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给你的一份惊奇书单历史书历史学家通史罗马史

梓钰找我应个景,推荐一些书。我又如常地百般抗拒和拖延——因为对于在孤阅工作、教书、学习的这帮人来说,每天都是世界读书日。你看看我们这个公众号的名字就知道了。

但是,应景世界读书日,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我原本就计划着能帮着很多想读书却不得其门道的同(逆)学(徒)们提高一下阅读效率和选书能力。

而在我最近创建的惊奇感爆炸的社群「无知派」中,我将我认为一个人在三十岁前应该读的 xxx 本书——考虑到经史子集四部书籍分类法深入人心,于是我把这些书也按经史子集分为四类,称为:

「 惊奇书单 」

I. 经部提纲挈领的多学科思考方式

这个书单里的书籍既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但又异常平易近人。启发,而非灌输;提出关键问题,而非给出武断答案;改善思维方式,而非纯粹的步骤讲解——这些书籍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惊奇感。

对,惊奇感——原来是这样!还可以这样思考!政治学、伦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哲学、美学、科学、逻辑学竟然还可以这样有趣!

在我心目中,能配得上「经部」之名的书籍,应该是这样的存在,而不是冗长晦涩的说教,也不是不容置疑的圣人语录,更不是毫无论证的断言集合。

我首先推荐你三本书,分别是:

沃尔夫《政治哲学》

索维尔:《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

这三本书不关心现实政治,不关心经济模型,也不关心历史上发生了什么。

它们分别关心的是:

比起「政府是什么样的」,「政府应该是什么样的」同样值得重视。

比起「经济学原理是什么」,「经济学原理为什么」同样值得重视。

比起「这件事是什么」,「历史学家是如何知道这件事的」同样值得重视。

接下来,你需要读的三本书如下:

克拉斯曼:《伦理学与生活》

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

维克弗斯:《另类事实:知识及其敌人》

这三本书将「天马行空」推向了另一个高度,而且充满了现实的温度。书中所述的一切对世界的洞察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如果你无法直接感受政治、经济、历史这种宏大的叙述,在这三本书里会发现,原来伦理学、美学、认识论就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度。

接下来,我建议你读的两本书如下:

罗森博格:《哲学是做出来的:初学者哲学技术指南》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在极具人文情怀的书籍之后,一些高度精密的哲学分析技术与对科学范式的思考,会完成你通识类知识框架的最后一环。

II. 史部犀利的宽容

历史书汗牛充栋。然而历史书却一直是这样一种存在:人人都知道读史很重要,但很少有人知道重要在哪、如何读出这种重要性来。往往翻开历史书,就会迷失在单调乏味的古人故事中,不知所云、昏昏欲睡。

其实历史书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古板理性中立客观。历史学家其实都是带私货的高手呢!他们因为职业的操守,很少明面地表现自己的立场与情感。但他们可以巧妙地穿插史料、引导读者关注史家们在意的领域。政治史家浓墨重彩地书写制度以凸显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而社会史家则将视角更多集中在寻常百姓家以求重构混沌的蝴蝶效应。

现代中国人大体上有两个精神源头——中国的历史与影响中国深远的西方文明的历史。我理想中「史部」书籍不应让任何一个源头都缺席,否则我们理解自己的时候永远只能看到最片面的一侧。

首先是世界史。

入门的第一本书其实很关键。如果过于无聊,则恐怕这一辈子都不想再翻开历史书了。

所以,如果你是世界史小白,即从未读完过任何一本通史或只读过教科书的话,那我推荐你这本书:

玛尔:《BBC世界史》

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通史教材,而更是一部文字版的经典纪录片(从 BBC 的名字应该就能看出来)。对历史感兴趣其实很简单——能把自己尽早地代入到历史语境中,并产生一种近距离的关怀感。这是一般历史科班的教材做不到的地方,而这部画面感十足的由媒体人撰写的历史通俗读本,极其适合「知道自己应该读点历史,但真的做不到啊」的读者们。

但是,如果你的历史阅读经验比较丰富的话,企鹅欧洲史其实是你应该攻下来的一套硬核通史。

普莱斯&索恩曼:《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

威克姆:《罗马帝国的遗产》

乔丹:《中世纪盛期的欧洲》

格林格拉斯:《基督教欧洲的巨变》

布莱宁:《追逐荣耀》

埃文斯:《竞逐权力》

克肖:《地狱之行》

这几本书说实话,不是特别好读——你大概率会迷失在大量的历史细节中。但其实每一本书在前言或导论的地方都很清晰地写清楚了这本书真正在回答什么问题(或者这本书真正在关注哪些历史的角度)。只要这条主线被你抓住,即使忽略大量记不住的人名和地名,你的收益也将是巨大的。

但如果你觉得企鹅欧洲史真的太难读懂了的话,我推荐你彼得·希瑟的罗马三部曲:

希瑟:《罗马帝国的陨落》

希瑟:《罗马的复辟》

希瑟:《帝国与蛮族》

在《帝国与蛮族》的中文版付梓印刷之前的几个月,我就每天催着新思工作室的编辑们尽快出版,因为我真的太喜欢这套对罗马史和中世纪早期的重新诠释了。

其实,关于罗马史,著作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历史学家反复对同一个时代进行史书的撰写,并不是因为我们这个行当山穷水尽了,而是因为新的历史证据和新的跨学科工具出现后,每一代历史学家都会很负责任地重新评估「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问题的过去的诸多答案。

比如,《罗马帝国的陨落》其实就是我见过的、对爱德华·吉本震惊史学界的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发起理论挑战的最有力劲敌。如果你同时翻开两本书,你会感受到两位历史学家跨越数个世纪,在字里行间对「罗马帝国为何衰亡」展开了激烈的论辩。这是一种享受。

当然了,宏大叙事的历史书一旦读多了,就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一些书生的傲慢之气,下面这三本年鉴学派的历史书,就特别能够调和一下历史爱好者中常见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嚣张气焰:

费弗尔&马丁:《书籍的历史》

布洛赫:《封建社会》

布罗代尔:《十五到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

年鉴学派的书籍有个小小的问题:看起来特别细碎——大量的社会细节描述,会让你仿佛进入了一个乡村爱情故事的历史版场景。所以,年鉴学派的书还是需要读者在前言或导论中拎出那条主线,不能过于纠结某个马赛的农民日常喂猪的记录,或某个荷兰印刷厂老板的账本。

内藤湖南:《中国史通论》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朝政治述略》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国革命的策略在国际背景下的演变》

王人博:《 1840 年以来的中国》

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这些书与主流书单推荐有些许不同。我从来不建议中国史小白去直接读二十四史。那会把孩子们吓坏的。我更倾向于有史论的史书。这个书单里的所有书籍,都能够培养读者的问题意识:你读到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对这本书的那个最核心大问题的某个回应。

当然,我的这个中国史书单,存在一定的私心——这些书隐藏着的大问题与答案,实际上与当下社会主流的答案并不完全一致。而在如今糟糕的公共说理环境中,人们互相不理解的根源,其实就是每个人知识谱系的差异性。其实一个人只要对中国问题开口说话,我就会判断出他思想的源头是哪些历史学家,以及是否受到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灌输。我作为教育者,直接跳出来参与到公共说理中,不如将更多的人引导到更广阔更具有洞察力的历史学家的思想殿堂中。我安安静静地做一个引路人就好了。

经部和史部的书籍阅读心得,我给出了较为详细的指引。

而我其实是把「子部」与「集部」作为对上述两个书单的辅助。子部的书籍更多是强观点的专著,是对上面推荐的书籍内容的某种「应用」;集部的书籍更多是一种汇编,是对上面推荐的书籍的一种辅助。我简单地分别说明,并把我认为你应该花时间泛泛了解一下的书列在下面两个书单里。

III. 子部神仙打架

传统的四部中的「子部」往往是未被君王选择的诸子百家旁门之言。思想家们不像史家那样有着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往往尽情挥洒自己的理论。他们假设理论的时候胆大妄为,求证理论的时候却又小心翼翼。因为随时都可能有某个刺头的同行跳出来用迥然不同的理论与自己激战几十年。

围观神仙打架是一种极其令人满足的体验。而我想,无知派的「子部」书籍也应该是这种人类最杰出的头脑的思辨结晶。

巴特菲尔德:《历史的辉格解释》

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变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

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

阿西莫格鲁&鲁宾逊:《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索维尔:《知识分子与社会》

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米塞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

米塞斯:《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学的分析》

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

密尔:《论自由》

罗尔斯:《正义论》

诺奇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布坎南:《为什么我也不是保守派》

IV. 集部飘逸动人的思想集合

「集部」在传统书籍中往往沦为不太受帝王待见的感时伤怀诗词歌赋集合。若是既无王道的教条又无霸道的实操指南,那么干脆就把这些风花雪月丢进「集部」罢!

但无知派的「集部」应该是那些灵光闪现、飘逸动人的思想集合,有社论、有讲稿、有故事、有传记。真知灼见,隐藏在这些洋洋洒洒的叙事中。

美国国父:《联邦党人文集》

王昶:《美国宪法精解》

弗里德曼:《自由选择》

伯林:《自由论》

罗尔斯:《罗尔斯论文全集》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欧逸文:《野心时代:在新中国追逐财富、真相和信念》

刘慈欣:《三体:地球往事 | 黑暗森林 | 死神永生》

不知这些书单介绍是否打动了你?欢迎大家选出心中的兴趣书单。

如今对于很多人来说,似是越来越难有耐心读完一本书。在这内卷年代,似乎读一本书不如了解点变现技能更有益。

这便是「破万卷」活动的期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改变这内卷,不如就从今天开始吧。

欢迎你下载飞书 APP,用飞书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下方社群,静待明天中午群内的活动信息。

END

排版:梓钰

诸位孤独的阅读者们,大家好。

由于公众号推送规则的调整,很多读者可能无法及时,甚至难以再看到孤阅的推文了。对此我们非常遗憾。

如果你还愿意继续和孤阅保持联系,希望能将孤独的阅读者公众号设为星标,或者时常点开推送、在看、留言、转发等等。

谢谢你来,希望我们能一直敢于知道。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新史学荐书228诺曼·戴维斯《欧洲史》翻译导言我的另一位 译者,一位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的女教授,她将《欧洲史》译为波兰 文,发表了一篇文章,分析翻译我这本书的各种困难。尽管如此,我坚信一位优秀的作者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奥 的概念,使广大的读者能够理解。在成为大学教授之前,我有作为 一位学校教师的可贵经验,并且我仍记得我首次给孩子们讲历史和 学习jvzquC41f{428<3eqo5bt}neng5HSQPNM;I17;8FIRL/j}rn
1.槽一槽那些雷人的欧美畅销书(可能是我对欧洲史不感兴趣?) 12.暮光之城 暮光之城-豪华珍藏版 7.8 斯蒂芬妮·梅尔 / 2009 / 接力出版社 电影被誉为引起万千少女痴狂的美国版《小时代》。原著好一点。文笔细腻,心理描写丰富,看着看着我居然能和女主角的恋爱脑发生一种奇妙的共鸣……但作为一本畅销书最致命的缺点就是情节太无聊。(甚至不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36<;583811
2.2020·年度阅读关于美国资本主义史的11本书奴隶制维多利亚不同于以往从政治、经济、军事视角谈及美国对欧洲主导地位的形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维多利亚·格拉齐亚的《不可抗拒的帝国:美国在20世纪欧洲的扩展》一书从跨国史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阐析了美国消费文化对欧洲人消费观念的深远影响,反思了20世纪美国消费文化在西欧的优势和不足。 什么是“不可抗拒的帝国”?我想这是我们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HXVMD6Q[273:S;Y90jvsm
3.这6本书,带你看到不一样的欧洲这是一部关于20世纪欧洲的简明史。正如作者、著名历史学家、知识史学家罗兰 • N.斯特龙伯格所说,“20世纪的历史,从数量上讲比以往所有历史加起来都要多”。 我们都知道,20世纪的欧洲是由战争主导的,不管是政治版图、城市发展、经济生态,文学艺术、物理科学、通信计算机等都直接或间接与之相关联,战争打破了欧洲jvzquC41yy}/nrkgygkl0lto0et0j>4ctvodnn4fgvgjn7iqAcxuKmB38:983
4.欧洲史(欧洲史)书评历史学家,就像照相机一样,总是难以更好地叙述。”片段试读体会:第7章:再生: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宗教革命与王朝政治的纠缠本书中很多叙述,触及了我的知识盲区,激起了我读相关的欧洲史,某一小部分历史的兴趣。我发现我对整个16世纪几乎是一片空白,诺曼·戴维斯所写的《欧洲史》如同在白色的画布上画出一副水彩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63854@;1
5.这部书,王石读了一年,俞敏洪逢人推荐,你要没读过就太可惜了|俞敏洪|现在,她更是日本用非虚构文学笔体书写欧洲史的第一人。她写了很多本关于欧洲史的著作,但在这之中,最经典的无疑还是《罗马人的故事》。 这部长达十五卷的《罗马人的故事》,盐野七生足足写了15年才最终定稿。她以古罗马帝国为题材,编织她的英雄梦,自1992年开始至2006年结束,终于完成了这部时空穿越2000年的罗马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HUR>DK=M273:94TX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