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乌克兰危机要看他的书,这位历史学家为何两边不讨好波兰俄罗斯莫斯科

《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的作者沙希利·浦洛基,既是一位功力扎实的历史学家,也是讲故事的高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缉思教授评价他的著作“视野广阔,有引人入胜的历史细节描述,也有厚重的思想文化铺垫,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今日乌克兰危机的来龙去脉”。

尽管有人认为浦洛基生于苏联、在美国的大学任教并入籍美国,著述所持立场需批判认识,但王缉思认为浦洛基“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书中的观点相对客观平衡,提供了有关苏联、俄罗斯、乌克兰的西方其他著作往往忽略的视角”。

12月3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的“历史学家的多重身份与多元写作”浦洛基作品分享会上,媒体人、知名播客主播郑诗亮谈到,浦洛基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作者,因为他向来不避讳谈身份对自己的影响,并在接受采访和写书时表现出现实感。青年学者、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糜绪洋博士则说,浦洛基经常“两边不讨好”,他的很多观点与过去的乌克兰主流史学都不一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作为支撑。

从更大的视角看乌克兰

沙希利·浦洛基是乌克兰人,父母是参与支援建设的工程师,1957年在苏联工业城市高尔基(今下诺夫哥罗德)工作时生下了他。不久,浦洛基就回到了乌克兰。糜绪洋告诉第一财经,成长环境对理解浦洛基是很重要的,他真正意义上的故乡是扎波罗热。

扎波罗热是乌克兰东南部一座主要讲俄语的工业城市。今天的扎波罗热为人所知,可能与俄乌冲突期间一度逼停这里的乌克兰最大的核电站——扎波罗热核电站有关。糜绪洋称,扎波罗热附近有哥萨克中世纪营地“西奇堡垒”,哥萨克是乌克兰民族建构过程中的核心叙事,因此扎波罗热成为乌克兰民族主义的精神圣地。

苏联时期,扎波罗热在产业上与俄罗斯联系紧密。苏联解体之后,扎波罗热的产业则与欧洲和乌克兰本土捆绑在一起。在政治上,扎波罗热曾是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政治集团的一个分部,曾被置于勃列日涅夫时期“第聂伯罗帮”官员的控制之下。

糜绪洋介绍,浦洛基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大学读了本科,随后进一步深造,他的副博士(俄制学位,相当于我国的博士)论文是在莫斯科的各民族友谊大学(又译“人民友谊大学”)答辩的,题目是《乌克兰民族解放战争史中的17世纪中叶拉丁语素材的重要性》,是一个文献学研究。

之后他回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大学任教,其间写了博士论文(相当于教授资格论文),研究教皇国对乌克兰17世纪政治的影响。糜绪洋提到,当时研究乌克兰历史,通常会把17世纪乌克兰哥萨克史放在俄罗斯和波兰的地区博弈,以及与奥斯曼帝国的三方博弈中来看。浦洛基则把乌克兰放在更大的视角,也就是全球视角下。他在副博士论文研究期间去梵蒂冈查档案,发现教皇想要利用乌克兰对抗土耳其,乌克兰哥萨克也清楚此目的,但不会臣服于教皇的改宗要求。

浦洛基的论文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如果没有哥萨克,乌克兰就已经天主教化了。20世纪以来,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强调与西方渊源深、与东方形成对抗。浦洛基的研究对这种观点提出了修正,因此也不太受乌克兰主流历史思想的认可。

糜绪洋认为,这个阶段对浦洛基后来的学术写作影响很大。17世纪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博弈非常复杂,乌克兰哥萨克雇佣兵像墙头草,多次改变立场。把握住这种关系的变化,对后来进行20世纪地缘政治写作有非常大的帮助。浦洛基始终从更大的视角,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乌克兰。另一方面,他又从乌克兰的角度去看世界,比如从乌克兰的视角去看莫斯科,研究乌克兰如何影响西欧和教皇的政治。

从学术到科普写作

郑诗亮认为,浦洛基非常擅长在纷繁复杂的线索当中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能够跳出成长经历、求学经历、生活经验影响下形成的固有视角,不断去进行调整。他能在历史写作中,把开阔的视野和具体、微观的表述结合得很好。他的书《毒枪手》等,为知名播客《忽左忽右》的火热栏目《谍海轶闻》提供了很多素材。

苏联解体前后,浦洛基先后在加拿大访学、在美国的大学谋求教职。2002年出版第一本英语著作之后,以一年一本的速度出书,效率惊人。

2003年,浦洛基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沙皇与哥萨克圣像研究》。糜绪洋为这本仅75页的书感到有些惊讶,这是一本宗教艺术史研究,从东正教教堂里面的宗教画中看乌克兰人历史上的身份认同。“他从乌克兰最重要的民族诗人谢甫琴科的一首诗写起,这首诗讲的是哥萨克去看一个教堂,浦洛基实地研究乌克兰教堂圣像画,他说有一个专门题材叫‘圣母帡幪’,就是圣母在保护你的意思,里面体现出每个时代的乌克兰人对保护的理解。”糜绪洋说。浦洛基发现,历史上当乌克兰倾向于波兰的时候,帡幪文化就有波兰的风格;倾向于莫斯科的时候,帡幪文化就是后者的风格。从一个很小的细节入手,推出一个大的故事来,浦洛基的典型写作风格已初步展现。

浦洛基组织团队将乌克兰近现代奠基性的历史学家赫鲁切夫斯基(又译格鲁舍夫斯基)的《乌克兰罗斯史》译成英文版,并撰写了赫鲁切夫斯基的传记。2006年出版《斯拉夫各民族的源头: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前现代身份认同》,提出身份认同始终是流动的,没有完整的线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哥萨克神话:帝国时代的历史与民族性》一书中,他又对乌克兰民族建构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哥萨克神话进行修正性的研究。这些工作奠定了浦洛基的学术地位,使他成为乌克兰国内和西方史学界都认可的乌克兰权威研究者。

取得哈佛大学终身教职之后,浦洛基写的唯一一本正统学术著作是《被遗忘的倒霉蛋:苏联战场的美国空军与大同盟的瓦解》,这本书也收进了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的《浦洛基作品集》,从二战参与者的日常经历来研究更广泛的政治和文化现象,是一本对理解冷战时期很有帮助的书。之后他以在面向大众的出版社出版历史科普著作为主要工作,在坚持历史学家职业操守的基础上讲故事。

糜绪洋谈到,2014年出版的《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令浦洛基声名鹊起,这本书也是中文读者最早接触到的浦洛基著作。这本书的特色是着重于讲乌克兰独立公投,以及随后俄、白、乌签署的《别洛韦日协定》,决定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乌克兰] 沙希利·浦洛基 著 宋虹 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2017年5月

浦洛基在这本书中破除所谓的“胜利史观”。当时美国觉得苏联解体宣告美国取得了冷战的胜利,浦洛基认为,从老布什、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到当时乌克兰的领导人科瓦尔丘克和白俄罗斯的舒什科维奇,都不想让苏联解体。但是他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促成了苏联解体的发生。布什为挽回做过努力,以致在基辅发表演讲后,失去了美国乌克兰裔选民的选票。作为历史学家,浦洛基采取明智的态度,看到各个方面的动作,拒绝阴谋论史观,反映出了与“超级大国争霸”传统史观大相径庭的认识。

浦洛基2017年写的《失落的王国》紧扣时代背景,回应了2014年之后东欧发生的诸多事件。糜绪洋认为,他成长在一个变动的时代,用更大的视角来看乌克兰,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边疆的视角去分析历史上俄罗斯帝国对后来的影响。学术界认为他对关于俄罗斯帝国的辩论和分歧始终保持公正清晰的阐述,没有完全站在乌克兰民族主义视角一边。

沙希利·浦洛基中文作品

《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

宋虹、崔瑞译,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2023年11月。

《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

李雯露、王梓诚译,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2023年10月。

《愚蠢的核弹:古巴导弹危机新史》

孙宁、王梓诚译,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2023年12月。

《被遗忘的倒霉蛋:苏联战场的美国空军与大同盟的瓦解》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待出。

《失落的王国:追寻俄罗斯民族的历程》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待出。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宋虹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2017年5月。

《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

曾毅译,中信出版社,2019年3月。

《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林添贵译,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毒枪手:慕尼黑的秘密间谍》

李燕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7月。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欧洲当时多落后?《中国为世界文化之源》,西方乐器音乐也不例外|科学经过多年中国艺术史和比较文化的研究,密歇根大学中国艺术与文化教授、著名汉学家、艺术史家包华石(MartinPowers),跳出了中西文明对立的怪圈,也破除了欧洲中心主义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误读,他认为: “某些标榜为“先进”的观念,并非西方文化的特有或专属。细细追溯西方思潮火种的由来,就会发现,启蒙的种子里亦有中国的分量。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GI9MU[G2779OFL=0jvsm
1.《希罗多德历史(全两册)(汉译名著本)》([古希腊]希罗多德著“史学之父”希罗多德传世巨著,堪称欧洲《史记》。 作者:[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82.80 定价 ¥98.00 配送至 北京市东城区 运费6元,满49元包邮 服务 由“当当”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商务印书馆当当自营 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B7493690qyon
2.王晴佳|历史等于历史学:海登·怀特治史主旨简述(Metahistory文章来源:《北方论丛》 2020年02期 摘要:作为名闻遐迩的当代史学思想家,海登·怀特在最近二十年来已经引起了史学界许多人的注意,中文学界也不例外,但现有的著作比较侧重分析他的论著,特别是《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的内容及其影响。其实,怀特的治史路径有着几个明显的转折——怀特并不是一开始就想成为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66868A81
3.最伟大的骑士:威廉·马歇尔传最新章节托马斯·阿斯布里奇著在“骑士之父”身边 威廉·马歇尔生活在伟大的盎格鲁-诺曼王朝和安茹王朝的统治下,在这个时期,英格兰国王和他们的主要臣民在海峡两岸都有领地。出于日常生活的必要,他们经常要在英格兰和欧洲大陆之间旅行。在未来的岁月中,威廉将在海峡中航行几十次。然而,那时这段旅程仍然是一件危险、充满不测的事情,常常需要航行超jvzquC41o0€icwl{wg4dqv4tgcjcqxp134>45?>8164ivvq
4.华裔艺术史学家方闻:中国艺术即历史,眼见为实—新闻—科学网从1959年创立至1999年方闻退休,四十年间,“中国和日本艺术博士学程”培养了40多位东亚艺术史学博士。他们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分别担任著名大学的教授或博物馆研究主管,他们占据美国各大学东亚艺术史学科教师队伍的四分之三,形成西方著名的中国艺术史学之“普林斯顿学派”。 jvzquC41pg}t0|hkgpifpny0ep5ivvqpgyy0497517562:;970yivv
5.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件2025古希腊的艺术充溢着浓郁的世俗气息和鲜活的生命力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一)古典希腊文化(请把红色字体笔记记下来)2、主要成就——史学(1)希罗多德《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希罗多德“西方史学之父”全书虽然以希波战争(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为主线,但也详尽地叙述西亚、北非及希腊诸地区的jvzquC41yy}/|}m0eun1|thv1;57<:;5;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