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9787513614627
字数:267000
页码:26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2012,欧元区走到十字路口。 欧债危机仍在蔓延,欧洲何时能够脱困? 欧洲是否再次低迷?会否造成全球经济“二次衰退”? 中国是否应该出手相助?是机遇还是挑战? 欧元区路在何方,谁来救赎欧洲? 《欧债的救赎》,来自中国金融精锐的思想和智慧,为您立足中国,放眼全球,解析欧债。
内容提要
以2009年希腊信贷评级被下调为开端,主权债务危机在欧元区内不断蔓延,目前仍在持续发酵。脱困方案久未成形,未来扑朔迷离。欧洲究竟何时、以何种方式走出危机,成为当前各方关注的焦点。 欧元区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货币统一而财政政策不统一,导致欧债危机不可避免。危机从希腊开始,逐渐蔓延至意大利、法国等欧洲核心国家,不仅在欧洲范围内形成了大地震,对世界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危机深化致使刚刚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再次低迷,关于“二次衰退”的担忧也日渐浓郁。 欧洲深陷债务泥沼,能否顺利走过2012尚且未知。徘徊在危机边缘的欧洲,亟需反思。只有痛定思痛,才能自救,也唯有自救才是欧洲最终的出路。 未来,是危机的结束,还是新一轮衰退的开始?欧洲谁来救赎?
目录
序言第一章 欧洲债务危机溯源欧洲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欧债危机凸显欧元区制度设计的根本缺陷这次全球经济风险和2008年有何不同?欧元会否重蹈1992年欧洲汇率体系覆辙CF40双周圆桌:探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第二章 危机拖累世界经济债务危机、金融危机和金融压抑新一轮欧债危机的演进与潜在冲击欧洲危机深化致全球经济低迷警惕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CF40双周圆桌:欧债危机下变化中的世界经济
第三章 欧洲深陷债务泥沼2012:比2009更复杂的一年欧元区的真正考验在2013年欧洲危机恶化可能导致实体经济危机欧元将“置之死地而后生”CF40双周圆桌:欧债危机背景下的二次衰退风险
第四章 未来能否绝处逢生欧债危机的前景展望欧洲危机的解决方案欧元区应有更多的危机反思意识欧洲共同债权可行性分析危机边缘徘徊,倒逼措施出台CF40双周圆桌:欧债危机的前景与出路
第五章 危机下的中国对策2012,备战危机增援欧洲恰逢其时中国不会为欧元区纾困美欧债务风险下的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后的中国金融基础性改革CF40双周圆桌:债务问题的演进及中国金融战略
附录一 中国金融40人论坛简介附录二 中国金融40人论坛组织架构与成员名单(2012年)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福音!我最近沉迷于研究中世纪的社会结构和封建制度的演变,这本书从宏观的视角切入,细致地描绘了罗马帝国衰落后,欧洲大陆如何一步步重塑其政治、社会和文化版图。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对那些关键的历史转折点,比如查理曼帝国的兴起、十字军东征的社会影响,都有独到的见解。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复杂史料时的清晰逻辑,即便是对于初次接触这段历史的读者,也能轻松把握住主线。书中对不同地区历史发展差异的探讨也极为深入,没有将欧洲视为一个铁板一块的整体,而是展现了其内部的多元性和张力。读完后,我对“欧洲”这个概念的形成有了更为立体和深刻的认识,它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几个时间点,而是活生生的、充满了矛盾与创新的漫长过程。
我对历史类书籍的要求一向很高,需要那种既有深度又兼顾可读性的作品。这本书完全满足了我的期望。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从宏大的战争场面到宫廷内部的阴谋诡计,再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琐事,切换自然,衔接流畅。我尤其欣赏它对“地方性”历史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地聚焦于巴黎、伦敦或罗马的“大事件”。通过讲述法兰西、德意志、伊比利亚半岛等地的独特发展路径,它让读者感受到了欧洲大陆在统一中的分裂,在冲突中的融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记录了“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会那样发生”,提供了理解历史复杂性的多维视角。
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文明,必须深入其思想和精神层面。这本书在宗教史和哲学史的交织处展现了惊人的洞察力。它没有将中世纪的宗教信仰视为一种压抑的桎梏,而是深入挖掘了其作为社会粘合剂、知识载体和艺术灵感的源泉的作用。从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到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的暗涌,作者描绘了一幅欧洲精神世界不断自我辩论、自我超越的图景。这种对思想史的梳理,帮助我理解了后来的启蒙运动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土壤和思想积累的。阅读过程像是在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宏大思辨。
作为一名侧重于经济史研究的学者,我对探讨社会物质基础的著作情有独钟。这本书在论述政治事件的同时,从未忽视背后的经济驱动力。它对中世纪晚期商业网络的复苏、行会制度的建立与瓦解,以及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土壤分析得极为透彻。特别是关于农业生产力的进步和城市商业阶层的崛起如何挑战传统领主权力的部分,论述得逻辑严密,史料翔实。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对比不同区域(比如地中海沿岸与北欧内陆)经济模式时的那种审慎和对比手法,避免了简单化的概括。这本书为理解现代欧洲经济格局的源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和丰富的案例支持。
我本是一个对古典时代情有独钟的人,但这本书成功地将我的兴趣点引向了后来的历史时期。它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与其说是在阅读一部历史著作,不如说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穿梭于历史的迷宫之中。作者善于捕捉那些影响深远的“细节”,比如某个小贵族的权力斗争如何牵动了整个区域的平衡,或是某个技术革新如何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全书的学术功底毋庸置疑,但更难得的是那种文笔的感染力,它让枯燥的年代和条文变得鲜活起来。我发现自己经常因为某个情节而停下来思考——“原来当时的人们是这样想的!”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远超我预期的收获。
极力推荐,原著写得很好,将欧洲历史用比较简洁的方式一一展现。翻译得也很不错!!赞一个
学习古典文学,了解欧洲历史,不也是一种享受。
好评
书的内容很好,但是有破损,不影响阅读就不退了,但是确实不如在书店跟当x买的品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