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最早叫中国人类历史

“我们从243万年前的芮城走来。”

西侯度遗址闻名于世,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

采风团一行人来到芮城西侯度,看到了西侯度遗址出土的一批人类遗物化石,证明西侯度人曾在此采集、渔猎,他们使用的刮削器、砍斫器等已具备了人类制石器的雏形。脊椎动物化石、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把我国古人类用火的历史推进到243万年前,昭示在200多万年前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显示出了“万物之灵”的神韵。盐和熟食,慢慢改变着西侯度人体内的基因,使他们得以较快地走向文明。

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早期猿人阶段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圣火就是从这里采集的。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从一万年前的河东盐池走来。”

出土文物作证,人类在不断适应和改造自身生存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自己。在这一生存和改造过程中,“盐”渐渐进入了和阳光、空气、水、食物一样的生命体不可或缺的要素阵营,成为了人类生存、进化、发展须臾不可或缺的要素。河东盐池起初不用人力煮炼,仅仅靠天日曝晒、南风吹拂、自然结晶即可以采食,因此,天赐之宝的河东盐池周围必然聚居着我们的先祖,并逐渐形成了以蚩尤为代表的最早的原始群落。

因为池盐的战略性意义,黄帝、炎帝等都不止一次地向蚩尤发动战争,试图取得运城盐池的控制权,数千年前爆发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部落战争,即炎黄与蚩尤之战,史称“涿鹿之战”。没有享受池盐之利的黄帝部落不是久得池盐之利的蚩尤的对手,屡战屡败的黄帝不得不和之前打得不可开交的炎帝化敌为友,组成了部落联盟,战败了蚩尤。蚩尤部族被打散后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北上出山海关,最远到了现在的朝鲜半岛;一部分南下过长江,分布在现在的广西、云南一带,“黎民百姓”由此得名;最后一部分则顽强地留了下来,“蚩尤村”至今赫然傲立于盐池岸畔。

从盐池出发,一路南行来到平陆张店镇,探访虞坂古盐道。我们沿着长约20华里的虞坂古盐道探寻着祖辈们逆黄河而上的路径。走在这条道上,我们无限遐想,似乎又看到那一个个匆忙而艰辛的身影,人推、马拉,一架架驮载着大大小小盐包的独轮架子车穿行在这条虞坂古盐道上,把日子安放在马背上,驮载着白花花的盐巴,感受着岁月的艰辛,感受着马蹄声声、骡铃悠扬、林中惊飞鸟的意境,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从5000年前的尧天舜日禹甸中走来。”

到尧、舜、禹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已经进到较快的发展阶段,社会文明也有了相当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表现出了早期国家机构的雏形,为早期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古河东地区承担了人类文明进化中许多关键环节的重要任务,参与并见证了人类早期社会形态形成、衍变、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文明最早的根、最古的源。

绛县“尧王故里”——在绛县,我们一行见识了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的“天下第一县”魅力——因《左传》有关“绛县老人”的记载,在先秦典籍中首次出现“县”的名称,绛县故被称为“天下第一县”。

被世人尊为“三皇五帝”之一的尧帝,钦定历法、推广水井、设立华表、实行禅让,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第一位圣明君王。千百年来,有关尧的传说故事、民俗歌谣、风情景物在河东大地代代相传,影响久远。尤其在尧的故里——绛县尧寓村,尧的传说故事更是俯拾皆是。有人说,民俗、传说不是实物遗存,不足为凭。其实,此言谬矣!在没有先进、周密的记录手段的许多万年以前,历史当时的真实面貌就是靠“传说”“民俗”等传下来的,这些东西就是历史“影子”的“活化石”。

绛县是尧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尧的足迹遍及全县,有古建的“尧都村”、尧巡视时住过的“宿尧村”、尧王领兵打仗停过的“尧寺头”等,而又以尧的出生地“尧寓村”最为集中。尧寓村收集、珍存的能够反映和佐证尧故里的古石碑、古石匾五通,砂陶等完整器物及古灰坑、古陶帘、灰层等遗址多处,出土石锄、石铲、石斧、石刀、陶碗等文物100余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在尧寓村发现的“唐尧寓处”石碑,此碑迄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有关记载帝尧史迹的重要刻石。诸多的历史遗存、遗物充分证明,远古时期的尧王曾带领大部落长期在此生产、生活,治国安民。

2007年,《尧王故里传说》被认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尧的传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为“尧王故里”打上了权威的烙印。

垣曲舜王坪——舜的遗踪和传说在运城各县流传最广,正如孟子所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所谓“诸冯”“负夏”“鸣条”,都在河东这块大地上。

“舜耕历山”在河东就有“垣曲”“芮城”之说。采风团来到历山舜王坪和皇姑幔。舜王坪为历山最高峰,漫山遍野,草木葳蕤,怪石嶙峋,泉水淙淙,鸟语花香。攀登过佳木繁茂的山坡之后,历山峰巅却是一块一马平川的大草甸,就在草甸中间,有两道土黄色犁沟伸展在人们的眼前,以至云端。显然这是前人附加给舜帝的美丽传说。

夏县禹王台——禹王城遗址位于夏县禹王乡的禹王村、庙后辛庄村、郭里村一带。夏禹建都安邑,这在《史记》《水经注》等文献中都有记载。禹是安邑(今夏县)人,禹的儿子启袭其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来到夏县的“禹王城”,一望,四野辽阔,唯有一抔土夯的高台突兀其间,显得如此遥远、如此沉雄。管理人员说,这里是古安邑内城外郭的遗迹。禹王城遗址共分大城、中城、小城和禹王台四部分,虽然城中建筑已不存,但是城池轮廓犹在。

禹王台始建年代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这座大型夯土建筑实质上是战国时期魏都安邑城中的一座天文台、观象台。早期文字记载缺乏,但当地的许多民间传说佐证了这一点。义务守护禹王台30年的史松令先生说,这里其实最早叫“天坛”,其实就是天文台。人们都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却不知这里也是他的妻子涂山氏望夫之处。传说,大禹娶了涂山氏女,新婚不久便分离,被舜帝派去治理水患,外出13年未回家园,涂山氏思念丈夫,便登上高台瞭望,但望穿秋水也不见丈夫归来,涂山氏便化成了望夫石。所以,这里也曾叫“望夫台”。

夏县尉郭乡西阴村,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1926年,考古学家李济先生主持的西阴村遗址发掘,被誉为中国人自行主持现代考古发掘工作的开端,这个小村得到来自世界考古学界的瞩目,实证了“嫘祖养蚕”的传说。

西阴村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远古先民彩陶文化的遗存俯拾皆是。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尤以距今6000年前的半个人工切割蚕茧著称,为此,考古界人说:百年考古留佳话,半个蚕茧出西阴。此蚕茧标本已被确认为中国丝绸纺织史上最重要的实物证据,被写进多种史学著作。

实证夏文化,触摸东下冯——顶着炎炎烈日,采风团一行来到了夏县东下冯遗址发掘现场,坑下一连串院落隐约可见,考古队员们用专业的小铲子铲土、封装、标号……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队队长崔俊俊介绍说:我们现在就在东下冯遗址的东南部,这一区域是夏商遗存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是夏时期二里头文化的典型遗址,1974年发现有灰坑、房屋、墓葬、水井、沟槽、陶窑等遗迹。

崔俊俊说,2022年8月他们再次开始考古发掘,现在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已揭露出夏时期保存较完整的地坑院落,由窑洞、水井、灶、储藏室等组成,构成了一个小型的居住单元;今年还发现了早商时期的建筑基槽,除此之外,还发现了大量的遗物,包括陶器、骨器、铜器、石器、卜骨等,还有千余块铜炼渣和少量的绿松石和原始瓷片,这些遗迹和遗物对我们了解夏商时期的聚落变迁、晋南地区夏商分界等问题提供了新材料,对探索夏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助于研究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发展以及夏商文化的变迁。

“我们是谁?”

“我们是文化的传承者。”

采风团一行10天先后探访了芮城县西侯度遗址,夏县禹王城及东下冯遗址、西阴遗址,绛县尧寓村,垣曲县舜王坪、皇姑幔,盐湖区舜帝陵、池神庙、蚩尤城,平陆县虞坂古盐道等中华文明部分遗址和传说故事的发生地。面对河东地区丰富的古人类文化遗址,无不感慨万千。

一路走来,采风团不仅收获到先祖文化带来的震撼,也被史松令等用毕生去守护先祖文化的行为而感动。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洗礼、精神得到了升华,我们是文明的探源者,更愿做文化的传承者。

THE END
0.中国最早的人类种植纪录片高清视频在线观看中国最早的人类种植 节目简介 中国 第三季 播出:湖南卫视 / 芒果TV 主持人:未知 地区:内地 类型:文化 简介:从神话到历史,以当代视角回溯早期神话与先民历史,以礼制的孕育和发展为主线,从原始社会到农耕文明再到建立国家,看一套影响中国数千年的礼乐文化如何形成。评论jvzquC41yy}/opyx0eun1k47:4;9:86;:8=1:B3jvor
1."中国最早古人类"遭质疑:巫山标本是猿不是人“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中国最早的人类。如今这一说法在科学家的研究下有待修改,在巫山龙骨坡发现的‘巫山人’在204万年以前,比元谋人还早了30万年。”黄万波说。 黄万波认为,这不但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而且将中国的史前文化往前推进了100多万年,这说明204万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人类的足迹,jvzq<84yyy4djrscpg}t0lto1e{m1wjyu1812@433/7:1:5:32760|mvon
2.中国通史到了距今三百多万年的时候,最原始的人——猿人和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原始社会形成了。从此,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中国最早的人类到底出现在哪里?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迁呢? 时间追溯到1965年的5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并先后出土了7件石制品。这证明了在大约170万年前jvzq<84yyy4f|qtwnkh/ew4|ivy0TUV[\IPOFbLTN1XMSb_ILPJZI[Q0jvs
3.文明之美看东方盘点山西文物之最西侯度遗址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西侯度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显露出“万灵之灵”的神韵。1988年西侯度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jvzquC41yy}/loickn/exr1pg}t1mjvckr@kmB72;>17
4.庄孔韶:中国人类学重建的一代旗手该书与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杨懋春的《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许烺光的《祖荫下》被西方学术界称为了解中国经验的四大经典著作。《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是庄孔韶的代表作,《银翅》重访了林耀华先生描写过的金翼之家,也是中国人类学重建以来能代表整个学科水准的民族志著述之一。它最早于1996年出版jvzquC41euyo0ls1umm{1k|{e1814<571v814<5746e68=52:74tj}rn
5.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许昌人"挑战人类"非洲起源说"与之产生争议最大的“多地区起源说”,则认为亚、非、欧各洲的现代人是由当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猿人演化而来的。在中国人类化石中,较其他地区古人群出现频率更高的一系列共同的形态特征尤其是支持该地区人类连续演化的重要证据。 但在“许昌人”发现以前,已知最早的两块现代人化石都出自南部非洲,并被认为早于10万年前jvzquC41pg}t0lhvx0ipo8r1c1oofn}0ujznnHnf?CXUK9[yR:yT9yIR8fZGVL5xL3>15:<
6.《中国考古》之二:旧石器时代考古获得进展1977年在江苏省双沟松林村东南发现一件至今在亚洲时代最早的长臂猿化石,判断其年代为中新世,距今约1000多万年。此后,双沟又发现距今4万年前双沟下草湾古人类化石,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十分相似。专家结合新近发现的古动物群化石作出惊人推测:下草湾人是北京猿人后裔,是现代中国人祖先之一,以江苏双沟为中心的苏皖地区是人类起源中心之一。 jvzquC41yy}/elyx0eun1pjqitgqj‚4pgyy049542:841A3jvor
7.文明之美看东方|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看最早国家粮仓长啥样河南文物不仅在数量和质量上占绝对优势,在表现方式上,也呈现出“超炫”的一面:既有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也有中国最牛的“冰箱”;既有能完整吹奏现代乐曲的8000年前的乐器,也有“防盗系统”做得比较完善的古墓……在众多的“第一”、“第二”里,不时闪现出中国文物的超炫河南风。 jvzquC41pg}t0lhvx0ipo872445198771CXUK`~uP7]yY‚9q7imL2otRx4819;:0u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