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大帆船——丝银贸易

1.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定义

由西班牙垄断,以对华贸易为基础,以菲律宾为中转站,从16世纪下半叶绵延至19世纪初的银丝对流贸易。

2.贸易过程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动中的一环,在整个贸易过程中,西班牙人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和其他中国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然后一部分商船在此将中国商品就地出售,再装上美洲的白银回到马尼拉,以再次购买中国商品,另一部分商船则将中国商品和美洲盛产的经济作物运回西班牙本土,在那里购得美洲殖民地需要的各种物资后再返回美洲。因为以马尼拉作为中转站,且以西班牙式的大帆船作为运输工具,从事这一贸易的船只遂得名“马尼拉大帆船”。

在此过程中,经马尼拉到阿卡普尔科的往返路线即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所运行的路线,由于其实际上的源头来自中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延续,有些学者也将其称为“太平洋丝绸之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二)贸易繁荣的原因

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2.西班牙在美洲大肆掠夺白银。3.中国农耕经济繁荣、丝织业发达、国力强盛。4.晚明银荒的出现;金银比率低于国外市场。5.明后期海外政策调整。6.中国与美洲市场的互补。7.中国商人的积极参与。

(三)贸易的影响

1.对明清的历史影响

(1)大帆船贸易,银丝对流,白银大量流入促进赋役制度改革,加速货币白银化。

(2)刺激了东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海外市场的刺激下,沿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引进高产作物,耕地面积扩大,刺激人口增长;改善民生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4)社会观念发生变化,传统本末观念发生动摇,社会拜金逐利、奢侈盛行。

(5)传教士来华,西学东渐(西方科技、基督教文化)。

2.对欧洲的影响

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经济转型。

3.对美洲的影响

美洲财富被大肆掠夺。

(四)贸易主要特点

1.西班牙垄断贸易。

2.白银交换商品。

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跨国长途贸易)。

4.与传统的印度洋贸易,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态势。

(五)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衰落的主要原因

1.英国确立海上霸权。

2.自由贸易潮流的冲击。

3.工业革命的推动。

二、知识巩固

1.“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是西班牙人开展的跨越太平洋的丝一银对流之路 ,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但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种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最终绵延250年遂告终结。其衰落是由于( )。

A.“价格革命”的影响 B.自由贸易的冲击

C.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D.世界市场的形成

2.有学者指出,面对新航路开辟后形成的第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市场,中国并非完全是被动卷入的,而是通过产业比较优势成为了这个全球经济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证明其观点的史实是( )。

A.白银货币化 B.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C.郑和下西洋 D.美洲物种传入中国

3.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称太平洋贸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在征服美洲之后,热衷与葡萄牙争夺香料资源,但其如想在东方立足,必须找到一条可以绕过被葡萄牙占领的非洲和印度,由西往东穿越太平洋,返回西班牙的航线。1565年,西班牙人率领舰队入侵菲律宾,在此建立殖民点。与此同时,明朝政府于隆庆元年(1567年)部分开放海禁,中菲海上贸易更加繁荣。1573年大帆船贸易首航。

——据商薇《试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等

材料二 2011年,在广东汕头进行了古沉船“南澳Ⅰ号”的水下考古发掘。在现场,权威专家指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早期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主要的商品是漳州窑生产的瓷器。”在初步发掘中,出水的文物包括:以福建漳州窑为主的瓷器,及一些景德镇和广东潮州窑的瓷器,其中有瓷器画有体现中国文化的双鲤鱼图案;还有大量铜钱,这样的物件在之前的中国古代沉船考古中曾多次发现,甚至在非洲、印度洋两岸都曾发现过中国古代的货币。

——摘编自孙欣欣《古沉船或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基本线路,并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得以建立的条件。

(2)材料二中,参与考古发掘的团队并未确证该沉船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关,请根据发掘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并为后续研究该学术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西班牙人主导的具有垄断色彩的贸易。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自由贸易的盛行,这种具有垄断色彩的贸易势必走向衰落,故B项正确。“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欧洲物价上升、货币贬值,排除A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两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D两项。故本题选B项。

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丝绸、瓷器、棉布等产品需求量大,中国凭借这一“产业比较优势”,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B项正确;白银货币化是结果,不能说“白银货币化,说明了我国是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逻辑不通,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D项对中国国内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不能证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优势,排除D项。故选B项。

3.【参考答案】

(1)线路:中国—菲律宾—墨西哥—西班牙(说明:笼统答亚洲-美洲-欧洲得1分;顺序错乱不得分)

条件:西班牙征服了拉丁美洲(墨西哥);西班牙征服了菲律宾;中国部分开放海禁;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强大的武力;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任答两点即可)

(2)理由:出水的瓷器尽管有很多产自漳州窑,但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它们是运往菲律宾的(或参与了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很多瓷器来自景德镇和潮州,它们不符合早期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内容;出水的铜钱在之前的中国沉船考古中多次发现,并非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独有的物品;古代货币在非洲、印度洋都有发现,但并未明确是否来自该船或与出水的是否同款钱币。(任答两点即可)

建议:继续对该沉船进行深度发掘;对“南澳Ⅰ号”进行跨学科研究(文献史料、地理学),判断其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之间的确切联系;对比研究其他已知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关的沉船,分析“南澳Ⅰ号”与他们的异同。

THE END
0.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20届年会暨“全球史视野下拉丁美洲与世界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会长、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作题为“16世纪50年代初‘巴利亚多利德辩论’及其影响”的主旨报告。他从观念史的视角考察这场辩论在欧洲人认知美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及其产生的影响,深刻揭示了欧洲人的早期美洲观之中所蕴含的中心主义本质。他认为,这场辩论是研究西班牙王室对美洲征服与殖民化进jvzq<84kyj4du|s0ep5yjƒ}1zje{zhinfs{u‚oj1|mmfvu{ln`f}44247248y424724:5a75>1;:;0ujznn
1.王晴佳:重建“宏大叙事”——历史学年终盘点他的写作意图是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意义。在原先的相关著作中,哥伦布、达伽马等欧洲航海家,被塑造为孤胆英雄,以一己之力改造历史。但克劳斯比指出,欧洲殖民者之所以能“轻易”征服美洲,并不完全靠的是科技的先进。他在该书的第二章便指出,欧洲人抵达美洲的一个世纪内,美洲印第安人的人口jvzquC41gunju}tt{0zkp~3gfw4dp8nphq526@>169=20qyo
2.西班牙何以崛起为世界强国西班牙的腓力新浪财经16世纪的西班牙人对此了然于心,他们将抵达美洲边疆的冒险家们称作“征服者”,就是在表示这些冒险活动也属于帝国事业。权力的概念被广泛使用,随之流传的还有“西班牙征服美洲”这样的术语。“民族主义”视角下的解读将西班牙的扩张简单地视作国家实力的体现。然而,研究帝国史的历史学家们近来开始质疑这一点,并且更倾向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6/345eql2koz€yj~p438=36?3ujvsm
3.美国历史(豆瓣)第一章谁先踏上美洲大陆?(公元前50000年~公元16世纪) 土著人的美洲史及与欧洲人的最早接触 第二章哥伦布时代(1451~1507)/哥伦布的故事 第三章西班牙人建立新西班牙(15~17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 第四章英格兰的使命(1497~1608)/英格兰殖民东海岸 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32744961
4.征服美洲(豆瓣)本书首次以文化交流、冲突为中心视角对西班牙征服美洲这一历史事件进行阐释,以探险家、征服者、不同时期传教士共四类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研究了新旧世界这一历史性相遇的不同进程中“我”与“他人”的关系模式。作者令人信服地指出,西方基督教的传播、罗格斯中心主义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导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46;3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