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的发展,通常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文明阶段。
在这个阶段,文明只存在一个很小的范围,而且是以众多部落、部落联盟的形式存在;不但文明程度非常低,就是他们眼中的天下,也非常小。
毕竟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交通媒介能力;一个人能称霸方圆百里,就已是神功无敌的牛人了。
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发现一个秦汉时代,普通县城规模的人类文明遗址,肯定就会让人惊讶的说不出话来。毕竟,秦汉时代一个普通的县城,也有高大的城墙,也有供娱乐、祭祀、办公、埋葬用的大型建筑。至于金属工具、遗留的文字,更不用说了,只要保护完整,这些东西肯定多的是。
最简单而言,如果我们在二里头(中国早期的文明遗址),发现秦汉时代县城规模的遗址;肯定也会成为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毕竟,在那个阶段,能发现这种规模的遗址,那可不是一般的成就。
第二个阶段:王朝阶段。
在这个阶段,文明的范围越扩越大;于是众多比较成熟的国家开始出现。
但是在这个阶段,最强大的国家,直辖的范围,恐怕也就现在两三个市那样大;而他们眼中的天下,恐怕也就是现在两三个省那样大;出了这个范围,就是蛮族遍布的地区,甚至就是一片蛮荒之地。
在这种背景下,你统一了天下,顶到天上,也就是建立了一个王朝。
在这个阶段,统一天下的大佬,不论说得多拉风,与秦始皇、居鲁士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帝王相比,也绝不是一个概念。
中国的夏商时代历史是如此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的历史也是如此的。
平心而论,想研究讨论这两个阶段的历史,那需要极高的史学素养;否则,讨论来讨论去,也就是一大堆狗血之极故事段子。至于报着关公战秦琼的心态去研究讨论这两个阶段的历史,通常只能发表一大堆狗血之极的怪论。
因为类似的原因,我的欧亚大陆史,对这两个阶段的历史,只是点到为止、一笔带过。否则,它很容易陷入关公战秦琼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
第三个阶段:列国争霸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广阔的地区被开发出来,或是被进一步开发出来。在这种背景下,大家认知的天下范围,就变得越来越大;这种背景下,无论统一天下的难度,还是维护天下统一的难度,都越来越大。
列国争霸阶段的初期,就是市级大佬参与的争霸了。那些县级、村级的所谓诸侯王,都会被无情的兼并与淘汰。
列国争霸阶段的后期,就是省级大佬参与争霸了。市级大佬,已只能在省级大佬的夹缝中存在。
秦晋齐楚;赵魏韩燕并世称雄的时代,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列国争霸时代。
巴比伦、亚述、埃兰、赫梯等国家并世的时代,就是古巴比历史上的列国争霸时代。
而印度历史上,著名的十六国争雄,就是古印度历史上的列国争霸时代。
进入这个阶段,人类的文明开始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类的历史开始变得丰富、详细起来。毕竟,文明进入这个阶段,交通媒介越来越发达,当时的历史信息更容易保存下来。
第四个阶段:帝国阶段。
列国争霸后期,随便拉出一个重要的争霸者,其综合实力,也和从前一统天下的王朝差不多。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你能终结了列国争霸时代,就注定成为全新时代的开创者,而且你的名字与你的伟业,也会成为历史上无法绕过丰碑。
古中国文明为中心的天下,终结列国争霸的人,是秦始皇。
古巴比伦文明为中心的天下,终结列国争霸的人,则是居鲁士。
古印度文明为中心的天下,终结列国争霸的人,就是旃陀罗笈多(或是他的孙子阿育王)。
从这层意义上,一个庞大的帝国之所以产生,绝不是因为出了某个英雄人物,仅仅是因为生产力发展到了那个阶段。
至少,生产力发展到那个阶段,是庞大帝国出现的必要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英雄人物再伟大,也没有机会构建庞大帝国的。
最简单而言,秦始皇、居鲁士、旃陀罗笈多生于前三个阶段,他们再神功无敌,也无法开创一个帝国。
而当生产力发展到第四个阶段,在特定的地缘环境中,有没有他们,庞大的帝国也必然会出现。
这本身证明,在中国历史疆域实现统一的过程中,秦始皇并非不可或缺的。
居鲁士出生前的几百年,古巴比伦文明为中心的天下,就已进入了列国争霸阶段;而且随着兼并战的不断进行,国家变得越来越少、规模变得越来越大。这本身就证明,统一天下客观条件已渐趋成熟,一切就看谁来代表了。
旃陀罗笈多出生前的几百年,印度半岛也已进入列国争霸的阶段。
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开发的地区越来越广;随着交通媒介的发展,随着兼并战的不断进行,国家变得越来越少、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了。同样证明统一的客观条件渐渐成熟,一切就看谁来代表 了。
因为庞大帝国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所以秦始皇死了,会有汉武帝;居鲁士死了,还会有大流士;旃陀罗笈多死了,还会有阿育王。
换而言之,当人类文明进入帝国阶段时;庞大的帝国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消失而消失。相反,他们的后继者,还可以让帝国变得更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