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数字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

下载川观新闻客户端(苹果、安卓)

下载川观新闻客户端(鸿蒙)

建议使用浏览器扫码下载

扫码查看

光明日报

全文播报

思想

进入频道

孙宝文 欧阳日辉 李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的发展会带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学视野中的技术经济特征,即是分析新技术的创新与使用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经济在基础设施、生产要素、生产和服务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与以往经济发展明显不同的特征和规律,既涉及技术创新,表现出独特的技术新特征,又涉及经济发展范式创新,突出表现为新经济的一系列特征。把握数字经济的内涵,必须从技术特征入手,分析数字技术的创新和使用带来的生产方式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

智能互联是数字经济新基础设施的主要特征

数字经济底层架构的核心是连接,所以,发展数字经济必须高度重视信息、融合、创新和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打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智能和互联是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最显著的特征。智能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产品/服务智能、装备智能和过程智能三个方面;互联的发展方向是人、企业、政府机构、物品智能互联的自适应、生态化网络。

万物互联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用户与产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流动,通过连接数的增加、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市场主体运用技术和数据形成了新的经济形态,如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算法经济、零工经济、数字服务等。比如,电子商务平台是面向农业、工业及服务业的交换和消费过程,电子商务的安全认证、在线交易、物流配送、支付结算等都必须基于开放共享、智能互联的网络平台。

在智能互联的驱动下,产业结构将呈现为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消费互联网和以无界制造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都是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消费互联网注重与消费者的连接,产业互联网强调数字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本质上是连接企业。

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新的关键生产要素

不同的经济形态,生产要素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关键的生产要素也不同。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在数字经济的研发、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经济环节中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

首先,数字经济始终围绕数据这个核心生产要素的感知、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分析和应用,来重构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对传统流通、消费、生产体系的淘汰、升级、融合、重组、优化等作用,其背后的经济逻辑都必须基于对数据的判断、预测和精准匹配。

其次,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具有即时性、共享性、边际生产率递增等特征,数字技术与传统生产要素相融合,可以通过算法优化传统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公共资本、土地、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进而有利于实现递增的规模经济报酬。比如,Airbnb租房、Uber打车等共享经济模式的本质,就是挖掘数据的价值,基于数据构建新型的合作和信任体系,实现智能化匹配供需的目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最后,在数据、算法和算力的驱动下,数字经济可以实现线上线下全网、全域、全渠道,端到端的全链条、全流程、全场景的连接,打造丰富的人与机器无缝衔接的应用场景,使人工和机器的分工合作达到高效的协同水平。比如,商业银行构建客户互动层、AI决策层(AI中台层)、核心系统与数据中台层,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实现精准定价,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无抵押的数字信贷。

融合是新生产或新服务方式产生的前提

数字化环境下,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物理信息系统(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通过这个智能网络,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形成一个互联关系,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

在数字经济范式下,通过对经济社会运行机制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系统性重塑,可以实现人机协同、产业跨界协同、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比如,无界制造就是基于开放共享、智能互联装备,将农业种植养殖、工业制造过程进行跨界融合的智能互联制造系统,是云制造、智能制造、网络制造、数字制造的集成化和系统化。

在数字经济范式下,智能技术群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在数字产业化过程中不断实现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以多种技术的集成形成乘数效应。比如,数字孪生通过整合实体、数据、技术三大核心要素,可以构建物理实体、虚拟实体、孪生数据、连接和服务五个维度的数字孪生体系架构,但其实现的前提便是需要集成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

在数字经济范式下,通过集成改变了用户发现、商品及服务购买、生产制造等的方式。例如,微信集成了生活服务信息,可以实现打车、购物、预约挂号、租房、防疫、支付、转账、信贷等功能。再比如,航空、石化、钢铁、家电、服装、机械等行业出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共享并有效整合了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设备管理、运营服务、物流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数据资源,在融合发展中呈现跨界运营、价值共创和产用融合等横向分层的特征。

融合创新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

基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实现了创新发展,表现为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跨界融合创新是数字经济创新的典型特征。

数字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注重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满足、用户体验提升、用户潜在福利的挖掘。数字经济范式下,通过融合创新涌现的共享经济、数字贸易、零工经济、新零售、在线消费、无接触配送、互联网医疗、网络教育、一站式出行、共享员工、远程办公、“宅经济”等新业态,能够让老百姓共享数字经济创新的成果。

在数字经济范式下,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亦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基于数字技术的制造技术、产品、模式、业态、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制造业也因此实现了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再到业态创新,最后到组织创新的过程。智能制造和车联网便是数字经济极具潜力的创新领域。

跨界融合是数字经济业态创新最常见的方式。数字平台作为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组织形式,营造了数字空间与物理世界互联互通的数字生态,平台、企业、用户、政府和其他参与者形成价值创造共同体。比如,电子商务带动了消费、贸易、支付、仓储、物流、快递、广告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增长,催生跨境电商、微商、小程序电商、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业态。

数字化转型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在消费领域跨越了时空限制,在生产领域延伸了产业链,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2020年,中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1.7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7.21万亿元,电子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达到5.45万亿元,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数字化转型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供了重要引擎,有助于实现内生性的经济增长。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意味着整个制造业生产形态的转变,即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整个生产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农业的数字化转型,既要通过数字技术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管理水平、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又要通过农业电商体系实现产—供—销精准对接,改造传统农业管理模式、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率,从而助力农业经济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政府积极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开展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支持创建数字化转型开源社区,就是要通过数字技术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社交网络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跨界融合,促进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渠道、全链路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

以治理体系创新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数字技术快速更新迭代,既为经济体系数字化转型提供充沛动力,也使得数字经济面临来自互联网技术领域风险的威胁。数字经济的风险主要表现在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数据泄露风险、企业数字化转型风险等,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出现的新旧更迭、优胜劣汰亦会对经济运行造成冲击、带来不确定性,大型平台企业“大而不能倒”的运营风险、垄断风险和资本无序扩张等问题也与数字经济的发展相伴而生。这些风险会对个人信息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创新发展、产业安全等造成威胁。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自律不健全,规制无法跟上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进而损害了互联网企业之间公平有序的竞争态势不无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监管制度”,这是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作出的重要决策。

(作者:孙宝文 欧阳日辉 李涛,均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如需转载,请私信小编,或致电:028-86968693 028-86968276

THE END
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整理自学考试本科公共课考试科目2. 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 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jvzq<84yyy4ip|mkhct/exr1lkwjcx46:;
1.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较全)第二章生产、劳动和经营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 展的基础 ⑴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⑵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⑶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⑷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91373286915:27;777a=17?5:67;/uqyon
2.新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后,党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主动变革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形式,促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所有制关系上,逐渐放开和支持个体经济、外资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改革经营管理体制为重点搞活公有制经济。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在经济运行jvzquC41yy}/3;8930io1;5461641;;1CTZJ3@6362>95<692;<70|mvon
3.教师资格政治学科常考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知识点详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第一,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第二,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第三,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jvzquC41yy}/gxkhep4dqv4mu|~0fnyckn523?84;:4ivvq1
4.论马克思合作经济思想及其现实价值党建1844年英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经济组织---罗虚戴尔消费合作社,为此,马克思对西欧各地出现的合作社进行了认真分析,集中研究了生产合作社并在此基础上批判地吸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合作经济思想。马克思的合作经济思想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起点,以消灭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为目标,具有鲜明的政治价值取向,认为对合作运动这些伟大的社会试验的意义jvzq<84fcpmkkjs0rguqnn3eqo4dp8s31462:855385d6:;42233;A<3;2>/j}rn
5.经济·考试·看云马克思和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研究政治经济学,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经济运行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没有脱离世界文明发展的轨迹,而是建立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jvzquC41yy}/mjsenq{e0ls1quibtB>;1g~bo8674;>7:
6.23版《马原》|第三章——名词解释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927;96=d332:45@5860nuou
7.2017中原智库专题四:“五大发展理念”之绿色篇理论前沿实施绿色发展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理念、制度、体制机制、监督制约等方面综合施治。 第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破除环境保护认识上的“难免论”,即认为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是以消耗资源来满足自身需求的,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口的jvzq<84qnf4ip|pn0qxh1uqs{1813@5:39532?60jvsm
8.人民日报整版观察:信息化改变社会生产方式观点当今时代,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成为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变革、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如何把握信息化对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们交往方式和jvzq<84qrktjqw3rgqvmg7hqo0io1w61427:19;361i2298/53748;740jznn
9.青年马克思的理论创见马克思在《形态》中将“基础—上层建筑”论扩展至整个人类文明史时,最先提出的课题便是“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即理解作为基础的市民社会的经济关系结构。以下,笔者考察的是马克思的这一理解能否jvzquC41euyo0ls1fm€hzy4|izv`|pxjmzvk1;544pj4sh653:>61;544380v;544383;h:797:797xjvor
10.考研政治理论冲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2.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人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3.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4.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jvzquC41{|4dj|n0eqs/ew4m{|~0rxqkvkit1;532380496234711:9:83943B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