掠夺中国的失败,新中国建国后仅过了几个月,工业产值占世界一半的美国,挟二战余威,带领西方列强16国联军,占领朝鲜,轰炸中国东北。却很快被我志愿军击败,伤亡225万人,不得不于1953年7月签订停战书。1954年,美国又牵头和多个亚洲国家签订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在我国周边建立了大量军事基地,驻扎了大量军队;提供军火,积极支持法国占领控制北越,在法国军事失败撤出北越后,1961年美国又亲自上阵, 先是提供军火和军事顾问,训练南越部队对付游击队, 1965年3月,美国直接派军队参战。侵越美军迅速增加,达到50万人,试图占领越南,进攻中国。

由于苏联领导人试图派军队进驻中国,控制中国,到1960年代初,两国关系恶化,气氛十分紧张,战争也一触即发。当时苏联在两国边境陈兵118万,飞机3000多架,坦克装甲车上万辆,而且还部署了数量惊人的导弹。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依靠的是占中国人口90%以上的农民,打倒了欺压农民和工人的三座大山,地主、官僚买办资本家和外国势力。毛泽东的名言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能够吸引农民积极参加革命,是中国革命能够胜利,新中国得以成立的三大法宝之一。但它与旧中国精英政治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驰。中国精英政治的理念,是不赞成老百姓参政议政的。当时党内第二号人物,1959年4月开始担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主张的路线就是这种精英政治的观点,他主张共产党替老百姓当家作主,不赞成老百姓参与政治。刘少奇的代表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中心思想,是论述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当好一个合格的“人民的主人”,同时做好党的驯服工具。

与刘少奇的著作相反,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群众路线”,是“造反有理”,支持群众反抗压迫。毛泽东著作到处都是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毛泽东是赞成老百姓参政议政的,他对人民说:“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他对党内各级官员的要求是让人民说话,要采纳合理的建议,这与五千年来的旧中国政治理念截然相反。毛泽东的思想更接近西方宣传的大众政治思想,尽管毛泽东没有说民主选举,但他号召共产党走“群众路线”而不是走“精英路线”,号召人民“关心国家大事”。

中国共产党自称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其实是一个农民革命党。它的大部分干部,都是来自农民或小生产者,根本没有什么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参加革命的目的,只是一个简单的物质目标:为了改变自己的贫苦命运,过上好的生活。在战争年代,面对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政权,经历过多次失败后,不得不团结到毛泽东的旗帜下,按照毛泽东的路线,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新中国。但是,很多人的思想,基本上停留在几千年来“打倒皇帝做皇帝”的旧思想。在他们看来,现在革命成功了,我们就应该享受我们流血牺牲换来的革命胜利果实。他们的思想中,革命的目的就是夺取“国家”这个大蛋糕,现在大蛋糕到手了,应该根据每个人对革命贡献的大小,论功行赏。可是毛泽东的作法却不能满足干部们的物质欲望和庸俗理念,他不仅不瓜分这个蛋糕,还要让干部们“为人民服务”,这就让他们大大失望,大大不满了。这样一来,毛泽东在党内就变成少数派,有时甚至是孤独的。

但是,毛泽东带领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国家,必须要依靠共产党干部。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后,于1956年全面否定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路线,事件发生以后,毛泽东十分担心,将培养接班人问题提上了日程,1958年12月八届六中全会通过辞去国家主席建议,1959年4月人大通过刘少奇担任主席。8月庐山会议,又利用自己的威望,压制了彭德怀的反对意见,1962年初七千人会议,又主动承担大跃进期间的领导责任,支持刘少奇担任接班人。但是,刘少奇领导的老干部集团犯了太多错误,大跃进期间,各地干部瞎指挥,高指标、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另一方面,就是维护干部们利益。例如,1965年,毛泽东接到卫生部关于农村医疗现状的报告,显示1965年的高级医务人员8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医疗经费的使用农村只占25%,城市则占了75%。毛泽东批评政府的文化部是“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卫生部是“城市老爷卫生部”。

干部们粗暴的工作作风和自私的做法,也在民间积累了大量矛盾和怨气,影响了人们的积极性。由于面临美苏两霸的军事威胁,当时的新中国是十分危险的。唤起人民群众积极性,恢复群众路线,是战胜内外敌人的关键。这是毛泽东主席要发起文革的重要原因,也是通过号召,就能够鼓动亿万人民积极投身文革事业的主要原因。

毛泽东通过公开的通知和讲话,发动群众造反,踢开党委闹革命,建立新政权。当然,官僚们也不甘心失败,也大量组织保皇党,对付造反派,由此形成一段时间的乱战,主要是前3年。此后,毛泽东派军代表到各地,很快主持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治体制。它既不同于苏联的一党制,也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而是一种人民参与管理的合作制。各地成立的地方革命委员会,就是这种体制的试验。革委会里有“老、中、青“三结合,“工、农、兵”三结合即领导干部、军队干部、群众代表(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的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实行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和工人参加的三结合领导制度,人民有权否定官僚的错误决定。这是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由人民参与管理的和由人民参与监督的国家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中国建立了覆盖全体老百姓的教育、医疗、养老体系,当时的城市建立了国家负责的养老体系,农村则由人民公社负责,国家保底的养老体系。按照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库上的数据,到1975年,儿童入学率达到96.8%,小学升学率达到90.6%,初中升学率达到60.4%。改开以后,都全面下降,直到30年后的2004年初中升学率才超过1975年。当时的合作医疗制度,普及医生到村,使死亡率年年降低,改开后常常年年上升,直到现在都没有达到文革末期的水平,人均寿命增长到65岁,从落后南韩8-10岁,到超过了同时期以汉江奇迹速度发展的南韩;改开以后,由于死亡率上升,人均寿命反而落后南韩6-8岁,等于增长速度比文革下降了16岁。

无论从经济发展指标,还是从社会发展指标来看,文革时期都明显领先改革开放时期。况且当时为对付美苏两霸的军事威胁,在军事工业上投入巨大,为新中国建立了战略核武器系统,改开后,尤其是苏联解体后,军事上投入很少,国家资源都投向经济建设,反而比文革时代增长慢。所谓文革经济崩溃,明显是一句污蔑之词。说毛泽东不懂经济,显然是一句谎言。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领导人民能够取得战争胜利,如果不能很好地组织生产发展经济,积聚战争资源,怎么可能战胜强大的美国和西方支持下的国民党集团?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分别是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制定的。1982年制定的宪法,经过四次修订,是我国现行宪法。其中1975年宪法,是文革末期制定的,简称文革宪法,是对文革期间所建立制度的总结。它与现行宪法在政治权力方面的差别在于,

1)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相同部分)。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以工农兵代表为主体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现行宪法删除)。评:取消了老百姓作为人大代表的参政权。

2) 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第八十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第一百零五条)。文革宪法则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三条);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同时又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二十二条)。评:从民主集中制转换为独裁制,取消了民众施政权。

3) 文革宪法第二十五条,检察和审理案件,都必须实行群众路线。对于重大的反革命刑事案件,要发动群众讨论和批判(现行宪法删除)。评:取消了老百姓参与司法活动。

4) 文革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有大鸣、大放、在辩论、大字报的权力(现行宪法删除)。

5) 第二十七条 公民对于任何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书面控告或者口头控告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刁难、阻碍和打击报复(现行宪法删除)。

6) 第十四条 国家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镇压一切叛国的和反革命的活动,惩办一切卖国贼和反革命分子(现行宪法删除)。

7) 第十一条 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反对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级干部都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国家机关都必须实行精简的原则。它的领导机构,都必须实行老、中、青三结合(现行宪法删除)。

8) 文革宪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公民有罢工的自由(现行宪法删除),有信仰宗教的自由(相同部分)和不信仰宗教、宣传无神论的自由(现行宪法删除)。

总的来看,文革宪法通过具体规定,让公民参与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监督官员的权力,文革后,这些规定与相应的参政议政权力都被取消。例如,文革宪法第三条要求各级人大代表以工农兵为主体,文革期间召开的四届人大,工农兵代表占一半以上。现行宪法就删除了该规定,不提工农兵代表为主体。现在人大代表基本都是官员,工农兵代表几乎消失了。文革宪法规定实行民主集中制,现行宪法实行的是首长负责制,实际等于是首长独裁制,是与民主背道而驰的。

随着毛泽东主席的逝世,老干部集团重新控制中国政局,很快通过1978年和1982年两次修宪,将文革宪法中大众民主方面的内容全部除去,文革所建立的制度,如人民公社,也被彻底取消。其根源是文革在文化方面的革命并没有完成,大部分上层精英与下层民众并不质疑,少数精英的统治权,这是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国历史上长期实行的是士大夫与君主合作执政,虽在满清和蒙古统治时期有所变化,在满清推翻以后,变成上层精英执政。相反,美国宪法的文化基础是一直存在的,美国精英从没有改变美国宪法的内在制度,资本寡头民主制度,这是美国宪法一直得到执行的根本原因。美国制度高明的地方,是资本寡头躲在执政精英的背后,操纵国家政治。不仅迷惑了美国老百姓,而且忽悠很多国家的精英,甚至以为美国的强大是自由民主与平等的结果,从而放弃组织本国人民反抗西方殖民者。没有组织,一盘散沙的国家,对美国就没有多少任何反抗能力了。美国历史上能够消灭美洲印第安土著,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印第安人还处在原始的部落社会,没有统一的国家,部落之间还相互征战,不能团结起来对付西方殖民者。

1787年发布的美国宪法,相对其母国英国的宪法,是有很多进步的方面的。从字面来看,建立了一个联邦制共和政府,规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总统,权力产生来自人民,从根本上否定了欧洲现有的封建制度。但是,本文指出,美国的联邦政府权力很小,名不副实,是美国各邦合作对外侵略扩张的权宜之计,直到南北战争以后,才逐渐成为初步的联邦制国家。而且美国宪法实际承认的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占成人比例很低,大部分美国老百姓都没有选举权;直到1960年代末才普及了选举权,但实际是让美国资本寡头掌控各级政府权力。美国宪法还承认了奴隶制度合法,而英国宪法历史上从未承认这一点,这是历史的倒退。

例如,中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05年中国人均排放量不到美国四分之一。而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承诺2020年美国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但事后并没有得到美国国会批准,成了一纸空文。问题是,在这样的承诺下,中国人均允许排放的温室气体不到美国五分之一,等于承认歧视性的排放分配。当时发达国家划定了8000亿吨的全世界碳排放总量限制,然后自己要先划走44%,剩下56%留给占全世界人口比例83%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等于人均排放量是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3.83倍。在会议上,西化精英们曾经提出一个中国人均排放等于西方80%的要求,根本就不敢提与美国平起平坐,拥有相等的人均排放量,仍然遭到美国和西方反对,西化精英们也不敢反抗,仍然自愿作出承诺,默认就该被西方大幅度歧视,连让美国和西方减少一点歧视的勇气也没有。

到了2015年巴黎会议,情况并无很大变化,中国承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直到2016年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批准加入巴黎协定,承诺到2025年,美国碳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26%到28%。但还没等到国会批准,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宣布作废了。即使两国都批准,美国人均排放量仍然将是中国的5倍以上,仍然是一个高度不平等的协议,一个高度歧视中国人权的协议。

200多年前,美国精英还承认一个黑人等于0.6个白人,现在只承认一个中国人不到0.2个白人了。而且二氧化碳排放权是事关生存的权力,人体细胞必须每时每刻都要氧化食物,排放二氧化碳才能生存。如果未来有一天,人口增加和环境恶化到二氧化碳排放要求降低到人均美国人也只能排放5倍基本生存要求或更低时,此时分配给每个中国人的排放量都不够存活的了。 从现实来讲,则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因为经济发展必然消耗大量燃料,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西化派为什么不去揭露批评美国精英对我们中国人的歧视?而是将美国精英打扮成民主自由平等的化身?是满足于做不到半个美国黑人奴隶的人?还是因为它比美国白人眼中不是人,后来被几乎消灭殆尽的印第安人的地位还是高一点,美国精英赏给了生存权,不会象印第安人那样被灭种了?让中国老百姓老老实实按照美国精英要求去做,还是别有所图?

THE END
0.每章前的问题与讨论(国家的常识)书评百度百科上说,“欧洲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东南以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和黑海与亚洲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极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分界线为:直布罗陀海峡)”,这应该属于我们通常语境下的欧洲,属于地理划分,但有时也在政治或文化意义上使用欧洲一词,特指西方海洋文明、欧盟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54=449;1
1.世界语言(精选5篇)最初,印欧语系因主要分布于印度和欧洲一带而得名,后来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印欧语系逐步扩展到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及亚洲等很多地区。因而印欧语系又被划分为三大语族,即斯拉夫语族、盎格鲁―萨克逊语族和新拉丁语族(或称罗曼语族)。意大利语作为意大利本国的官方语言,所属于印欧语系里的新拉丁语族,共有5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667>90qyon
2.我国价值教育研究4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摘要:我国价值教育研究自上世纪末兴起以来至今,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规模与历史,有待回顾总结。文章以可视化知识图谱为主要方法,辅以文本分析,对近40年来我国价值教育研究的前沿演变、历史脉络和热点主题等做了整体性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价值教育研究主要经历了刺激涌现期、快速发展期和沉淀深化期三大阶段;价值教育基本理论jvzquC41gri/u€z0gf{/ew4kphu03:75157167mvo
3.小谈稻草人的历史、演变稻草人的确切历史目前没有定文,但可以知道的是,早在3000年前,尼罗河沿岸的埃及人开始使用网和杆的搭配,来驱逐和捕捉鸟,不仅保护麦田,而且还能加餐。随后,希腊、罗马、日本都有自己的稻草人代表。罗马的军队给欧洲带去了农田的守卫者,欧洲移民将其带去北美洲;美国的西进运动极大普及了稻草人。稻草人替换人在农jvzquC41o0jpwkfp0eun1wtvg1>67=95;;70
4.《世界人文地图趣史》((英)AnneRooney(安妮·鲁尼)著)【简介从地图的演变循迹历史,窥视与展望人类文明进程,是青少年和人文科学爱好者阅读的全新视角和途径。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安妮·鲁尼(AnneRooney),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中世纪文学博士,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皇家文学基金研究员,英国作家协会会员。其作品《明日科技:人工智能》曾于2004年入围世界科普图书奖——安万特奖。 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728950qyon
5.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2024横向发展指人类历史从原始的、相对孤立与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过程。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原因结果概念导入新航路: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路,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未知世界各地的航路,jvzquC41yy}/|}m0eun1|thv1::;>96:24ivvq
6.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6卷,大不列颠和俄国的崛起:1688北美洲五大湖区最早的一批地图,1688年在学会展出。1725年,学会把一批气压表和湿度表送给海外的通信员,以促进气象学发展。早在1714年,学会就讨论过土耳其以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而沃特利·蒙塔古夫人则在1718年才创立她那种通用的范例,大大降低天花病的死亡率。然而,学会会员完成这种各不相同的研究,他们的成就大多jvzquC41o0€icwl{wg4dqv4tgcjcqxp134>9697815
7.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20242.17世纪:荷兰(“海上马车夫”)、英国、法国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3.18世纪下半期,英国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大帝国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2023年山东卷)下图为某一时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图。这一时期( )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B.大西洋jvzquC41yy}/|}m0eun1|thv1;25A52234ivvq
8.大西洋史研究的新视野大西洋史,主要指15世纪后,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个大陆及其附属岛屿之间人口、军事、知识、宗教、社会、经济、政治和法律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历史。作为分析术语,大西洋史有助于历史学家把大西洋世界视为一个整体,并考察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大西洋史学,兴起于二战后的欧美史学界。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大jvzquC41yy}/e|xp0et0utl|1d}ze87245721}7245722:d78;:23@3ujvsm
9.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总结③17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矛盾逐渐趋尖锐.1756—1763年之间英国发动对法国的七年战争,夺取法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和西班牙向西属美洲贩卖奴隶的专卖权.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签订《巴黎和约》,英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并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帝国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icuzkunujk5d3><6;9?/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