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者扶植计划+第二期#
敌对双方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武装斗争。是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相互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政治的继续。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类。与“和平”相对。先说战术,在我看来古代战术大致分为一下几个时期:
顾名思义就是没什么靠谱记载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战斗可能比村口的械斗水平高不了多少,记载也充满了鬼神故事,不可采信。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史记·五帝本纪》
奴隶制步兵时代
这一时期,由于中国多平原,战车技术发展极快,所以体现的不明显,一下主要分析西方军事制度,西方在这一时期又有三种主要战术:希腊矛盾方阵,马其顿长枪方阵,罗马剑盾方阵。
战术特点为近战步兵方阵为核心,骑兵和散兵保护两翼,战车(如果有)为突击力量,几乎不使用弓弩,主要存在于沿海多山地区,士兵以公民兵为主。
希腊矛盾方阵
由希腊公民充当的重步兵组成,重装步兵的单兵防御体系一般由头盔、胸甲与盾牌构成,头盔基本没有防御效果。方阵的防御主要依赖士兵手中的盾牌。重装步兵的拥有两把武器,主武器为长矛;副武器为短剑,常在方阵解体后的混战中使用。
斯巴达重步兵
希腊重步兵在对抗波斯的轻步兵占据了绝对优势:
马拉松之战,雅典重步兵一万人击败波斯军队数万人(具体不详,一说十万人)
温泉关之战,希腊联军损失千余人,杀伤波斯军队过万人(斯巴达三百勇士)
布拉底之战,斯巴达联军三万人,击败波斯军队五万人,波斯从此一蹶不振
这一战术对士兵的素质要求高,随着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公民赤贫化而衰落。
马其顿方阵
大名鼎鼎,亚历山大大帝的成名战术,希腊重步兵方阵的魔改版,对士兵的素质要求下降,主要依赖士兵的纪律性。使用超过5米的长矛,正面威力巨大,但灵活性差,需要精锐的散兵和骑兵保护两翼。亚历山大凭借这一战术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里不再赘述。但由于马其顿方阵灵活性差,且没人破甲能力,极度依赖散兵保护,在装备了精良铠甲的罗马剑盾方阵崛起后就离开了历史舞台。
马其顿方阵
罗马方阵
威震天下的罗马剑盾方阵,由于青铜护甲的完善以及罗马共和国的崛起而兴盛,随着铁器的应用,骑兵和弓弩的兴起,以及罗马帝国的衰落被淘汰。士兵由罗马公民组成,配备有精良的铠甲,方盾,短剑(长约两尺),轻重标枪若干。
罗马方阵由三横列组成,没有经验的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经验丰富的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最为精锐的成年兵组成的第三横列。接近敌人时,先投标,随后依次冲锋。公元前168年,彼得那会战,罗马军队三万八千人,以极小的代价(罗马方面宣称阵亡约百人),几乎全歼了马其顿大军五万人,宣告了罗马时代的到来。
在我国自商朝兴起,在西周时期趋于完善,在战国时期,由于铁质武器铠甲,骑兵的兴盛以及战场地形的多样化而衰落。战术特点为以战车位绝对核心,贵族武士为战场统治力量,步兵处于战场仆从地位。
西周时,军队以“乘”为基本编制单位,周制每乘有“士”三人,“卒”七十二。“士”又叫甲士、甲,受过严格训练的军事贵族,卒一般由平民或奴隶组成。周天子称“万乘之国”,强大的诸侯称“千乘之国”。所谓“三千越甲可吞吴”,就是指的一千乘的军队。
一般每车载甲士3名,按左中右排列。车左主射,是一车之首,又称甲首,车右持矛,主击刺,并有为战车排除障碍之责;居中的是驾驭战车的御者。步兵负责摇旗呐喊,以及清理战场。
战车的优点在于正面冲击威力巨大,几乎没有步兵方阵可以抵当战车的冲击。
战车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战车主要适用于平原地区,极度依赖良好的道路。同时,战车的生产,养护非常昂贵,驾驶者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投入战斗,总之战车部队的维持非常依赖富有的贵族。
在战国时期,随着血统贵族阶级的瓦解,战场范围的扩大,铁器,弓弩,马匹的广泛应用以及战场范围的扩大。战车不再适合于战场,逐渐被历史淘汰。
顾名思义,封建时代以步兵为核心的战术。在西方,个人认为以“匈奴人入侵”为开始,以法兰克帝国建立骑士制度为终结。在我国,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为开始,以南北朝时重骑兵的兴盛为终止。
这一时期,军事战术以步兵为核心,大量使用弓弩,以战车为辅助,以骑兵为主要突击力量,同时担任侦查骚扰任务。这时,由于马镫和高桥马鞍的缺失,骑兵还不能直接冲击严密的步兵方阵。当时流行的一种编制:
这一时期,自马镫和高桥马鞍的发明开始,到火绳枪的大规模运用为止。
在马镫和高桥马鞍发明前,骑兵主要持刀剑类短兵器,以劈砍为主,还不是战场的统治力量。最早的马镫实物发现于四世纪左右,西方马镫运用晚于我国,一般认为在公元七世纪以后。
这一时期的重要改变还有,铁质的锁子甲和鳞甲开始成熟。这两种盔甲,对当时的武器有极好的防御作用。加之战士们还会在铁甲内加穿软垫,普通的攻击很难对全副武装的武士造成伤害。通常要劈砍或突刺数次才能形成破甲。这一时期,只有两种方法可以稳定破甲——强弩和借助马匹的冲击力。由于强弩制造复杂易于损坏,且射速极低并不是一种高效的武器,换句话说:
只有重骑兵能对重骑兵造成有效的伤害。
重骑兵一般人马均装备有防护性能良好的盔甲和盾牌,武器以长矛为主,以强大的冲击力和优秀的防御力而著称,一般正面以自由冲锋为主,在攻击侧翼时,以锥形阵为主。进攻时先会令步兵,远程部队和轻骑兵骚扰对方,打乱对方阵型。当敌方阵型松动时,重骑兵发动雷霆万钧的一击,直接击溃对手。
蒙古重骑兵
我们来看看当时指挥官的一些言论:
据我所知在过去500年中,从来没有一只军队能在没有重骑兵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真主保佑,每一个拉丁骑士身上都插满了箭只,但他们依然在奋力砍杀。
当我们把对方骑士逐出战场时,战斗就已经结束了 。
公元1117年秋,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以375名骑士和四千名步兵击败了萨拉丁的两万六千人。
公元1115年,金辽护步答冈之战,金军以两万重骑兵击败辽军70万人(实际估计为15-20万)
公元1126年,宋金太原之战,金军以偏师数千人击败宋朝的西军数万人,斩宋军主将种师中于阵。
由于这一时期,重骑兵绝对占据了优势,把资源投入到其他兵种显然是不明智的,这时期的步兵还处在战场仆从地位。而为了发挥出重骑兵的全部威力,骑手必须从小训练并装备合身的武器盔甲,这需要大量得资金和长期培养,骑士阶层由此兴盛。(一名重骑兵的装备大概价值22头牛)
附:西方骑士制度
骑士通常是地方上的封建主,拥有大片土地,自备武器铠甲,每年需率领规定数目的步兵,为上级封建主服役40-60天。骑士通常还拥有地方上部分的行政权,司法权。
我国府兵制:
士兵通常由国家分配土地,士兵自备武器盔甲,平时农耕,定期随长官戍边或战时随上级长官出征。富有的兵户充当骑兵,有较高的地位,一般的兵户充当步兵。后因为唐玄宗时由于土地兼并的缘故而废止,被募兵制取代。
重骑兵的终结者——近代步兵
最先挑战重骑兵地位的是长弓,长弓平民阶层掌握的第一款可以稳定杀伤骑士的武器。之前的破甲武器如十字弩等虽然可以破甲,但射程和射速都不理想,且造价昂贵容易损坏,动摇不了骑士的地位。英国长弓手凭借着手中的弓箭取得了数次惊人的胜利。
长弓兵战术一般为,长弓手选择坡地事先布置拒马之类的障碍,长弓手排列于坡顶,方阵后或方阵间会有骑士或步行骑士压阵,等待敌军进攻。
公元1346年,克雷西战役,英军以一万两千人击败法国三万五千人
公元1415年,阿金库尔战役,英军以五千九百人击败法军三万六千人
类似的战役,在百年战争中还有不少,不再赘述。这一时期重骑兵开始跌下神坛,但长弓的两个致命缺点却挽救了骑士阶层
第一,长弓手对臂力要求极高,通常要从小训练,且对身高有要求,通常不得低于180cm。(但不需要装备昂贵的马匹盔甲)
第二,长弓由于还是一种直接使用人力的冷兵器,所以威力有上限,在板甲出现之后就没落了。
真正毁灭骑士阶层的,或者说使步兵取得和重骑兵同等地位的还是火枪。
火枪是一款真正廉价的,无需长期训练的即可使用的,可以无限提升威力的平民武器。
通常情况下火枪手只需要花费2个月的时间来进行基本的队列和射击训练即可奔赴战场,如果战况紧急,训练还可以压缩到7-15天。这一时期,一个没有任何军事训练的农奴,都可以用火枪杀死一个全副武装、毕生习武的骑士老爷。
这一时期的典型战术是西班牙大方阵,1505年,经西班牙东北部的阿拉贡王国国王斐迪南二世批准实行,由火枪兵(占50%,后期占75%),长枪兵(占30%。后期占25%)和剑盾步兵(占20%,后期取消)组成。但这一时期由于火枪糟糕的射速和威力,以及雇佣兵的忠诚问题,贵族骑士依然是战场上决定性的力量。
法国和西班牙的罗克鲁瓦战役,就是最好的例子:
此次战役,西班牙军队将主力步兵排成五个方阵,并令骑兵和附庸国的军队保护两翼,等待法军进攻。法军发起进攻后,迅速击溃了西班牙骑兵和附属国军队,对西班牙方阵完成合围。随后,法国军队发起了多次进攻,均被击退。随后,法军放弃强攻,转而用火炮消耗西班牙军队,次日西班牙方阵不堪重负,最终投降。
同时期的明清战争中,清军也多次使用这个战术
清军主动进攻,清理明军两翼——明军固守——清军切断明军补给——明军粮草不足,被迫主动进攻——明军崩溃
17世纪,北方雄狮,古斯塔夫改革
这一时期军事上出现了三大变化:
第一,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刺刀的发明,这一发明赋予火枪手强大的近战能力,使长枪兵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变化使得步兵的火力和功能性大大加强
第二,现代户籍制度和征兵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平民出身的步兵的忠诚
第三,近代列线步兵战术开始确立,使火枪可以发挥最大的威力
这一时期,步兵重要取得了和骑兵同等的地位,骑士阶级彻底瓦解,但不重视骑兵的将军还是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比如古斯塔夫本人就是被德国骑兵杀死的。
当然,步兵取代骑兵成为战场主力的步伐以无法阻挡,到拿破仑时期,由于新式滑膛枪和新式黄铜火炮的出现,骑兵逐渐成为战场上的辅助兵种,骑手也由贵族变成了平民。这一时期,重骑兵的主要作用已经由直接冲击敌军,转变为迫使敌军由列线状态转变为矩形阵,这样可以减弱敌军火力,增加己方枪炮的杀伤力。同时骑兵还有冲击陷入混乱敌军和追击敌方溃散的部队任务。
滑铁卢战役,法国骑兵迫使英军结成矩形阵
由于步炮兵没有及时跟进,法军骑兵直接冲击英军,惨败。
这一时期,试图以骑兵直接冲击严密的步兵阵线几乎与自杀无异。
八里桥之战,清军展现了视死如归的勇气,以损失上万人的代价阻击英军,最终只杀伤英法联军不到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