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一个“怪物”的兴起·鼎盛·衰落——写在《极简欧洲史》读后读书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弗兰西斯·培根

“一个民族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脚踏实地走向未来!”著名历史学者郭沫若曾这样回答别人的问询。同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其他民族、国家的历史,也能帮助自己的民族、国家脚踏实地走向未来。

法国皇帝拿破仑从小喜欢研究历史,拿破仑最终横扫欧洲,几乎统一了欧洲大陆!美国总统华盛顿从小对欧洲、美洲、中国历史了如指掌,华盛顿用孙子兵法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大不列颠殖民者,建立了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一不精通历史: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均精通历史……

澳大利亚作家约翰·赫斯特的《极简欧洲史》是一本颇受中国读者欢迎畅销书,该书篇幅极短,通过几条主线清晰勾勒出欧洲历史脉络,笔调清晰、幽默,杂以活泼的插图,叙述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文明,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冲击与巨大贡献。笔者读完之后,感受颇深,思绪颇多。我突发奇想,欲知他人阅读此书的观感。

然而,上网搜索后,却发现几十篇小文都是回顾、简介和感想之类,大多着眼过去,没有联系今天的欧罗巴,似乎有些局限窠臼。

在笔者看来,昨日红花依然艳、但已经失去了往昔的夺目璀璨。作为曾经的世界文明中心,欧洲过去的兴起、现代的鼎盛与当代的衰落初现,似乎值得一番探讨。

多元文化混合体!

欧洲的兴起拜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蛮族入侵——日耳曼民族对罗马帝国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兴起,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王国等,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欧洲同根同源的血脉关系。最后形成一个包含并且能坚持强多元的文化混合体——“怪物”。

这个“怪物”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引领世界文明发展之主潮,而文明基因则伴随“五月花儿”号漂洋过海,在美洲大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美国引以为傲的民主便是欧洲文明的延续,最后,美国甚至夺去世界文明中心之桂冠。

反观中国,号称上下五千年辉煌历史,然而在近代历史上却苦难深重、屡屡遭受外来侵略与蹂躏、在现代科技发展成就方面对欧罗巴望其项背,那么,中国文明发展的核心元素又有哪些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深入反思传统文化之积弊桎梏自身发展的方方面,进而破除羁绊、冲开阻碍奋然前行呢?

欧洲文明的价值、或古希腊文化精髓体现在:一、对民主不屈坚守——无论对国王、教皇;或者对暴君、“第一公民”,权力始终关在笼子里。无论雅典民主、罗马共和,无论君主立宪、“权利法案”,人民对民主都奉若神明。

而“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国王的”则成为普世价值观,与此匹配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成为朝野双方认可并且必须认可之圭臬。

欧洲封建体系受到制约对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物权私有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民主自由带来的民智开启则为社会文化进步提供了内生力。

而基督教则呈现出魔力无限——那些蛮荒之地活不下去的日耳曼蛮族在入侵罗马领地、鸠占鹊巢之后,居然降服皈依基督教,进而成为上帝的顺民。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欧洲的许多思想都对现代社会影响深远,如“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权利分散,遗产多元”以及现在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民主政治都发端于欧洲。

世界文明中心!

我曾感慨,中国人发明火药,欧洲人在此基础上创新成船坚炮利,反过来打中国。读到《极简欧洲史》,谈到欧洲的几次文明变革动力都来自中国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但悲哀的是中国人的发明绕一圈回来的是,欧洲列强的船坚炮利,不禁再次感慨。

“全球所有国家普遍运用的科学发现和科技都起源于欧洲,而科学本身就是欧洲的发明之一,欧洲文明是独特的,因为他一直是唯一能让世界其他地区马首是瞻的文明。他之所以做到这点,是靠着不断的征服和定居、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思想观念,以及拥有其他人向往的东西。”约翰·赫斯特如是说。

飞行雷达跟踪的全球24小时航班动态,欧美密集如蜂的客机航迹映衬出经济发达的景象。

是的,欧洲科技成果灿烂如星河,推动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公元前亚里士多德发表《动物自然史》、《动物结构学》、《动物发生学》及《论灵魂》等书,记载了500多种动物。欧几里得之《几何原本》在数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阿基米德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也是对力学有着明显、直接贡献的古代希腊人。今日科学是建立在阿基米德对科学的钟爱以及对基础理论的认知,这些基础理论可以直接用数学或是一种物理现象描述。

欧洲中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西欧进入黑暗时代。这时候最为著名的医学发展,有二世纪的罗马医学家盖仑在解剖、生理、胚胎、病理、医疗、药物等领域均有新发现,著述也很多;十世纪的阿拉伯阿维森纳发表《医典》一书,对以后六个世纪影响很深。

据《欧洲文学史》记载,起源于意大利西西里岛、十四至十六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同时带来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1543年哥白尼临终前出版的《天体的革命》终于使托勒密系统崩溃。哥白尼写道:“地球带着月球循着周年的大轨道在群星之间绕着太阳旋转。”至此,哥白尼天文革命开始启动。随后,伽利略及克卜勒等人进一步努力,带动现代天文学的崭新发展。

工业革命的开端源自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使用,从而开启了人们新的生产生活方式。1628年,英国哈维发表“心血运动论”,发现血液循环。1665年,英国虎克制成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细胞,首次提出细胞的概念。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首次观察到老鼠在有绿色植物的密闭钟罩内可延长生命,发现植物呼出氧气的现象。1863年,英国赫胥黎发表《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明确论证了人是猿猴进化而来的观点。1864年,法国巴斯德确立消毒灭菌方法;1881年,他采用病原菌毒素的接种法,防治疾病,开创了医学上的免疫学。

而爆发在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对军事科技的需求,比如破解军用密码促进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新中国上马计算机项目就是为了破译密码。

20世纪以后,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奥地利兰斯坦纳发现人类的A型、B型、O型血型,建立了血液分类学基础;英国萨顿确立了孟德尔法则的细胞学基础;波兰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物质镭;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促成核能科技的发展;威格纳提出地壳板块移动理论,说明地质及生物的分布关联。

由于欧洲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欧洲成为现代世界文明中心。

在当代,虽然世界文明中心转移美国,但欧洲科技发展成就不少依然与美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十字军东征……

《极简欧洲史》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宏达的画卷:欧洲从蛮荒、战乱到世界文明中心的历程,并因此为人们推崇备至。然而对于欧洲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海盗掠夺行径却没有纳入完全“正史”,那么,西方现代文明真的仅仅拜赐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与基督教还有入侵罗马的日耳曼蛮族这三个元素的深化、交集、影响造就的吗?如果“入侵罗马的日耳曼蛮族”也算,那么从石器时代开始,千百年来的欧洲海盗他国掠夺,不断的征服异教徒,例如教会鼓励皈依的日耳曼蛮族去攻打非基督徒(不断的征服),教会也鼓励十字军远征,并给予特别物质奖赏。

这些,是不是也应该纳入“深化、交集、影响造就”文明欧洲的元素呢?甚至是欧洲兴起不可或缺的元素呢?

作为严格的神教,对上帝的信仰具有专制的或排他的特性。《圣经》反复宣告:“我是耶和华,再没有别神;除了我以外没有神;……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使人都知道,除了我以外没有别神。我是耶和华,再没有别神。”(以赛亚书四五章5-7节)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

……

我在想,如果把欧洲当成一个大家族,那么,这个家族的基因中是不是具有侵略成分啊?你看,“入侵罗马的日耳曼蛮族”构成现代欧洲文明的三大元素之一,而日耳曼蛮族的后裔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荷兰、挪威人、丹麦人、奥地利人、捷克人以及英国人等等,一而再再而三的演绎争霸与反争霸(英国西班牙海上争霸)、侵略与反侵略之血火大拼(两次世界大战)。

与此同时,他们纷纷把入侵的铁爪向世界各个角落伸去,演绎殖民扩张掠夺与反殖民独立自由之斗争。至于是为当地换来文明与进步,这就要区别分析了。

比如英国对华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就是典型的殖民扩张掠夺,最后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灾难;俄罗斯侵占(当时不属于)中国东北海参崴等、制造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法国殖民阿尔及利亚、对阿尔及利亚人民实施酷刑等,也都是典型蛮族入侵。不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法国殖民非洲并掠夺非洲劳力弥补国内不足,却造就今天法国新生婴儿约60%都是非裔血统,白人后代反而日渐式微的尴尬局面。

欧洲文明日渐式微?

学习历史,不应该“断章取义”,而应该联系古今,纵览全局,才能获得正确的历史观。读欧洲历史,不仅要追踪“盘古开天”,更要溯及当下。

近年来,欧洲发生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等诸多方面领域的危机事件和骚乱冲突,昔日的世界文明中心,今天已经黯然失色。

当代欧洲文明似乎没有历久弥香,反而呈现日渐式微的景象,其中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生育率逐年下降并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所以,当代欧洲文明虽然没有严重倒退,但是也已举步维艰,欧洲已经濒临分崩离析。

1996年,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亨廷顿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顿表达了在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和民族中必然引起“冲突”的观点,集中体现了西方基督教文化以排他和排异性为核心精神的意识形态上的斗争性思想。

2014年春节前夕,笔者与多年老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进行了约半小时通话,通话中我告诉江涌:2009年自己曾经申请复旦国际关系博士单独招生未果(资质博导退休),现在还想进一步研究国际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江涌在这方面是权威,于是他建议我从文明文化角度入手研究国际关系与中美关系,并提到了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一位高尚的智者谈话如浴春风”——和江涌兄的一番通话虽然说不上胜读十年、“如浴春风”也有些夸张——但他给我之指导作用的确非常重要或者说是不可或缺的。

此后,笔者花费两月业务时间仔细研读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可惜做了许多批注的电子版灭失了,心疼啊),收获颇丰——是江涌把我领进一道门或帮我打开一道窗口。时过境迁,书中诸多细节早已化作过眼云烟,但是,印象深刻强烈的是“文明的冲突”——世界三大宗教儒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过去、现在未来面临的对撞、抗衡甚至激烈争斗。

这里顺便小八卦一下,我在春节前后“失业”两个月的空档期,除了帮人撰稿挣饭钱和节后开始研究联想资料外,就专注研读《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之后出于对江涌的感激,回北京后给他捎带了一点家乡特产,没想到江涌有些诧异,觉得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必如此,搞得我有些尴尬,然后给他解释他曾经对我的指导意义。

根据亨廷顿描述,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均有唯我独尊、排斥异己的禀赋,并且均不惜付诸战争杀戮来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尤其是伊斯兰教——伊斯兰圣战已经让大家领教他们的厉害。

“由基督教的排他性和排异性而衍生的具有强烈进攻性和斗争性的‘新帝国论’,从理论上为美国在单极霸主时代不惜以军事力量输出美国民主和价值观的作法提供了思想依据,这正是以美国总统小布什为代表的‘新孤立主义’保守派不惜发动伊拉克战争实现其战略利益的思想动力,也是美国引起世界广泛动荡不安的思想根源,也是世界多强不断对抗美国单极霸权的文化诱因,更是美国在一些不同文明形态的国家遭遇抵制的意识形态根源。”凯迪社区一位网友撰文写道。

但是,“人民不爱武装的传教士。”(法国巴黎第一大学雅克·马塞教授语)。这是拿破仑征战欧洲兵败滑铁卢时就已经验证的真理。民主、人权和主权、民族的理念意味着一切恃强凌弱的军事和强权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

2001年“9·11”之后,亨廷顿再三强调,在美国的切身利益没有受到损害的时候,美国绝不应当去干预其他文明的内部事务。他同样反对其他文明去影响和侵蚀美国的传统文化,对美国社会的种族、文化、宗教信仰越来越多元化而深感忧虑。他在专著中写道:“美国国内的文化多元主义对美国和西方构成了威胁,在国外推行普世主义则对西方和世界构成了威胁。”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缉思与亨廷顿面对面交谈时获知:亨廷顿最担心美国内部的文明冲突导致美国的祸患。

美国后来的状况令亨廷顿不幸言中,图为大批特朗普支持者聚集美国国会大厦,并引发暴力冲。

事实上,亨廷顿绝非杞人忧天,在百度上搜索“美国内部的文明冲突导致美国的祸患”,意想不到出来这么些内容,看来美国也有步欧洲后尘的危险啊。

THE END
0.<极简欧洲史>第二章神性到理性,科学到浪漫古典在此处意味着经典、最优,例如我们说经典的接球、经典的演出,是种无法超越的精彩。他们相信,古人在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方面的成就一直无人超越,未来也无可超越。至于他们自己,能够庶几近之也就不错了。如此这般,欧洲这个组合体就因为“文艺复兴”的这个信息——古典的东西是无与伦比的——受到了干扰。jvzquC41yy}/lrfpuj{/exr1r1:c3@<2g2=36o
1.极简欧洲史7月18日,忙里偷闲,趁着纪委书记还没来,读一读极简欧洲史。 第一章,欧洲是个混合体 欧洲文明发端之初,它的组成元素有三,一,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二,基督教~犹太教的一个神奇分支。三,对罗马帝国进行侵略的日尔曼蛮族的战士文化。 古希腊辉煌的时候是数个城邦。随着城邦的增长,逐渐拓展到土耳其,西班牙,法国,意大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8;>788;128
2.极简欧洲史第一章从希腊说起,讲到日耳曼这个帝国,北以两大河流“莱茵河”及“多瑙河”为界,不过有时也会超越;西边则是大西洋。英格兰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但苏格兰和爱尔兰不是。帝国南边远抵北非沙漠,东边疆界最难确定,因为此处还有一些与它敌对的帝国。罗马帝国涵盖了整个地中海;但它的领土只有一部分属于今日的欧洲,大部分是在土耳其、中东和北非地区。jvzquC41yy}/lrfpuj{/exr1r1g1gj<8fh:d5A
3.极简欧洲史(全二册)(豆瓣)《极简欧洲史》以简炼的文字,从不同角度,对欧洲历史作了精要而透彻的叙述,如蛮族入侵是如何发生的,中古时期政教之争发生的原因、罗马的崛起与衰落。文艺复兴和改革,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等。本书将带你抽丝剥茧。从层层缠裹的历史线团里,捋出文化、经济、政治、科技等根根线头。追根溯源。重现欧洲历史进程中的方方面面,以非 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56>58A951
4.《让你爱不释手的极简欧洲史》小说在线阅读罗马被母狼抚育的双胞胎兄弟建立的城市,如何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曾让整个欧洲为之战栗的“黑死病”是一种什么疾病?千年帝国拜占庭亡于何人之手?欧洲的宗教改革经历了怎样的血雨腥风? 目录 完本至71章 封面 书名页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希腊文明的曙光 考古让废墟说话——克里特文明 史诗中的历史——《jvzquC41yy}/smro0eun1ktqm1713?7679:11
5.《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增订版)TheShortestHistoryof极简欧洲史(增订版)极简欧洲史(增订纪念版)极简澳大利亚史宫殿建筑里的极简欧洲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当当自营 进入店铺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9819918 所属分类:图书>历史>世界史>欧洲史 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5:;<20qyon
6.让你爱不释手的极简欧洲史陈国强著《让你爱不释手的极简欧洲史 陈国强 著》,作者:让你爱不释手的极简欧洲史 陈国强 著陈国强 著,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ISBN:9787509398982。jvzq<84rtqjve}3o0fgoimfpi0ipo86589732:550jznn
7.西欧是怎样成为今天的欧洲的?——极简近代欧洲史——极简近代欧洲史 直到西欧中世纪时期,世界各地仍相对隔绝。美洲与大洋洲几乎与世隔绝。东亚相对孤立,自成系统,中国以自身强大的综合实力与朝贡体系确立了在东亚的中心地位。伊斯兰文明势力最为强大,横贯亚欧,基督教文明处于弱势地位,虽在利益和宗教的驱使下组织了十字军东征,但不仅遭遇挫败,而且还严重打击了基督教东方堡垒拜占庭,导致帝国 jvzquC41yy}/yjsi35750lto1fud1}trke333>78758.37mvon
8.7本不可错过的通俗历史读物《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图书信息 作者:(澳)约翰 赫斯特 著 索书号:K500.9/2 馆藏地:社会科学文献借阅区 推荐理由 如果我们认为文明的演变必然有跌宕起伏,一定会被其中的故事性所吸引。本书的目的是从中找出欧洲文明的基本元素,看这些元素如何透过时间重新组合,从古旧中形塑出新的样貌,看旧有的东西如何屹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nkyik8h988:90qyon
9.100万人打出5星好评的15本书中信出版豆瓣巴尔赞《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约翰·赫斯特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豆瓣8.2分 这个长假不方便出国玩,在家读欧洲史过过眼瘾也很不错心酸的。 这本书就像书名一样,每个人看完真的都会爱上。三千多年的历史,一个小本本上,200多页就写完了,能把极复杂的东西,讲得简单明了,最是了不起。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85967:2;;a39?cf><3428129~jwf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