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陈**(实名认证)
IP属地:广东
下载本文档
1、 工 业 革 命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矛盾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什么是工业革命?手工劳动机器生产生产方式:手工工场工厂制度生产组织形式:工业革命的概况: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工厂制度代替手工工场。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棉纺织业 机器动力 其他行业 交通运输 英国 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过程: 概念:时间:范围:标志:珍妮机的问世。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前提和条件资产阶级统治在英
2、国确立前提:条件: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贸易获得大量资本圈地运动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原料殖民地遍及世界、市场需求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 资本 劳动力 原料 市场(必要条件) 生产技术 1、前提:2、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市场:技术:劳动力:资金、原料:圈地运动(国内)、殖民贸易和扩张(国外)。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直接原因)。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殖民贸易和掠夺。可能性必要性可 能 性主要成就三、工业革命(二)工业革命的进程: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珍妮机的问世);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交通运输业的革命;18
3、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动力革新,工业革命进入崭新阶段“蒸汽时代” 拉开工业革命的序幕蒸汽轮船、火车的出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三、工业革命(三)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瓦特推动机器的发明和推广,进入新阶段富尔顿(美)史蒂芬孙蒸汽轮船蒸汽机车推动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到来特点:从英国一国到多国;蒸汽机为动力;主要在轻工业(棉纺织业)部门;发明者主要为技工,科学理论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工厂制。改良蒸汽机作用:突破对人力、畜力和自然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796年 1830年煤产量1700年 1840
4、年1740年 1850年生铁产量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棉布产量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400吨。生产力极大提高材料216世纪纺织业手工工场工业革命后的纺织工厂生产组织形式:工场 工厂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材料3农业工业农业工业 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
5、一个,1851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材料4生活方式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上班途中的童工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社会关系(阶级关系)之变三、工业革命(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性质:
6、既是技术革命,又是社会革命。2、作用(积极):生产力:社会关系: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世界格局: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兴起;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生活方式:开始城市化进程;思想观念:自由主义盛行、马克思主义诞生。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比重渐增。欧美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其统治,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材料5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三、工业革命(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性质:既是一次技术革命,又是一次社会革命。2、作用(积极):3、后果(消极):加快了殖民扩展和争夺的
7、步伐(频繁发动侵略战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法国美国德意志俄国日本奥地利工业革命地域范围的扩展 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意志、法国、美国等国,开启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19世纪四十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9世纪六十年代,俄国、奥地利、日本、也开始了工业革命。进程(发明、影响)棉纺织业:飞梭(约翰凯伊)提高织布速度,棉纱供不应求,棉纺织领域出现技术革新连锁反应手摇纺纱机(珍妮机、哈格里夫斯)水力纺纱机(阿克莱特)大大提高纺纱功效水力织布机等纺织机械 棉纺织各个生产部门实现
8、机械化冶金业/采矿业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大大提高了炼铁和采煤技术动力领域 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1785年开始在工厂使用影响:消耗煤和水产生动力,可以被普遍应用,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对工厂局限被打破,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被称为工业城市之母交通运输业火车机车(史蒂芬孙)19世纪中期英国、欧陆、北美掀起兴修铁路的热潮,迎来“铁路时代”汽轮(富尔顿、美)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机器制造业 19世纪中期诞生 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4、特点从英国一国到多国蒸汽机为动力,煤炭成为主要能源,改良蒸汽机普遍应
9、用为标志性成就主要在轻工业(棉纺织业)部门发明者主要为技工,发明来源于手工业者的实践经验工厂制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中小企业占多数5、影响: 性质:既是技术革命,又是社会革命积极作用: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A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兴起B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C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D思想观念:自由主义盛行、马克思主义诞生E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比重渐增世界格局:欧美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其统治,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消极影
10、响:加快了殖民扩张和争夺的步伐(频繁发动侵略战争)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6、多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影响角度一:从社会层面来看工业革命影响a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生产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c世界格局: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e经济结构:产生以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输和煤炭等部门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f城市化:大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近代城市兴起g社会生活: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h环境: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破坏i能源结构: 煤成为重要的能源j社会思潮:产生自由主义、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三股思潮,自
11、由主义成为主流k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体世界):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世界工厂)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l社会主义运动: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兴起m民族解放运动:列强加紧侵略亚洲,亚洲出现革命风暴(太平天国运动)角度二:从具体国家来看工业革命的影响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对英国的影响a经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政治: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通过议会改革,进一步掌握了政权 工业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爆发英国宪章运动d对外关系:英国成为世界霸主c思想:自由主义(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政府干预)对法国的影响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推进资本主义民主化进程;工业无产阶
12、级队伍壮大(巴黎公社)对美国的影响北方工商业经济发展,南北矛盾加剧,内战爆发,北方取胜,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对德国的影响顺应工业革命需要,德意志完成统一对俄国的影响在工业革命的国际大背景下, 发生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日本的影响在工业革命的国际大背景下,出现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对亚洲国家的影响(中国为例)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商品输出场所;中国近代工业产生政治:中国开始丧失一些领土和主权,主要矛盾变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买办阶级、资产阶级、无
13、产阶级出现革命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思想: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客观上把工业文明带到中国,为中国的近代化提供了一些条件角度三:多种史观来看工业革命的影响整体史观: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文明史观: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近代化史观: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历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社会史观:工业革命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 (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暴增),特殊人群(失业者、退
14、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生态史观:推动了社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四、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原因: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促进,科学成为技术进步最重要推动力直接原因工业革命促进殖民工扩张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已基本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1、政治:2、科技:3、资本:4、市场:(二)概况:1、时间:2、标志:3、范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欧美多国同时进行。四、
16、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3 进程: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4 开始部门:开始于重工业和能源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各个领域几乎同时展开技术革命5 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等6 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7、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出现了垄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重点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四)影响: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作用(积极):2、后果(消极):重化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主要生产部门。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结构:世界格局: 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产生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7、。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世界性战争阴影弥漫;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含义:大企业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本原因);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直接原因); 企业竞争求生存的需要。方式:表现:目的:实质: 垄断组织:兼并或相互联合。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资本家追求更多的利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垄断组织的影响积极: 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要求
18、,有利扩大生产规模、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消极: 降低广大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帝国主义更加疯狂的殖民扩张,导致世界各国矛盾不断升级、战争叠起。五、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一)相同: (表现?)(二)不同:(主要从其特点比较)影响相同: 都直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结构及世界格局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如直接把人类带入工业文明社会、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恶化自然和人类环境等。1、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程度:第一次:发明者主要为技工,科学理论与技术尚 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发明者主要为科学家,科学理论与工业 生产紧密结合。五、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19、(二)不同:2、产业结构侧重点:3、广度及进程:4、动力与生产组织(深度):第一次:主要在轻工业(棉纺织业)部门,开创 “蒸汽时代”和“纺织时代”;第二次:主要在重工业(钢铁、石化工业)部门, 开创“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第一次:英国开始,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 进展缓慢;第二次:欧美诸国几乎同时展开,规模更加广泛, 发展也比较迅速。第一次:蒸汽机为动力,开创工厂制;第二次:电力和内燃机为动力、产生垄断组织 (公司制)。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走人类可持
20、续发展之路。 两次工业革命的认识与启示: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总看: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冲击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 政治: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 经济:近代工业产生、社会生活变迁。 思想文化:主张西学。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双半”社会。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文化: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形成原因: (1)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推动力量:两次工业革命(内在动力) 长期的殖民扩展与掠夺(外在动力)。 (3)技术条件:交通和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形成途径: (1)武
21、力殖民扩张; (2)殖民贸易(如: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与人口 及资本输出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开辟新航路(15世纪后期-16世纪早期)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早期殖民扩张(16-18世纪中期)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正式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生产力发展角度:促进了实际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道德角度:亚非拉国家饱受列强的控制和剥夺,是这类国家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的总根源。人类文明演进角度: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先
22、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文化,促使人类向现代文明转化,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融和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认识:内容: 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内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三部分。过程: 17世纪中19世纪初: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期间。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途径: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殖民扩展。实质: 是经济体系。1、(2007年北京文综)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A.哈格里夫斯 史蒂芬孙 卡尔本茨B.人工动力 蒸汽动力 燃油动力C.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初 19世纪60年代D.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C2. (2009高考广东单科)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