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天下”:上外马论坛力陈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贡献马克思无产阶级

12月4日下午,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的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贡献——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会”举办

无论是最高领袖还是普通党员,无论是革命遭遇重创之刻还是新中国欣欣向荣之时,中国共产党人都“胸怀天下”。如今“胸怀天下”这四个字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十大特点之一,写进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简称《决议》),她也贯穿在12月初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的“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贡献”研讨会之中。这场及时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会,也为当天上午成立的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外分中心做出生动诠释,显示出实践的分量。

“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分中心”揭牌仪式于12月4日上午举行

1930年代胸怀天下,到2021年世界舆论中的担当

曾热播的描绘早年留法共产党人的电视连续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里,1920年代的法国发生经济危机,工人游行抗议资方扣薪,周恩来和蔡和森和中国留学生们纷纷加入为工人阶级维权的行列。在这些早期共产党人的眼里,天下无产阶级是一家。

*历史档案:1930年代,中共屡伸援手助越共等兄弟党

上海市委党校王瑶副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天生具有世界情怀

在上海法租界巡捕房的文献里有这样的简报记载:1931年,在租界里有五个中国人试图煽动上海警察、士兵,和越南人一起游行以反抗法国殖民,最后五人被捕,这五个人都是中共党员。上海市委党校王瑶副教授发现了更多这样的例子。1932年,上海法租界警务处年终报告里,有三起被捕与境外共产党有关,一起是9月25日两名印度支那的共产党领导人;9月28日、12月15日是中共朝鲜支部两名领导人。1930年的一份报告里,记录了中共青年团接受指令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支持印度支那和朝鲜革命,而对方印度尼西亚革命者明确表示“同样需要中国共产党支援”。

法国国家档案馆海外馆馆藏“法国海外省与原属国关系处”档案外盒(左)、法租界档案(右)王瑶提供

从包括文首来自法国国家档案馆海外馆藏档案的例子来看,王瑶认为,从文献中能看出,喜爱唱国际歌的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是世界公民,因为强烈的民族危机,某一阶段有了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阶段性紧张,但我们胸怀天下的梦想早已有之。

*海外媒体和专家:十九届六中全会体现了中共的世界眼光

到21世纪的今天,世界又是如何看待中国的贡献的呢?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晓林教授认为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做了三大贡献,为世界现代化进程开辟了新模式、为世界社会主义焕发了新生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新智慧。在具体阐述时,她引用了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世界各国媒体的论述。

复旦大学马院高晓林教授介绍了海外媒体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的评价

悉尼《先驱报》称“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世界发展”,并对中国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印度时报》提到“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的世界眼光,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巨大经济体”。一些西方学者、观察家也特别关注了“中共独特模式,中国道路为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特里尔大学政治经济学专家韩博天评论,“历史性的决议,六中全会决议意在正式明确地启动中国在21世界发展新阶段与西方秩序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俄罗斯日报》谈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认为“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新突破”;“德国之声”认为是“中国文化灵魂的缩影”;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专家评价六中全会召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面向世界表现出充满力量的形象,强调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和政党自信。

*将中国看作自己“镜像”的德媒:从西方思想史中接受中共

世界在观察和感受百年中国共产党的磅礴力量。在肯定之余,也不排除对中国宣誓的“强而不霸”主张的疑虑和担忧,这个疑虑是否可以消除呢?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副教授胡春春给出了具体的德国和欧洲案例。

上外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胡春春副教授给出了德国和欧洲案例

一般来说,要在欧洲介绍中国,就不得不面对欧洲和西方完全不同于中国的历史经验,以及西方自近代以来把自己的历史经验等同为普遍规律的视角。胡春春认为,如果中欧双方有意对话、避免误读,必须在思想史框架内加强文化移情能力。比如,“革命”在德国的历史经验中就是一个负面概念,整部德意志的近现代史,在思想史逻辑上就是一部对抗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德国的统一,在德国看来就意味苏联支持的共产主义制度在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失败,这个视角被用于看待中国的制度和中国共产党;德国从中世纪的封建制到战后的联邦制,完全没有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概念,又加上欧盟的超民族国家实践,因此完全不能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对于统一的坚持,以及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胡春春认为,面向西方阐释中国,应该把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置于统一的世界图景之下。西方除了以外部的视角解读中国之外,必须了解中国拥有自己的内部视角。他以自己在德国的外交政策期刊《世界趋势》刊发的“从乌托邦到现实: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一文为例,文章从思想史角度告诉德国读者:共产党是谁,从哪里来,想往哪里去?期刊编辑部几乎一字未动地刊发了全部观点。胡春春向德国和欧洲知识界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和现代性经验必然是世界现代性工程的一部分,中国工程的未完成性和开放性是中国与西方对话和互动的结果,而中国的文明性也在冲击近代以来的民族国家叙事。

贡献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理论创新的显著成果,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的贡献,与会的李冉、孙力、徐国民、丁冬汉、张放、赵勇等学者不约而同地关注了“中国共产党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个话题。

*新飞跃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化道路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孙力教授认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写就了马克思主义的下篇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孙力观点鲜明地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是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的贡献,而非仅仅局限在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中。他分析,列宁主义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民族化特征,可惜的是,苏联共产党没有意识到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发展。回顾历史,20世纪中叶,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各个国家的共产党都开始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应该和本国实践相结合,应该有民族特色的问题。是毛泽东率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伟大贡献。“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下篇,而上篇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理论、辩证法、方法论等,而毛泽东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下篇——走入民族国家。”

列宁主义已有相当程度的民族化特征,而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了中共发展纲领。

孙力认为在下篇里,毛泽东开启了第一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今天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这些新飞跃解决了什么问题呢?突出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和社会主义民族道路问题。现代化问题是必须要改革开放,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创新。民族问题,在《七一讲话》(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已经明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唯一的主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在孙力看来,“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社会主义民族化道路的开拓,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伟大贡献。”

*新飞跃更体现在21世纪找到了百年政党执政规律

《七一讲话》和《决议》都重点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伟大的民族复兴

如何保持长期执政的时代答案是政党自身的建设。上大马院高立伟演讲PPT

第三个伟大贡献就是马克思中国化的新飞跃,在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的历史定位的思考》主旨演讲的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陈锡喜看来,政党理论将社会、国家、党三方面加以统一,这样的时代课题经过大量实践就转化为理论体系和理论创新,这种创新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更是对世界的贡献。

上海交大讲席教授陈锡喜主旨发言(左),上海财大马院副教授曹东勃发言(右)

贡献之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七一》讲话和《决议》中,习总书记都提到“党领导人民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冬汉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性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末,苏联解体,弗朗西斯·福山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提出“历史终结论”,意指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发展规律是失败的,自由主义指导下的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将是人类唯一的发展道路。当代中国发展,用铁的事实终结了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上外马院丁冬汉教授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地解决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的理论课题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哲学上看,根本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与丰富。丁冬汉分析,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第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根本在于以“人民民主专政”创造性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的内涵比无产阶级要宽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创造性地发展、丰富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以交往方式为标准,科学预测了人类社会历史会经历的三大形态。但马克思并没有明确阐释在此阶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鲜明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我国今天已经是社会主义,但并不是以货币、交换价值为基础高级阶段,而是发展的初级阶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创造了前提。

当代中国发展终结了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左),也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到了21世纪,习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无法预料,在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将出现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的历史阶段,也不可能提出相应的指导理论和策略。 “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地解决了这个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课题。

贡献之三: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实践性的外交思想

“习近平外交思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对世界的贡献。”上海外国语大学国关学院院长、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首席专家郭树勇在主旨演讲中论证了这一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关学院院长郭树勇教授通过文本细读,阐发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丰富发展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2018年6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确立的,主要有十个坚持,如原则是“集中统一领导”,使命是“服务于民族伟大复兴”,总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还有:共建一带一路,全球治理,核心利益,伙伴关系、和平发展等。

郭树勇以文本细读方式展示了在五个读本中,习近平外交思想如何丰富发展,并体现其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和实践性。这五个文本分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简称《纲要》)、《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简称《行动价值》)、《七一讲话》《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峰会上的主旨发言》(简称《七六讲话》)和《决议》。

*全人类共同价值: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中去

在《行动价值》和《七六讲话》中,全人类共同价值被详尽阐释

郭树勇尤其指出有些看法是在不断完善之中,并再三强调的。

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虽然首次提出是在2015年。但在今年的《七一》讲话再提,场合不同凡响非常,引发国内外特别关注:“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时隔六天的《七六》讲话里,则表述为“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大胸怀理解不同文明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在《行动价值》中,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是要谋求在世界建设统一的行为体,而是主张在国际活动中目标一致、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发展。”

*“国之大者”: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历史正确的一边

与此关联,也多次提及“国之大者”和对世界作贡献。

在《行动价值》中“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以人类前途命运为要,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担负更大责任”,同时又提到了两个高度统一,“实现了民族精神与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中国气派与世界情怀的高度统一”在《七六讲话》中,他又提及“国家间的合作应该以服务全人类为宗旨,而不应以小集团政治谋求世界霸权,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

对于站在人类正确的一边,在《决议》中,习总书记首次将新时代定性为“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而对于建党百年的十大经验中的“胸怀天下”,习总书记这样描述“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通外部世界的关系”。

由此,郭树勇认为,可以看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先进性,完全摒弃了西方陈旧思维和冷战思维,开辟了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境界。

从左向右,连理(金融学院辅导员)、郭慧超(马院教师)、陈燕娇(马院研究生)、薛三三(国关学院本科生),四位上外人组成的团队获得上海高校党史知识季军

在研讨会当天,一群穿着一色紫红色薄绒衫的马院学生在会场做着志愿者,也在娴静地聆听;临近结束会议,召集人、主持人上外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衣永刚分享了上外马院参与的团队在上海高校党史竞赛中喜获季军的好消息,给“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外分中心”的揭牌仪式平添一分喜色。如同校党委副书记王静在致辞中所言,中共治理能力启迪世界,中国方案聚成国际行动,中共思想资源引领时代,而向世界用情用力讲好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和伟大建党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应该做的贡献之一,沐浴着思政课程先行的上外学子,受益于49种授课语言的学习,带着全球理解力、全球表达力和跨文化沟通力,必将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先行者。

作者:李念 (文汇报高级记者)

现场照片:查建国

编辑:钱亦琛 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会议。会议所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清晰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规划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jvzquC41yy}/onnrkct/ew45exq4kƒ}
1.力求真知灼见,唯有躬身求索(八次危机)书评“1994年在遭遇史无前例的放权让利成本总爆发的大危机压力下,“铁腕”领导人推出了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分税制改革;这才把地方财税占比从70%以上调低到50%左右”。 3.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数以亿计的农民打工者以聚落于村社的家庭为单位,既以非市场化平均分配得到的无风险资产土地来承担“非农就业”风险,又无形之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78869=71
2.内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教学组织简报(2024年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研室:开展教学研讨(10月) “国家安全教育”教研室举行观摩课活动(10月)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晓春走进思政课堂 10月30日,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晓春在明德楼A302教室为政管学院23级2班同学作了题为“改革的实践续篇 现代化的时代新篇”的主题教育专题授课。 jvzquC41omy/psye0gjv0ls1kplp1:5781789=60jvs
3.山东省海阳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必刷测试卷(各地真题1、(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地方历史上划时代的转折点。【答案】:B 2、( )是市场经济中个人行为准则,是产生效率的必要条件。【答案】:B 3、请求帮助支援函属于( )。【答案】:A 4、依照法律的规定,下列有关家庭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教育和保护的权利、保护jvzquC41yy}/vjtfqey/exr1r/735B:;738:0qyon
4.复旦大学退(离)休教师协会简报(第34期)2003年,外文系与大学英语教学部合并成立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日语语言文学系、徳语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朝鲜语语言文学系、翻译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现代英语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北欧文学研究所、韩中文化比较研究室等10余个教学和研究机构。jvzquC41vzi/h~icp0kew7hp18j05:4e57:9c;<;755qcpj0jvs
5.党建教育(精选十篇)“口述历史”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中共历史研究中,但还有很大的前进空间。为深入了解和感知历史,应当引领学生党员开展口述史调查的工作,访问对象可以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亲历者,也可以是普通百姓,每个人对当时的记忆,都是整个历史图景中的一部分。与这些“活着的历史”的交流,将拉近历史与当代大学生的距离。jvzquC41yy}/5?5ygpsj0lto1h5dptj{g8}s7€>0jvsm
6.党员学习简报(精选15篇)党员学习简报 篇2 为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xx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jvzquC41o0jj{rkcpyko0lto1hgoyns1zwkyknpfgzjj~n1:6?2:?=0jvsm
7.山东美术馆研究动态【口述美术史】凝视本土生活关注齐鲁风情杨松林:作为一个历时三年、精心策划、强力投入的美术事件,它在山东美术的进程中是有一定值得回顾的历史意义的。 首先,它不失时机地通过这项活动的召唤与凝聚,把处于散漫状态的山东油画人聚集起来,在接二连三的奋战状态的投入中,催生了有山东整体面貌的油画。正如李天祥先生所说:“山东油画上来了,但没有想到上得这么jvzq<84yyy4tfjr0qtm/ew4ctv532:<1:1841jwva3672A=a:4662:60jvsm
8.历史学院研究生支部十二月份主题党日活动简报历史学院研究生支部十二月份主题党日活动简报 12月20日晚19:30分,在城西校区田家炳教育书院二楼201会议室,历史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召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推进与发展”主题党日活动,会议采取线下的方式进行,学院全体研究生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参会,由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徐秀芸主持会议。jvzquC41nu~z0zmpw0kew7hp1ktgq86295528;<0jvs
9.时事小论文比较近年来的中考时政考题时发现,在时政考查时间范围上,大概范围在上次中考结束到本次中考开始之前这一年时间;考查内容上,一般会以这一年来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主,而且当地发生、并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事件也会作为中考时政的考查点。同时,在对时政考题的考点筛选上可以发现,一年的考题中,不可能出现所有范围的热点,jvzquC41yy}/{ofdkcu/exr1hctxgw43;6<90qyon
10.我校与遵义师范学院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体备课简报为深化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2025年5月29日晚7时,我校与遵义师范学院依托线上平台联合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体备课会,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邹钦成、返聘专家黎宇教授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全体教师参会。本次备课会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为目标,围绕教材重点章节展开深入jvzquC41ovy/|vz0gf{/ew4kphu039>91;6777mvo
11.中考历史总复习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发展、转折和结局,培养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升历史素养。二、学情分析本课针对初中阶段学生进行设计。学生在学习前已经掌握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然而,由于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1jvzquC41yy}/tnstgpjpe7hqo1vbrnw16:>95<62;0nuou
12.历史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1篇)但是,传授历史理论,分析事物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很难顺利完成的内容,因为学生一般只对具体的事件感兴趣,一遇到史学理论,则开始表现出畏难的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先会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或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一个问题发散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再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络,逐步深化jvzquC41o0je2:3eqo5hqwl|wq€pppokg1>79A950jznn
13.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报告以历史忆传统,启现代企业文化精神 20xx年至今,结合过去发展目标和规划的基础,公司站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完善创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吻合、与企业文化相承接的公交企业文化,确立了公司的愿景与核心价值体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压力和各种挑战,公司在努力完成运营任务的同时,始终把建立优秀的企业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i|dm0497523632B:67:e73B67;34ivvq
14.外交学系“中国近现代外交史”教学研讨会会议简报在随后的讨论中,外交学系中国对外关系教研室熊志勇教授首先介绍了新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第二版)教材的基本情况,各位专家学者则共同就此本教材的特色及其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中国近现代外交史”教学与科研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中国近现代历史与当前中国外交现实的结合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jvzquC41yy}/eofw0gjv0ls1eqr3;A71eqr3;A;185<237mvo
15.历史教师工作个人收获总结(精选21篇)本学期按时完成了高中历史必修Ⅲ(文化史)的教学,共八个单元二十四课的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jvzquC41o0zbq{fpjqsf0lto1|uoisng13798:=760nuou