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纲要

导言:哲学史——人类精神发展的自我反思

一、精神的本性与价值:永无止境的求索

1、哲学与哲学史:“爱智”与爱思;知识不等于智慧。反思:以思维发展为对象的“思”。

2、对象与内容:论点的揭示与规律的寻找;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必然。精华与杂果;“谬误”的功绩与“西西弗斯精神”。

3、历史与逻辑:忠于史料与提炼逻辑;源于史而又高于史的逻辑的力量。多行道的必由之路。

二、哲学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思想资料:并非孤鸿独鸣

1、哲学与时代精神:反映与开拓:浓缩与超越;唯心主义与理想主义:生命在于创造,理想高于现实。

2、哲学家与文化传统:积淀与突破;“问题”的更新与视角的转换;哲学家的真正贡献与传统的生生不息。

三、研究历史、变革现实、创造未来:绝非“为史而史”

1、“文本”与理解:历史的客观性与理解的主体性;“偏见”之必然与指导思想之必要。

2、解释与改变:训练思维能力与提高实践水平

四、哲学史之分期选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古希腊神话到德国古典哲学

上 编 古代西方哲学

第一章 童真的理想      文明的渊薮

——西方哲学之源:古希腊神话和哲学

第一节 神话中的智慧:哲学的前身

一、爱琴海——西方文明的摇篮

1、文明的世代:独创与继承,交流与互补

2、米诺斯文明:最古老的海上文明

3、幸运的希腊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二、希腊神话——瑰丽的宝库与神奇的迷宫

1、体系神话的杰作:《荷马史诗》与赫西俄德《神谱》

2、诸神的命运:从泰坦巨神族到奥林匹亚神系

三、隽永的启迪——神界故事与人间主题

1、丰富的哲理:哲学的萌芽

①自然的创生:宇宙本体的追索

②神间的抗争:普遍法则的猜测

③老神的失败:社会进化的隐喻

④神明的力量:自然哲学的胚胎

⑤神人同形性:人本思想的折射

⑥“酒神”精神:神秘主义的渊源

2、永恒的魅力:“美的、艺术的、人性的宗教”

(1)孩提之梦:童真的稚气与活力

(2)神话与人类文化:中西比较

第二节    早期的自然哲学:哲学的诞生

一、本原的探索——最早的哲人

1、米利都学派的“始基”论:直观的唯物论

①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②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和元素

③阿那克西美尼:“气”及其稀释与凝聚

2、毕达哥拉斯派“数”的崇拜:形式的探索

①数为万物之本原与“范型”

②灵魂轮回说及其神秘神团

③“美德在于和谐”与“天体音乐”

二、变化与存在——理性思维的发展

1、赫拉克利特“一切皆变”的哲学:朴素的辩证法

①“永恒的活火”与支配万物的“逻各斯”

②“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③“对立造成和谐”“战争是万物之父”

④“思想是最大美德,智慧在于说出真理”

2、爱利亚学派主静的“存在”论:思维的抽象

①克塞诺芬尼:泛神论与物活论的“神一论”

②巴门尼德:“存在”范畴的首创者、思想同一

③“芝诺悖论”:一与多,静与动;归谬法与“辩证”法

三、原子论唯物论——自然哲学的高峰

1、物质结构的索秘

①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及“爱恨说”、“流射说”

②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论”及“异类相知说”

2、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

①留基波:“原子”概念的提出者

②原子与虚空:德谟克里特的宇宙图式与因果论

③素朴反映论:影象论、神灵有死论及幸福论

第三节    繁荣的雅典:哲学的黄金时期

一、雄辩中的智慧——活跃的“智者”

1、批评的时髦:兴盛与清淡,狡辩与思考

2、“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太戈拉的人本思想

①“知识就是感觉”:感觉主义的认识论

②“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相对主义世界观

3、高尔吉亚的怀疑:无物存在

4、理性的滥用:诡辩论的启示

二、“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

1、神赐给雅典的一只“牛氓”:从事哲学即“练习死亡”

2、“自知其无知”:精神助产术的威力

3、“美德即知识”:对知行的反思

4、世界趋向善:目的论之始作俑者

5、五花八门的弟子:小苏格拉底派

①麦加拉派的怪杰:“撒谎者”的逻辑游戏

②犬儒学派的浑噩及其“世界公民”的主张

③昔勒尼派的追求:“唯思乐”的原则:快乐即知识?

三、理念的王国——柏拉图的客观唯心论体系

1、两个世界说:理念与现象

2、先验“回忆说”:真理与意见

3、神创宇宙论:生命、目的、数

4、等级制的“理想园”:哲学王统治下的“乌托邦”

四、“形而上学”的完成——博学的亚里士多德哲学

1、“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哲学家生平及历史地位

2、“第一哲学”的独立:实体与四因说

3、百科全书式的“第二哲学”:自然与运动

4、“蜡块说”与灵魂:动摇于心、物间的认识论

5、形式逻辑的独立:寻求真理的“工具”

6、政治学与伦理学:“人是社会动物”与中道论

第二章    生存的危机   神学的滥觞

——奴隶制的衰落:晚期希腊和罗马哲学

第一节 伦理的焦虑:动乱时代的道德哲学

一、自由、平静的生活理想——快乐主义伦理学

1、哲学的目的在于人生的快乐:伊壁鸠鲁的幸福论

①健康安宁是最大的幸福:追求灵魂的无纷扰

②“一切感官都是真理的报道者”:感觉主义认识论

③公正来自于约定:社会契约论的萌芽

④自由与责任:原子的偏斜运动与偶然性

2、驱散心灵的恐惧的是自然:罗马唯物论者卢克莱修的《物性论》

①宗教孵育了罪恶:对宗教的批判与揭露

②灵魂不死是荒谬与愚蠢的:批判目的论

④原子的实在性与规律性:原子论的重要发展

二、秩序、德性和“世界主义”——禁欲主义伦理学

1、早期斯多葛派的伦理学核心(晚期希腊的禁欲主义)

①神秘的“普纽玛”:对赫拉克利特“火”的改造

②人是一个小宇宙:善就是顺从自然

③一切有道德的人都是严肃的:拒斥快乐“世界主义”

2、新斯多葛主义的宿命论(罗马初期的禁欲主义)

①命运主宰说:塞涅卡的禁欲主义说教与纵欲丑行

②顺从“宇宙理性”:爱比克泰德的宿命论道德观

③忍耐与顺从:罗马“宝座上的哲学家”奥勒留的训戒

第二节 知识的困惑:怀疑哲学和折衷主义

一、拒绝判断——怀疑哲学的宗旨

1、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皮浪的不可知论

①判断即独断:消极的怀疑论

②“哲人应象猪一样不动心”:清心寡欲的行动哲学

2、“自找意识的安宁”:新怀疑论的圭臬

二、拼凑的承袭——罗马思想家西塞罗的折衷主义

1、执政官与演说家:贫乏的哲学与杰出的口才

2、天赋道德论:道德律的神秘化

3、理想国:罗马的贵族共和制

第三节 天启的奥秘:向宗教靠拢的罗马哲学

一、理性的式微——罗马的神秘主义思潮

1、基督教产生的思想基础:斐洛的神秘主义

“大一”与“流溢”: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

二、由精神解放到精神的枷锁——基督教的产生及演变

1、早期基督教:被压迫生灵的呻吟与籍慰

2、“米兰敕令”带来的转机:转化为罗马帝国的意识形态

三、犹太一希腊哲学的结合——“教父学”的兴起

1、宗教哲学化的努力:早期的教义运动

2、因荒谬而信仰:德尔图良确定“三位一体”的信条

3、“教父学”的最大代表:奥古斯丁的理性神学

①信仰高于理性:浪子回头的《忏悔录》

②“只有上帝是一切”:《上帝之城》中的唯神史观

第三章 信仰的权威 哲学的悲剧

——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经院哲学

第一节 神学的婢女:经院哲学的形成

一、宗教和神学——中世纪唯一的意识形态

1、为《圣经》作证:经院哲学的基本特征

2、调和科学与信仰:经院哲学的主要使命

二、共相与殊相——唯实论与唯名论之争

1、信仰而后理解: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

①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

②上帝=完善“存于心中,必存于现实中”

2、理解而后信仰:唯名论的反驳

①以“三神论”反对“三位一体”论:极端唯名论者罗瑟林

②以怀疑求真理:温和唯名论者阿伯拉尔

第二节 宗教神学的系统化:经院哲学的鼎盛

一、           复活亚里士多德——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

二、“天使博士”托马斯——中世纪的最大权威

1、科学是神圣理论的婢女:基督教的“永恒之父”。

2、上帝存在的宇宙论和目的论“证明”

3、温和的实在论(唯实论)

4、教权高于俗权:教会专制主义的唯神史观

三、不屈的挑战——反正统的“异端”、异教思想

1、哲学真理与宗教真理:拉丁阿维洛伊主义的“两重真理”论

①哲学高于神学:阿维洛伊的异端思想

②用自然的方法探索自然的事物:西格尔的“异端”

2、“上帝是超越的……无”:泛神论神秘主义

3、“我们都是一同祖先的后代”:农民平民的异教

第三节 英国唯名论:经院哲学的解体

一、经验科学的萌芽——罗吉尔·培根与实验科学

1、“四障碍说”:揭露经院哲学的愚昧

2、两种经验:中世纪思想家的局限

二、“物质能否思维?”——迫使神学宣传唯物论的邓斯·司各脱

三、剔除繁琐哲学——“奥康姆剃刀”的“思维经济原则”

第四章    人性的复苏    科学的科学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潮

第一节“人”的重新发现:人文主义运动的人性论

一、感性的天堂——享乐主义对抗禁欲主义

二、理性的颂歌——怀疑主义反对蒙昧主义

三、平等的理想——以自由反专制,以人权抗神权

四、现实的政治学——君权否定神权

1、“政治学之父”: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3、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空想共产主义的诞生

4、

第二节 信仰的世俗化: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一、宗教改革——反封建主义的第一次大决战

二、“路德之学乃基督之言”——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1、“赎罪券”的辩论: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2、“因信得救”:对教会、教权的蔑视与个人信仰自由

三、“预定论”——加尔文教的资产阶级理论

1、罗马教庭是“神迹贩子”:继续路德的“廉价教会”说

2、“因信称义”:“成事在天,行事在人”的资产阶级理论

第三节 新的时代精神:面向自然科学精神

一、           探险与发现——欧洲人视野的拓展

二、           “智慧是经验的产儿”——达·芬奇的科学方法论

1、多才多艺的时代“巨人”:文艺复兴的优秀代表

2、“科学是将帅,实践是士兵”:没有理论一事无成

三、           自然科学的独立与解放——世界观的转换

1、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太阳中心说”的哲学意义

2、烈火不能征服真理:布鲁诺泛神论唯物主义

①自然就是神:以怀疑开路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②宇宙的对立统一:“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最高成就

③自然界是唯一的认识对象:坚决否定“两重真理”

3、“地球仍在转动”:伽利略——近代科学的先驱

下编 近代西方哲学

第五章 经验的凯歌 理性的光荣

——认识论之繁荣:近代的经验论与唯理论

第一节 为实验科学开路: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

一、“知识就是力量”——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

1、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认识的新方向

①“要命令自然必须服从自然”:以认识自然规律为已任

②自然的奥秘在技术干扰下显现:实现的重要意义

2、归纳法:科学的唯一的真正道路

①哲学家工作要如蜜蜂:感性与理性的“合法婚姻”

②归纳的三步法:收集、整理、归纳(验证)

3、复兴科学的纲领:

①扰乱人心的“四假相”:为经验哲学画像

②“所罗门之官”:科学圣殿的蓝图

二、物体不依赖于思想——霍布斯的机械唯物论

1、哲学的对象是物体:克服培根的神学不彻底性

①哲学排斥神学:恐惧与愚昧是宗教的种子

②物体的客观存在:第一个完整的物质概念

③机械运动是唯一的最终原因:人是架精炒的机器

2、国家是“人造物体”:驳“君权神授”、护君主专制

①自然状态下人对人象狼:“自保”是人的“自然权利”

②契约建立公共权力:国家是理性“自然性”的保障

三、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光荣革命”产儿洛克的哲学

①“天赋观念论”的系统批判:反映论的胜利

②“两种经验”、“两种观念”、“两种性质”:经验的难题

2、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理论的奠基人

①和平、自由、平等的“自然状态”

②“人民是最高裁判”:君主也受契约的限制

③分权政治学说创始人:君主立宪制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理性的骄傲:欧洲大陆的唯理论

一、“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形而上学沉思

1、“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哲学家的准则

①“读世界这本大书”:渊博的科学家

②把一切“放在理性的尺度上校正”:崭新的思维方式

2、“形而上学”为根的哲学体系:二元论的世界观

①天赋“理性”:判别是非的标准

②普遍怀疑:清除浮土和沙子的方法

③理性直觉:不证自明的“自然之光”

④演绎推理:以天赋观念为前提的先验唯理论

⑤三个实体:“精神”、物质、“上帝”

3、“全宇宙只有一种物质”:“物理学”中的唯物主义

二、神即自然——斯宾诺莎的“实体自因说”

1、“自由比任何都更珍重”:清贫学者的高风亮节

2、泛神论外衣下的无神论:唯物主义的“实体”论

①“实体是自因”:相互作用才是终极原因

②“属性”:实体的本质:广延和思维

③“样式”:实体的特殊状态及因果

3、两个著名的命题:认识史上的重要进步

①“规定即否定”:近代辩证法的卓越命题

②“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遵循理性的指导而生活

4、认识在于获得心灵与自然的一致:唯理论的认识论

①观念的次序与事物的次序是相同的

②三种知识:真观念是和它的对象相符合的

③几何学的公理化和证明法:演译法的夸张

三、“预定和谐论”——莱布尼茨客观唯心主义的“单子论”

1、“天底下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宫廷学者的科学和哲学探索

2、作为精神实体的“单子”:没有部分的神秘元素

3、“自然从来不飞跃”:改良窒息了辩证的能动性思想

4、“预定和谐”:上帝是一切存在的“充足理由”

5、心灵如同“有纹路的大理石”:修改过的天赋观念论

6、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两种真理观中的调和折衷

第三节 经验的岐途:走向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一、“存在即被感知”——贝克莱大主教的主观经验论

1、神学家兼哲学家:致力于“上帝”和“天职”的研究

2、“非物质主义”:力图抽去无神论的唯物主义“基石”

3、唯心主义感觉论的基本命题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感觉出发的唯我论

②“存在就是被感知”:“发疯的钢琴”的自我奏鸣

③“物象和感觉是同一个东西”:认识对象和形式的

4、从自然中推出上帝:力图调和宗教和科学的冲突

二、认识止于知觉——休谟的不可知论

1、“一切学问皆与人性有关”:致力于人性研究的哲学家

2、知识源于知觉又止于知觉:不可知论的基础

①印象和观念:感觉印象是知识唯一的源泉

3、因果联系只是习惯性的联想:不可知论的内容

①因果凭借于经验:“在此之后”并非一定“因此之故”

②习惯是人生指导:对象的恒常会合而成习惯

③因果推论的或然性:太阳明天早上必定升起吗?

4、唯有数学和经验有用:上帝存在亦不可知

5、休谟的主要贡献和影响:

①“英国一切非宗教的哲学思想形式”:务实精神

②对宗教与“形而上学”的批判:为科学鸣锣

③怀疑精神与启蒙运动:独断论的破产

④“休谟问题”并未安魂:游荡于当代西方哲学中的因果问题

第六章 战斗的启蒙 变革的前导

——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

第一节 自由、平等、博爱:启蒙运动的思想巨擘

一、理性终将战胜迷信——伏尔泰及自然神论

1、“他教导人们走向自由”:启蒙运动的思想泰斗

2、“神”只为自然立法:自然神论的基本思想

①“上帝发一次命令,宇宙便永远服从”

②“即使没有上帝,也必须造一个”

3、历史是理性同愚昧和宗教狂热的斗争史

4、平等、自由、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

二、“永恒正义”即“法”的原则——孟德斯鸠的政治哲学

1、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思想先驱

2、“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名著《论法的精神》

①“专利政体的原则是恐怖”

②“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③“三权分立”和“地理环境决定论”:毁誉不一的著名理论

3、倾向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波斯人信札》

三、“自由”与社会契约论——卢梭的历史观

1、大自然怀抱中孤独的漫游者:着时代精神之先鞭

2、“自由”与“文明”的对抗:振聋发聘之声

①“回到自然去”:浪漫主义的口号

②论不平等的起源和发展:平等的三步曲

③人本主义历史观的深远意义

3、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

4、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之父:卢梭的巨大影响

第二节 向封建专制与神学的宣战:“百科全书派”的哲学勇士

一、战斗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狄德罗的哲学贡献

1、为真理和正义的热诚而献身的不屈斗士:坎坷生平

2、物质是唯一实体,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

①“异质元素”说: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论

②“万象日新月异”:普遍发展论的自然观

③观察、思考、实验:认识的主要方法

3、“美在关系”:一种创造性的美学理论

二、人是复杂的自动机——拉美特里的机械论

1、无神论的真理是不朽的:全宇宙的重量也打不碎

2、“哲学火炬”驱散神学的迷雾:哲学服从自然

①橡树与芦苇:唯物论与唯灵论两种体系的对立

②全宇宙只有一种实体

3、人是聪明的机器:思维是人脑的特性

①心灵依赖于身体各器官:驳灵魂不朽论

②感官是我的哲学家:经验是唯一向导

三、人是环境与教育的产物——爱尔维修的政治伦理学

1、哲学的对象是人的幸福:功利主义学的创始人

2、肉体感受性是精神的基础:感觉主义原则的认识论

3、人是环境产物:意见支配世界:人与环境的二律背反

四、宗教是神圣的瘟疫——霍尔巴赫的战斗无神论

1、震撼欧洲的匿名作者:平静的书斋生活与激烈的反封建战士

①自然是唯一的存在:摒弃“外因论”

②一切都处于必然的因果锁链中:驳“奇迹”对偶然的否定

③人是自然的产物:反对二元论

④感觉是思维的基础:“符合论”的真理观

2、宗教起源于恐惧和无知:神学是科学的大敌

①上帝是“人的想象创造的虚构物”

②宗教是与道德对立的

③消灭宗教依靠教育和理性

第七章 博大的体系 精深的思想

——18~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节 向着真善美之彼岸:康德的批判哲学

一、“哥白尼式的转换”——哲学革命的发动者

1、哥尼斯堡的瘦小伟人:深邃的思想巨匠

①牛顿与卢梭:两位巨人的感召

②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不朽的功绩

2、“结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前批判时期”的科学与哲学想

THE END
0.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资本主义的形成有共同的前提———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普遍联系建立,没有科学技术的革命、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普遍交往的建立,是不会有资本主义产生和世界历史形成。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jvzquC41yy}/jjtokdgcc7hqo1yigwljwq5::=640unuou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人类的交往和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 改革和科技 群众的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二)社会存在。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334<:28ftvkimg8igvcomu8644381:::
2.周道许:立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推动铁路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发展呼吁新的理念和新的格局: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环境,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jvzq<84yyy4jor3twe4ff~3ep1ONK|i146j62jjge9g:6kf7dc?b7k;he2>32:ih0jzn
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23;29h7324936980jvsm
4.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发展在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交往有利于促进世界历史性的发展,世界历史从区域史走向世界史,共产主义理想从一国走向多国,将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在科学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作出的科学预测,他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普遍交往的扩展,各民族jvzq<84ere4qgxung0ipo7hp1p70496:12;428h445<4568224:13A3jvor
5.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基础历史进程与实践超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的历史、理论和实践,就是在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顺应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根据中国实际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进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有关全球化的理论和实践,并对自身进行了不断地超越。jvzq<84yyy4tc|x0ep522B5231<74@;0cuvy
6.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坐标现实基础与世界意义理论原标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坐标、现实基础与世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自人类从动物中走出来那一刻起,就过着一种共同体的生活。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生存和发展。当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需要回答如下三个问题: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坐标在哪里,与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p:4423>02;781e:17<6/4;>46=670jznn
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3)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 交往及其作用;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 (4)社会进步与社会形态更替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jvzquC41tgtxgw3dde4ff~3ep1814<4323<0eA<4c;?2:=4rcik/j}r
8.中国疆域诠释视角:从王朝国家到主权国家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虽然得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但要实现包括“民心相通”在内的“五通”,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有中国特色疆域形成与发展理论的话语体系做学理支撑。中国疆域话语体系的建构,必须要以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其理论为基础,但仅仅在历代王朝历史语境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叙述体系,往往会jvzquC41tekoy7q|w0kew7hp1e532;52:1>:77mvon
9.陆奇最新万字演讲:世界新格局下的创业创新机会科学其实很早就开始了,在古希腊就有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人在研究科学,但是没有系统化的发展。科学真正系统化的发展是在文艺复兴时代,当时在佛罗伦萨有社会的需求,足够的需求造成了足够密度的一群人开始做实验,建立大学,工程师作为一个职业也出现了。接下来两三百年的历史中,科学的方法论形成了。基础科学,特别是jvzquC41ycrmu}wggvio0lto1cxuklqgu1973=896
10.世界变局中的文明形态变革及其未来图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人类文明总体上是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演进的。生产方式是界定jvzquC41yy}/e|xp0et0ftizr5{iua|iyim44249of=v142842@4v42842@57a7<78:840unuou
11.理论新飞跃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不可能有jvzq<84yyy4ecwldcp4tfwz0gf{/ew4kphu03969178247mvo
12.中国边疆研究所马克思深入研究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提出人类文明发展是社会形态与国家形态的统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以及近代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来自世界历史的形成与体系化等,科学回答了人类文明的结构特征、价值追求以及文明发展动力等问题,是深入理解和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jvzq<84dlu4du|s0ep5zl8rmuahka:7;77=04976335u49763389a>=279870|mvon
13.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历史必然与路径探索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无论是奴隶社会时期的古希腊、古罗马,还是汉唐宋时期的中国,抑或是近代以来的英国、法国、德国,乃至现代的美国,能交替成为世界强国,都有强大的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基础和前提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jvzquC41o{4xw|y0gf{/ew4kphu03>74179537m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