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珍藏本·增订本)
[古希腊]柏拉图 等著 溥林 等译
2.《语言学·文学艺术理论类》(35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珍藏本·增订本)
[英]保罗·格莱斯 等著 姜望琪 等译
3.《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古希腊]柏拉图 等著 郭斌和 等译
4.《汉译名著·艺术学经典十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意]廖内洛·文杜里 等著 邵宏 等译
5.《宗教哲学与自然神学文集》
(莱布尼茨文集·第9卷)
[德]莱布尼茨 著 段德智 译
6.《舍勒的心灵》
(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美]曼弗雷德·弗林斯 著 张志平 张任之 译
7.《人的可疑问性:舍勒研究文选》
(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德]沃尔夫哈特·亨克曼 著 张任之 编 杨铮 张靖 王琦琪 等译
8.《转变中的中镇一项文化冲突研究》
(经验与观念丛书)
[美]罗伯特·S.林德 海伦·梅里尔·林德 著 梁文静 王晓燕 高卉 译
9.《战争社会学专论——战争的社会学》
[法]加斯东·布图尔 著 罗碧凝 译
10.《中医在当代中国:多元与综合》
[德]蒋熙德 著 杨慧宇 译
11.《福柯的主体问题考古学》
(日新文库)
汤明洁 著
12.《人类世界的历史化展开:马克思与西方人类学传统的思想关联研究》
(日新文库)
王莅 著
13.《明伦弘愿:北朝佛教与经学交涉研究》
(日新文库)
陈超 著
14.《伽达默尔生前最后一次学术访谈》
洪汉鼎 王宏健 编
15.《超验之路:罗马天主教大公教会历史政治哲学建构研究》
徐龙飞 著
16.《描述现象学认识论之奠基》
李朝东 著
17.《精神分析研究(第十辑)》
霍大同 谷建岭 编
18.《精神分析与跨学科研究(第一辑)》
卢毅 主编
19.《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
(王中江著作系列·第1-2卷)
王中江 著
20.《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
(王中江著作系列·第3卷)
王中江 著
21.《道家形而上学及其展开》
(王中江著作系列·第4卷)
王中江 著
22.《儒家精神之道和社会角色》
(王中江著作系列·第5卷)
王中江 著
23.《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
(王中江著作系列·第6卷)
王中江 著
24.《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
(王中江著作系列·第7卷)
王中江 著
25.《自然和人:近代中国两个观念的谱系》
(王中江著作系列·第8卷)
王中江 著
26.《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
(王中江著作系列·第9卷)
王中江 著
27.《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
(王中江著作系列·第10卷)
王中江 著
28.《理性与浪漫:金岳霖的生活和哲学》
(王中江著作系列·第11卷)
王中江 著
29.《从古典到现代:观念和人物》
(王中江著作系列·第12卷)
王中江 著
30.《学术自传》
(朱谦之全集 卷 一)
朱谦之 著
31.《政治哲学》(全2册)
(朱谦之全集 卷 二)
朱谦之 著
32.《音乐文学》
(朱谦之全集 卷 三)
朱谦之 著
33.《历史哲学》(全2册)
(朱谦之全集 卷四)
朱谦之 编著
34.《史学研究》
(朱谦之全集 卷五)
朱谦之 著
35.《文化哲学》(全2册)
(朱谦之全集 卷六)
朱谦之 著
36.《中国哲学》(全2册)
(朱谦之全集 卷七)
朱谦之 编著
37.《日本哲学》(全4册)
(朱谦之全集 卷八)
朱谦之 编著
38.《宗教研究》(全4册)
(朱谦之全集 卷九)
朱谦之 编著译
39.《文存讲演》
(朱谦之全集 卷十)
朱谦之 著
哲学类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珍藏本·增订本)
[古希腊]柏拉图 等著
溥林 等译
ISBN:978-7-100-23857-1
收藏人类经典,增长个人智慧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达到过的精神世界
本丛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120年纪念版·珍藏本·增订本·哲学类”计70种图书,主要为2017年以来出版的新品种,汇聚了西方哲学经典名著。
语言学·文学艺术理论类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珍藏本·增订本)
[英]保罗·格莱斯 等著
姜望琪 等译
ISBN:978-7-100-23862-5
收藏人类经典,增长个人智慧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达到过的精神世界
本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120年纪念版·珍藏本·增订本·语言学·文学艺术理论类”计35种图书,主要为2017年以来出版的新品种,汇聚了东西方语言学及文学艺术理论名著。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古希腊]柏拉图 等著
郭斌和 等译
ISBN:978-7-100-24324-7
思想照亮世界 经典永世流传
从古希腊到晚近欧陆哲学,从对至高的理念凝望到对生存意义的追问,十部哲学经典名著 “以点带面”“以点穿线”,组成了一幅西方哲学史的恢弘画卷。
汉译名著·艺术学经典十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意]廖内洛·文杜里 等著
邵宏 等译
ISBN:978-7-100-23882-3
艺术的典籍 文明的印记
为何艺术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它具有怎样的力量,我们又该如何探索其秘密?很多学者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本辑精选10种以飨读者。
宗教哲学与自然神学文集
(莱布尼茨文集·第9卷)
[德]莱布尼茨 著
段德智 译
ISBN:978-7-100-24177-9
莱布尼茨关于宗教哲学与自然神学的论文集
本书为编译者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莱布尼茨文集》的翻译与研究”的一项重要阶段性成果,列为《莱布尼茨文集》第9卷。莱布尼茨的宗教哲学-自然神学不仅是其实践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且还是其实践哲学的顶层学科,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一门关涉乃至统摄其整个哲学概念系统的大全学科。本书收录了莱布尼茨1668-1714年间所写的62篇有关论文和书信,是《莱布尼茨文集》中篇幅较大、内容较宏富的一卷,不仅生动地展现了莱布尼茨宗教哲学-自然神学的实践旨趣,而且较全面地涉及莱布尼茨宗教哲学-自然神学的“四重根”——“理性原则”、“自由原则”、“虔诚原则”和“幸福原则”。阅读本书,不仅会对莱布尼茨的宗教哲学-自然神学及其在西方宗教哲学-自然神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有一个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而且还有望对其整个思想体系有更深层次的体悟和掌握。
舍勒的心灵
(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美]曼弗雷德·弗林斯 著
张志平 张任之 译
ISBN:978-7-100-24451-0
本书对舍勒的思想做了全面的讨论
《舍勒的心灵》是当代知名现象学专家弗林斯教授在编辑完舍勒全集后,对舍勒思想全面进行全方位勾勒的集大成之作,全书共有九章,分主题讨论了舍勒重要的思想观念,如价值、人格与爱在舍勒伦理学思想中的基础地位,身体和同情感任何能解决他者与自我的关系,以及与他人共在的问题,爱、怨恨等情感对人类来说的重要意义等,知识的诸形式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世界的生成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问题,这些又涉及绝对时间、观念的起源、死亡等主题。
人的可疑问性
舍勒研究文选
(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德]沃尔夫哈特·亨克曼 著
张任之 编
杨铮 张靖 王琦琪 等译
ISBN:978-7-100-24519-7
本书是德国著名现象学家亨克曼教授在舍勒研究方面的最重要文章的结集
本书为德国当代著名的现象学家沃尔夫哈特·亨克曼文集,为十六篇研究舍勒的论文,涵盖了舍勒的现象学、知识社会学、哲学人类学三大主题:第一部分讨论了舍勒现象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现象学史的概念、意向性问题、先天学说、理性与情感、舍勒对柏格森的接受等话题;第二部分涉及舍勒新开辟的知识社会学研究领域、文化解释学、现实性概念、凝聚问题的发展,以及他晚期未竟的形而上学计划;第三部分探讨了舍勒的哲学人类学思想、人格与世界、身体与心灵等议题,以及关于人的形而上学和人的可疑问性。
转变中的中镇
一项文化冲突研究
(经验与观念丛书)
[美]罗伯特·S.林德 海伦·梅里尔·林德 著
梁文静 王晓燕 高卉 译
ISBN:978-7-100-24150-2
社会学经典之作《中镇》的姊妹篇,林德夫妇二访美国中镇的研究结晶
林德夫妇的《中镇》为1920年代美国典型工业小镇的居民生活提供了一幅独特画像,他们在十年后再次回到小镇,继续描画美国小社会的变迁轨迹,研究结果形成了《转变中的中镇》。本书接续《中镇》,仍然从经济发展、人们的谋生、住房安家、年轻人教育、休闲活动、宗教以及其他社区活动等领域,观察社区的变化。林德夫妇发现,中镇在历经了1920年代至1930年代初短暂的繁荣后,大萧条的到来使其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他们提出了中镇社会分层的“经营阶级-工人阶级”模式,确立了典型美国地方小社会的分层形态。虽然中镇不再是“中产阶级”占据大多数并紧密团结的典型美国社区,但这一重大社会转型仍使它成为记录美国社会和文化变革的重要窗口。
战争社会学专论
——战争的社会学
[法]加斯东·布图尔 著
罗碧凝 译
ISBN:978-7-100-23933-2
战争社会学奠基性著作
加斯东·布图尔首创性地提出了“战争社会学”的概念,主张把战争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现象来分析,认为人们能够通过客观科学地研究战争、认识战争,最终实现和平。本书主要讨论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战争在社会学中的重要性,对战争进行科学研究的障碍,对“战争”现象的定义和界定,战争社会学的方法论,有关战争的学说和观点,战争形态学,战争的技术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战争的假定原因,战争的周期性,以及战争社会学的发展和研究。
中医在当代中国
多元与综合
[德]蒋熙德 著
杨慧宇 译
ISBN:978-7-100-23614-0
一场医学人类学的民族志之旅
作为一个“外人”,他如何看待中医的过往与今日?
本书作者指出,以往对中医药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无论是把中医纳入生物医学框架,还是视为“他者”的地方性文化,都无法深入理解中医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由此他提出将“多元性”和“综合性”定义为中医实践中的两个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在中国学习中医期间所做的田野调查,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当代中国中医在发展历程中涉及的多个能动性因素和过程,证明了其是一个非单一中心的、交互的过程和网络。作者认为,应摆脱霸权的生物医学功效模型来看待中医,所有的医疗实践在根本上都是实验性的,应以透明的方式评估各种医疗模式对疾病控制的利弊。
福柯的主体问题考古学
(日新文库)
汤明洁 著
ISBN:978-7-100-24062-8
以“主体问题考古学”为总线索,几乎涵盖了福柯不同时期的基本思想
本书研究福柯早中晚期在《疯狂史》《词与物》《性史》等相关考察中对我思、主体和主体性的考古学探索,呈现历史与社会、语言与话语、伦理与政治等不同领域中诸多主体模式的构造过程,揭示历史性先天与当下存在论所具有的深厚结构,从而提供人在拓扑空间上作为主体可能拥有的多样选择。
人类世界的历史化展开
马克思与西方人类学传统的思想关联研究
(日新文库)
王莅 著
ISBN:978-7-100-24204-2
全面考察马克思思想历程中的“人类学因素”以人类学视角重新理解马克思
本书全面考察了马克思思想历程中的人类学因素,指出人类学视角为重建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及其与西方思想传统的关联,提供了有益的线索。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这两种致力于解释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在根本上都基于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相统一而对人展开认知,二者的结合描绘出一幅“人类世界的历史化展开”的思想图景。本书尝试将“人类学马克思”从一种身份界定上升为一个理论标识,聚焦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人类学向度问题,系统说明西方人类学传统对重新理解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思想价值。
明伦弘愿
北朝佛教与经学交涉研究
(日新文库)
陈超 著
ISBN:978-7-100-24366-7
深度揭示了佛教与经学的复杂关系及相互影响
汤用彤先生曾谓,佛法与经学在北朝的相遇乃“一大事因缘,实甚可注意”。本书从这一判断出发,通过对核心文本的再解读、对典型事件的发掘,拓展了北朝佛教与经学交涉研究的视域。通过发掘北朝僧众反思“修多罗”译名、重构佛教典籍整理方式以及三教存废论辩、征辟沙门、太后出家重构北朝的经学语境,指出经学对佛教中国转化的方向、致思理路与表达方式的真实影响。
伽达默尔生前最后一次学术访谈
洪汉鼎 王宏健 编
ISBN:978-7-100-24176-2
世界大哲学家伽达默尔生前最后一次学术访谈录,中外哲学交流的佳话
本书收录这次访谈的记录稿和照片、洪汉鼎与卢茨·盖尔德泽策在此次访谈后不久各自所写的访谈文章;青年学者王宏健博士所写的访谈读后感,以及洪汉鼎的“伽达默尔与我”回忆文章。
超验之路
罗马天主教大公教会历史政治哲学建构研究
徐龙飞 著
ISBN:978-7-100-24060-4
读懂了教宗首席权和无误论两个概念,就理解了基督教的建构和发展逻辑
本书主要探讨罗马天主教大公教会,即基督宗教的两个重要概念“教宗首席权”与“教宗无误论”超验发生的历史及其展开过程,并探讨其最终所形成的信理。作者清晰梳理并深入研究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要素、内涵与内在联系,以及从公元1世纪、历经中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断被充实的发展史。
此一论题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不仅是基督宗教教会内在之历史、教会本身之历史,还是大公教会之教会学、教会史、教宗史、信理史最重要的主题,而且直接关涉俗世史、政教关系史(政教分离思想史)、政治哲学史,同时还关涉国家主权理论与国际法理论,并且是上述所有这些理论与学科领域中相关主题的纠缠史。
本书从德文、希腊文与拉丁文原始文献出发,所采用与引述的诸如手稿、档案等原始文献,不仅皆为笔者自译,而且几乎是首次被引入国内学术界。
描述现象学认识论之奠基
李朝东 著
ISBN:978-7-100-24272-1
《逻辑研究》的分析性导读
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极大地改变了20世纪哲学的面貌,并影响着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美学、文学和伦理学等各门学科的研究。胡塞尔的现象学发展经历了描述现象学、超越论的现象学和生活世界现象学三个时期。其中,《逻辑研究》是胡塞尔现象学,尤其是描述现象学认识论的奠基之作,在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的理论体系和整个现象学运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对《逻辑研究》进行的了全面深入的解读和研究,结合胡塞尔前后期著作,重点对第二卷“六个逻辑研究”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考察和分析,力求深入清晰地阐释描述现象的基本观念、理论和方法。
精神分析研究
第十辑
霍大同 谷建岭 编
ISBN:978-7-100-24453-4
中国精神分析领域重要学术辑刊
本书刊以对弗洛伊德、拉康等精神分析大师的著作的学习与理解为基础;通过将中国材料与西方精神分析理论从微观个体层面到宏观文化层面的解释与对质,从而找出哪些是精神分析理论能够解释的东西,或者仅仅能部分解释的东西,以及不仅不能解释甚至完全矛盾的东西;进而创造与发展出能够有效解释中国材料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发展、丰富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第十辑由以下四个专题组成:“精神分析的中国化与科学化”“杜威尔精神分析讨论班”“精神分析理论探讨”和“ 精神分析临床”。
精神分析与跨学科研究
第一辑
卢毅 主编
ISBN:978-7-100-24452-7
呈现近年来国内外精神分析研究的前沿动态与最近进展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较为系统地引介弗洛伊德思想和精神分析学说以来,国内学界对精神分析的研究在三十余年的积淀过程中不断拓展和深入,精神分析且尤其是围绕拉康思想的相关研究更是不断取得显著进展。与此同时,在与国际学界持续的交流与对话中,国内学界也不断加深了对精神分析学说及其思想来源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认识,逐渐开始形成从跨学科的角度对精神分析展开研究的新态势。《精神分析与跨学科研究》是为了呈现近年来国内外精神分析研究的前沿动态与最近进展,并在跨学科视角下勾勒出一幅展现精神分析,尤其是拉康学说丰富性的思想图谱,为后续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引。
王中江著作系列
(全12卷)
王中江 著
系统呈现北大王中江教授的思想脉络、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
王中江教授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对先秦思想,儒家、道家哲学和近现代中国思想有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尤其在用出土文献阐释中国古代思想方面研究成果显著;对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来源、关键人物及核心观念,亦有深刻洞见。“王中江著作系列”收入王中江教授不同时期的学术代表作十一种,旨在通过重新整理而系统呈现其研究脉络、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
朱谦之全集
(全十卷)
卢毅 主编
“三山五岳非名贵,万卷千文未是贫”
朱谦之先生终生著述之全集,映射其笔耕不辍的学术人生和与时俱进的治学旨趣
朱谦之先生的学术研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体现出一位进步知识分子在新旧社会交替之际积极探寻真理、追求光明的卓绝历程。
《朱谦之全集》凡10卷20册,包含谦之先生著作44种、文章79篇,几乎囊括其所有著述,各卷分别为:学术自传、政治哲学、音乐文学、历史哲学、史学研究、文化哲学、中国哲学、日本哲学、宗教研究、文存讲演。
《全集》卷次之排列,大致以朱谦之平生学术转向为序,同时兼顾相关著述问世时间之先后,旨在为学界奉献一部迄今为止资料最为完备、学术信息最为完整,且在编排上更好展现谦之先生学术脉络的著述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