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考古‖康平史前史文化的叙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细石器

1980年以来,考古工作者走遍了康平的山山水水。在跋涉艰苦的考古调查工作中,寻觅古人遗迹,发现各历史时期文化遗存地点281处。证明康平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本文就康平发现的旧石器与新石器十点文化遗存,叙述康平史前史文化。要说明这个问题,无处稽查文献资料,因为在这个时代里,古代先民尚未创造出文字,传说“结绳记事”,没留下文献记载。就必须用考古调查资料,来说明远古时期康平人群梗概始末。借此,了解康平古代史。

一、远古时期的文化遗存

古文化遗存,就是人类在同大自然搏斗中,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所留下的遗物和遗迹,叫做文物,统称历史文化遗存。远古时期的文化遗存,是指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人类所留下的遗存。

猛犸象肩胛骨

人类的生存繁衍,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情况而选择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康平地貌形成,大约在地质年代更新世时期。这时地球已度过第四纪冰河期,大地转暖,气候温和。这为人类及各种动物造成了生息繁衍的气候条件。康平地方多丘陵岗地,土质较为肥沃;河流纵横,胡泊遍布。根据发现的原始文化遗存可知远古时期的康平是森林茂密,灌木丛生,平野莽莽,绿草如茵,有禽兽嬉戏其间;湖水涟漪,芦浦荡漾,成群虾鱼遨游其中。康平古老的大地上,到处是郁郁葱葱生意盎然的景象。这温和的气候,美好的环境,肥沃的土地富庶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客观自然条件。1980年以来,康平境内出土“猛犸象”、“驯鹿”、“马鹿”、“野猪”等古脊椎动物化石,是更新世晚期动物遗骸。可证实康平地方在一万年以前,是气候温和,水草丰盛的自然环境。

猛犸象牙齿等实物

四不象复原图

早年在东升乡吴家河畔,发现“四不象鹿角化石”,其上有人工砍凿刮削的痕迹。据专家认定:“四不象是更新世晚期动物,活动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地方”。“康平发现的四不象鹿角化石是我国迄今为止的最北部地点”。据专家认为其上人工痕迹,“当是人类用过的古器或骨料”。截至目前,康平地方虽未发现人类化石或遗物,但“四不象鹿角化石”上的人工痕迹,显然是经过人的加工所有骨料或器具,可能是经过周缘地区的人类携带这里,或者为当地人类用过。而留下的遗存。这足可证明一万年前康平地方有了人类足迹。为证实这个问题,用周边地区发现的人类化石作以说明。

四不象鹿角化石

营口金牛山,本溪庙后山均发现了距今五十万年前的人类遗存;朝阳地区喀左鸽子洞发现距今约十万年前的小孩牙齿化石;建平南地乡发现距今五年前的人骨化石,考古学称为“建平人”,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阶段。这些人类遗存,相距康平地方不甚太远,这说明康平地方发现的“四不象鹿角化石”,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可能的自然现象,故而在旧石器代晚期,康平地方可能有人类的活动,约不为谬论。

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向前发展,人类跨入了新石器时代。距今七千年至三千五百年间,康平地方就有了原始人群居住。这是康平人的祖先,“筚路蓝缕,以处草莽”,开发了康平这片肥美的土地。用勤劳的双手,艰辛的汗水,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为我们留下璀璨夺目的史前文化遗存。

1980年至1986年间,我县境内发现20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地点。现将有典型意义的遗址简介如下:

王树门前遗址:位于海州乡王全村街西,王树门前耕地之内,在蚂蛉河北岸之上。文化遗存属新乐下层文化,距今七千二百年。

修李窝堡沙场遗址:位于卧龙湖北岸,修李窝堡沙场处。已为挖沙破坏,荡然无存。文化遗存属红山文化早期文化,距今七千年左右。

马架子山遗址:位于沙金台乡嘎土窝堡村,利民河支流北岸的马架子山上。文化遗存含新乐下层与红山文化,距今约六千年左右。

四家子遗址:位于二牛所口乡李家村四家子北沙丘中。文化遗存属红山文化,距今五千七百年。

张家窝堡遗址:位于二牛所口乡西王村张家窝堡北沙丘中。文化遗存属偏堡子类型,距今五千年。

戴家窝堡遗址:位于两家子乡戴家窝堡北山丘之上,地名称孝坟岗。文化遗存含新乐与红山文化因素,距今四千五百年左右。

沙金台村西坨子遗址:位于沙金台村以南的利民河支流北岸之上。文化遗存属高台山文化,距今四千年左右。

沙金鹿场遗址:位于沙金台乡鹿场北沙丘中。文化遗存属东高台山文化,距今约三千五百年。以上介绍的古文化遗存,参见《康平文史资料、第三集》与1992年1期《考古》杂志。

我县所发现的原始文化遗存,未经科学发现,均属调查资料。这对认识康平地方远古文化面貌,难窥其全貌。但就上述资料可以说明康平地方处于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为康平古代史编年提供了实物资料。

二、发展阶段与社会性质

通过上述康平地方所发现的原始文化简介,证明康平史前时期,就有了原始人群居住与所进行的的各种各样活动。

距今七千年至六千年年间,在海州蚂蛉河北岸,卧龙湖岸畔,利民河边马架子山上,首先升起了人类的缕缕炊烟。在蔚蓝色穹庐笼罩下,构成第一幅康平人类历史的美丽画卷。标记着原始人群建筑的半地穴房址,进行农耕、狩猎与采集的生活生产活动。

这三处原始人群居住遗址,所留下的遗存不尽相同。卧龙湖畔的修李窝堡沙场遗址,出土牛趾骨,说明了饲养家畜活动。马架子山遗址是以发达的细石器为特征,说明以狩猎活动为主。文化间存在差异,说明了原始人群来康平地方的时间不同,有早有晚,在大的历史阶段中是处于一个历史时期。

距今四千年至三千五百年间,我县的沙金村,后八大虎、张福窝堡、沙金鹿场、敖力营子、东岗子、赵家店村等地的文化遗存,都是这个历史时期的原始先民所留下的遗迹与遗物。还有发现71处青铜时代遗址中有类似的文化遗存,未进行整理,不一一列出。总之,这个历史时期的原始人群聚落遍及各地。

康平出土猛犸象肩胛骨化石

从这个时期文化遗存看,分为高台山与东高台山文化类型。沙金鹿场遗物显露出与偏堡子文化有继承发展关系,下沿为东高台山文化。这时期墓葬为单人土坑竖穴墓,随葬品有壶、罐、碗、纺轮等器物。出现了双孔石刀等生产工具。表明农业经济有了发展。这就不难知道在这个时期的康平地方,已处于原始文化发展的晚期,向青铜时代过渡的历史阶段。促进康平史前史文化逐渐融合,表现出流向东高台山文化的演变发展时期。

上述阐明了康平地方在远古时期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大约跨越了三千五百余年漫长的岁月,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揭示了康平史前史文化发展的序列,与康平远古历史发展的过程。证明康平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其文化遗存是我国史前史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平县出土陶器

三、康平远古先民的精神

文物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本身就可以说明历史发展的过程,是历史的载体,具有任何其他物质多不能代替的价值和作用。文物不仅是历史先民所创造的物质结晶,而且也是创造精神文明的象征。精神也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到,人们却认识和掌握了精神这种物质。它是通过了某些物体或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的象征,被人们所掌握称为精神。这两个意义来说,康平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就构成了康平史前史文化的标志。

我县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陶器造型庄重古朴,拿现时生活中的器皿来看,仍未脱胎原始文化的雏形。在新石器时代生产条件极为低劣的条件下,远古先民采用泥条盘筑法手制陶器,并在陶器上用压印、划刻技法,装饰各种各样花纹。特别在制造彩陶时,更见匠心工巧,造型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把陶器表面打磨光滑,涂上红陶衣,绘画上黑彩花纹图案,再窑烧成器。这不仅要求制陶工人有高超的技艺与审美观点,而且还要有操作制陶工艺的管理水平。可以说远古先民在制造陶器方面,为我国手工艺开创了先河。五千年以前,在陶器装饰印文、划文,之后发明了彩陶,成为五千年多年来工艺美术史上的先驱者。这不仅说明远古先民对生活有着美好的向往和幸福的寄托,而且也体现了为实现人们的向往和寄托,所付诸实践的无坚不摧的创造精神。

康平红山新乐文化石器

康平远古先民,为实现美好的生活愿望,而创造了大量的多种石器,用以披荆斩棘,刀耕火种,开发建设康平这块土地,发展农业生产。他们创造的石器,有打制而成,有磨制而就。我们收藏两件石锄,制作精美,造型艺术。不仅是生产工具,而且也是难得的艺术品,为全国所少见。总之,不管打制石器也好,还是磨制石器也好,件件都渗透着远古先民血汗的结晶,表现着远古先民的坚强意志和期而不舍的艰苦奋斗精神。

康平出土细石器

原始人群在同大自然搏斗中。索取物质赖以生存的同时,为使生活更加富庶美满,进行了狩猎活动。康平远古先民用玛瑙燧石为料,创制了大量的狩猎与生活用具。他们所制作的精美石镞,用以射猎;制作的不同形状的刮削器,用以刮削兽皮等用,考古学把这些工具统称为“细石器”。从制作“细石器”来看,就是用今天的生产工艺水平,也是高尖端的技术生产品,也难制作出一件完美的细石器。然而,在当时生产工艺及生产条件低劣的情况下,康平远古先民用两只手,采用特殊的技法,制造这种工艺水平较高的“细石器”,没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是绝对办不到的事情。这不仅反映出远古先民为改变生活状态,而付诸于实际的艰苦卓绝与开拓进取的勇往直前精神。

康平发现的细石器

上述说明了康平远古先民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精神文明,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康平远古先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也就是华夏先祖所创树的民族尊严与民族精神。炎黄后裔继往开来,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为强盛的民族!

四、远古文化渊源与流向

人们共识“华夏民族祖居黄河流域”。今天看来,这种说法值得讨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文物考古事业,各级党政领导都极为重视,使文物考古事业蓬勃发展。随着考古新的重大发现不断涌现,给人们新的认识。就新石器时代而言:黄河流域有裴里岗,磁山、仰韶文化;长江流域有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有岔海、新乐文化。这些远古时期的文化,在所处历史年代上虽有早晚之分,但总体看,时代大体一致,处于我国历史距今约八千年至七千年间。这就可以说明我国史前史文化发祥地,不是一元说,而是多元说,打破了“华夏民族祖居黄河流域”的说法。

我国所发现的远古时期文化遗存,在文化内涵上有着互相交流,影响发展的因素。这说明创造这些历史文化的先民,都是构成华夏民族的重要因素,无疑都是炎黄后裔的先祖。笔者认为华夏民族,炎黄后裔,不是指一种民族,或是汉族而言,在远古时期,应当是众多部落、多种部族形成的群体,而构成华夏民族的含义。

顺山屯遗址

康平地方史前史文化是辽河流域远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研究,首先由新乐下层文化、红山文化的传入发展,又不断发生交流影响,融合演变的历史过程,渐自流向高台山、东高台山文化,近而过渡到青铜时代文化——顺山屯文化或其他文化。

兴致于此所使,吟《祖宗遗存难求》诗一首,作为本文之末:

历史长河岁悠悠,文物自身谱春秋。

孰说康平史冷漠?吾觅古迹述情由。

远古文化放光芒,康平历史渊源流。

炎黄子孙莫忘祖,祖宗遗存实难求。

笔者虽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十五载,由于水平所限,在叙述认识康平史前史文化上,难免谬误百出。请读者不吝赐教是幸!

作者简介:张少青,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副研究馆员。原任康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康平县政协第五、六届政协委员。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哦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青春心向党,读书正当时推荐书目:《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荐书心语:《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可以用来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这大概就是全球史观的魅力所在。 jvzquC41yy}/onnrkct/ew468gm4iBg
1.《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中文版套装上下册)斯塔夫里阿诺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 第7版 中文版 套装上下册)斯塔夫里阿诺斯作品收藏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董书慧等 译,吴象雯校 ¥ 累计评价0 降价通知 商品系列 全球通史(新译本)上册 《全球通史》箱装内含12套 全球通史(新译本)下册 全球通史英文版 全球通史新译本 发明“西方” 古典神话(国际第10版) 世界简史:变迁与延续的主要模式 jvzquC41kvkn0si0eqs039598;?90qyon
2.尼安德特人距今约180万年前,人类史上第一个重要人种“匠人”在非洲出现。随后数万年间,匠人一部分离开非洲向东迁移并一分为二,成为了北京猿人和佛洛勒斯人的祖先。而留在非洲的匠人经过先驱人的过渡后便成为了距今40万-60万年前的海德堡人,而后便成了尼安德特人的祖先。[ jvzquC41yy}/onnrkct/ew4787;ldl5
3.毛昭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救火兵”期刊选粹纵观他从大学毕业后所走过的人生历程,几乎都与研究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关,虽已是米寿之年,但仍为保护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奔走呼号,贡献力量 他是位著名的史前史学专家,但非常谦虚谨慎,身上有一种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他曾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jvzq<84ere4qgxung0ipo7hp1p70496912>338h39;?8;67;6::23;3jvor
4.“百年百大考古發現”西藏唯一入選項背后隱藏了什麼故事?四川大學杰出教授、川大歷史文化學院(旅游學院)、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四川大學博物館館長霍巍曾撰文指出,卡若考古的意義首先在於從根本上顛覆了舊史學中有關西藏早期歷史的認識,全面重塑了西藏史前史,此后,幾乎國內外所有關於西藏歷史的開篇,都得從距今5000多年前的卡若文化談起﹔另外,它首次將西藏史前人類的發展進程與jvzq<84z|0vfqyqg0eun0ls1DKM61w7142821:5491i25A>23/95;@;6:44ivvq
5.史前史后沼田科幻小说史前史后 沼田 科幻小说未知世界 字数 61,029 阅读 670 加入书架 1 推荐票 5简介 当科技发达的一定程度,人类不仅能预见未来,也能回到过去。作为一次特殊的实验任务“生命贝雷塔”,人类开启了回到史前的任务。 他们将在这里为未来生物大灭绝探索出实验数据。然而,史前的生活环境是充满各种挑战与危险的,他们不但要jvzquC41tgge0mtwdct/exr1eqrvow4545?87;:1
6.一周观展指南“告别展”里的赵孟頫,泰特馆里的罗塞蒂绘画毕加索与史前史 地点: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展期:2023年2月8日-6月12日 此次展览是毕加索逝世五十周年系列纪念展之一,呈现史前艺术对毕加索的影响。 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史前遗迹发掘的兴盛时期,他的许多作品——尤其是两次大战期间的作品——表现出史前文化的影响。展览将集中展出约40件包括雕塑、版画、油画、素描在内的毕加索作品,呈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9/385eql2ko{wquz;84?5;<3ujvsm
7.世界史前史(插图第8版)(豆瓣)后浪大学堂(共113册), 这套丛书还有 《认识性学》《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影印第7版)》《认识生态(第6版)》《社会学与生活(插图修订第9版)》《性学观止》 等。 喜欢读"世界史前史(插图第8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支持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最初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496969<61
8.被终结的历史只不过是“人类的史前史”罢了马克思主义向来是承认“历史的终结”的,因为这个被终结的历史,以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话讲,只不过是“人类的史前史”罢了。人们从受制于物的必然王国走向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用对物的管理取代对人的统治。站在旧历史的终结处,最后的人向文明的历史迈出了第一步。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8;=5557688
9.《世界史前史(插图第8版)WorldPrehistory:ABriefIntroduction智利现代化道路研究阿根廷现代化道路研究古典世界的战争世界史世界史前史大历史(精装)大历史非洲通史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当当自营 进入店铺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9605443 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史学理论>历史研究 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629966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