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西亚/古埃及/古印度:
1.政治:①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利益,保护私有财产;②古埃及法老处于统治地位;③古印度实施种姓制度,等级森严,影响深远;④波斯帝国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经济:农业经济占据主导。
3.思想文化:①印度佛教诞生;②古代文字形成,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
(二)古希腊
1.政治:①城邦政治,公民直接参政,雅典民主政治繁荣;②奴隶制发达。
2.经济:①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比较繁荣;②农业占有重要地位。
3.思想文化:①形成早期人文主义思想;②古希腊文化艺术繁荣。
4.扩张:亚历山大东征,开启希腊化时代,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三)古罗马
1.政治:①政治演进:王政时代到共和国时代再到帝国时代;②罗马法的发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帝国的扩张);③476,西罗马灭亡,进入中世纪。
2.经济:①农业经济主导,商品经济比较繁荣;②罗马帝国后期,孕育社会转型因素(大土地所有制到西欧封建庄园经济)。
3.思想:基督教诞生,逐渐合法化(4世纪)。
二、中古世界(500-1500)
(一)西欧中世纪早期封建社会
1.政治:①封君封臣制度,王权衰落,封建割据;②王权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相互利用、相互依存),逐渐形成教权高于王权局面。
③中世纪后期,王权加强
2.经济:庄园农奴制经济盛行,自给自足。
3.思想:①基督教控制精神世界;②骑士文学,市民文学(中世纪晚期,市民阶层)。
(二)西欧中世纪后期社会变化
1.政治:①王权加强,推动民族国家形成;②国王与城市或市民联合加强王权。
2.经济:①商品经济发展;②14世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社会:①城市兴起,城市自治运动发展;②市民阶层壮大,逐渐孕育出早期资产阶级。
4.思想文化:大学兴起,推动思想解放和人文主义的兴起。
(三)拜占庭
1.政治:①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进入全盛;②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法体系完成;③东罗马受到阿拉伯、奥斯曼的冲击,1453灭亡。
2.经济:工商业贸易繁荣,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
3.思想文化:①东正教信仰;②影响俄罗斯文化形成。
(四)中古西亚:阿拉伯与奥斯曼
1.政治:①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②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经济:工商业贸易繁荣,东西方商路中转站。
3.思想文化:①百年翻译运动保留了大量文化典籍;②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
(五)中古南亚和东亚
1.南亚:南亚印度教逐渐成为主要宗教,伊斯兰教扩张到印度(德里苏丹国)。
2.东亚:①受中华文明影响较深;②日本从中央集权到幕府统治,德川(江户)幕府实施锁国政策。
(六)古代非洲和美洲
①诞生了一些文明,经济有所发展;②美洲文明相对独立。
三、近代世界(1500-1900)
(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5-18世纪)
1.政治:①世俗王权强化,民族国家逐渐形成;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代议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③殖民扩张与竞争。
2.经济: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②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世界走向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③欧洲爆发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推动社会转型;④三角贸易;⑤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3.思想:①文艺复兴,主张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促进思想解放;②宗教改革,反对罗马教廷,人文主义精神进一步传播;③科学革命,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④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反对专制王权。
A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
1.政治:①资产阶级兴起;②王权强化,推动民族国家形成;③殖民争霸战争频繁,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殖民霸主。
2.经济: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②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欧洲开始资本原始积累;③世界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出现;④欧洲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⑤重商主义。
3.思想: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传播发展;②自然科学兴起,科学与神学斗争激烈。
B启蒙运动时期(17-18世纪)
1.政治:①资产阶级逐渐壮大;②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代议制开始确立(英美);③英国逐渐确立殖民霸主地位。
2.经济:①随着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重商主义。
3.思想:①启蒙运动宣扬理性主义,促进思想解放;②资产阶级提出资本主义制度设想,推动资产阶级革命。
(二)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政治:①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②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③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9世纪初)与亚洲革命风暴的爆发;④工人运动的发展;⑤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2.经济:①工业革命,机器生产,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②工厂制度建立,二工后垄断组织出现;③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世界市场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⑤城市化与贫富分化。
3.思想:①法国大革命思想(启蒙思想)在欧洲大陆的传播(拿破仑战争),启蒙思想影响亚非拉;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③自由主义;④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先后兴起。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政治:①资产阶级革命与代议制进一步发展;②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③工人阶级形成;④民族主义兴起,民族解放斗争兴起(拉美独立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2.经济: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工厂制度产生;②欧美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③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④殖民扩张加剧,商品输出成为经济侵略主要方式;⑤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
3.思想:①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②浪漫主义思潮;③启蒙思想向世界传播。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政治: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②垄断组织产生;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④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⑤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⑥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加剧,英德矛盾最为突出;⑦民族主义发展,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发展(拉美继续革命,亚洲觉醒,非洲抗争)。
2.经济:①生产社会化,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②电气时代;③资本输出成为经济侵略主要方式;④欧美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⑤城市化进程加速。
3.思想:①现实主义思潮;②列宁主义开始形成。
四、现代世界(1900-)
(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00-1945)
1.政治: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亚洲的觉醒;③一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凡华体系),国际联盟确立全体一致原则;④十月革命与苏俄成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⑤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⑥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英法实施绥靖政策;⑦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经济:①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战策、新策、工业化、农业集体化);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③罗斯福新政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思想文化: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斗争);②民族自决原则的运用;③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
A一战时期:1.政治: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英德矛盾突出;②政府干预经济、调动资源的职能加强;③欧洲的中心地位开始受到挑战,美国霸权野心开始显露;④战争引发政治经济危机,导致革命运动,十月革命开辟历史新纪元;⑤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日益觉醒。
2.经济:①欧洲经济实力开始衰落;②美国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得到快速发展;③列强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
3.思想:①战争推动科技发展;②社会主义变为现实,鼓舞了殖民地斗争;③极端民族主义思潮。
B战争之间(1919-1939):1.政治:①西方政治文明受到质疑挑战;②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西方对苏俄敌视包围;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系了相对和平,但也埋下了祸端;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⑤法西斯势力扩张,英法实施绥靖政策。
2.经济:①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短暂繁荣;②经济大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③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
3.思想:①和平主义思潮与反战和平运动高涨;②西方出现精神危机,现代主义思潮发展;③极端民族主义与复仇主义在战败国蔓延;④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外传播,鼓舞了殖民地斗争。
C二战时期:1.政治:①法西斯扩张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②中国战场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③欧洲衰落,美苏崛起。
2.经济:①欧洲各国经济严重削弱;②美国通过战争成为世界经济霸主;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断。
3.思想:①战争推动科技发展;②民主、人权与和平思想发展;③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觉醒。
(二)美苏冷战时期(战后-1991)
1.政治:①欧洲衰落,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发展;②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体系的崩溃;③第三世界的崛起;④多极化力量的成长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⑤联合国成立,确立大国一致原则。
2.经济:①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50-70年代经济高增长;②70年代出现滞胀危机,80年代推行新自由主义,减少干预;③福利国家建设;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产业比重上升;⑤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代后瓦解;⑥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1947-51),60年代欧洲走向联合与日本经济崛起;⑦苏联战后改革未突破斯大林模式。
3.思想:从凯恩斯主义到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4.社会: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反战运动的发展。
A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时期(四五十年代)
1.政治:①雅尔塔体系形成,美苏两分天下,逐渐形成冷战局势和两极格局;②社会主义阵营发展壮大;③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蓬勃发展,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2.经济:①美国成为经济霸主;②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③马歇尔计划推动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实施,资本主义世界进入黄金时代;⑤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经济改革的展开,但均未突破斯大林模式;⑥第三次科技革命。
3.思想:和平思想与反战和平运动发展。
B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时期(60-80年代)
1.政治:①第三世界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②多极化趋势出现;③两大阵营内部控制与反控制斗争激烈,两大阵营走向解体;④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发展中国家诉求。
2.经济:①西欧联合、日本崛起,资本主义经济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②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滞胀;③新自由主义兴起,资本主义国家减少经济干预;④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改革,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
3.思想:和平思想与反战和平运动发展。
(三)冷战结束后(1991-)
1.政治:①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发展;②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③和平发展成为时代潮流;④发展中国家积极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⑤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逐渐增大。
2.经济:①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经济出现;③世界贸易组织诞生,推动世界经济运行的规范化。3.思想: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