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年第期目录哲学研究教育研究哲学动态

‍热点聚焦·大历史观与历史主动

从唯物史观看中国道路的百年历程

丰子义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4期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世界历史、亚细亚现象和中国道路

何中华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原题《世界历史·亚细亚现象·中国道路——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角度看》,摘自《文史哲》2022年1期

历史规律·历史大势·历史主动

解丽霞 李斌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历史规律·历史大势·历史主动——以唯物史观与大历史观为根本视域》,摘自《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21年4期

大历史观视域下对虚无主义抗战史观的三重批判

吴争春 靳芳菲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湖湘论坛》2021年6期

“以史为鉴”:历史政治学之功能

杨光斌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摘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5期

特别推荐

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

孙正聿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摘自《哲学研究》2022年1期

前沿

哲学动物学的规律论证

颜青山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原题《世界为什么有规律——哲学人类学与哲学动物学的论证》,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1年4期

规定问题研究的当代进展

王天恩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哲学系,摘自《社会科学家》2021年12期

学人与学林

《利维坦与空气泵》和爱丁堡学派

曾点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原题《重拾现代性:与史蒂文·夏平再谈〈利维坦与空气泵〉》,摘自《自然辩证法通讯》2022年3期

重建时代的“社会学人”:形成过程与学术回应

赵超越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原题《重建时代的“社会学人”:形成过程与学术回应初探》,摘自《上海大学学报》2022年1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 (栏目主持:李潇潇)

展现马克思哲学当代价值

杨耕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原题《走进马克思哲学深处与展现马克思哲学当代价值》,摘自《江海学刊》2022年1期

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发展逻辑

范迎春 卜祥记 作者单位: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双重起源论”视域中的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发展逻辑》,摘自《南昌大学学报》2021年6期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内涵、问题与路径

翁贺凯 作者单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摘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6期

历史变局中的文化自觉及中华文化的世界精神

李宗勋 陈放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山东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马克思主义哲学》2021年4期

在文明互鉴中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黄海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摘自《北京大学学报》2021年6期

论道德治理的目标

王乐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摘自《伦理学研究》二〇二二年一期

网络空间中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

张波 范阳鹤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网络空间下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力研究》,摘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21年5期

哲学·宗教学 (栏目主持:莫斌)

论贺麟对中国哲学的创新性研究

陈霞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题《“中西哲学比较参证、融会贯通”——论贺麟对中国哲学的创新性研究》,摘自《哲学动态》2022年1期

论贺麟对朱子太极思想的创造性阐释

翟奎凤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摘自《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1期

莎拉·海因娜玛著 萧俊明译 作者单位: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译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原题《自我——一种现象学解说:时间性、有限性和主体间性》,摘自《第欧根尼》2021年2期

中国传统艺术关于“瞬间性”的思考

朱良志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暨哲学系,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1期

斯蒂格勒“ 实时”概念的逻辑前提与本体论后果

徐志宏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摘自《社会科学》2022年1期

“通”“达”辨

张江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与阐释学研究中心,摘自《哲学研究》2021年11期

何种居所,谁在居住

朱刚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原题《何种居所,谁在居住?——与海德格尔和列维纳斯一道思考》,摘自《中山大学学报》2021年6期

文学·语言学 (栏目主持:李琳)

发展新时代的文学批评学

阎晶明 吴义勤 施战军 作者单位:中国作家协会,原题《期待内部的、立体的批评》《文学批评如何才能成为“利器”?》《历史意识与文艺批评的诸种意识》,摘自《文艺研究》2022年2期

诵读与叙事体验

傅修延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摘自《叙事研究》第3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1年7月

“隐性进程”与双重叙事动力

申丹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自《外国文学》2022年1期

从风骨到神韵:再探中国诗学之本

肖鹰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摘自《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12期、2022年1期

兴与激情

彭锋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摘自《中国文学批评》二○二二年一期

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研究的意义

李健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文学院,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22年1期

汉藏语类型比较方法论

戴庆厦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摘自《汉语学报》2022年1期

再议语言信息结构研究

陆俭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摘自《当代修辞学》2022年2期

历史学 (栏目主持:晁天义 周学军)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思考

吴英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摘自《江海学刊》2022年1期

欧美史学的引入与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

李剑鸣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原题《欧美史学的引入与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一个当代学术史的考察》,摘自《清华大学学报》2022年1期

论所谓昭穆制

朱凤瀚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摘自《中国社会科学》二○二二年一期

科举制度下的权力与文化

杨国强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原题《士人政治:科举制度下的权力与文化》,摘自《学术月刊》2021年11期

日本对清末东北大鼠疫的观察与应对措施

石嘉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摘自《重庆大学学报》2022年1期

疾病史视角下的云南与世界体系

李玉尚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原题《疾病史视角下的云南与世界体系——以现代鼠疫防治制度在云南的确立为例》,摘自《暨南学报》2022年1期

非洲外交官在美受歧视事件与肯尼迪政府的应对

非洲史研究的数字转向及其启示

刘少楠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1期

经济学 (栏目主持:梁华)

《决议》的十个“明确”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拓新

顾海良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经济学动态》2021年12期

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测算及结构分析

蔡跃洲 牛新星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11期

数据商品及其二因素、劳动二重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白永秀 宋丽婷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自《经济纵横》2022年2期

工业智能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趋势

王辉 王林辉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摘自《上海商学院学报》2022年1期

互联网使用对灵活就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

戚聿东 丁述磊 刘翠花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原题《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使用对灵活就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22年1期

信息差异与市场选择效果

丁志国 张宇晴 赵晶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题《上市公司内部人真的具有择时能力吗——由实证检验到理论猜想》,摘自《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2期

竞争政策强化、产业政策转型与市场效率

叶光亮 程龙 张晖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原题《竞争政策强化及产业政策转型影响市场效率的机理研究——兼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摘自《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1期

文献还原亚当·斯密的“市场”真意

洪朝辉 作者单位:福特汉姆大学,摘自《南国学术》2022年1期

财政工具的能源扶贫效果

李军林 张黎阳 董亮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系,原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财政工具的能源扶贫效果研究——基于多维贫困的视角》,摘自《学术研究》2022年2期

政府财政投入模式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朱恒鹏 岳阳 续继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摘自《经济研究》2021年12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 (栏目主持:李潇潇)

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议题和基本路径

王浦劬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原题《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取向、核心议题和基本路径》,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1期

公共产权视角下政府资产治理研究

李建发 包璐璐 张国清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原题《公共产权视角下政府资产治理问题研究》,摘自《厦门大学学报》2022年1期

专业与公共:审计话语研究的基本维度与方法建构

张薇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自《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2期

现代转型中的礼法新说与治体论传统

任锋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摘自《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1期

实验室实验在政治学研究中的效度与潜力

胡悦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原题《实验室实验:政治科学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摘自《国外理论动态》2021年6期

国际关系 (栏目主持:张萍)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方法探析

李滨 陈子烨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方法——兼评历史唯物主义与西方现实主义理论的方法差异》,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年12期

东方外交史学科体系建设问题的再探讨

陈奉林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摘自《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1期

“逆全球化”概念辨析

江时学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原题《“逆全球化”概念辨析——兼论全球化的动力与阻力》,摘自《国际关系研究》2021年6期

当代国际体系的渐变和嬗变

杨洁勉 作者单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原题《当代国际体系的渐变和嬗变——基于两个三十年的比较与思考》,摘自《国际展望》2022年2期

法学 (栏目主持:刘鹏)

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

张文显 作者单位:中国法学会,摘自《中国法学》2022年1期

法律常识的意义

姚建宗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法学院,原题《法律常识的意义阐释》,摘自《当代法学》二○二二年一期

民法典时代农民户有所居的实现路径

耿卓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土地法制研究院,原题《集体建设用地向宅基地的地性转换》,摘自《法学研究》2022年1期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治理结构

宋天骐 房绍坤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法学院,原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重构及立法建议》,摘自《中州学刊》2022年2期

中国司法如何促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蔡从燕 王一斐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法学院 厦门大学法学院,原题《大国崛起中的跨国司法对话——中国司法如何促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摘自《国际法研究》2022年1期

法治化营商环境之司法方案

胡晓霞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摘自《中国应用法学》2021年6期

失信惩戒的规范进路

谭冰霖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题《处罚法定视野下失信惩戒的规范进路》,摘自《法学》二○二二年一期

自诉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

赵恒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摘自《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2期

社会学·教育学 (栏目主持:李凌静)

从共生到共识:费孝通晚年的“补课”

李荣山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原题《从共生到共识:费孝通晚年的“补课”——兼论文化自觉的文明比较维度》,摘自《学海》2022年1期

本体观人:重温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朱晓阳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摘自《新视野》2022年1期

从政治技艺到一般社会学:涂尔干的政治社会学遗产

李英飞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系,原题《从政治技艺到一般社会学 重新考察涂尔干的政治社会学遗产》,摘自《社会》2022年1期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社会基础

田毅鹏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摘自《山东大学学报》2022年1期

国家发展战略视角下的“三农”问题

郭晗潇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原题《国家发展战略视角下的“三农”问题——以〈人民日报〉涉农社论为文本的分析》,摘自《学习与探索》2022年1期

新型消费与数字化生活:消费革命的视角

林晓珊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22年1期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与中国教育学的知识供给

李政涛 周颖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摘自《教育研究》2022年2期

教育评价改革的算法追问

杨欣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摘自《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1期

论点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数字劳动的三重意涵 王永章

“异化劳动”是对资本的辩证否定 杨煌辉

理解活动的展开需要自觉的文本对象意识 桑明旭

哲学·宗教学

现代生物学中的“个体”观念 张冀峰

“相对同一性”论争探析 杨四平等

人工智能体的道德主体地位 张今杰

胡塞尔眼中的“休谟问题” 李云飞

文学·语言学

图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互文之维 詹小美等

美国文化基石中的中国理念 阿尔弗雷德·霍农著 郑春光等译

纯文学观念与现当代散文的体类概念系统 黄开发

21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研究特征论 方舟

普通话能力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康慧琳

汉字职用演变史的完整系统建构 何余华

历史学

先秦文献中禹的四种形象 许兆昌等

清前期河政体制演变研究 田一平

现代“公债”概念的生成及其在晚清民初的流播 刘杰

中世纪英格兰乡村的节日庆祝及其功能 王超华

经济学

后扶贫时代提高自生能力与巩固脱贫成果 张衔等

算法陷阱与规制跨越 朱巧玲等

工业机器人与中国制造业地区发展差距 魏嘉辉等

数字经济有助缓解“服务业成本病” 庞瑞芝等

政治学·公共管理

在风险社会中看真理与意见 张康之

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机理探析 周振超等

新科技革命下西方政党政治发展趋势 高奇琦

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悖论与化解 吴素雄等

国际关系

中美竞合关系:从零和博弈到正和博弈 胡键

世界政治“平靖进程”的技术变迁支撑 黄琪轩

法学

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方法论 李鑫等

有必要对值班律师进行分类管理 宋善铭

社会学·教育学

青年群体赡养行为变迁:2006—2017 袁佳黎等

中国出生性别比转变的人口老龄化后果 张震等

虚拟场域中的颜值消费 张航瑞

教育研究的立场、取向与旨趣 董云川等

教育技术:从异化的预测到可选择的未来 李芒等

编辑:陈宣宇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主题演进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与此同时,社会主义运动具有民族性的特点。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jvzquC41efy{iƒ~l0ejv0niw0et0kwkq1362:87:5;4ivv
1.超越“大分流”的现代化比较研究:时空视角下的历史、方法与理论本文拟从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比较现代化研究视角下中国和欧洲的可比性与不可比性,并给出比较现代化在理论、方法和意义上的思考。我们强调,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纯粹的西方中心主义或东亚中心的思考都会导致现代化的理解与实践的误区,简单的中欧比较违背了宏观历史比较研究的基本原则,在时空视角下建立全jvzquC41kkx/ujxu0qxh0ls1428219<431i55Bf339?228ucig4ivv
2.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复习知识点汇总(8)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表现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表: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事件 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7----1859年)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9世纪初期) 原因 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残酷剥削和掠夺 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的残暴统治和掠夺 人物 章西女王——印度民族英雄 玻利瓦尔— 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lk{okjslknotjr4e37=80qyon
3.初三上册历史必背复习提纲①三角贸易(黑奴贸易):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②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是大的殖民帝国。印度被称为“英王王冠上耀眼的明珠。” ③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玻利瓦尔,被誉为“拉丁美洲解放者”。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印度反英民族起义的民族英雄是章西女王。 =初三文档推荐= 初三上册历史期中知识点 初三上jvzquC41yy}/7:yguv4og}4ujq}0397;83?30qyon
4.年级上册(期末真题汇编,广东专用)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根据材料二,分析《权利法案》的历史意义。(3)结合所学说出1787年美国宪法的地位。你同意材料三中哪位人物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13.(24-25九上·广东云浮罗定七校联考·期末)在历史研究中,总会有很多引起学术界关注的论断或难题,需要我们用谦卑、严谨、批判的态度去学习探讨。材料一【李约瑟之难】从公元jvzquC41yy}/|}m0eun1|thv1;5:;54;34ivvq
5.潜心治学品味历史厚重——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社会历史学院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组评审专家、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美洲史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美国外交史、拉丁美洲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先后承担并主持有国家和教育部重大人文社科课项目6项。曾在《jvzquC41z{€i0oopw0kew7hp14j04;4e:;
6.谭乃彰:十年对外关系研究(三)中美苏三角的历史意义 附录:中国政府援外工作的八项原则(略) 这十年的对外关系,是新中国对外关系最丰富多彩的部分。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研究这十年对外关系,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十年对外关系的国际背景 对外关系,是国际斗争中极为复杂的问题。研究这样的问题,要有科学的方法。59年前,毛泽东在延安写过jvzquC41yy}/y‚zym4dqv4Ctvodnn4ukenbq8722;51;86;646/j}rn
7.黄邦和:拉美史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镇强副教授,就是在上世纪70年代被黄邦和发掘后,几经周折调入当时的武汉师范学院,他从事世界史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同时亦参与拉美史巴西史的研究工作。在网罗人才的基础上,黄邦和与他组建的团队一起细致地进行资料的整理、分类,汇编了《拉丁美洲全国研究书目》,创办和主编了《拉美史研究通讯》jvzquC41pg}t0qzdw0kew7hp1ktgq862:25579750jzn
8.2021汉语言选题汇总从疾病书写及其隐喻的角度对萨拉马戈进行研究,对于理解作者在人性、罪恶、死亡等方面的主旨,具有重要意义。 25.肯·福莱特的灾难书写及其隐喻——以《圣殿春秋》、《无尽世界》为例 肯·福莱特(Ken Follett,1949- ),是当代大师级通俗小说作家、历史小说作家、惊悚小说作家。在福莱特的代表作《圣殿春秋》及其续作《jvzquC41ygtywn3n|lzv0niw0et0kwkq1363:86;344ivv
9.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史研究与出版研讨会暨东方出版中心“看世界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世界史)成员、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沐涛建议,区域国别史出版项目要通过大量出版相关图书产生品牌效应;要加强中国周边国家、拉丁美洲国家、非洲国家的历史选题策划,进一步丰富我们对各国历史的认知,更好地理解各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jvzquC41yy}/ekgt0eun0ls1eqtugwyu17941B7424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