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欧洲史》读感wc的一些事一些情

引用书评家公孙策的一句话来表达我对这本书的看法:“从来,我喜欢历史故事,不是历史课本,可是我还真喜欢这一本历史课本,更因此羡慕作者的学生”。本书是作者(约翰·赫斯特)的用心良苦之作,为的就是能让他的澳大利亚学生懂得更多本地(澳大利亚)以外的历史知识而写的一本历史教材。从书名可以看出此书就已经跟平时课堂上的课本就有所差异了,我之所以对这本书有兴趣,不是因为我对历史有很大兴趣,而是书名让我产生了兴趣从而进一步去了解相关内容。想起以前课堂上的历史教材,大大的“历史”二字足以让学生“望而却步”了。一个真正用心去思考的人,作品一定会平易近人。所以,我一个星期下来就能大概地游走了欧洲千年史。

课堂上的历史教程讲解在我印象中是这样的:

《极简欧洲史》的讲解是这样的:

从我们的历史教材中,我得知拿破仑这个人物。但如果问我拿破仑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且有什么事迹,我首先去想的是拿破仑是在哪一册的历史书出现,然而这一册的历史书主要说的是哪个历史时代的事迹等,这是我们历史教材教育我一个结果。虽然如此,但拿破仑那坚持不懈,英勇奋战等精神还是为我的作文添加不少色彩,想想还挺可笑。作者在前两章就给读者们勾勒出欧洲的一个完整极简版历史,然后再按各自不同的主题(历史层次)再重新遍历一边。让读者们在阅读过程中始终带着一个全局观去阅读历史的每一部分,而历史的每一部分在我脑海里都会有与之关联的上下文故事与之关联,很容易让人接受。当然,国情文化不同,教育方式会理所当然存在差异,我相信在我国领土一定会存在像本书作者这样一种教育者,甚至不比别人弱。毕竟都是人类,人的本质并不会因地理距离而有所太大差异。但在这里,我更想表达的是“用心”。这就是我们自信心的来源,充实生活的来源。

再谈谈书本内容

此书并非标题党,近两千年的历史用一本近A5大小的229页文字(+少量图文)描绘了一副极简欧洲历史蓝图。本书主要还是从宏观的角度给人一个欧洲历史的全局观。带着全局观再进入深入微观游历不就更加清晰了吗。如果让我再简单地给欧洲历史做个笔记总结,我想只有以下这些图文了:

欧洲时代迁变:

欧洲的公元年从耶稣诞生日开始,所以AD是拉丁文AnnoDomini的缩写,意思是救世主出世之年(事实上耶稣并非诞生于公元元年,生于公元前6年或前4年更为可能)。古典时期主要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而中世纪主要指日耳曼蛮族侵略占领后时期,而近代主要是指文艺复兴后时期。

基督宗教世界:

古希腊是我们现代文明的源头,如果我们去寻找哲学、艺术、文学、数学、科学、医学以及政治思想的源头,所有这些知识都会把我们带回古希腊。古希腊的智慧就是组成欧洲混合体的三大元素之一。此外,另外两个元素就是基督教和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而本图主要谈的是基督教。我们都知道基督教的始祖就是耶稣,而耶稣是个犹太人,当初的基督教是犹太人的宗教,始源于罗马帝国的一个叫巴勒斯坦的偏远身份。后来被罗马帝国占领,而罗马人十分包容,是一个由许多种族和宗教组成的帝国。在公元313年,罗马时期君士坦丁王朝的一个叫“君士坦丁大帝”的罗马君主成为一位基督徒,或者说公开表态支持基督教会。五十年后,另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君主更禁止异教,独尊基督教为国教。如此这般,在耶稣于罗马帝国一个纷争不断的偏远身份传教四百年后,基督教成了这个帝国正式也是唯一的宗教。同时,基督教会将希腊和罗马的学术成就保存下来。在中世纪时期,日耳曼蛮族战略了罗马帝国,准确来说应该是西罗马帝国,因为早期罗马分裂成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主要在中东地区)和西罗马帝国(主要在西欧)。而日耳曼蛮族人只晓得打战而缺乏知识,很多原因,后来日耳曼蛮族也支持了基督教,所以出现了上图。作者也是一开始就围绕这三大组成欧洲文明发端之初的元素展开来描述欧洲的一个概括。

近代欧洲:

看《极简欧洲史》之前,上图的这些世纪迁变名称确实非常熟悉,例如什么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就像记得拿破仑一样但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先来说说“文艺复兴”,到中世纪,这个欧洲混合体非常不稳定,时至公元1400年,这个混合体开始分崩离析,开启近代史。它的分裂首先始于文艺复兴,而文艺复兴时常被描述为古希腊罗马学术的发现或再发现。意思是许多学者不再使用古代知识支撑基督教会的神学,而更加向往希腊和罗马在创造这些知识的世界样貌而意图加以拟造。中世纪是一个比较“入世”的世界,它不像古典时代(希腊和罗马年代)哲学家和道德家早就百花齐放,在观点百家争鸣。因为基督教会对人民思想的束缚,所以他们的辩证和推论没有被传承下来。文艺复兴的结果是,身处于某种文化和传统的人,靠着思想让自己迈入另一种文化和传统。文艺复兴学者让自己进入了一个思想奔放的世界,但学者们并没有因此直接攻击基督教,他们认为基督教有存在的必要。

文艺复兴是中世纪世界遭遇的第一个重大冲击,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是第二个,这回是对基督教的直接攻击。当下的宗教已经被各教区的教主或大教主各自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去定制法律、税收等制度。而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要基督教会回复到尚未罗马化之前的样貌,而马丁·路德就是这个时势的英雄。因为基督教的《圣经》是由拉丁文书写的,极少人能够阅读。教会认为它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去解读《圣经》的权责单位,任何人要是利用《圣经》去批评教会的训示或作为,都将受到惩罚。黑暗的世界总会有星星燎原之火,16世纪马丁·路德解读《圣经》某一部分得到了有别于当时基督教会的教义——“因信教义”,是路德教派(新教)的中心教义:只要相信基督,你就能得到救赎。后来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语使得人人能够阅读、成为自己得救的主人。宗教改革运动是以《圣经》的训示和教诲为据,对罗马教廷进行改革的运动。宗教改革所带来的信息是:基督教并不是罗马人的宗教。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向过去看齐的运动,两者皆是意图将欧洲这个混合体的某个部分独立分离出来。文艺复兴着眼的是古希腊和罗马的智识成就,新教改革者则是频频回顾罗马教廷承袭罗马习性之前的基督教会。而相信进步,是17世纪科学革命的成果,这个时期是现代科学的发轫期。在17世纪,推翻了其它星球以地球为中心的说法,太阳才是这个天体系统的中心,各星球环绕着它运行,并且不是正圆形而是椭圆形运行的。此外,许多的现代科学依据陆续诞生。

科学革命之后,那个时代的人认为如果皆有科学的理性思索出整个自然体系的运作,又能用数学精确表达,利用理性让人类的生活脱胎换骨、更上一层楼,彻底去颠覆这个受无知和迷信宰制的世界。这场18世纪的智识运动,目的是发挥理性,将它运用在政府、道德观念、神学和社会改造上。启蒙运动的信息是:宗教是迷信。因此,尽管宗教曾是欧洲文明的核心,现在也不得不靠边站,由理性取而代之。跟着理性和科学走,未来就有进步。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成果,是汇整出一部百科全书,它意指将理性用于一切事物,让知识领域里没有层级之分,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专家学者们四平八稳的权威著作。

启蒙运动是种种理念受到的一个试炼,是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遗憾的是,尽管对理性抱有高度期望,法国大革命在国王和教会双双被扫除之后,并没有带来一个民智洞开的新纪元,反而带来了流血、暴政和独裁。而18至19世纪初叶,浪漫主义运动使这个怪异混合体的最后一个元素失去了停泊的依靠。浪漫主义运动崇尚感受、情绪以及所有的强烈的情感。这场运动延烧整个欧洲,但尤以德意志地区(今日的德国)为烈。浪漫主义的信徒并不想用理性去控制情绪和激情,他们认为穷尽灵魂、掏心剖腹地将热情、痛苦、绝望赤裸裸地摊在第一线才是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浪漫主义崇尚情感、文化、民族主义和自由解放,图中和这个箭头背道而驰的是理性、科学和进步。

从上图可以看到,公元1400年之后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运动,各以不同方式削减了教会的权威。一边是科学和进步,一边是感情和解放,这两股孪生力量分裂、撕扯、困惑着整个欧洲,这也是欧洲的宿命。这两股力量迄今依然强劲,有时彼此强化,有时又相互对立。以上图文只是欧洲历史的一个宏观角度,还有人文方面更加微观的历史在书本后头,有兴趣自行阅读吧。

总结

还是老话,简单其实并不简单。能把近两千年欧洲历史提炼压缩成这么一本“小册子”实属不易。极简地遍历一边欧洲史之后,确实让我对以往欧系故事有一个重新的认知。例如看欧美系列电影等。没有这些历史背景的知识,看的都是娱乐。而对故事的体会和反思确实离不开对其背后的不断发掘和了解。

THE END
0.<极简欧洲史>第二章神性到理性,科学到浪漫古典在此处意味着经典、最优,例如我们说经典的接球、经典的演出,是种无法超越的精彩。他们相信,古人在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方面的成就一直无人超越,未来也无可超越。至于他们自己,能够庶几近之也就不错了。如此这般,欧洲这个组合体就因为“文艺复兴”的这个信息——古典的东西是无与伦比的——受到了干扰。jvzquC41yy}/lrfpuj{/exr1r1:c3@<2g2=36o
1.极简欧洲史7月18日,忙里偷闲,趁着纪委书记还没来,读一读极简欧洲史。 第一章,欧洲是个混合体 欧洲文明发端之初,它的组成元素有三,一,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二,基督教~犹太教的一个神奇分支。三,对罗马帝国进行侵略的日尔曼蛮族的战士文化。 古希腊辉煌的时候是数个城邦。随着城邦的增长,逐渐拓展到土耳其,西班牙,法国,意大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8;>788;128
2.极简欧洲史第一章从希腊说起,讲到日耳曼这个帝国,北以两大河流“莱茵河”及“多瑙河”为界,不过有时也会超越;西边则是大西洋。英格兰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但苏格兰和爱尔兰不是。帝国南边远抵北非沙漠,东边疆界最难确定,因为此处还有一些与它敌对的帝国。罗马帝国涵盖了整个地中海;但它的领土只有一部分属于今日的欧洲,大部分是在土耳其、中东和北非地区。jvzquC41yy}/lrfpuj{/exr1r1g1gj<8fh:d5A
3.极简欧洲史(全二册)(豆瓣)《极简欧洲史》以简炼的文字,从不同角度,对欧洲历史作了精要而透彻的叙述,如蛮族入侵是如何发生的,中古时期政教之争发生的原因、罗马的崛起与衰落。文艺复兴和改革,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等。本书将带你抽丝剥茧。从层层缠裹的历史线团里,捋出文化、经济、政治、科技等根根线头。追根溯源。重现欧洲历史进程中的方方面面,以非 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56>58A951
4.《让你爱不释手的极简欧洲史》小说在线阅读罗马被母狼抚育的双胞胎兄弟建立的城市,如何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曾让整个欧洲为之战栗的“黑死病”是一种什么疾病?千年帝国拜占庭亡于何人之手?欧洲的宗教改革经历了怎样的血雨腥风? 目录 完本至71章 封面 书名页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希腊文明的曙光 考古让废墟说话——克里特文明 史诗中的历史——《jvzquC41yy}/smro0eun1ktqm1713?7679:11
5.《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增订版)TheShortestHistoryof极简欧洲史(增订版)极简欧洲史(增订纪念版)极简澳大利亚史宫殿建筑里的极简欧洲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当当自营 进入店铺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9819918 所属分类:图书>历史>世界史>欧洲史 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5:;<20qyon
6.让你爱不释手的极简欧洲史陈国强著《让你爱不释手的极简欧洲史 陈国强 著》,作者:让你爱不释手的极简欧洲史 陈国强 著陈国强 著,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ISBN:9787509398982。jvzq<84rtqjve}3o0fgoimfpi0ipo86589732:550jznn
7.西欧是怎样成为今天的欧洲的?——极简近代欧洲史——极简近代欧洲史 直到西欧中世纪时期,世界各地仍相对隔绝。美洲与大洋洲几乎与世隔绝。东亚相对孤立,自成系统,中国以自身强大的综合实力与朝贡体系确立了在东亚的中心地位。伊斯兰文明势力最为强大,横贯亚欧,基督教文明处于弱势地位,虽在利益和宗教的驱使下组织了十字军东征,但不仅遭遇挫败,而且还严重打击了基督教东方堡垒拜占庭,导致帝国 jvzquC41yy}/yjsi35750lto1fud1}trke333>78758.37mvon
8.7本不可错过的通俗历史读物《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图书信息 作者:(澳)约翰 赫斯特 著 索书号:K500.9/2 馆藏地:社会科学文献借阅区 推荐理由 如果我们认为文明的演变必然有跌宕起伏,一定会被其中的故事性所吸引。本书的目的是从中找出欧洲文明的基本元素,看这些元素如何透过时间重新组合,从古旧中形塑出新的样貌,看旧有的东西如何屹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nkyik8h988:90qyon
9.100万人打出5星好评的15本书中信出版豆瓣巴尔赞《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约翰·赫斯特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豆瓣8.2分 这个长假不方便出国玩,在家读欧洲史过过眼瘾也很不错心酸的。 这本书就像书名一样,每个人看完真的都会爱上。三千多年的历史,一个小本本上,200多页就写完了,能把极复杂的东西,讲得简单明了,最是了不起。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85967:2;;a39?cf><3428129~jwf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