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无“窃取”中国:两次重大变革节点,中国历史与之神奇巧合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文艺复兴

按照西方历史叙事,西方近代崛起的原因,在于内因变革,即内部优秀文化的自我变革,从而让西方先后迎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换言之,西方近代崛起靠的是西方文明自身,基本没有“剽窃”其他文明,或者说其他文明对其影响微不足道。

但问题是:真相果真如此吗,西方对其历史叙事是不是有过了精心包装?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出现的时间节点来看,它们与中国历史存在着难以理解的“巧合”之处,因此西方崛起的背后,应该还隐藏着惊人的中国内幕。

文艺复兴起源

所谓文艺复兴,复兴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来宣传人文精神,大约出现于14世纪前后。问题在于,文艺复兴为何发生在此时?原因肯定很多,但其中主因却应该与中国相关。以14世纪为节点,笔者梳理一下当时的重要历史事件。

大约830年,中世纪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在巴格达建立的全国性的综合学术机构,里面翻译了大量古希腊文献,西方史称“百年大翻译”。按照西方历史叙事,智慧宫的古希腊文献,后来被西方获得,由此使得古希腊文献传承了下来。

唐宋时期,大量阿拉伯人旅居中国,分布在扬州、泉州、广州等地。阿拉伯文献显示总数不低于数十万人,中国文献显示数量很多。

但这里就出现二个问题:首先,中国重视文教,来华经商的阿拉伯人,为何没有把一些古希腊文献带到中国,献给中国文人,以取得经商便利等?其次,既然阿拔斯王朝设立智慧宫,那么奔走于西亚与中国的阿拉伯人,看到中国丰富的文化,那么有没有把大量中国文献带回去?西方史称“百年大翻译”,以此逻辑来看,应该大量翻译中国文献才对,尤其中国唐朝时强大无比,难道不值得阿拉伯人重视中国文化?

公元1096年,西方发起“十字军东征”,持续长达200年,至1291年结束,是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

十三世纪,蒙古帝国有过三次西征,乃至一度饮马多瑙河,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与宗教,这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基础之一。

根据西方史书记载,在十字军东征与蒙古西征前后,西方获得了古希腊文献。但不合逻辑之处在于:为何西方仅仅获得他们宣称的“古希腊文献”,而没有其他的文献?按理说,既然智慧宫的文献流失,应该具有随机性,不太可能只流失单一的“古希腊文献”。

蒙古西征之后,打通了西亚与中国之间的联系,西方学者称之为“第一次全球化”。中国史书记载了西亚一些技术传播到中国,但问题是,中国文献有无传播到西亚,进而传播到欧洲?按照常理,西亚商人等不可能无动于衷,必然会带去一些中国文献,由此传播到欧洲。

马可波罗来华,史书记载他回欧洲之后,写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引起欧洲对东方的各种想象。但马可波罗回国时,只是空手回去吗,或者说只是携带一些货物回去,而没有携带任何中国书籍吗?

明朝建立之后,郑和多次下西洋,进一步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现在部分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给西方带去了不少中国文化,是文艺复兴的文化源头之一。

总之,从中国与西亚交流来看,不少文献理应传播到了西亚,由此传播到了欧洲。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传播恰好在文艺复兴前后都存在,由此也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文艺复兴的文化源头,极有可能是中国,而不是在当时突然冒出来的古希腊。

《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肯定了西方科技源于古代中国:“中世纪千余年间欧亚大陆上最惊人、最有意义的变化,就是西欧从贫穷落后和默默无闻中崛起。中国人拥有高度发达的文化、先进的工艺...…西欧人拿来了中国的发明,竭尽全力发展它们,并将其用于海外扩张。”

启蒙运动源头

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是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伟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但问题是,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到底与中国有无关系呢?

十六世纪,欧洲传教士来华,比如利玛窦,按照西方历史叙事,传教士来华主要是单方面的传播文明,即现在学者大谈特谈的“西学东渐”。但当时中华文明整体要超过西方,谦虚一些说至少不逊色于西方,既然如此焉能没有大规模的“东学西渐”?

众所周知,西方近代传教士是殖民侵略的先锋队,他们面对中华文明时,必然会向西方大量引入中国先进文化。以历史现实来看,除了《道德经》等之外,传教士应该还“窃取”了大量中国文化。

首先,欧洲17世纪大科学家中,大约有140多人与“梅森修道院”有关,比如笛卡尔、韦达、帕斯卡、费马等,可以说现代数学就出自这群人。一个研究神学的修道士住所,为何诞生如此之多的大数学家?其中最合理的说法是梅森与来华传教士存在联系,获得了中国数学知识。

其次,17世纪之后西方涌现出一批大科学家,恰如牛顿所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问题是,这些大科学家为何偏偏是17世纪之后涌出?如果“巨人”是古希腊,为何之前数个世纪欧洲科学成就平平,偏偏传教士来华之后就集体出现重大突破了?

第三,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中国文化在欧洲备受欢迎。显然,“中国热”的背后,必然是中国文化大规模涌入欧洲,而且必然是领先于欧洲,或者至少是不逊色于欧洲。否则,印度、印第安等文化,为何没有在欧洲形成“印度热”、“印第安热”?

总之,虽然不能说启蒙运动的文化源头在于中国,但肯定与中国存在密切的联系。至少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大量涌入,推动了欧洲这场变革。

最后,关于本文话题,还有三点引人深思:

首先,一旦指责西方不好之处,总有些人会说“西方造出的电视、电话、汽车等你别用”,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问题:西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近代崛起。回顾历史来看,西方所站“巨人肩膀”,不会是古希腊,而是中国。

其次,一些西方学者已经揭示了“西方崛起的中国源头”,比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指出“那些奠基现代世界的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均来自古代中国”,还有上述《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评价等,但很多国人却偏偏不相信,始终认为中国不行。

第三,对于外来文化,中国史书往往都有详细记载,这也证明中国拥有信史传统。反观西方,包括黑格尔在内,明明“窃取”了中国文化,却不仅隐藏不提,反而还在贬低,不知道是西方品行如此,还是缺少信史传统的缘故,反正如今西方可谓一脉相承。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建筑三观关于建筑的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第二卷我如何阅读从史书上可见,欧洲的封建社会经历了三个时期:5~10世纪的形成时期(被称为“黑暗时期”);11~15世纪的成熟时期(有的学者也把它归入黑暗时期);16~18世纪的转型时期。在转型时期,出现了“民族国家”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法国路易十四(1638—1715)和奥地利哈普斯堡王朝的马丽·特里莎(1717—1780)统治时期都可以算在jvzquC41hctrknsqxgr/exr1tggeg{4932<19@:456>::>7638
1.不为历史而历史以及其他——《全球通史》读后很杂的记(全球通史缺少了系统性史书的欧洲,因“祸”得福,少了成文规则、繁文缛节的羁绊,有的只是内心驱动下对社会、自然的改造。比较而言,中国的史书虽然也可以看成是行事准则,但是并不具有如圣经那样的普世意义,它的约束力较弱,人们畏惧的还是皇帝的金口玉言,任何人都不得触逆龙鳞。《圣经》则得到了包括上至教皇、皇帝,中至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27;65A4
2.司马迁的历史世界(1)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好看却难读的书。 《史记》之好看,大家都知道。书中写了那么多精彩的故事,还写了让人一读难忘的人物。沈从文1952年的一封家书中,如此反映了《史记》的迷人之处:在四川农村里参加土改工作队的一个难眠之夜,他从垃圾堆中翻出了一本残破不全的《史记》选本,在灯下读了李广、窦婴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363585;14;:6@;a32;3:;=3734tj}rn
3.“阅书无数”的编辑们“618”都买了什么书?|江南|翻译|宇宙|沈石溪|我最喜欢葛剑雄先生的《如何看待历史书》。他将中国古代的巫文化与文字、史书联系起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客观、辩证的看待历史书的视角。 而女儿最喜欢李长声先生的《从茶道看日本》。读到兴致处,她骄傲地告诉我:“日本的《三国志》和茶,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随后,她又问,“你知道日本人为什么特别喜欢白居易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9IQW4T=274794R;0jvsm
4.豆瓣高分|历史好书15种全文采用“史书文体”, 共分为七卷。 前三卷述成吉思汗至元亡的历史, 后四卷专言伊尔汗国历史。 10.《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 : 1848-1918》 近现代欧洲衰落与均势格局消亡背后的国际关系史。 11.《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 《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是首部将英德关系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研究的论著,也是保罗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41273385917=:3@:56a7199:44:920|mvon
5.欧洲史英文原版EuropeAHistory欧洲的历史英文版Norman《欧洲史 英文原版 Europe A History 欧洲的历史 英文版 Norman Davies 世界史书 诺曼戴维斯 现货正版进口英语书籍 欧罗巴》,作者:欧洲史 英文原版 Europe A History 欧洲的历史 英文版 Norman Davies 世界史书 诺曼戴维斯 现货正版进口英语书籍 欧罗巴Norman Davies 著,jvzq<84rtqjve}3o0fgoimfpi0ipo8646967;B=70jznn
6.欧洲各国人性格特点比如战争吧,古代希腊的三部史书,都是描写战争的,一部是有“历史之父”之称的希罗多德写的《历史》,讲希腊和波斯人的战争;第二部是《荷马史诗》,讲的是特洛伊战争;还有一部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写的,也是谈战争。为什么都谈战争?因为战争把一切浓缩了,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这就是刀锋体验。有jvzquC41o0jpwkfp0eun1wtvg1794:9599=0
7.简洁但是清晰的欧洲史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的书评。 不同于一般史书的长篇,这本书真的好简短~把欧洲上下二千多年的历史,用了薄薄的一本书就说完了。也不同于一般史书是按时间顺序纪录历史的发展,这本书是先概述整个历史,让人有个全面的认知之后,再从我jvzquC41o0jpwkfp0eun1ktqm1xfxrjy1891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