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以证明,2.42亿年前,水中有一种叫长颈鹿的动物,它的脖子是身体总长度的三倍。得益于古生物学家的3D颅骨分析重建技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动物的真实面目。
它那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脖子是古生物学史上最荒谬的结构。这种生物属于长颈鹿属。其实它的骨骼化石早在1850年代就被发现了,但由于它惊人的外貌,古生物学家甚至不知道它是生活在陆地上还是生活在海洋中。
如果这种长颈龙生活在三叠纪中晚期的陆地上,我们几乎无法想象它是如何抬起长长的脖子的,所以瑞士古生物学家通过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这种长颈龙具有一条身长近六米的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其适应能力十分惊人。
长颈龙的鼻前庭长在上颚的顶端,有弯曲的獠牙,特别适合捕捉带有粘液的猎物,比如章鱼、鱼等都在它的菜单上。而且有研究表明,这种长颈龙后来进化成了两个不同的亚目,而且体型非常庞大。
这条长颈龙被古生物学家命名为Tanystropheus(塔尼斯特罗普斯)。它的脑袋很像一只巨大的鳄鱼,只是脖子很长,比例也很夸张。
2.42亿年前,远古生物开始在地面上生活时,推测比较大的棕背龙全长已经超过5米,但脖子却达到了3米左右,全长躯干长约0.67米,尾巴长约2米。
起初,古生物学家一直认为塔尼斯特罗普斯是一种会飞的翼手龙。它就像一只翼手龙。它有长而细的空心骨头。他们认为这些骨头是翼手龙的指骨,用来承载翅膀和飞翔,但最终发现,这种骨头就是它的颈骨。
在瑞士,在其他发现塔尼斯特罗普斯动物化石的地区,也有很多外形相似的动物化石,有的只有一米左右长。该属的较小样本究竟是幼年生物化石,还是一个独立的种群,也成为古生物界的未解之谜。
令人费解的是,塔尼斯特罗普斯的长脖子只有13节又细又长的颈椎。而且它的颈骨非常结实,还有一根叫做颈肋的额外骨头,用于承重和稳定。
塔尼斯特罗普斯化石的头骨早已被岩层压碎,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不知道它的真面目,直到专家们对化石进行了计算机断层扫描,并将骨骼碎片转换为3D图像。
使用同步辐射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前所未见的关键点重建了头骨。从严重压扁的头骨,可以重建一个基本完整的3D头骨。
通过对扫描结果进行数字化和智能重组,研究人员找到了这些生物实际上是水生生物的直接证据。这种头骨的一些重要特征,包括鼻尖处的鳄鱼状鼻腔,表明这种长颈恐龙生活在水中。
这些细长的巨人很可能潜伏着,等待章鱼生物游过,然后利用它们长长的脖子用弯曲的牙齿咬住猎物。
你对长颈鹿有什么想说的?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