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设立诺贝尔史学奖的话,那么获奖的第一人必定是费尔南·布罗代尔。”
他是年鉴学派创始人之一,被誉为“史学大师”、“史家第一人”,“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史学家”。
我们不是去发现历史的奥秘,而是去说明它。
历史应该是一首能够用多种声部唱出的、听得见的歌曲。
——费尔南·布罗代尔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费尔南·布罗代尔两部最著名的史学巨著《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与《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费尔南·布罗代尔(1902 -1985 )
年鉴学派的贡献或主要特点在于倡导总体史学(histoiretotale。所谓“真正唯一的历史是全部的历史”),这样的历史包括人类社会的各个层次: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宗教的,诸如此类;倡导比较研究;倡导打破学科界限,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用到史学研究之中。凡此种种,在《地中海史》中都得到了完满的体现。
实在难以想象,这部旁征博引,涉及法、英、意、德、西和加泰罗尼亚等多种文字,初版长达1300余页,内容庞杂、卷帙浩繁的巨著,是在监狱中几乎全凭记忆完成初稿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
历史学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其研究深度、广度和成就上明显超过他的精神导师。
布罗代尔最负国际声誉的著作,奠定了他作为年鉴学派旗手和第二代领袖的地位。
为我们开辟了新的视野,·······具有革命的性质。
——吕西安·费弗尔(年鉴学派创始人)
抓住地中海这样一个历史大人物,利用它的庞大题材,它的种种要求,它的反抗、圈套以及冲动,以期创建一种崭新的史学,不同于老师所传授的那种历史,这是个好机会。
——费尔南·布罗代尔
在作者笔下,地中海不再是一个毫无生机的海洋,而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生命的历史人物。它精辟地论述了一个地区(地中海)、一个时代(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历史,在于它所使用的方法。按照作者自己的说法,该书的写法是:把历史事实按照三种具有连续性的记载来写,或者按照三种不同的楼梯台阶,或者说按照三种不同的时间计量单位来写。
这三个部分,也就构成了作者所说的长、中、短三个时段。三个时段构成了历史乐章的多个声部,因为在布罗代尔看来,“历史应该是一首能够用多种声部唱出的、听得见的歌曲”。
“每部分自成整体,单独阐明一个问题”
第一部分《环境的作用》
根据地理观察的框架和脉胳仔细寻找了地中海历史上的局部的、不变的、重复的事物,即“具有规律性的事物”,论述的是同他周围环境的关系史。
第二部分《集体的命运和总的趋势》
可以说一部社会史或群体和集团史。这是一种处在地理环境之上而又有别于它、节奏缓慢的历史。该部分重点考虑的是“这些深海暗流怎样掀动了地中海的生活”。
第三部分《事件、政治和人》
叙述的是个人规模的历史。“这是表面的骚动,是潮汐在其强有力的运动中激起的波涛,是一种短促和动荡的历史。……这是所有历史中最动人心弦、最富有人情、也最危险的历史。……它们……对历史的深层只是蜻蜓点水。”
为了《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这部雄心勃勃的长篇论著,我在1950年就开始了构思,算来距今已经多年了。当时,吕西安·费弗尔正筹备出版一套题为《世界之命运》的通史丛书,是他向我推荐了或毋宁说友好地指定了这个题目。当丛书主编于 1956年去世后,我不得不勉为其难,把他撂下的担子挑了起来。
吕西安·费弗尔本打算亲自撰写《十五至十八世纪西方的思想和信仰》,他的书和我的书本应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和互相呼应;不幸的是,他的书将永远出版不了了。我的书也就永远丧失了伴侣。……撰写《地中海》一书大概花了我25年时间,《物质文明》也将近有20年。真是拖得太久了,实在太久了。
——费尔南·布罗代尔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历时二十年结选撰而成。
书写15至18世纪的资本主义发达史,从特定角度描述了世界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历史。
作为集大成之作,本书不仅展示出布罗代尔的博学广闻和驾驭浩瀚史料的非凡才能,也充分体现了年鉴学派对长时段和经济社会结构两个维度的重视和研究,而它在架构、概念、理论与论证方面所引发的争辩也使其更具长久的魅力。
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从尽可能细致的和不偏不倚的描述着手,我想把握住一些规律和机制,想写一部经济通史(就像一种地理通志一样)或者换别的说法,想提出一种类型学,一个模式或一种语法。
历史学势必要兼并其他人文科学,虽然兼并过程相当缓慢和不无阻力。
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从尽可能细致的和不偏不倚的描述着手,我想把握住一些规律和机制,想写一部经济通史(就像一种地理通志一样)或者换别的说法,想提出一种类型学,一个模式或一种语法。
历史学势必要兼并其他人文科学,虽然兼并过程相当缓慢和不无阻力。
“资本主义并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其基础只能在长时段的日常物质生活中去寻找。”
第一卷 《日常生活的结构:可能与不可能》
探讨并比较15-18世纪这四百年之间,全世界各个地区的人口、食、衣、住、行、能源、器物、技术、货币、城市等等与日常生活最直接相关的事物,从副标题“可能与不可能”,可看出作者讲述了这些基本的物质世界是进一步讨论其他经济问题的基础。
第二卷 《形形色色的交换》
基于上一册物质世界的基础,作者开始讨论比较资本主义发达之前,世界各地区的地区商业、各种层次类型的市场、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
相较于前两卷都是讲述一个长时段中的静态结构,本卷开始讲述一个线形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如何一步步在西方发展起来并影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