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一)阶段划分
1.世界上古史(前10000-5世纪):包括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前 10000-前一千纪中期)和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前一千纪中期-5 世纪)
2.世界中古史(5 世纪-15世纪)
(1)中古时期的欧洲(5-15世纪)
(2)中古时期的亚洲(7-15世纪)
(3)古代非洲(公元前后-16世纪)
(4)古代美洲(远古到16世纪)
早期文明史分为五大部分:埃及部分、西亚部分、印度部分、中国部分、希腊罗马。
(二)主干知识梳理
1.人类文明的产生
前提:1 万年前原始农耕和畜牧业出现——定居、村落——私有制、阶级国家。 2.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原因:生产力水平、交通条件限制、地理环境,各文明独自独立发展)
(1)西亚: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周边是世界最早进入文明的区域
两河流域:前 3500 苏美尔城市国家;大麦小麦、山羊绵羊;——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现存最早最完整成文法典
赫梯帝国:印欧人迁徙、前 14 世纪鼎盛、率先掌握冶铁技术
文化: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洪水和方舟传说、60 进制;
民居:干旱缺木材、黏土和芦苇混合
(2)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前 3500 初步统一、法老;象形文字、莎草纸、金字塔、太阳历(尼罗河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底加五天);民居:泥和木材建房屋、椰子叶房顶防晒保温
(3)南亚印度和恒河流域:古印度:前 1500 雅利安人、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前 6 世纪佛教、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数字 1-9 和 0
(4)东南欧爱琴海和巴尔干半岛南部:古希腊:印欧人迁徙、前 8-6 世纪城邦体制、小国寡民、村社自治;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公民法庭)、斯巴达寡头政治(公民大会、国王、长老会、监察官);葡萄、橄榄;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荷马史诗、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政治史;雅典娜卫城、米隆《掷铁饼者》;欧洲最早的分科教育学校。
3.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
农耕文明:四大农耕文明(北纬中低纬、大河流域、灌溉系统、平原广阔、土地肥沃);优势: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古埃及向巴勒斯坦、叙利亚;古巴比伦和亚述帝国统一两河流域向地中海东部、北非、小亚细亚扩张。
海洋文明:古希腊优势是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通过移民方式扩张、复制城邦 游牧文明:亚欧北方草原民族:前2千纪印欧人迁徙;前2-2世纪匈奴人、大月氏人、日耳曼人。
4.古代世界的帝国
(1)前6世纪波斯帝国:伊朗高原;印欧人迁徙、第一个地跨亚非欧;君主专制制度、地方行省制度、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体系;把西亚文明和北非文明统一起来,与希腊文明广泛交流。
(2)前4世纪马其顿帝国和希腊化时代: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托勒密埃;希腊人和马其顿人、被征服地区上层成为统治阶级;希腊文化中心东移,亚历山大缪斯宫是世界最早博物馆、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交流促进多领域文化发展; (3)罗马帝国共和国时期:前450年 《十二铜表法》 第一部成文法 公民法基础;贵族寡头政治(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谷物生产、橄榄和葡萄,家庭式劳作到奴隶制庄园。
罗马帝国:前1世纪 屋大维;4世纪基督教成国教;古罗马城市道路系统和供水系统较完善;列柱围廊建筑、复合式公寓建筑。
罗马文化:文学家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李维《罗马史》和塔西佗《编年史》;万神殿、竞技场;凯撒儒略历。
5.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
(1)腓尼基字母文字传播:向东为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印度、西亚、埃及字母;向西发展为希腊字母、拉丁字母;
(2)丝绸之路汉朝与罗马帝国交流;
(3)民族迁徙(前2千纪印欧人、前2-6亚欧游牧民族、7世纪阿拉伯人、13世纪蒙古西征)
6.中古时期的世界
(1)西欧:
前期(5-8世纪)封君封臣制、庄园农奴制度和庄园法庭、丕平献土建教皇国,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教会拥有土地、收什一税,形成登记制度,控制精神生活,影响法律与基层教化;
后期10-11世纪城市兴起:(金钱赎买、武装起义、国王特许)赢得城市自治权;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兴办大学;王权强化:英国1215《大宪章》限制王权——14世纪议会君主制——15世纪都铎王朝形成强大王权;法国14世纪等级君主制;15世纪还有西班牙葡萄牙建立专制王权。
基层治理:庄园、城市行会或商会、基督教会
与教化:日耳曼法、教会法、英国普通法、法国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2)拜占庭与俄罗斯:
拜占庭帝国:6世纪查士丁尼《罗马民法大全》;沟通东西方,继承希腊、罗马,融合西亚、北非,形成拜占庭文化;1453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俄罗斯:9世纪基辅罗斯-13世纪蒙古金帐汗国。
(3)西亚: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7世纪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8世纪地跨亚非欧大帝国;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翻译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等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创造阿拉伯文化、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奥斯曼帝国:1453年灭拜占庭、16世纪地跨亚非欧;伊斯坦布尔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控制亚欧商路,东西方贸易受影响。
(4)南亚:德里苏丹国和笈多帝国。
(5)东亚:朝鲜和日本
日本:646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12-19世纪幕府掌握了实权;文化:武士道精神、诗歌《万叶集》、小说《源氏物语》、浮世绘;受中华文化影响如文字、制度、儒学、佛教等。
朝鲜: 7世纪新罗统一,中央集权;10世纪王建高丽王朝;14世纪李成桂朝鲜;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明朝邓子龙、朝鲜李舜臣;文化:《三国史记》、《高丽史》;文字等受中国影响。
(6)非洲:班图人培育甜高粱、西瓜、棉花等,驯养牛,掌握冶铁技术,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
东非: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10-15世纪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农业发达、伊斯兰教传入、奴隶劳动、对外贸易发达(郑和下西洋)。
西非:加纳、马里、桑海,黄金资源,对外贸易发达、廷巴克图文化中心。
南非:津巴布韦石头城。
(7)古代美洲:
独立发明农业:马铃薯、玉米、番茄、花生。
创造灿烂文明:①玛雅文明:尤卡坦半岛、城市国家、金字塔庙宇、玛雅文字、20进制、“零”、玛雅历。②阿兹特克文明:特诺奇蒂特兰城 16世纪鼎盛、600万人、“浮动园地”、土地贵族所有和村社公有、铜器、金字塔、图画文字记事。③印加文明:库斯科城 15-16世纪鼎盛 国王是最高统治者、四大政区和驿道、太阳庙、麻醉剂、太阳历和太阴历。
民居:北美—圆锥形帐篷、亚马孙-圆形公共居所。
(三)阶段特征
1.古代希腊罗马(公元前5世纪前后)
政治上: 1. 雅典民主政治繁荣; 2.罗马法律体系逐渐形成。
经济上: 1.奴隶制工商业发达。
文化上: 1.人文精神起源,打破了神学对人类的束缚。
2.古代世界的帝国(波斯大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疆土上:建立起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帝国
政治上: 1.推行君主专制; 2. 地方实行行省制;
经济上: 1. 奴隶制工商业发达; 2.各地区经济联系与贸易发展
思想上: 1.希腊文明的推广和传播; 2.亚欧非各文明交流与融合
3.中世纪西欧(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终于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落后现象
政治上:推行封君封臣制度,造成地方割据,分裂混战;
经济上:封建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
思想上:基督教控制西欧社会精神生活
进步现象
政治上: 1.王权强化; 2. 议会兴起; 3. 城市自治运动的推动; 4.市民阶级力量壮大:
经济上: 1. 工商业繁荣; 2.城市兴起
思想上: 1.大学建立,促进思想解放2.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形成
4.中世纪东欧(拜占庭帝国、俄罗斯)
政治上:王权强大,政教合一
经济上: 1. 封建经济制度稳固; 2.工商业繁荣
思想上:信仰东正教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