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招聘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基础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世界使用的多款主流智能手机,大多数需由多个国家分工协作组装完成,而不是单纯某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完成的。它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 )。

A.资源一体化 B.贸易自由化

C.经济区域集团化 D.经济全球化

2.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B.多极化局面完全形成

C.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美、日、欧盟的三极格局

3.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说法正确的( )。

A.最大的受益者是发展中国家 B.最早开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C.发达国家完全处于不利地位 D.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4.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几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5.下列属于全球性组织的是( )。

A.北约 B.欧盟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6.下图为漫画《平衡的世界经济》。它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

A.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B.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

C.促进了跨国公司发展 D.平衡中隐藏巨大危机

7.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一组国际经济组织徽章。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徽章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8.科克报告指出,欧盟国家改革的根本障碍是“没有政治上的承诺和决心”,而欧盟又无力强制成员国执行改革。这反映出欧盟( )。

A.需创立区域合作新模式 B.要加强政治经济一体化

C.各国间的合作仅浮于表面 D.加强各国间合作任重道远

9.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

A.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竞争力

B.美、欧、日三极间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经济“冷战”对手

C.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有利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二、判断题

10.1993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极大地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

11.冷战后世界已形成多极化的政治格局。( )

13.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论坛性质的政治组织,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差异性最大的区域集团化组织。( )

三、简答题

14.如何评价经济全球化?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由当今世界使用的多款主流智能手机的生产可以看出,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生产全球化,该特征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贸易自由化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所采取的限制逐步减少,为进口商品和服务提供贸易优惠待遇的过程并且主张以市场为主导;区域集团化指区域经济集团之间跨区合作日益频繁。随着多数国家参与了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材料中并不涉及ABC项;故D项正确。

2.【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当今世界,巨人林立”表明当今世界出现了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单极世界,但遭到了其他几大力量中心的反对,在几大力量中心的共同推动之下,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极化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还没有最终形成,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表述不正确,排除,故本题选C项。

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选项D正确,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B项错误;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C项错误。故此题选D项。

4.【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签署了《凡尔赛和约》,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署了《九国公约》,通过这两个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及其三项内容,决定了战后世界格局,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形成,因此主宰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是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美苏冷战结束后,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项。

5.【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北约是区域的军事组织。B项欧盟是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C项世界贸易组织是的国际经济组织,这个是全球性组织;D项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所以ABD项都不是全球性的组织,排除,故选C项。

6.【答案】D。解析:从漫画《平衡的世界经济》可以看出,世界经济的平衡不稳定,说明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不稳定性,经济全球化平衡中隐藏着巨大危机。当今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容易加剧不公平的国际竞争,从而使各国从全球化中受益不均,甚至形成富国更富、穷国更穷的局面。故D符合题意;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了跨国公司发展和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在漫画中不能体现,故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7.【答案】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0世纪末,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C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项。

8.【答案】D。解析:“欧盟又无力强制成员国执行改革”,表明欧盟国家改革意见难以取得一致,加强各国间合作任重道远,D项正确。欧盟本身就是区域合作组织,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欧盟“要加强政治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欧盟各国合作属于深层次合作,C项错误。故选D项。

9.【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解体后,核国家增多,核战争威胁没有消失,故A项错误;美、欧、日三极间的矛盾原本就突出,两极格局解体后,也没有变成了经济“冷战”对手,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解体是社会主义力量的重大挫折,但限制美国霸权的力量增多了,不利于美国建立单极世界,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世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故D项正确。

二、判断题

10.【答案】×。解析: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极大地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故本题说法错误。

11.【答案】×。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特点,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但是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12.【答案】√。

13.【答案】×。解析: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性质的经济组织,而非政治组织,故本题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

14.【参考答案】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积极影响:它可以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供新的有利条件;它使得世界市场成为一个不断并扩大的统一的整体,客观经济规律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它加速了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它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消极影响:扩大了贫富差距,加深了南北矛盾;发达国家推行全球化会使本国工业空心化,减少本国就业机会;全球化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危机,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侵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侵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与传统,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的稳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独立。

THE END
0.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什么样的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首先必须明确我们要建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什么样的文明?有哪些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丰富,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和理解。从历史视角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传统文明基础上创新性发展的现代文明;从现代化视角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文明;从文化视角来看jvzq<84ifu€/ynsokpm/ew4yo{}049752:5u49752:77aA7377>50qyon
1.《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笔记(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书评马德普主编.《当代西方政治思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导论·课程简介:力图准确介绍各种政治思潮基本观点与主张的基础上,揭示各种思潮的兴衰起伏与西方社会政治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种思潮之间的联系与冲突,评价它们在理论上的得失以及历史上的作用,为我们认识西方政治生活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P1一、西方政治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99;37A4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一)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1966年开始的所谓“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政jvzquC41f|4tf~y0gf{/ew4422=03:761e: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